APP下载

针刺介入对小卒中急性期患者3个月后日常生活及心理健康的影响

2016-01-28徐静红刘爱国李永秋吴秀玲王丽英毕会芹卢宝全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24期
关键词:针刺疗法日常生活脑卒中

徐静红 刘爱国 李永秋 吴秀玲 王丽英 毕会芹 卢宝全

(唐山市工人医院神经内科三病区,河北 唐山  063000)



针刺介入对小卒中急性期患者3个月后日常生活及心理健康的影响

徐静红刘爱国1李永秋吴秀玲王丽英毕会芹卢宝全

(唐山市工人医院神经内科三病区,河北唐山 063000)

摘要〔〕目的探讨针刺介入对小卒中急性期患者日常生活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小卒中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针刺组,针刺选百会、三阴交、太溪、血海、丰隆、足三里治疗。两组分别于入选时、第3个月应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量表(BI)、健康状况量表(SF-36)及健康状况量表(GHQ-28)28个条目的简化版总体评定。结果3个月后针刺组与对照组B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SF-36评分及GHQ-28评分两组显著差异(P<0.05),针刺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在小卒中急性期介入有利于患者心理健康。

关键词〔〕脑卒中/针刺疗法;日常生活;心理健康

小卒中在老年人中最常见,发病率为12%~15%,且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虽然临床症状轻微,但患者患病后有的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认识力下降、抑郁、焦虑不安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及心理健康。本研究旨在探讨针刺介入对小卒中急性期患者日常生活及心理健康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见表1。我院神经内科2011年9月至2013年3月1 480例脑卒中患者中根据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筛查出120例患者进行前瞻性临床观察,随机分成对照组和针刺组各60例。入组时两组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简化版总体健康状况量表(GHQ-28)评定及一般资料基线比较。诊断标准:①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会议脑梗死的诊断标准,且第1次发病;②经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证实;③NIHSS评分5分以下;④发病3 d以内入组;⑤发病前生活正常,无精神疾病;⑥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伴发严重内脏及其他疾病;②有脑肿瘤、脑外伤、脑寄生虫病等引起的脑卒中;③语言理解及表达有障碍;④对针刺不能耐受。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治疗方法两组观察期间均无心理医生及心理咨询介

表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60)

组别性别(n)男女年龄(x±s,岁)GHQ-28心理正常比例(%)NIHSS评分(x±s,分)并发症(n)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对照组372365.16±8.0933.32.47±1.6441241530针刺组392164.98±7.6335.02.73±1.5339271729

1唐山市中医医院针灸科

第一作者:徐静红(1966-),女,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脑血管病疾病治疗及康复研究。

入。①药物治疗:两组均予对症治疗,如降压、降糖、降脂、脱水降颅压、保护心脏、预防应激性胃溃疡,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75 mg口服,1次/d,拜阿司匹林100 mg口服1次/晚,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等。急性期过后两组常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每日1次口服抗血小板治疗。②针刺治疗方法〔1〕:选穴:百会、三阴交(双)、太溪(双)、血海(双)、丰隆(双)、足三里(双)。针具规格:0.35 mm×40 mm、0.35 mm×25 mm、0.35 mm×75 mm毫针。操作:患者取仰卧位。百会平刺15 mm,采用平补平泻法;三阴交直刺30 mm,采用补法;太溪直刺15 mm,采用补法;血海直刺25 mm,采用平补平泻法;丰隆直刺30 mm,采用泻法;足三里直刺30 mm,采用补法;补法为进针得气后,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泻法为进针得气后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操作时间长;平补平泻介于二者之间。治疗时间:发病后治疗1个月,1次/d,5次/w,针刺得气后每次留针30 min,5~6 min行针1次;1个疗程后停止针刺治疗。

1.3观察指标由3名不了解试验设计的医生进行盲法评定,对每例患者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进行问卷调查。(1)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I)〔2〕,包括10项内容:进食、床椅转移、修饰、进出厕所、洗澡、平地行走、上下楼梯、穿衣、大便控制、小便控制每个项目根据是否需要帮助及其帮助的程度分为0、5、10、15分四个等级,总分100分得分越高病人独立性越好,依赖性越小。(2)GHQ-28〔3~6〕原来主要用于精神心理评定,后来推广于一般的医学评定。GHQ-28含四个方面:焦虑/失眠,严重压抑,社会功能障碍和躯体症状。28项中按照传统的评分:①比平常好;②和平常一样;③比平常差;④比平常差的多;前2项得分 0分;后两项得分 1分,其中≤4分正常。(3)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7,8〕,为简明健康调查问卷,从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等8个维度全面概括了被调查者的生存质量。随访通过与本人见面方法进行,在整个随访期间,无失访。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t及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SF-36评分比较入组时,两组间各维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3个月两组除生理功能、躯体疼痛外、其他维度均差异显著(P<0.05);两组在第3个月较入组时比较,除躯体疼痛外其他维度均差异显著(P<0.05)。见表2。

SF-36评分针刺组入组时针刺组第3个月对照组入组时对照组第3个月生理机能55.67±12.0590.15±09.511)55.45±10.0790.67±09.101)生理职能56.56±10.0480.23±12.021)2)57.67±12.0172.68±12.091)躯体疼痛90.34±10.1290.57±05.1390.78±10.5690.79±06.51一般健康状况62.98±11.0382.67±08.071)2)60.35±10.8974.89±12.091)精力65.34±10.0990.09±10.781)2)65.34±10.5680.23±11.781)社会功能20.67±10.5685.78±12.761)2)20.78±12.8775.45±12.981)情感职能63.78±11.2385.45±11.671)2)63.89±11.4575.67±13.671)精神健康53.67±09.4590.56±10.051)2)55.34±10.7885.78±10.561)

与入组时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2.2两组BI评分比较入组时,对照组BI评分(65.46±7.20)和针刺组(64.73±5.98)分无显著差异(P>0.05),第3个月,对照组(95.75±1.64)分和针刺组(96.46±1.59)分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在第3个月较入组时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2.3两组GHQ-28比较入组时,对照组(≥5分20人,<5分40人)和针刺组(≥5分21人,<5分39人)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3个月对照组(≥5分40人,<5分20人)和针刺组(≥5分50人,<5分10人)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据文献报道脑卒中后抑郁约占脑卒中患者47.24%〔9,10〕,本研究显示针刺治疗有助于小卒中轻瘫痪患者心情的恢复,考虑可能与针刺治疗有助于患者抑郁改善。沙岩〔11〕对国内近20年来电针治疗抑郁障碍的临床研究总结,得出电针治疗抑郁障碍可以取得与西药抗抑郁剂相似的疗效,且具有副作用少,安全性高,易被患者接受等优势。李鸿杰等〔12〕观察针刺治疗脑卒中抑郁4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0例)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与氟西汀相当,没有明显药物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周全等〔13〕利用功能磁共振研究发现电针神门、三阴交穴治疗失眠的机制可能是电针激活了丘脑腹前核、尾状核、壳核、内侧苍白球、丘脑网状核及其他睡眠中枢,整合传入和传出的信息,调节睡眠;并可通过不同的通路调畅情志,舒缓压力,达到助眠作用。对47例慢性失眠病人进行电针治疗〔14〕,发现电针有助于慢性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本项临床观察发现急性期针刺治疗有助于小卒中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复,同时针刺无毒副作用。

参考文献4

1吴秀玲,邹倩,蔡定均,等.针刺促进脑卒中急性期神经功能康复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2;22(11):726-8.

2蔡业峰,贾真,李伟峰,等.中文版Barthel指数对多中心测评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研究〔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7;18(11):486-91.

3陈翠,张红静,江虹,等.一般健康问卷(GHQ-28)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信效度检验〔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48(3):159-62.

4Goldberg DP,Hillier VF.A scaled version of the 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J〕.Psychol Med,1979;9:139-45.

5Goldberg DP,Williams P.A user's guide to the 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M〕.Basingstoke:National Foundation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NFER)-Nelson,UK,1988:156-9.

6Hackett ML,Anderson CS.On behalf of the Auckland Regional Community Stroke(ARCOS)Study Group.Frequency,management,and predictors of abnormal mood after stroke:the Auckland Regional Community Stroke(ARCOS)Study,2002 to 2003〔J〕.Stroke,2006;37:2123-8.

7谢小蔓,卢瑞丽.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调查〔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3;3(2):83-5.

8Ware JE,Kosinski M,Keller SD.SF-36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summary scales:a User's Manual〔M〕.Boston;MA:The Health Institute,New England Medical Center,1994:27-9.

9赵博文.不同年龄组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病率比较〔J〕.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8;6(6):204-7.

10吴秀玲,李晓东,刘爱国,等.针刺对不同分型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8;28(5):328-30.

11沙岩.电针治疗抑郁障碍:与药物治疗的效果比较〔J〕.中国临床康复,2005;9(44):726-8.

12李鸿杰,钟宝亮,范银萍,等.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1;31(1):3-6.

13周全,杨大艳,崔晓,等.脑fMRI观察电针神门及三阴交穴治疗失眠机制〔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1;8(3):204-7.

14Ruan JW,Wang CH,Liao XX,etal.Electro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chronic insomniacs〔J〕.Chin Med J,2009;122(23):2869-73.

〔2014-11-27修回〕

(编辑杜娟)

通讯作者:卢宝全(1969-),男,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脑血管病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5)24-7202-03;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5.24.110

猜你喜欢

针刺疗法日常生活脑卒中
针刺疗法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枳术丸汤剂结合针刺疗法对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
浅谈德育在学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的渗透
实现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
“诗意地栖居”与“看上去很美”
结合生活实际,学习初中化学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