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2~2014年高血压1 877例的团队式疾病管理模式的效果评价

2016-01-28陈延平包雅琴孟永洁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24期
关键词:治疗率控制率达标率

李 晶 张 东 陈延平 包雅琴 卫 毅 孟永洁

(甘肃省人民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



2012~2014年高血压1 877例的团队式疾病管理模式的效果评价

李晶张东陈延平包雅琴卫毅孟永洁

(甘肃省人民医院,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目的探讨团队式疾病管理对高血压病人的干预效果。方法2012~2014年该院心内科就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进一步分为一般人群、高危患者及高血压患者,并进行综合干预。对一般人群及高危患者以健康教育及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为主。对高血压患者定期随访,采取药物及非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干预随访3年。结果高血压患病率由19.98%下降至18.74%,治疗率由31.35%上升至45.87%,控制率由21.22%上升至49.65%,知晓率由32.45%上升至78.62%,随访率由34.78%上升至77.21%,不良生活方式改变率由31.33%上升至46.23%,体重指数达标率由38.76%上升至41.23%。结论对高血压病人进行团队式疾病管理效果明显,是一种有效的慢性病干预及管理模式。

关键词〔〕高血压;团队式管理

第一作者:李晶(1982-),男,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心血管内科常见病的诊断及治疗。

高血压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易合并高血压性心脏病、高血压性脑病、高血压性肾病等多种并发症,控制高血压是防治心脑血管病的关键〔1〕。目前,高血压在我国尤其是城市的流行特点是发病率高、并发症发生率高、病死率高、检出率低、服药率低、控制率低。本文在人群中采取团队式疾病管理,努力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为本地区的高血压防控提供经验。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来我院心内科就诊的患者及亲属、陪员共9 953例,其中共检出1 989例高血压患者,入选患者均符合高血压的诊断标准〔2〕,并除外有高血压性脑病、脑卒中、糖尿病等疾病。其中,观察组中男1 124例,女865例,年龄39 ~88岁,病程3个月~41年,高血压患者及具有相关危险因素的重点人群为干预、随访对象。高血压人群分类:(1)一般人群:血压<140/90 mmHg,不伴有任何危险因素。(2)高危人群:血压正常高值,伴有心血管危险因素。(3)高血压人群:血压>140/90 mmHg,或既往高血压病史,现正在规范服药,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1.2方法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包括膳食指导、健康教育、心理辅导、用药干预等措施,包括:(1)膳食指导干预:合理膳食重点是限制钠盐摄入〔3〕、限制总热量和营养均衡〔4〕;(2)规律运动〔5〕,控制体重〔6〕;(3)禁烟〔7〕限酒〔8〕;(4)心理辅导:心理平衡及注重睡眠;(5)用药干预〔9〕:通过随访的方式监督患者的依从性,督促患者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按时、按量进行服药,干预时间定为3年,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控制情况进行随访及统计,同时对一般人群、高危患者知晓率、随访率、不良生活方式改变率、体重指数达标率等进行统计。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1.5软件行χ2检验。

2结果

因未按时服药、复诊及其他原因,退出试验112例。932例患者的血压得到了良好控制,总有效率为49.65%(P=0.026)实施综合干预后,高血压患病率由19.98%下降至18.74%(P=0.127),体重指数达标率由38.76%上升至41.23%(P=0.092),但无在统计学差异,说明综合干预及团队化管理并不能明显降低高血压患病率,亦不能在短期内明显提高体重指数达标率。但患者知晓率、治疗率、随访率、不良行为改变率等均明显提高,而血压控制率亦明显改善(P=0.026),见表1。

表1干预前后相关指标变化情况(%)

年份n知晓率治疗率随访率不良行为改变率控制率2012198932.4531.3534.7831.3321.222014187778.6245.8777.2146.2349.65χ2值27.0618.7425.3319.5722.06P值0.0240.0360.0290.0410.026

3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除遗传因素外,还受饮食、体重、吸烟、饮酒、心理社会因素及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10〕。对高血压病人进行系统的疾病管理非常重要。高血压流行是一个群体现象,人群高血压危险因素与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是高血压干预研究的重要参数〔11〕,对人群采取适当干预可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12〕。

本研究发现,通过2年综合干预,随访人群高血压病知晓率、治疗率、随访率、体检率、不良行为改变率均明显提高,基本达到了提高高血压知晓率、降低血压水平、减少危险因素等目标。

综上所述,高血压防治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目前高血压管理还没有现成的模式和方法可以借鉴,也没有统一的规范。本研究为高血压及其他慢性病的防治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参考文献4

1He J,Gn D,Wu X,etal.Major causes of death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N Engl J Med,2005;353(11):1124-34.

2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7-24.

3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多重心血管病危险综合防治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12):1061-71.

4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5):390-419.

5Tudor-Locke C,Craig CL,Brown WJ,etal.How many steps/ day are enough? For adults〔J〕.Int J Behav Nutr Phys Act,2011;8(1):79.

6武阳丰,马冠生,胡永华,等.中国居民的超重和肥胖流行现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5;39(5):316-20.

7Wilson K,Gibson N,Willan A,etal.Effect of smoking cessation on mortality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meta-analysis of cohort studie〔J〕.Arch Intern Med,2000;160(7):939-44.

8Cushman WC,Cutler JA,Hanna E,etal.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study(PATHS):effects of an alcohol treatment program on blood pressure〔J〕.Arch Intern Med,1998;158(11):1197-207.

9中华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撰写组.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54-60.

10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51-2.

11陆再英.高血压治疗的规范化和个体化〔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4(1):92-4.

12王顺铨.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干预的前瞻性对照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02;41(3):168-71.

〔2015-01-09修回〕

(编辑袁左鸣)

通讯作者:孟永洁(1961-),女,硕士,主任医师,主要从事消化内科、肝病、慢性病管理、医疗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医疗程控及审计。

基金项目: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计划(No.GWGL2011-02)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5)24-7173-02;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5.24.096

猜你喜欢

治疗率控制率达标率
沙颍河(阜阳段)生态流量监测的探索
无锡茶园不同修剪模式对茶小绿叶蝉发生量的影响
山西省2017年地表水功能区水质现状评价分析
四川脱贫攻坚半年“成绩单”出炉
粤北地区前列腺癌患者腹腔镜术后营养素摄入情况调查研究
家庭医生式服务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控制率的影响
河南省35~74岁居民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析
郑州市某三甲医院职工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及急性并发症调查
东北农村糖尿病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