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老年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2016-01-28黄林娟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24期
关键词:神经功能脑梗死

黄林娟

(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浙江 台州 318020)



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老年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黄林娟

(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浙江台州318020)

摘要〔〕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老年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安全性。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19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97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EPO治疗。主要评估两组治疗效果,评估患者治疗前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AS),采用巴氏指数(BI)评估日常生活状况,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观察两组不良反应评估治疗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7.01%(65/97),高于对照组〔57.73%(56/97),P<0.05〕;治疗组治疗后梗死面积为(4.12±0.61)cm2,低于对照组治疗后〔(5.06±0.58)cm2,P<0.05〕,两组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AS评分为(18.92±0.50)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21.78±0.43)分,P<0.05〕;治疗组治疗后BI评分为(65.83±5.41)分,高于对照组〔(60.74±5.39)分,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CRP为(16.48±3.14)μg/L,低于对照组治疗后〔(20.72±3.35)μg/L,P<0.05〕;治疗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及死亡总发生率为52.58%(51/97),低于对照组〔60.82%(59/97),P<0.05〕。结论应用EPO治疗老年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老年患者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脑梗死;神经功能

第一作者:黄林娟(1981-),女,护师,主要从事神经内科疾病研究。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多发生于老年患者,临床尚无理想的治疗药物。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一种主要由肾脏分泌的糖蛋白类激素,最初由肾脏分离出来。研究认为,EPO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细胞凋亡等作用,近年来发现EPO还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内源性细胞因子,对神经具有保护作用〔1,2〕。目前临床对EPO对脑梗死的作用研究较少。本研究探讨EPO治疗老年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安全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10月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脑梗死患者194例,均经或 MRI 或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男103例,女91例,年龄60~78〔平均(70.23±7.08)〕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97例。对照组男51例,女46例,年龄60~75〔平均(68.23±7.15)〕岁。治疗组男50例,女47例,年龄61~77〔平均(71.63±8.09)〕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EPO治疗。病例排除标准:脑部肿瘤、可疑为短暂脑缺血发作、脑栓塞、脑出血、精神异常及其他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红细胞增多症、深度昏迷或脑疝形成者、临床资料不全或自动退出。

1.2方法和指标

1.2.1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急性脑梗死临床路径的规范给予治疗,主要包括持续给氧,脱水,降低颅内压治疗,并给予抗感染等对症治疗。治疗组患者在48 h内给予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沈阳三生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20120519)2 000~3 000 U/次,皮下注射,3次/w,连续应用3 w〔3〕。治疗组男50例,女47例,年龄61~77〔平均(71.63±8.09)〕岁。3 w后进行效果评估。

1.2.2观察指标主要评估两组治疗效果,应用中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CNS)进行效果评估〔4〕,基本病愈: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100%;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有效: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好转,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或死亡〔4,5〕。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前及治疗后,应用CT或MRI扫描,评估患者脑梗死体积;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AS)(0~45分,分值越高,病情越严重),采用巴氏指数(BI)评估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状况(0~100分,分值越低,越严重)〔6,7〕;采集患者治疗前后肘静脉血2 ml,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浓度,观察两组不良反应评估治疗安全性。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U检验及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梗死体积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梗死面积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梗死面积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S、BI评分及血清CRP比较治疗组治疗后AS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CRP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P<0.05),见表2。

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梗死体积比较(n=97)

组别临床疗效〔n(%)〕基本病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梗死体积(x±s,cm3)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21(21.65)35(36.08)21(21.65)20(20.62)56(57.73)8.15±0.965.06±0.582)治疗组26(26.80)39(40.21)19(19.59)13(13.40)65(67.01)1)8.09±0.874.12±0.611)2)

与对照组比较:1)P<0.05;与治疗前比较:2)P<0.05,下表同

组别AS评分(分)治疗前治疗后BI评分(分)治疗前治疗后CRP(μg/L)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28.93±2.5321.78±0.432)41.36±3.7660.74±5.392)32.20±4.3820.72±3.352)治疗组29.05±2.4718.92±0.501)2)41.43±3.6565.83±5.411)2)31.94±1.9816.48±3.141)2)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及死亡状况比较治疗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及死亡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及死亡状况比较〔n(%),n=97〕

组别发热消化道反应肺部感染死亡合计对照组19(19.59)14(14.43)12(12.37)14(14.43)59(60.82)治疗组17(17.53)13(13.40)9(9.28)12(12.37)51(52.58)1)

3讨论

脑梗死是多种因素导致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脑组织缺血及缺氧性坏死,特别对于老年患者,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早期积极治疗可有效解除梗死、减轻脑组织继发性损伤、促进脑神经功能恢复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减少后遗症〔8〕。EPO由165个氨基酸组成,是一种能够影响造血系统功能的细胞因子,作为新的神经保护因子,其对脑血管病的神经保护作用逐渐成为临床研究热点〔9〕。

国内外研究认为〔10,11〕,EPO能够刺激幼红细胞前体的分化和增殖,促进网织红细胞释放,还能够促进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调节红细胞生成,改善机体的携氧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对于老年脑梗死患者,应用EPO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缩小脑梗死面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急性脑梗死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介导一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氧化应激、炎症等在急性脑梗死导致的脑损伤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急性脑梗死发生时,脑缺血区周围出现缺血半暗带,及时诊治可使处于休眠状态或半休眠状态的脑细胞有效恢复。缺氧和贫血是调节EPO 产生的主要因素。在治疗过程中应用EPO,作为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内源性细胞因子,能够促进红细胞系祖细胞分裂,分化为成熟红细胞,增加机体循环血液红细胞数量,因此促进了血液的携氧能力,对于参与脑梗后缺血损伤的血流重建具有重要作用,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促进缺血半暗带恢复,减轻脑损害〔12,13〕。

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EPO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CRP水平,减轻患者炎症反应。EPO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减轻脑缺血后自由基的损害,还可抵抗兴奋性氨基酸神经毒性,增加神经细胞中胆碱乙酞转移酶的活性,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减轻机体缺氧、缺血时的应激和炎症反应,发挥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EPO 治疗老年脑梗死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4

1任丁,吴云虎,王凯华.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 95 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3):38-9.

2Jantzie LL,Miller RH,Robinson S.Erythropoietin signaling promotes oligodendrocyte development following prenatal systemic hypoxic-ischemic brain injury〔J〕.Pediatric Res,2013;74(6):658-67.

3郭军红,孟华星,严澎.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急性脑缺血大鼠脑梗死体积及Nrf2、HO-1表达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8):969-70.

4赵胜利,李秀芬,张宏春,等.颈动脉彩超检查在老年脑梗死患者粥样斑块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9):1443-4.

5冯光坤,牛建花,朱海英,等.中青年与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病因及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6B):1940-2.

6Güresir E,Vasiliadis N,Konczalla J,etal.Erythropoietin prevents delayed hemodynamic dysfunction after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i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experimental setting〔J〕.J Neurol Sci,2013;332(1-2):128-35.

7周伟宏,吴永华,张俐.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的 MMP-9、TNF-α、VEG 影响及疗效观察〔J〕.实用老年医学,2012;26(5):437-8.

8Robertson C,Sadrameli S.Erythropoietin in the neurology ICU〔J〕.Curr Treat Opt Neurol,2013;15(2):104-12.

9黄小波,王宁群,陈文强.老年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认知障碍及情绪障碍特征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7):627-30.

10胡艳雪,范永新.血清CRP、IL-6、TNF-α、TK、EAI在老年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9):2375-7.

11Gonzalez FF,Larpthaveesarp A,McQuillen P,etal.Erythropoietin increases neurogenesis and oligodendrogliosis of subventricular zone precursor cells after neonatal stroke〔J〕.Stroke,2013;44(3):753-8.

12李锦兰,吴春燕,李晶,等.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6):56-8.

13钟时颖,刘学源,赵延欣.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帕金森病的新进展〔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2;20(6):686-90.

14张清华,崔元孝,刘敬花,等.老年脑梗死病人血清细胞因子含量及其动态变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18):2310-2.

15张树风.促红细胞生成素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2;33(3):407-10.

〔2014-08-11修回〕

(编辑赵慧玲/曹梦园)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5)24-7075-03;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5.24.048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脑梗死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探讨颈部血管彩超在诊断动脉硬化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凝血相关检测指标在脑梗死中的应用研究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自发性脊髓硬膜外出血患者神经功能预后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