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绘画艺术在心理投射中的应用

2016-01-28山西应用科技学院030062

大众文艺 2016年15期
关键词:画者线条内心

张 金 (山西应用科技学院 030062)

浅谈绘画艺术在心理投射中的应用

张 金 (山西应用科技学院 030062)

文以载道,画以承情。绘画可以最大程度的进行思想和感情的交流,在美术教学中用现实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反映在艺术形象中的先进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活动来感染受教育者。它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想象、思想、意志和性格。它能够在心理投射中利用非语言工具,将潜意识的情绪和冲突呈现出来,并在绘画中获得纾解和满足,从而达到心理治疗的效果,鼓舞学生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和创造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奋发向上。

绘画艺术;交流;心理投射

绘画艺术在学生成长中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格的道路上尽到最大可能的责任,从而符合社会的需求,数据显示,青少年中出现心理问题的孩子越来越多,不断有媒体曝光青少年的自杀或他杀事件。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学校一味的追求成绩和升学率,谁还在乎青少年的内心是多么的焦虑和不安。学校的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绘画作为培养人的方面是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

作为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通过教学中多年的跟踪调查,艺术绘画可以有效的干预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心理问题,用“心情自由绘画”不仅可以测试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达到最大程度的思想和感情交流,还可以培养较好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一、心理投射分析

1.心理投射是指个体根据需要、情绪的主观指向,将自己的特征转移到他人身上的现象。广义的投射指在某种环境下,个体按自己的心情、动机或欲望去觉知情境。狭义的投射通常是一种自我防御机制。

防御机制是自我为抵消焦虑所采取的保护机制,它不是有意识主动进行的,而是具有自主性的无意识心理活动。

2.影响心理投射的因素

(1)个人从经验出发对外界做出了误差判断。

(2)个人的情绪影响了对外界的印象。

(3)内心和外界互相影响

(4)正如景由心造,心随景生,外界影响了内在的感知,反过来内在的体验和认知同样会影响对外界的各种感知和评判。

二、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与心理投射

(一)绘画表现形式在心理治疗中的作用

绘画的创作工程就是利用非语言工具,将潜意识压抑的情绪情感与冲突呈现出来,并在绘画过程中获得纾解和满足,投射个人内心压抑的情感,展现个人的成就和价值,从而减轻心理困扰和疾病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不同的绘画形式在心理治疗中也起到了不同的治疗效果。

1.临摹静物。临摹绘画是让我们临摹的过程中学习成品的画法技巧、表现方法和每个画家个人的风格、思想、技巧。可以转移对躯体或心理不适的过度关注,减少因此产生的心身压力,以缓解紧张情绪,可称之为消遣性绘画。

2.自由作画法。自由绘画往往是通过涂鸦和画各种画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这是孩子在表达能力不够完善时的一个补充,也是孩子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和儿童独有创意的一种方式。

3.野外写生。这种绘画方式是平时我们绘画中最常见的训练方法之一。写生对我们绘画会很容易掌握其要领使整个人身临其境,更有利于情感表达。

4.创造性绘画。创作绘画在绘画中是更高层次的绘画,主要是为呈现内心某种意向和愿望,体验自我价值感,整合内心冲突,通过系列画组或画创造性作品,可以做为自我实现性绘画。

5.线描画。主要适合儿童或初学者及弱智者。通过学习线描画,孩子能够增强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概括造型能力。

(二)画面中的心理投射分析

绘画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对于画面特点可做一下分析:

1.画面的整体感分析

在画面的整体感受上是温暖的还是冰冷的、是简单还是复杂、是清晰还是混乱、是饱满还是单薄都能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和情绪。具体在线条流畅与反复、用色单一与丰富、构图平面与立体来进行感知。

2.画面的径深分析

远近适合,表示现实感强,与环境相协调。画面分离过远,表示逃避现实或厌世倾向;不安全感;情感冷漠。画面无远近感,表示缺乏行动力,心理年龄不成熟。

3.画面物体的大小分析

画面物体过小,表示自我评价较低,不适应环境,自我抑制;自我评价比较低的倾向;拘谨腼腆和羞涩的心理倾向;缺乏安全感;情绪低落;有退缩的倾向。画面物体过大,自我评价过高;强调自我的存在感;攻击性倾向;因为内心的无力感而表现出的外在防御机制;内心情绪化躁动的表现。

4.画面构图分析

画面中上为天,下为地,天代表高的目标,地代表依靠。靠近“天”画,易空想幻想,目标高,难以接近的感受,提示画者内心愿望、抱负以及目标,通常象征较高的期待,或代表积极乐观;有时也提示不稳定和盲目的心态。靠近“地”画提示缺乏安全感,比较依赖,悲观的态度和较低的可塑性;有时也代表匮乏感与失败。

5.画面形式细节分析

笔压均衡有力,理性敏锐代表自信果断。笔压过重,心理紧张、防御心重、强迫倾向、人格障碍倾向、压力、自满、精神动力高。笔压过浅,自卑、无自信、抑郁、心理缺陷,精神动力低。笔压一会深,一会弱,情绪不稳定。

6.线条

柔和圆润,男性画象征性格温和内敛,环境适应能力强;女性画象征温柔友善乐于付出。线条简洁流畅,大方积极,思维活跃,形式利落。线条繁复,追求完美,自我否定,强迫倾向。短的线条,冲动性。长线条,强调压抑。断续的线条,懒惰,冲动,能量消散。强调横线条,无力感,恐惧,自我保护倾向,女性化特征。强调纵向线条,自信,果断,权利,男性化特征。强调曲线,反权威,厌恶常规和管教。小曲线,灵活性,随意,放松。线条僵硬,固执或者攻击性倾向。

三、绘画在心理投射表现形式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画面未必反应画者真实心理和现实状态。内心较强的防御及阻抗、画者当下身心状态不佳、配合度不高、注意力不集中、临摹、不知该如何绘画、环境嘈杂和时间不宽裕等等。

2.语言委婉富有艺术性、引导性。在评画时,应注意语言使用,先肯定,再指出不足和有待提升的方面。

3.结合画图时的环境解图,在轻松咖啡厅和嘈杂诊室,意义不同。

4.在分析画面时注意时刻保持谦虚自省的心态。

绘画作品中往往反应的,既可以是人格特征、内心情绪,亦可以是画者真实生活中的事物、人物和爱好,以及画者的美术学习背景等,因此要结合具体情况,必要时要向画者求证。

绘画对于人类来说,首先是具有表达和沟通的功能,毕竟它切实有力的展示了人的心理投射,其次才是美学意义。从对远古时期的山岩壁画遗址的研究可以发现,在没有文字之前,图画是祖先们交流信息的工具。语言和文字是社会化的意识产物,从历史的角度文字产生远在图画之后,象形文字直接起源于图画和图形。绘画者利用绘画作品表达自己的感知、认知和情绪,现代心理研究学证明,绘画可以自然的表达潜意识中的情绪,当图像转化成语言时,情绪也就被成功表达。情绪也可以转化为图像,潜意识中的情绪利用图像的方式得到宣泄和物化。

[1]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7.

[2]李洪伟,吴迪.绘画心理分析图典.宇河文化出版文化有限公司,2011.1.14.

[3]贾建平主编.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画者线条内心
内心有光,便无惧黑暗
做一个内心有光的人
浅析工笔花鸟画的创作
绘画分析与心理治疗在派出所民警心理健康工作中的应用
线条之美
原来占据你内心的不是我
蒙马特与798
撕画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
烧脑的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