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论唐宋词对面着笔和反面落笔的艺术手法

2016-01-28曹艳春海南师范大学571158

大众文艺 2016年15期
关键词:唐宋词对面手法

曹艳春 (海南师范大学 571158)

简论唐宋词对面着笔和反面落笔的艺术手法

曹艳春 (海南师范大学 571158)

对面着笔的艺术手法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的创作,在中华文化不断创新推进的过程中,对面着笔的艺术手法不断发展,在唐宋词作中的运用十分广泛。本文主要以唐宋词家的具体作品分析其中对面着笔手法的运用,除了对面着笔的运用,反面落笔的出现也是相当频繁,本文在简论对面着笔的同时也涉及到反面落笔艺术手法的分析。

唐宋词;对面着笔;反面落笔;艺术手法

对面着笔之法在诗歌中较为常见,并且可以追溯到《诗经》的创作,《诗经·魏风》有《陟岵》一诗,旨在抒发登高望乡、思念家乡之意,但采用了对面着笔之法,不直接抒写征人思乡之情,而是落墨于远方亲人对自己的思念。这比直接抒情更加感人,明写对方,暗涉自己,明暗相间,曲折细腻。这种手法在以后的诗歌中反复被应用,如《陌上桑》一诗从侧面描写众人眼中的罗敷之美,作为陪衬,虽没有一字直写罗敷之美貌,但从周围人观其美貌的表现来烘托,使所描写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颗明珠。在唐诗中,这种对面着笔之法大量运用,提高诗歌的艺术表现力,以杜甫《月夜》一诗为例: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这首诗歌是从对方着笔,曲笔写深情的典范之作。诗作写于安史之乱之时,作者被困长安,于月夜思念家中妻儿。但作者不直言自身望月思乡,而从自己家人入手,设想他们一定也在同一轮明月下,思念自己吧。王嗣奭在《杜臆》中说:“意本思家,而偏想家人之思我,已进一层。至念及儿女之不能思,又进一层。”1这种写法比说自己如何想念妻子儿女来得委婉,从反面着笔,以己推人,情感真挚而深沉,具有动人的艺术感染力。清代浦起龙评价:“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2都肯定了这种落笔对方的曲折之笔。

词因婉转为善,所以词的创作中继承了这种曲笔的写法。如苏轼《少年游》一词: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

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

恰似笎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词实则是自己怀人之作,但以“代人寄远”作题,这样就可以从对方着墨,写自己之情。润州乃今江苏镇江,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当时苏轼在杭州任通判,他因赈济灾民由杭州而润州,这时作者已经与为妻子王润之分别一年,浓浓的思念之情,使作者提笔写下了这首相思之词。但作者没有从自我的情感出发,词笔落在妻子思念自己上,把夫妻的深情和思念之情含蓄婉转地表达出来。

全词以妻子之口吻抒发思念之情,从去年的相送到今年的盼归,“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更是作者的想象之辞,把妻子对自己的思念之状细致的刻划出来。结尾把妻子和月宫中的姮娥作比,她们同样思念丈夫,虽然处境不同,但孤独之感相似。姮娥怜爱的看着双栖的燕子,温柔注视双燕的目光中思念之情已经表露出来。而妻子由羡慕双燕,而更思念远方的亲人,则更进一层。这首词的精妙之处在于:词人以妻子如何想念自己着笔,表面看无关自己的思念之情,其实用家人如何想念自己,反衬在外为官的词人孤独之感和深切的思念家人之情。

再以欧阳修的《踏莎行》一词为例,该词从两面落笔、深得虚实相生之妙,上片:“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写征人之所感。候馆、溪桥,点明征途;梅残、柳细,点明时节;“草熏风暖摇征辔”点明远行的主题。最后两句以比喻之笔写离情别愁。下片“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把笔墨巧妙的过度到楼上的思妇,由己及人,感慨更深。“寸寸柔肠,盈盈粉泪”写思妇之孤独与思念,但却发出了“楼高莫近危栏倚”的感叹,因为“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登上小楼,眺望远方的亲人,然而目之所及的是春山,它挡住了视线,而她牵肠挂肚的人儿,又在春山之外,如何能看得见呢?这种从对面落笔,通过设想思妇之情来深化自己离愁之浓,也更突出二人的情感深厚,行文上层层深入,有如剥蕉。

除了从对面着笔之外,亦可从反面落笔。词人并不直接表达情感,而是故意反其道行之,或是故意从反面落笔,写反常之情、之理,加深表现诗人的情感,达到更强烈的抒情效果。如韦庄的《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如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词中运用曲笔的是“未老莫还乡”一句,这里作者正话反说,写得“似直而纡,似达而郁,最为词中胜境。”3表面上表达不要还乡,实际上蕴涵着强烈的思乡之情。韦庄当时因为避乱到达蜀地,但中原始终是他魂牵梦萦的家乡。此时中原战乱,诗人不得归乡,词人借此词正话反说,“未老莫还乡”一句,巧妙地表达出作者思归而不得的心境,可谓语尽而意不尽。

正话反说的技巧可以加强情感的表达力度。如上举欧阳修《踏莎行》“楼高莫近危栏倚”一句其实也是反语,表达想倚栏又怕勾起相思愁绪。辛弃疾的“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也以淡语表达对国家前途的忧虑。稍后的辛派后劲刘克庄在词中也常用反语,值得一提。比如《最高楼》中的“不慕勒燕然,不爱画凌烟”,《摸鱼儿·用实之韵》中的“幸不是谋臣,又非世将,免犯道家禁”,《浪淘沙·素磬》中的“无奈纱厨遮不住,一地闻香”等等,均为反语。这种正话反说的巧妙构思,使感情抒发的淋漓尽致。

这种反面落笔的写法也可以是以静写动,或以动衬静,加强描写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如苏轼《阮郎归·初夏》: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初夏特有的韵味,从活泼少女的感觉中传写,便多了几分情性。此词采用反面落笔的手法,上片从听觉入手,但却以棋声衬托环境之寂,写出环境的静谧之美。下片从视觉落笔,一幅幅画面唯美但又无声,却能衬托出大自然的勃勃生机。整首词以白描的手法为主,在景物描写、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中以动衬静或以少总多,这种婉曲的写法给人不同的审美感受,也具有非常好的艺术效果。

总之,这种不直接抒写其事其情的笔法,符合文学创作中曲笔的审美要求,在唐宋词创作中较为常用。用曲笔来抒写感情,也可以使词作抒情更含蓄、意境更浑成。

注释:

1.王嗣奭.杜臆[M].中华书局,1963:42.

2.浦起龙.读杜心解[M].中华书局,1961:360.

3.陈廷焯.白雨斋词话[M].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7.

曹艳春(1978-),女,河南固始人。文学博士,海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教师,副教授,研究方向:文艺学。

猜你喜欢

唐宋词对面手法
层递手法
画与理
七步洗手法
唐宋词与唐宋歌妓文化
一部唐宋词史研究方面的力作
不要在车前乱跑
唐宋词举要
大声
《了不起的盖茨比》多元叙事手法研究
各坐在哪一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