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二五”期间全省文化馆(群艺馆)建设情况综述

2016-01-28皇甫华河北省文化艺术中心050000

大众文艺 2016年9期
关键词:十二五文化馆文艺

皇甫华 (河北省文化艺术中心 050000)

“十二五”期间全省文化馆(群艺馆)建设情况综述

皇甫华 (河北省文化艺术中心 050000)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文化馆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国民审美水平和道德修养的重要阵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群众文化工作面临着坚守阵地、谋求发展的新课题。本文研究了我省文化馆(群艺馆)总体建设现状,分析了文化馆(群艺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发挥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作用,创新管理方式和服务载体、手段,应用数字网络技术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等提出了对策建议。

文化馆建设;现状;问题;建议

近年来,我省各级文化馆(群艺馆)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长足发展,群文队伍不断充实,品牌活动不断涌现,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整体面貌发生了很大改观。

一、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改善

十八大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对文化馆(群艺馆)事业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各地纷纷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新建改扩建了崭新大气、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新馆舍,成为当地的地标性建筑。唐山市群艺馆新馆面积达到13209平米,衡水市群艺馆达到7500平米,并且建设风格时尚、大气、现代。除市级群艺馆外,三河市文化馆、霸州市文化馆、沙河市文化馆、威县文化馆、肃宁县文化馆、临漳县文化馆等一批建筑面积在2500平方米以上的县级文化馆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据统计,第四次全国文化馆评估中,全省上等级文化馆(群艺馆)共114个,其中,一级馆50个,二级馆30个,三级馆34个。

二、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各级文化馆(群艺馆)注重队伍建设,不断优化队伍结构,吸纳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总体素质大幅提升,有效的缓解了人员老化、青黄不接的状况。一是不断加大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力度。仅2015年省群艺馆就举办各类业务培训活动14次,培训基层文艺骨干千余人次,各市、县也按照省馆做法举办各类业务培训班,对当地文艺骨干进行培训。目前我省大部分市、县已把每年的业务培训与年终考核和职称评定挂钩,取得了良好效果。二是各级文化馆(群艺馆)在群众文化活动活跃,群众文艺队伍稳定,并具有一定创作表演基础的农村、社区等基层单位挂牌成立了群众文艺辅导基地1741个,培养了一大批业余文艺骨干和文艺带头人。三是各级文化馆(群艺馆)注重招募并培训文化志愿者使其成为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力量,如张家口文化志愿者队伍长期到各县乡演出,年平均组织公益性演出30余场,如今注册达5000余人,成了张家口市文化活动主角。

三、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全省各市、县文化馆(群艺馆)结合当地文化资源优势,围绕重要节庆日适时举办了各类主题鲜明的文艺演出、艺术展览等活动,打造了河北省民俗文化节、石家庄市“千人大比舞“、邢台市邢襄大舞台、衡水市衡水大舞台等一批影响力大、参与面广、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品牌,深受百姓喜爱。以河北省文艺创作中心为依托,我省积极开展群众文艺精品创作,丰富文艺产品供给。通过燕赵群星奖评奖和各类演出活动推出了一大批群众文艺原创作品,如《枫林红了》《太行遥》《修鞋的故事》等荣获第十七届燕赵群星奖,由省群艺馆编辑出版的《文艺演唱材料》每年编印5万余册免费发放至社区基层、学校、厂矿、农村等成为我省群众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四、免费开放工作扎实推进

各级文化馆(群艺馆)利用阵地和人才优势,积极推进免费开放,吸引广大群众走进文化馆、利用文化馆。如唐山市丰南区文化馆开设了国学、剪纸等培训课程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欢迎,此外,丰南区文化馆在全省率先推行文化馆分馆制建设,从而吸引更多的群众享受免费开放的成果。在做好阵地服务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流动服务和数字化服务,利用流动舞台车等手段积极开展巡回演出,为百姓送戏到家,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2014河北省“群星奖“作品巡演活动在全省各市农村巡回演出30余场惠及群众10万余人,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同时,我省大多数文化馆已开设了网站、手机微信等网络或移动终端服务平台,实现馆内wifi覆盖,网上信息发布、培训辅导、艺术欣赏、比赛等数字化服务已成为常态化服务内容。

五、制度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全省各文化馆(群艺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方针和政策,结合单位实际,创新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制定了科学的劳动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以及档案管理制度,积极实施人员定岗、定责,量化工作指标,实行绩效考评,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如唐山市丰南区文化馆,制定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人员考勤制度及相关奖惩办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又如邯郸市复兴区文化馆采取直接管理街道(社区)文化服务人员的办法,有效提高了街道(社区)文化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

虽然全省文化馆(群艺馆)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个别地方重视不够。个别地方没有把文化馆(群艺馆)作为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主要设施来对待,没有当成服务型政府的一个重要的事业单位给予重视。二是少数文化馆(群艺馆)经费保障不到位。由于落实政策不到位等原因,有些市、县(市、区)文化馆(群艺馆)人员经费、活动经费、公用经费不足,导致少数文化馆(群艺馆)还存在财政经费没有全额保障和出租场地开展经营活动问题。三是硬件建设仍需加强。由于经济欠发达、财力不足等原因,少数县级文化馆馆舍面积仅为四五百平米,有的馆舍拆除后得不到及时还建,有的馆是租用其他单位的场地。四是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受待遇偏低客观因素影响,部分文化馆(群艺馆)工作人员人才引进比较困难,队伍老化、青黄不接问题依然存在。

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除地方落实中央、省委的对公共文化政策落实不够以外,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秦皇岛、唐山沿海地区发展较快,且馆舍功能齐全、设施齐备,而张家口、衡水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较慢。二是公共服务创新能力不够。我省大部分文化馆仍停留在传统的服务模式,在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载体上仍有待创新、拓展。三是尚未建立投入保障机制。各级政府虽然加大了对文化事业的投入,但缺乏制度约束和连续性,没有形成正常的增长机制,部分县级文化馆免费开放经费局限于文化部下发的10万元,需要地方财政配套的10万元经费得不到到落实,难以保证新形势下社会和群众对文化馆工作发展的新要求。四是人员编制控制。一些地方编办对文化馆编制的控制,形成了文化馆人员“只能出,不能进”的现象。

综上所述,为加快全省文化馆发展,建议:一是对各地落实公共文化政策进行督导、督查。2015年,中央、省委先后就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出台了相关意见,均对文化馆(群艺馆)的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人员保障建设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建议省里有关部门对相关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督查。二是完善评估定级奖惩机制。充分发挥国家文化馆评估定级工作作用,建立健全科学的奖惩机制,对成绩优秀的要给予奖励,对落后的要有惩罚措施,以达到奖励先进、激励后进的目的。三是广泛宣传。通过各种媒体进行宣传,扩大影响,一方面,可以让人民群众更多了解文化馆,参与文化馆组织的各类活动,另一方面,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共同关注文化馆建设,共同促进群众文化事业加快发展。

猜你喜欢

十二五文化馆文艺
1942,文艺之春
寻访呈贡非物质遗产文化馆
章堰文化馆
大爱有光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民俗文化艺术馆设计
□文艺范
节日畅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