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俄罗斯油气贸易格局演进趋势分析

2016-01-28程淑佳张东敏

东疆学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格局俄罗斯

程淑佳++张东敏

[摘要] 俄乌危机并非典型的能源博弈,但却引起了全球能源版图的变化与俄罗斯能源战略的重要调整。在国际能源价格下降,国内经济低速、俄乌危机与欧美制裁效应持续发酵之际,拓展与亚太区域的能源合作是俄罗斯的必然选择。研究也表明,俄罗斯亦将亚太视为支撑其复兴的重要地缘战略依托之一,“立足欧洲、转向亚太”的新油气贸易格局正在逐渐形成。

[关键词] 俄罗斯;能源贸易;格局

[中图分类号] F512: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007(2015)04-0085-06

自2014年3月份起,俄罗斯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转变。俄乌关系的不断恶化,以及俄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强硬态度致使美国与欧盟先后对俄罗斯发动了几轮制裁;制裁导致俄罗斯与美欧之间的国际关系日趋紧张,国内经济形势急转直下,俄罗斯主权信用评级被下调;加之,国际油价下挫,投资者以及民众的信心丧失,卢布暴跌,资本外逃,俄罗斯经济走到了临近崩溃的边缘。面对一系列的经济社会发展困局,油气收入占国家经济巨大比重,且深陷西方制裁困境的俄罗斯将如何调整其油气贸易区域结构成为了各方关注的焦点。

一、俄罗斯油气贸易格局

(一)俄罗斯油气出口地域格局

本世纪初开始,石油工业陷入低迷的俄罗斯能源出口量迅速恢复。2001年俄罗斯的能源出口额仅为518.6亿美元,2007年则已飙升至3073.7亿美元,占当年全球出口额的10.88%,俄罗斯俨然已经逐步恢复了其能源大国的地位,成为世界能源出口空间格局中的重要一极。在俄罗斯能源出口贸易中,其对欧洲的能源出口基本上占到俄罗斯油气出口的70~80%左右,其次是亚洲,俄罗斯向亚太出口的能源量从2001年的2.82%到2014年的25.02%,其它地区则占有出口比重很少。

(二)俄罗斯油气贸易通道格局

世界油气贸易的运输方式主要有轮船与管道运输,受制于俄罗斯的特殊地理位置,海运在俄罗斯的贸易通道格局中发挥的作用不大。对于大陆腹地所开采的石油与天然气,管道运送方式更为经济。

俄罗斯出口石油中的绝大部分经“友谊”石油管道、波罗的海管道运输系统、萨马拉—新罗西斯克管道、里海财团管道、敖德萨—布罗迪管道、萨姆松—杰伊汗管道运往欧洲与独联体国家。已建成“北极光”、“蓝流”、“北流”、“兄弟”、“联盟”、“亚马尔—欧洲”等多条天然气管道,承担着每年向独联体成员国、欧盟成员国等30多个国家出口天然气的几乎全部的运载任务。

管道是人为建立的贸易联系通道,贸易联系需求催生了管道的建立。管道一旦建立后,既定的贸易联系就很容易继续下去。欧洲与俄罗斯的贸易联系中管道的流向起了决定性作用。可以说运输方式规划了贸易流的地域方向。

(三)地缘政治与俄罗斯能源外交格局

俄罗斯是石油地缘战略实施效果最好的国家之一。苏联解体后,面对美国主导下的地缘遏制,普京政府也在精心谋划自身的地缘战略。回归欧洲是俄罗斯一直以来的诉求,但在可预见的将来,俄罗斯很难以欧盟成员国身份回归欧洲。在此背景下,俄罗斯希望而且竭力借助于石油,特别是借助于俄欧之间石油管道密切其与欧洲的联系,使其在欧洲的影响力增强。同时,俄罗斯政府也意识到,俄远东地区欲摆脱贫困,必须融入经济迅猛发展的亚太地区,而且融入的深度和广度将直接关系到俄罗斯这一广袤地区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前景。俄罗斯远东地区具有超越国家的地缘经济地位。如果认识不到自身在东北亚的位置,俄罗斯不仅可能会在经济利益上遭受损失,在政治上也未必是好事。

因此,以“博弈全球、突破北美、稳定西欧、争夺里海、开拓东方、挑战欧佩克”为总体思路的俄罗斯能源外交战略,不但为俄罗斯带来了经济利益,增强了其地缘政治影响力,而且在客观上形成了以欧洲为主体的俄罗斯能源贸易格局的同时,其亚洲份额也不断提升。

二、2014年以来俄罗斯所面临的国内与国际形势

2014年普京政府深陷乌克兰危机,面临着美欧制裁、国际油价暴跌、卢布贬值与资本逃离等困境。2015年以及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某些问题得以缓解,但是很多问题的后续效应也正在逐步显现。

(一)北约、欧盟与俄国在乌克兰问题上争端持续

经历三次北约东扩,乌克兰成为俄罗斯西部的地缘政治的支轴国家。如果莫斯科重新控制了拥有5200万人口、重要资源及黑海出海口的乌克兰,俄罗斯将自然而然重获建立一个跨欧亚强大帝国的资本。美欧当然知道乌克兰在决定俄罗斯未来走向上的意义,“……有了乌克兰,俄罗斯就自然会成为一个帝国”。

基于乌克兰的地缘轴心国家的位置,未来俄罗斯对乌克兰的首要外交战略目标决不会仅限于安全领域,而是要努力实现与乌克兰等独联体国家的一体化。俄罗斯会继续以天然气问题向乌克兰施压,利用乌克兰内部的纷争控制乌克兰,并将通过全面合作加强与乌克兰的联系;对乌克兰来说,加入欧盟与北约一直是其国际外交的重要目标,尤其在克里米亚争端之后,乌克兰已经无可挽回地偏向西方;因乌克兰在决定俄罗斯未来走向上的意义,乌克兰无疑是美国有效制衡俄罗斯再次成为欧亚帝国的重要力量。基于各方的立场,美欧与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博弈将长期存在。

在乌克兰问题上,无论是美国,还是俄罗斯都将保持强硬态度,美俄关系甚至可能恶化。但是,鉴于欧盟对俄罗斯严重的能源依赖,以及内部分歧,所以短时间内,乌克兰成为欧盟正式成员国的可能性不大。

(二)能源供过于求与国际油价持续走低

国际市场上油价波动的最关键因素是石油供求所决定的基本面与地缘政治形势。

1.石油供给的基本面

2014年以来,国际市场石油供过于求的特征十分明显,供给过剩直接导致了2014年下半年国际油价下跌。尽管油价下跌,且各能源机构预期2015年世界能源需求只会小幅上涨或是基本不变,但OPEC国家与非OPEC国家增加供给的势头不减。据2015年国际能源署发布的3月份《石油市场月度报告》显示,截止到2015年2月全球石油产量达到9404万桶/日,比上年同期高130万桶/日。

(1)非OPEC国家供给

2015年2月全球石油产量中,5731万桶/日为非OPEC国家产量,非OPEC国家供应量日均比上年同期高140万桶/日。目前,美国与俄罗斯是非OPEC国家中的主要石油出口国。2014年美国原油产出更是创1900年以来最高值,年增长率达16%,为1940年以来最大增幅。

美国原油产量飙升,破坏了国际原油市场的均衡,且生产扩张的同时,美国进口规模缩减,石油对外依存度由2013年的32%,降至2014年的26%。尽管目前国际原油市场价格低位运行,但美国的能源部门表示,2015年美国的石油产量将继续维持8%以上的增幅。作为非OPEC的国家,俄罗斯争夺市场份额的意图也极为明显。

(2)OPEC国际的供给

2014年美俄等非OPEC国家增产的同时,部分OPEC国家也大幅增加产量。如利比亚的石油产量从2014年6月份的24万桶/日上升到10月的86万桶/日。在缺乏其它产油国配合与认可的情况下,一直扮演“机动产油国”的沙特阿拉伯亦不愿在市场低迷的时候凭一己之力调节市场平衡,所以尽管经济陷入严重困境的委内瑞拉和伊朗主张削减产量,沙特阿拉伯仍决定保持生产指标不变。

在能源需求基本保持平稳,而非OPEC与OPEC石油生产增加的条件下,石油市场的供过于求显而易见。尽管有解释称美国原油产出激增源于水力分裂法的进步,但也有解释称美国原油激增的目的在于打击国际市场油价,更有人将美国石油产量的扩张和沙特石油政策的改变解释为美国与沙特联手对俄罗斯与叙利亚、伊朗的“经济斩首”。如果该说法正确,油价下跌可能是短期行为。否则会如哈立德·法利赫(KhalidAl-Falih)所说,“供应与需求关系和经济原则统治着市场。现今的石油产能过剩需要时间调节”。

2.地缘政治

目前,影响石油市场价格波动的地缘政治因素主要为也门局势与伊朗问题。

(1)也门局势

也门不是主要的产油国,但亚丁湾是波斯湾油轮开往地中海和北非石油由地中海经红海开往亚洲国家的必经之地。2015年3月,也门的紧张态势使得原油市场油价大幅跳涨,一度上涨7%。但目前国际原油市场已经陷入买方市场,进口国能很容易地在全球市场找到替代供应者。所以也门局面没能导致国际原油市场持续的上涨趋势,同时原油市场真正的风险在于地缘局势冲突升级致使原油贸易通道受阻。然而,亚丁湾和曼德海峡早已被西方海军重兵布防,运输中断的可能性在近期仍相当低。

(2)伊朗制裁

伊朗拥有全球已探明原油储备的9%。2015年4月2日,伊朗和国际六方就伊朗核计划达成框架协议,框架协议规定在6月30日前达成最终协议。如果最终协议中伊朗的制裁被放松或解除,伊朗石油将重返国际原油市场,为国际市场注入100万桶/天的供应量,那么几乎相当于现在国际市场的130万桶/天的供应过剩量。不过,伊朗要恢复制裁之前的生产水平还需要一些时间。

(三)俄罗斯的经济形势持续低迷

首先是俄罗斯经济增长停滞。欧美联合制裁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与国际石油市场价格下行,使俄罗斯出口收入降低,投资与消费需求下降,失业率增加。2014年末,世行对俄季度经济报告显示,其对俄罗斯2015年的经济增长率预测接近于零。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分析师比尔吉特·汉兹尔指出,在俄罗斯面临的地缘政治风险降低和面临的国际政治环境得到改善的条件下,俄罗斯2016年的经济会实现增长,但增幅仅有0.5%,同时汉兹尔也指出,俄罗斯未来经济实现增长主要将依靠出口。

其次是俄罗斯经济结构畸形问题凸显。应该看到,俄罗斯卢布和股市的暴跌也源于俄罗斯经济结构的自身问题。

从俄罗斯经济结构上看,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时期畸形的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过于偏“重”,而农业和服务业相对落后。虽然近年国际能源价格上涨为俄罗斯经济带来了高增长率,但经济高速增长没能带动产业结构的明显升级,经济发展后劲乏力。 过度依赖能源贸易也是俄罗斯经济结构中较为突出的问题。石油出口占俄罗斯全部出口额的31%,因此国际市场油价的波动会直接影响俄罗斯经济。

三、新形势下俄罗斯的油气贸易结构调整

石油贸易地域格局的形成和演化是各种政治与经济力量相互作用的物质空间反映。俄罗斯能源战略烙有世情、国情、行情与人情的印记。经济危机等重大突发事件往往影响俄罗斯能源战略调整。

(一)稳定欧洲市场

如前文所讲,回归欧洲是俄罗斯一直以来的诉求。但在目前回归无望的情况下,俄罗斯会借助于石油地缘政治与外交手段,增强其在欧盟的影响力,所以俄罗斯在油气贸易格局调整中不会放弃将欧盟作为其能源出口的最主要市场。

首先是恩威并举应对乌克兰。目前无论是基于乌克兰的地缘政治意义,还是乌克兰在俄罗斯能源出口中的通道作用,俄罗斯都不会与乌克兰彻底决裂。表2中展示了2014年4月到2015年4月俄乌天然气贸易的波动,也诠释了俄罗斯对乌克兰问题的基本方针,即俄罗斯不会放弃乌克兰。

就2014年4月份俄罗斯提高对乌克兰出口的天然气价格而言,一方面让乌克兰认识到与俄罗斯决裂的后果,另一方面增加了欧盟援助乌克兰的财政负担,使欧盟内部分歧进一步拉大;同时也加剧了俄乌纠纷可能导致对欧洲天然气供应中断的恐慌,软化欧盟制裁俄罗斯的立场,使欧盟在有关乌克兰问题的多边会谈上与美国保持距离。

其次是有节制地应对制裁。乌克兰事件对俄罗斯欧盟之间的密切经济关系造成了巨大破坏,也让俄罗斯意识到密切经济关系并不一定能促进国家间的政治互信。在处理乌克兰危机中,为确保过境天然气稳定输送,俄罗斯总统普京积极呼吁与俄有天然气贸易的欧洲18国,以期双方就稳定乌克兰经济展开积极的对话。但战略空间被压缩直接涉及国家安全问题,这是俄罗斯的底线,俄罗斯不会退缩。面对来自欧美的第三次制裁和欧洲各国对普京倡导积极对话的消极反应,普京政府采取了较为强硬的立场。2014年6月6日,俄对乌克兰实行预付款供气机制;而且俄罗斯也声称如果乌克兰截留过境天然气,俄罗斯将采取制裁措施,欧盟也应当承担有关后果;同时出台反制裁措施。

而事实上,无论是全面禁止从美欧进口食品,还是禁止乌克兰中转航班飞越本国领空,俄罗斯的反经济制裁措施都没有触及双方的底线——油气贸易。

再次是精心布局俄欧管道。掌控管道始终是俄罗斯油气贸易布局中的主要部分。俄罗斯主导的“南溪”项目是要摆脱出口欧洲天然气对过境乌克兰的依赖,尽管该项目已经停建,但依然可以体现俄罗斯对欧洲市场的态度。

对于欧洲北部,俄罗斯意图从黑海海底铺设“土耳其线”管道延伸到西欧,直达德国,不再绕陆路经过邻国乌克兰。“土耳其线”是俄罗斯“南溪”的替代品,经土耳其线俄罗斯天然气可经黑海海底输往土耳其,以及过境土耳其运往欧洲中部,年承载量可达630亿立方米。俄罗斯石油公司亦筹划从加里宁格勒直接输气到德国。

最后是积极拉拢欧洲盟友。在欧盟成员国中,匈牙利、保加利亚与希腊为亲俄国家,不可否认,核电、天然气是这些国家走近俄罗斯的主要原因。

近来,俄罗斯为谋能源利益,动作频频,其中包括为匈牙利提供更灵活的供气合同,帮助匈牙利建立核电站、会晤希腊领导人等等。

2015年4月8日,普京与希腊总理齐普拉斯在莫斯科举行会晤,加强两国在贸易、投资、能源等领域的合作,俄欧关系问题也是双方会谈的主要议题。俄罗斯方面表示,希腊有可能成为欧洲能源的分拨中心。希腊期望建设土耳其线的分支,这个分支的建立可以使希腊从天然气过境中获利,并能为保障本国和整个地区的能源供应提供一定筹码;同时也可以改善希腊与土耳其间的关系。

(二)开拓亚太市场

根据国际能源署预计,世界能源贸易中心正在逐步向亚太地区转移。所以,《2035战略》强调了亚太等新兴能源市场对俄罗斯的意义,同时俄乌危机导致了俄罗斯与欧洲能源市场关系的恶化,也坚定了俄罗斯开拓亚太能源市场的决心。

首先是强化与中国的能源合作。有预测显示中国是东北亚地区最为重要的天然气市场,中国的天然气需求量将在2020年达到2500亿立方米。

加强与中国的能源合作是俄罗斯能源战略的重中之重。含俄经东线向中国提供天然气、两国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合作、高铁领域合作等39项协议和备忘录的签署,被认为是莫斯科为应对西方制裁并保持经济增长而将重心转向亚洲政策的最新成果。2015年4月初,俄副总理德沃尔科维奇曾表示,俄中正为普京访问中国筹备一系列能源合同,涉及“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沿东线对华供气、联合开发萨哈林和东西伯利亚矿床项目、扩大对华海上输送石油项目、加快天津炼油厂和石化综合体项目,以及俄罗斯远东阿穆尔州煤田和贝加尔边区煤田的开发。

其次是深化与日本、韩国的能源合作。深化与日本和韩国的合作是俄方有效应对西方对俄制裁的手段。目前,日本的油气公司已经同俄方签署了液化天然气购销合同的主要条款协议,协议约定俄方自2019年始对日供应225万吨/年液化天然气。俄韩双方在俄滨海边疆区建造运送液化气船的造船厂项目也已在筹划中;俄韩双方还将连接跨西伯利亚铁路干线和跨朝鲜半岛铁路线,修建从“萨哈林1号”和“萨哈林2号”穿越海底通向韩国的天然气管线。

再次是增加与印度和伊朗的能源合作。印度是继中国之后第2大石油天然气需求国,具有能源市场潜力。寻求加强与印度的能源合作是俄罗斯能源战略向亚洲转移的重要一步。

俄罗斯石油公司总裁谢钦在2014年3月出访了印度。谢钦建议俄印合作实施北极大陆架能源项目,及向印出口远东液化气等。2014年12月普京与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会晤。其中将建立能源合作关系,为两项西伯利亚油田合约铺路,并规划连结两国的第一条管线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俄罗斯的种种外交努力均彰显了普京政府积极调整俄罗斯石油输出战略,把目光投向亚洲东部的日本和中国,以及位于南亚的印度的决心。

集中力量发展与亚太国家的合作,无疑是俄开拓市场、抗衡西方制裁最有效的途径。

最后是拓展与越南的能源合作。2015年4月6日,梅德韦杰夫展开对越南的首次正式访问,在梅德韦杰夫访问期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和越南国油(PetroVietnam)签署了海上石油勘探备忘录,油气合作开发区域包括越南海域以及俄北部伯朝拉海域、北极油气区块。积极吸引越南企业参与俄罗斯油气开发是对俄越传统合作模式的突破。另外,俄气和越南国油还签署了榕桔炼油厂收购框架合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计划收购榕桔炼油厂49%的股权。收购将于2016年完成。目前俄罗斯正在帮助越南建设越南的首座核电站,该核电站将于2020年投产。

四、结语

作为一种战略性资源,油气是政治行为体在国际政治博弈中较力的筹码。通过控制和利用油气资源,博弈方展开相互竞争与协调,以实现包括权力、利益与安全等因素为目标的特定地缘政治优势。在地缘优势获得的过程中,伴随着新输油管道的建设,贸易对象的变化,也伴随着贸易量的改变,世界油气贸易格局正在被重塑。

猜你喜欢

格局俄罗斯
俄罗斯猫展
决定你上限的,不是能力是格局
格局与结局
贵州省贫困空间格局分析
贵州省贫困空间格局分析
以天地为格局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格局
同舟共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