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省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评价及对策研究

2016-01-27陈晓静

关键词:评价体系对策

湖南省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评价及对策研究

陈晓静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会计系,湖南长沙410205)

摘要:湖南省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水平相对偏低,两化融合还存在很多问题,为促进湖南省两化融合水平,加强湖南省两化融合评价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本文结合文献查询和湖南两化融合评价中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构建了基于区间标度的湖南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评价体系,并给出相应的指标权重确定和信息集结方法,有效丰富了湖南省两化融合评价理论研究。最后从五个方面给出了提升湖南省两化融合水平的对策。

关键词: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评价体系;区间数;对策

一、引言

信息技术已经融入到所以产业过程中,并在各产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中起到重要的也是最有效的作用,不仅有效提升了劳动力生产率,还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有效运行,工业化则是推动国家现代化发展的主要措施和基础,[1][2]因此,加强我国产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水平,将我国的工业化推向一个更新,更快的发展阶段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发展趋势,也是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发展方向。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一直是我国经济政策的主要发展趋势,也被国家所重视,在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将“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作为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战略,将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来看待。[3]我国要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带动我国经济产生跨越式的发展,必须根据我国实情,从我国经济发展史中寻找规律,结合时代发展的特征,找准路径和方法,加强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程度。

湖南省的产业发展水平偏低,主要表现在湖南省企业规模不大,企业总体实力不强导致企业总体素质不高;其次是湖南省在全国的优势产业不明显,工业大项目不多导致湖南省的优势产业在全国产业中没有很突出的产业优势;湖南省产业集群式发展不足,在产业协调方面还有很多欠缺,对高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知识管理和挖掘利用还不够,导致湖南产业集群和技术创新相对缓慢。信息技术的利用能有效促进工业的创新能力,对实现湖南省工业化与产业化的融合对促进湖南省产业转型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关于湖南省两化融合的评价研究还不多,因此,本文主要注重的是构建一套湖南省两化融合评价体系,最后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如何提升湖南两化融合的对策。

二、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水平评价体系

近些年我国产业发展较为迅速,信息化发展也呈现快速发展趋势,但是关于两化融合的现状如何还没有一个全面的研究,而权威的两化融合评价体系更没有建立起来,[4][5][6]因此,本文将结合湖南省的两化发展情况,构建一套适合湖南省两化融合评价体系,以期为实现两化融合进行有效的评价,为促进湖南省两化融合相关政策的决策建议提供科学的评价机制。

(一)两化融合评价指标体系

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关于两化融合的研究成果也逐渐被提出,关于两化融合的评价体系的研究,则也是在不断的完善过程中。本文结合湖南省在工业化进程和信息化进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实际情况,通过文献综合法以及相关的专家走访和问卷调查,最终确定影响湖南省两化融合的主要评价指标为以下几个方面:

1.两化融合战略地位:要加强湖南省的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首先要求行政部门必须重视两化的融合,将两化融合作为湖南省战略性发展产业,这样才能投入更多的财力和物力来促进两化的融合,提升整个区域的两化融合水平。所以,湖南省各地区行政管理部门必须认识到两化融合的重要意义和战略性意义,突出两化融合的战略地位。

2.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两化合作过程中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比如相关技术人才的引进,融合过程中的资金投入和支持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计算网络搭建,计算机硬件升级和网站建设和维护的投入力度。

3.信息化投入水平:主要是为了促进对湖南省信息化建设所进行的知识收集、知识管理和信息挖掘和传播过程中的投入情况,可以通过信息化管理部门的设置行政署级别,人均占有计算机数量,数据中心建设水平和自动化设备覆盖率等来进行评价。

4.组织与制度完善程度:主要是为了支持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所设置的组织以及为促进两化融合制定的相关制度的完善水平,两化融合更多的是两化之间的协调和协同合作,必须有专门的组织在两化之间进行协调;另一方面是必须对两化进行规范,通过一定的行政制度和法律来对两化进程进行约束和促进。

5.两化融合效益:主要是通过分析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后所产生的效益,通过分析两化后是否有效降低了成本,是否能提升企业的利润,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功效。

(二)两化融合评价标度和指标权重确定

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评价指标确定、评价标度、评价指标权重确定和评价方法的选择是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评价体系系统工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前面确定了两化评价指标

体系,考虑到两化融合评价过程中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和未知性,因此,以往的基于确定信息的评价方法得到的结果并不能有效的反应出两化融合评价的客观结果。一方面,两化融合评价指标以定性指标为主,不便于刻画,另一方面是评价过程中本身存在的不确定性和未知性,因此,在两化评价标度选择上,应该以能刻画信息不确定性和未知性的区间数作为评价标度。

在指标权重确定过程中,考虑到评价过程存在的不确定性,因此,选择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7]来确定指标的权重,即通过对影响两化融合水平的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建满足一致性的互反判断矩阵,再采用互反判断矩阵权重导出法确定出各个指标的权重向量,利用该方法得到的两化融合评价指标,即包含指标之间的不确定性,还包含定量方法获得的指标权重,更能反映一定的客观性,且操作简单,因此,该方法是可行的。

(三)基于区间标度的两化融合综合评价方法

两化融合评价方法是进行两化融合评价最主要的一环,本文选择区间数作为两化融合评价标度,在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后,通过对评价数据的简单加权即可得到两化融合的综合评价值,即综合评价值为:

在获得两化融合综合评价值后,采用模式识别方式[7]计算综合评价值与之前设定的两化融合水平标准表各标准之间的贴近度,根据贴近度大小来确定最终的两化融合评价水平。

三、加强湖南省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对策

对湖南省近年的经济发展趋势分析可以看出,信息化主导的工业化进程,在促进工业化创新成果的同时,能为工业发展提供更高的附加值,因此,信息化已经成为工业化发展的主要引擎。但是从湖南省的实际情况可以发现,湖南省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还比较落后,在信息化基础设施方面投入不足,应用水平总体不高,全民对信息化重视程度不高,意识比较薄弱,严重制约了湖南省的工业化进程,阻碍了湖南省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的水平,为提升湖南省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改进:

(一)加强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战略地位认识

湖南目前依照传统思维模式,大力加强工业化进程,对工业化的重视程度和战略地位一直放在首位,但是信息化战略地位却认识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对工业化的引擎作用和内在促进作用,只有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有效融合,让信息化来促进工业化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工业化大的跨越。

(二)加强湖南省的信息化建设

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战略的提出,虽然其战略地位没有受到重视,但是信息化对工业化的促进成果还是有一定的功效,使得湖南省的信息化产业在数量上还是有一定的数量规模的,但是整体质量不是很高,信息化产业在湖南省内的分布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还比较低,根本不能满足湖南省的信息化建设需求,因此,必须加强湖南省的信息化建设,对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有利于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同时对提升湖南省相关产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加强信息管理体制和机制的研究,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程度

现阶段湖南省的信息管理体制还没有健全,在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利用和挖掘技术还不完善,[8]对信息资源的管理水平很低,各个部门和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少,缺乏一定的技术共享和技术支持,只有加强信息系统的管理机制研究,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从信息资源中挖掘有利信息来促进工业化的创新和发展,以实现湖南省整体经济的提升。

(四)加强政府对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支持力度

加强湖南省的统筹规划和产业分布密度,大力引进高技术人才,重视对高新技术的引进优惠政策的执行力度,加大对企业的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提升,促进湖南省企业的信息化支持力度,建立高效的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机制,推进湖南省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普及面,对一些有利于湖南省两化进程的大型软件和技术进行政策采购,并分配到企业,以减少企业的资本投入。

(五)加强对湖南省信息化建设的绩效评估

建立科学合理的信息化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对前期的产品研发可行性进行分析,对产品研发进程进行评估,基于已有的专家知识和其他相关信息资源对信息化成果进行挖掘和评价,并用评价结果对技术研发进程进行反馈和指导,以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四、结语

湖南省在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进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也存在很多的矛盾,在两化发展进程中存在很多的发展瓶颈,必须加大两化融合相关运行机制研究,并对现有的产业发展观念进行创新,提升信息化的战略地位,突破制约湖南省两化融合进程中的瓶颈问题,真的实现以信息化促进湖南省的产业发展,促进湖南省的产业转型。加强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水平的评价,能及时了解湖南省两化进程现状,并能及时发现问题,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以尽快的实现湖南省两化融合。

(注:本文系2014年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课题“湖南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水平评估及推进对策”,课题编号: 2014BZZ218)

参考文献:

[1]周航.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基础及湖南的实证分析[D].湖南大学,2011.

[2]肖潇.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企业两化融合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

[3]易明,李奎.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模式选择及政策建议[J].宏观经济研究,2011,(9).

[4]仝海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评价体系与机理分析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

[5]张轶龙,崔强.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评价研究[J].科研管理,2013,(4).

[6]汪晓文,杜欣.基于模糊评价的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测度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

[7]殷春武.模糊多准则群决策方法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7.

[8]周少华.湖南新型工业化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J].湖湘论坛,2008,(4).

猜你喜欢

评价体系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走,找对策去!
《UG NX机械产品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改革研究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