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黄附子汤的临床应用及药学探讨

2016-01-26许佩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5期
关键词:肾衰竭附子肾功能

许佩兰

大黄附子汤的临床应用及药学探讨

许佩兰

目的探讨大黄附子汤在治疗慢性肾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7例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研究组(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大黄附子汤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1.9%,研究组为91.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7,P=0.037<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Scr、BUN、Ccr水平变化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附子汤在治疗慢性肾衰竭中应用,提高了总有效率,改善了患者的生化指标,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大黄附子汤;慢性肾衰竭;应用效果

慢性肾衰竭是指在慢性肾脏疾病基础上肾单位出现进行性下降导致肾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体内代谢物潴留等[1]。相关研究报道显示,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可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本次研究通过选取的67例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探讨大黄附子汤在治疗慢性肾衰竭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67例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慢性肾衰竭的诊断标准[3]。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研究组(35例)。对照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50.8±6.4)岁;研究组男24例,女11例,年龄34~67岁,平均年龄(51.2±5.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主要包括予以患者低盐、低蛋白饮食,控制患者血压和血糖,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等。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大黄附子汤治疗,组方:黄芪20 g、煅牡蛎20 g、赤芍15 g、益母草15 g、丹参12 g、大黄12 g、制附子9 g、桂枝6 g,温水煎服,早晚各服用1次,1剂/d,疗程为15 d。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Scr、BUN、Ccr)变化,分析大黄附子汤在治疗慢性肾衰竭中的应用效果。

1.4 疗效评价标准[4]临床疗效评价标准:显效:治疗后患者的Scr降低>30%,Ccr增加>30%;有效:治疗后患者的Scr降低20%~30%,Ccr增加>20%~30%;无效:治疗后的Scr降低<20%,Ccr增加>20%。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患者中显效10例,有效13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1.9%;研究组患者中显效13例,有效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7,P=0.037<0.05)。

2.2 两组肾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对照组患者的Scr、BUN、Ccr水平分别为(490.6±190.1)μmol/L、(21.6±7.3)mmol/L、(18.4±5.1)ml/min;研究组患者分别为(489.4±189.7)μmol/L、(22.3±6.8)mmol/L、(18.7±4.9)ml/min,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Scr、BUN、Ccr水平分别为(440.6±152.8)μmol/L、(19.2±5.2)mmol/L、(25.1±8.8)ml/min;研究组分别为(360.4±125.2)μmol/L、(12.8±5.0)mmol/L、(32.5±9.8)ml/min,研究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水平变化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肾衰竭从中医角度将属于“水肿”范畴,病因是患者病程较长,损伤气血,导致肾络瘀阻[5]。大黄附子汤具有温补肾脏、活血益气的作用,方中的大黄可以疏经通络、清热、利湿,黄芪可以补气,丹参、赤芍具有活血的作用,本方以大黄为君药,其他为臣药,所有药物共同作用,可以达到标本同治的作用,治疗效果显著。

本次研究结果说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低于研究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cr、BUN、C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Scr、BUN、Ccr水平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大黄附子汤可以缓解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通过抑制体内蛋白分解,降低BUN含量。

综上所述,应用大黄附子汤于慢性肾衰竭治疗中,提高了总有效率,改善了患者的生化指标,可以广泛的应用。

[1]王付.学用大黄附子汤的探索与实践.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21):308-310.

[2]周念莹,成云水,吕英,等.加味大黄附子汤治疗泌尿系疾病的效用探析.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8(2):84-87.

[3]何立群,张长明.活血化疲法在慢性肾衰竭临床应用中研究进展.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2,13(7):565-566.

[4]曲直,周密.大黄附子汤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30例.陕西中医,2012,33(6):693-694.

[5]姜威,于艳,赵刚.中医药多途径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30(6):1402-140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5.207

2015-11-02]

455000 安阳市中医院

猜你喜欢

肾衰竭附子肾功能
优质护理对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的改善评价
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Cys C、β2-MG、MCP-1及ANGⅡ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A Preliminary Study on Legitimacy Identification Standards for Unconventional Treatment Technologi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于数据挖掘对中医治疗慢性肾衰竭组方规律的分析
附子品质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不同姜制附子中6种生物碱含量的比较
有毒的附子产值高
急诊输尿管镜解除梗阻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功能不全心电图分析
CTA评价肾功能不全与冠心病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