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2016-01-26高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5期
关键词:脑血栓康复急性

高远

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高远

目的探究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68例急性脑血栓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成效,对入院后、出院期间患者的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予以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运动功能得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血栓患者予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恢复,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生活能力;运动功能

脑血栓是常见的脑血管意外疾病之一,临床上也称为动脉硬化性脑梗死[1],该病的发病机制为脑部动脉血管壁发生病理性变化,在血液成分改变、粘稠度增加以及血流速度缓慢等因素的影响下形成血栓,造成血管闭塞。如果发生出血,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2]。本文通过分组探讨常规护理与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3年12月~2014年11月收治的68例急性脑血栓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头颅CT或MRI扫描确诊,满足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急性脑血栓的评定标准[3]。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46~78岁,平均年龄(59.87±6.64)岁;对照组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44~79岁,平均年龄(60.46±6.7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院后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降压、溶栓、活血化瘀、脱水以及抗凝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包括健康教育、饮食护理、呼吸道护理、心理护理、皮肤护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具体包括:①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48 h后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根据患者症状的轻重选择合理的锻炼方式,恢复初期可协助患者进行坐起、抬臂与抬头的练习,在患者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可辅助患者扶物站立,锻炼平衡能力。在康复锻炼过程中要随时观察患者的情况,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要急于求成,合理设计锻炼的时间与强度;②做好主动和被动康复护理,在卧床期间被动进行关节活动练习,鼓励患者通过健肢辅助患肢的活动,防止功能退化,加快血液循环,促进其自理能力。定时按摩,避免肌肉发生萎缩;③认知功能和语言障碍是影响急性脑血栓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脑血栓后失语表现为构音困难,属于运动性失语,因此要加强日常联系,护理人员做好示范,逐字教会患者发音;另有患者出现感觉性失语,这样的情况应通过刺激耳朵来刺激患者的感觉;④对患者予以针刺干预,针刺也是急性脑血栓治疗后的康复护理方法之一,通过针灸特定的穴位能够加速机体清除自由基,修复脑细胞功能,显著缩小梗死的面积,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

1.3 疗效评定标准 ①患者的治疗效果采用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价为基本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总有效率=(基本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采用Barthel指数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4],得分<40分为生活不能自理;40~60分之间为生活需要帮助;≥60分则表示患者生活基本自理;③应用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egl-Mevyer)对患者运动功能进行评价[5],得分<50分为1级;50~84分为2级;85~95分为3级;≥96分为4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中基本治愈5例、显效21例、有效7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患者中基本治愈2例、显效13例、有效12例、无效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9.4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得分对比 观察组护理前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得分分别为(61.32±7.47)分和(41.65±6.86)分,护理后分别为(88.97±8.14)分和(78.65±8.02)分;对照组护理前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得分分别为(60.63±7.91)分和(42.33±8.48)分,护理后分别为(69.33±8.75)分和(57.69±7.71)分;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得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小结

脑血栓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起病相对缓慢,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不利影响。有研究表明,对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致残率,改善生活质量。本组中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运动功能得分和生活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改善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的生活水平和肢体功能,减低致残率,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1]徐兰.护理干预对促进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康复的效果评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7):14-15.

[2]赵艳,梁渝,姚宏波,等.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探讨.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21):3244-3245.

[3]姚仙桃.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中国医学创新,2012,9(6):56-57.

[4]赵伟,杨敏,郭春妮,等.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护士进修杂志,2009,24(3):276-277.

[5]江志琴.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于急性脑血栓患者的疗效分析.现代医药卫生,2014,30(24):3786-378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5.175

2015-10-19]

116033 大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一科病房

猜你喜欢

脑血栓康复急性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奥托格雷联合纤溶酶用于脑血栓治疗的疗效探究
睡前一杯水可以预防脑血栓吗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血栓的可行性探究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