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宫外孕的疗效分析

2016-01-26于荟蔷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5期
关键词:宫外孕甲氨蝶呤包块

于荟蔷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宫外孕的疗效分析

于荟蔷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宫外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9例。观察组采用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将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以及盆腔包块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94.7%(18/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2%(12/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 HCG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包块消失、腹痛消失与阴道流血停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用于宫外孕的治疗中可有效提高治愈率,降低HCG水平,极大地缩短患者腹痛及包块消失时间,可于临床中推广应用。

宫外孕;甲氨蝶呤;米非司酮

宫外孕又称异位妊娠,是指女性在受孕后受精卵着床于子宫体外并开始发育,其中输卵管妊娠为最常见的一种[1]。宫外孕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腹痛或下腹下坠,病情急且凶险,若未能及时进行处理则极易造成患者腹腔大出血甚至休克,若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死亡率占妊娠死亡总数的10%。当前临床上主要有米非司酮、甲氨蝶呤等药物单独或联合用于对宫外孕的保守治疗[2]。本研究选取2013年8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38例宫外孕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用于宫外孕的临床治疗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38例宫外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9例。观察组年龄20~36岁,平均年龄(27.5±4.6)岁;平均停经时间(41.7±13.6)d;平均附件区包块直径(4.1±1.4)cm;宫外孕>2次者4例;带节育环患者2例。对照组年龄21~36岁,平均年龄(27.8±4.5)岁,平均停经时间(42.3±12.9)d,平均附件区包块直径(4.1±1.8)cm,宫外孕>2次者6例,带节育环患者1例。两组患者年龄、宫外孕次数、停经时间以及附件区包块直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单纯使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于服药前2 h空腹,第1天150mg单次顿服,第2、3天2次/d,每12小时1次,75mg/次。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甲氨蝶呤进行治疗。1次/d,50mg/次行肌内注射。并于7 d后对其 HCG进行检查,若较治疗前值下降≥15%,则采用相同计量再治疗1周。在治疗期间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阴道流血与腹痛情况进行观察,每3天复查血HCG直至下降到正常范围。每7天进行尿妊娠试验复查1次,使用B超对其盆腔内积液及包块大小情况进行测量。在治疗期间患者应尽量减少活动、禁止性生活并保持大便通畅。

1.3 疗效判定标准[2]治愈:患者血 HCG下降到正常范围、B超结果显示其附件区包块消失或有明显缩小、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消失;失败:血HCG呈持续上升、腹痛反复或附件区包块明显增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愈率对比 观察组治愈率为94.7%(18/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2%(12/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 HCG为(1342.4±213.9)IU/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79.7±275.6)IU/m;观察组的包块消失、腹痛消失与阴道流血停止时间分别为(13.5±3.1)、(8.7±2.4)、(11.8±4.1)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4.7±6.8)、(15.5±4.6)、(22.7±5.7)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通常输卵管畸形或发育不良、输卵管结扎后再通、人工受孕以及宫腔内有节育环的女性极易发生宫外孕。HCG是由胎盘滋养层细胞所分泌的特异性性激素,相关研究证实[3],若受精卵发育正常其 HCG分泌量极高,并且血中的 HCG含量每天均会以极快的速度增加,每2天上升量>66%,即可确诊为宫内妊娠,若每2天上升量<66%则极有可能为宫内发育不良或者宫外孕,因而血 HCG含量为宫外孕的一项主要检查指标。

甲氨蝶呤属嘧啶类抗叶酸药物,可对细胞核酸合成产生抑制作用,进而对细胞的生长与增殖加以抑制,胎盘滋养层的细胞对该药物极为敏感,患者在服药后其胎盘滋养层的细胞生长受到抑制,从而促使胚胎绒毛组织进行变性、坏死并脱落,使胚胎死亡。米非司酮可对孕酮活性进行抑制,对凋亡基因进行调节,使得滋养细胞、蜕膜间质及腺上皮细胞凋亡,从而使胚胎死亡。

本研究中观察组治愈率为94.7%(18/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2%(12/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 HCG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包块消失、腹痛消失与阴道流血停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将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用于宫外孕的治疗可有效提高治愈率,降低HCG水平,极大地缩短患者腹痛及包块消失时间,可于临床中推广应用。

[1]刘小英,邹秋.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与单纯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疗效分析.当代医学,2012,18(5):143-144.

[2]柏莲芬,张宝换,孙丽梅,等.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宫外孕的观察疗效.中外妇儿健康(学术版),2011,19(6): 208.

[3]覃肖丽,刘杰.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不同血β-HCG浓度宫外孕的疗效观察.中国医药导报,2012,9(4):63-6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5.107

2015-11-02]

122100 辽宁省北票市中心医院妇产科

猜你喜欢

宫外孕甲氨蝶呤包块
包块型宫角妊娠的超声表现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宫外孕有哪些症状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怎样预防宫外孕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观察
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观察
肩部巨大包块同时伴毛鞘癌及鳞癌1例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宫外孕随机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