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胺碘酮急诊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效果体会

2016-01-26潘淼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5期
关键词:胺碘酮有效率静脉

潘淼

胺碘酮急诊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效果体会

潘淼

目的探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急诊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61例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3例)和对照组(28组)。实验组采取胺碘酮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94%,不良反应率为3.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不良反应率21.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在急诊治疗中选择使用胺碘酮,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治疗;胺碘酮

心律失常是因为窦房结的激动异常或者激动在窦房结之外发生,从而造成激动传导阻滞、减慢传导等情况,导致心脏的活动规律受到破坏。快速型心律失常为心脏血管疾病常见的并发症,有室性早搏、房颤、房性早搏和阵发性室上速等症状[1],必须及时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药物。胺碘酮为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在临床上有广泛应用[2]。本次研究中选取2014年1月~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61例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进行研究,采取不同药物,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61例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为实验组(33例)和对照组(28例)。实验组患者男17例,女16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77岁,平均年龄(62.37±5.33)岁,病程1.6~24.5 h,平均病程(16.48±3.79)h。对照组患者男15例,女13例,年龄最小44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62.32±5.41)岁,病程1.7~24.7 h,平均病程(16.51±3.81)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实验组 该组患者选择胺碘酮静脉给药,剂量≤1 g/d,在30ml的葡萄糖注射液中加入150mg的胺碘酮给予稀释,控制静脉推注的时间,在10 min内完成注射,然后以0.1~0.6mg/min的速度给予静脉滴注,30 min后针对心率调整药物的滴注速度,每天最多可给予3次静脉推注。用药过程中还要对患者的心率和血压严密观察。最初阶段胺碘酮的剂量要<0.2 g,3次/d,心律失常症状消失后,1次/d即可。

1.2.2 对照组 该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选择硝酸甘油和抗凝药物,进行心电监护,给予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和心肌酶的检查,对血压、心率变化每5分钟记录1次,在20ml的生理盐水中加入70mg的心律平,采取静脉推注的方法,每次推注保持10~15 min,然后给予静脉滴注,速度为0.5~1.0mg/min,复律后服用心律平片,150mg/次,3次/d。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室性早搏消失,转复窦性心律,心室率<100次/min,心电图中表明期前收缩或者次数减少>90%,且身体得到正常恢复;有效:患者心律失常的情况得到改善,且心电图表明期前收缩或者次数减少>50%;无效:治疗后患者的情况不符合上述描述。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中显效19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患者中显效10例,有效11例,无效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良反应 实验组中有1例出现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对照组有5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2例为外周静脉压升高,2例为恶心呕吐,2例为血压下降,发生率为21.4%。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些年来因为饮食习惯改变和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发病率不断提高,该疾病病发急,病情发展快,而且病死率高,预后效果差,因此在药物的选择上,不仅要疗效显著,还要提高药物的安全性[3]。胺碘酮会阻滞心肌细胞的钾通道,从而抑制钾离子的外流,采用静脉给药,可以在短时间内发挥药效,半衰期较短,可快速达到血药浓度,使患者的血压和心率能够恢复到正常指标,而且对患者进行调查发现,很少出现不良反应,由此说明该药物的安全性较高[4]。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药物干预,疗效一般,而且有些患者出现了身体不适等情况。出院前叮嘱患者保持正常的作息时间和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病情的再次发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中检查患者的身体情况,了解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实验组为3.0%,对照组为21.4%,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

综上所述,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在急诊治疗中选择胺碘酮的使用,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1]徐晓虹.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临床效果观察.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6):118-119.

[2]张士晓,李俊.胺碘酮在急诊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复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6):1265-1267.

[3]赵丽萍.胺碘酮在急诊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中的应用疗效观察.吉林医学,2014,35(6):1198.

[4]米尔孜艾合买提·米热孜木,古丽巴哈尔·吾买尔.胺碘酮在急诊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中的应用效果体会.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7(9):13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5.084

2015-11-17]

110035 沈阳医学院附属二院

猜你喜欢

胺碘酮有效率静脉
腰静脉及腰升静脉变异一例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观察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
张务锋:着力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很有效率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56例临床分析
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
介入治疗髂静脉肿瘤性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