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42例临床分析

2016-01-26赵风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5期
关键词:指征剖宫产产后

赵风丽

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42例临床分析

赵风丽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原因、时间以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出血原因,探究针对性预防措施。结果产后出血原因:子宫切口感染7例(16.67%),子宫复旧不良24例(57.14%),子宫内膜炎6例(14.29%),胎盘脱落残留3例(7.14%),产褥感染2例(4.76%)。产后出血时间:术后2~3周32例(76.19%),3~6周7例(16.67%),≥6周3例(7.14%)。所有患者全部康复出院,未见复发病例。结论临床应高度重视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病因、及时预防和治疗,明确剖宫产指征,切实提高剖宫产技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剖宫产;晚期产后出血;临床分析

剖宫产晚期产后出血在临床中比较常见,其主要是指产妇分娩24 h后,患者在产褥期出现子宫大量出血情况。近年来,因为各种社会因素和患者自身的原因,导致剖宫产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由此导致的并发症发生率也逐渐增加,其中术后晚期出血是临床发生率较高的一种并发症,若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就会危及到患者生命安全[1]。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42例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42例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22~37岁,平均年龄(28.5±4.7)岁,其中经产妇10例,初产妇32例,孕周38~42周,平均孕周(39.6±1.3)周。

1.2 剖宫产指征与临床诊断 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2例,瘢痕子宫及胎儿宫内窘迫各6例,巨大儿7例,头盆不对称18例,前置胎盘和社会因素各4例。②临床诊断:在分娩24 h后产妇阴道大量流血,具体表现为恶露不净且伴恶臭,由暗红血色逐渐向鲜红转变。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存在感染和贫血现象,同时伴随一定程度的低热、腹痛现象;妇科检查结果显示子宫有所增大,宫颈口发生明显松弛,清楚可见大量血块堵塞在宫口。B超检查结果显示子宫内膜线模糊,宫腔内出现杂回声或者子宫切口裂开、感染。

1.3 治疗方法 42例患者均采用缩宫素、抗生素进行治疗,针对贫血患者及时补充红细胞,以纠正其贫血现象;若B超结果显示患者子宫内不存在子宫复旧不良或异常回声情况,则可采用抗炎缩宫进行保守治疗;若B超检查提示子宫复旧不良或者子宫内存在杂乱回声,则需要进行清宫手术治疗,术后给予患者常规处理措施,包括止血、缩宫、支持治疗、抗感染等,对刮出物进行病理分析;针对子宫裂开和切口感染者采用子宫次全切手术进行治疗。

2 结果

2.1 产后出血原因和时间分析 产后出血原因:子宫切口感染7例(16.67%),子宫复旧不良24例(57.14%),子宫内膜炎6例(14.29%),胎盘脱落残留3例(7.14%),产褥感染2例(4.76%)。产后出血时间:术后2~3周32例(76.19%),3~6周7例(16.67%),≥6周3例(7.14%)。

2.2 治疗效果分析 所有患者经过针对性的临床治疗后,出血症状得到控制并出现好转趋势,且全部康复出院,未见复发病例。

3 讨论

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是一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的严重并发症,子宫切口愈合不良是导致其发生的主要原因[2],而导致子宫切口愈合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包括:①子宫下段横切口发生产后出血的比例较高,可能与子宫血管不同的分布特点存在密切关联,子宫下部分支少且弓形动脉短而小,选择下段横切口时易同时切断子宫动脉分支,因其供血较差,易造成切口供血不足现象。②切口位置选择不当及缝合不良:若切口位置偏低,就会影响愈合能力,容易出现坏死或缺血;反复结扎止血或缝合过松都会导致切口愈合不良情况。③感染是导致子宫切口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多次阴道检查或者产程延长等都会导致不同程度的感染[3,4]。

为有效降低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发生率,做好预防措施至关重要,临床要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产科医生要对患者进行充分观察,提高产后出血的警惕心理,对剖宫产的适应证和禁忌证要严格掌握,切实提高临床剖宫产技术,尽量减少社会指征导致的无剖宫产无菌指征的剖宫产率。在实际的剖宫产手术过程中必须严格无菌操作规范,对子宫切口进行合理选择,切口缝合时要选择高分子材料可吸收的缝线进行,特别是对肌层进行缝合时,切不可直接穿透脱膜使缝线于宫腔之外裸露,分娩过程中要对胎盘完整性进行观察,遵照医嘱进行围手术期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若患者同时合并基础疾病,要及时进行对症基础治疗,特别是同时合并糖尿病或妊娠高血压的患者,必须尽早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增强营养供应,及时对贫血症状进行纠正,切实提高患者自身的免疫力。术后指导患者早期进行下床活动,以加快子宫收缩速度,促使子宫复旧,有效控制术后晚期产后出血情况[5]。

综上所述,临床应高度重视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病因、预防和治疗,明确剖宫产指征,切实提高剖宫产技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陶小燕.对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大出血患者的临床分析.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3,11(8):135-136.

[2]汤春梅,陈敏,陈新,等.剖宫产晚期出血病因分析及治疗方法评价.河北医药,2013,35(15):2311-2312.

[3]董丹旭.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的原因及处理.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3):231-232.

[4]姚建敏.2例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患者的报告.当代医药论丛,2014(2):190.

[5]邹海燕.剖宫产术后晚期出血33例临床分析.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9):154-15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5.053

2015-11-23]

116400 辽宁省庄河市妇幼保健院

猜你喜欢

指征剖宫产产后
女性产后便秘怎么办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肩关节结核诊断进展与关节镜治疗指征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剖宫产之父
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二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
无剖宫产指征孕妇行剖宫产相关原因的研究现状及对策
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指征的多因素分析
晚期胃癌切除治疗的手术指征和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