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棘突间撑开器Rocker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临床分析

2016-01-26周学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5期
关键词:棘突节段腰椎间盘

周学文

棘突间撑开器Rocker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临床分析

周学文

目的探讨棘突间撑开器Rocker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效果。结果术前Osew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为(70.61±13.52)分,最后1次随访为(21.58±3.04)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9.03±2.17)分,最后1次随访为(3.04±0.76)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棘突间撑开器Rocker治疗临床效果明显,可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功能障碍,安全可靠,有推广价值。

棘突间撑开器;Rocker;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易导致患者出现慢性腰腿痛,在脊柱外科十分常见,属于多发病。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脊柱非融合技术发展较快,受到临床重视[1]。本文为探讨棘突间撑开器Rocker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效果,选取患者3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辽宁省北镇市中医院骨科2012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中男13例,女19例;年龄37~65岁,平均年龄(51.4±6.8)岁。病变节段:17例为L4、L5单节段,11例为L3、L4单节段,4例为上述双节段。所有患者术前均有活动受限、腰痛、双侧或单侧下肢疼痛或者麻木等神经根受压典型症状,部分患者存在感觉减退、会阴区麻木以及排尿失畅等症状。

1.2 手术方法 麻醉完成后患者在腰桥俯卧,常规消毒铺巾。作长度约6 cm切口于病变间隙中心后正中,依次将浅筋膜、皮肤、腰背筋膜以及皮下等组织切开,在骨膜下行分离处理,主要沿着影像学提示较突出或者症状较严重的棘突单侧,对病变椎板间隙行定位显露。在病变间隙椎板间隙行开窗扩大处理以减压,将增生后黄韧带咬除,对神经根管行潜行扩大处理,牵开后对硬膜囊与神经根进行保护。若患者椎间盘突出症状十分明显则将髓核摘除。确保减压彻底后对神经根管的通畅性进行确认,开口于病变节段棘突间,将其适度撑开,对下棘突缘使用器械进行修正,试模后选取大小合理的棘突间撑开器Rocker,对其行解锁后安放好,并锁定,手术便可完成[2]。

1.3 观察指标 术后患者均采用腰腿VAS以及ODI,术后定期复查腰椎片、动力位片以及侧位片,若有必要检查腰椎MRI或CT,查看Rocker是否出现移位、松动、滑脱以及高度维持状况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前术后ODI评分比较 术前评分为(70.61±13.52)分,术后1周为(20.48±3.29)分,术后3个月为(17.44±2.16)分,术后6个月为(18.03±2.52)分,最后1次随访为(21.58±3.0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380、21.968、21.627、20.015,P<0.05)。

2.2 术前术后VAS评分比较 术前评分为(9.03±2.17)分,术后1周为(2.42±0.68)分,术后3个月为(2.12±0.49)分,术后6个月为(2.01±0.29)分,最后1次随访为(3.04±0.76)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443、17.571、18.138、14.737,P<0.05)。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腰退行性病变,临床十分常见。若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脊柱失稳较明显,使用融合手术比较普遍,但是会丧失融合节段运动功能,导致术后再次腰痛,因此临床逐渐推出脊柱非融合技术[3]。棘突间撑开器Rocker属于新型设计,主要材质为PEEK(聚醚醚酮),相较于金属材质安全性更高,且生物相容性更高,可显影。设计具有特殊性,将产品植入与固定相结合,操作于一侧即可,避免过度损伤椎旁肌。

临床经研究后证实,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棘突间撑开器Rocker相较于传统后路椎弓根螺丝固定治疗效果更好,具体优势如下:①不会过多干扰腰椎功能,置入Rocker只需将手术节段骶棘肌剥离,将下棘间韧带切除,保留棘上韧带,同时对置入间隙周边棘突缘进行修整,使脊柱稳定性得以保证,同时减少术中出血量,且手术时间短,无需将横突表面与小关节突软组织剥离[4]。②安全性较高,将其置入不会过多破坏后路脊柱正常结构,无需使用椎弓根螺钉,最大限度减少术中损伤神经根。即使要翻修由于之前将脊柱后路结构保留,因此不管是对棘突间撑开器进行更换还是开展融合手术等均有较高安全性与便捷性。③由于没有采用植骨融合,可最大限度减少手术创伤,术后卧床时间短,术后数天即可在腰围保护下离床活动,缩短康复时间,尽早恢复腰椎功能,尽早恢复正常生活与工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④将病变节段活动段保留下来,可避免周边阶段出现退变现象[5]。⑤手术植入方便,无并发症的手术过程,以及符合棘突解剖构造外形,植入物不宜脱出。在本研究中32例患者术前ODI评分为(70.61±13.52)分,最后1次随访为(21.58±3.04)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VAS评分(9.03±2.17)分,最后1次随访为(3.04±0.76)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棘突间撑开器Rocker治疗临床效果明显,可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功能障碍,安全可靠,有推广价值。

[1]陈新用,王振飞,梁裕.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效果系统评价综述.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2,7(28):861-866.

[2]冯利刚.牵引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当代医学,2011,15(27):2-3.

[3]刘凌云,尹心红,赵琼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护理管理杂志,2011,9(31):618-620.

[4]韩曦.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功能锻炼临床疗效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14.

[5]史凡祺.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河北医科大学,201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5.049

2015-11-10]

121300 辽宁省北镇市中医院骨科

猜你喜欢

棘突节段腰椎间盘
高速铁路节段箱梁预制场规划设计研究
心脏超声在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中的价值
腰部针灸取穴的一种新方法探析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搓腰
——壮肾
长、短节段融合内固定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并发症分析
CT引导下靶位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
火龙灸联合针刺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
棘突捶正法治疗脊柱病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