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腹腔内脏脂肪面积与骨密度的相关性

2016-01-26王顺钰刘九刚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5期
关键词:负相关内脏股骨颈

王顺钰 刘九刚

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腹腔内脏脂肪面积与骨密度的相关性

王顺钰 刘九刚

目的探究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腹腔内脏脂肪面积与骨密度之间的关联性。方法70例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以腹腔脂肪面积(VAT)均值及体质量指数(BMI)为依据将其分为1组18例、2组17例、3组17例、4组18例。应用X线骨密度测定仪进行骨密度测量,应用CT进行腹部皮下脂肪面积(SAT)及VAT测量。结果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VAT与大转子区骨密度及腰椎骨密度呈负相关(P<0.05),排除腹腔内脏面积及BMI影响后,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大转子区、腰椎、转子间及股骨颈骨密度与VAT呈负相关(P<0.05)。2组与3组的腰椎骨密度、转子间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大转子区骨密度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会受到局部脂肪的影响,与脂肪分布类型有关,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会受到VAT的影响。

2型糖尿病;腹腔内脏;脂肪面积;骨密度;相关性

脂肪组织作为一个内分泌器官,具有活跃性,可将一些多效应因子分泌出来,在骨代谢及能量代谢中会有脂肪因子参与。对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在绝经后,患者会发生伴随体脂变化,也就发生骨质疏松,但是在临床上骨量是否受到体脂影响还存在争议[1]。近些年来,在临床研究上显示局部脂肪分布与2型糖尿病具有相关性。本研究主要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腹腔内脏脂肪面积是否影响骨密度,现将研究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8月~2015年3月收治的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50~75岁,平均年龄(62.3±7.8)岁,平均绝经时间(10.4±2.8)年。所有患者均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以VAT均值及BMI为依据将其分为1、2、3、4组,1组18例,为VAT<155.3 cm2,BMI<26.0 kg/m2;2组17例,为VAT>155.3 cm2,BMI<26.0 kg/m2;3组17例,为VAT<155.3 cm2,BMI>26.0 kg/m2;4组18例,为VAT>155.3 cm2,BMI>26.0 kg/m2。排除标准:妊娠期糖尿病、1型糖尿病等其他类型糖尿病;对骨代谢有影响的其他疾病患者;服用对骨代谢有影响的药物;严重肝肾疾病;具有急性或严重糖尿病并发症;非外伤性骨折及有活动障碍的患者。

1.2 方法 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收集后,将BMI计算出来。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对其血糖及胰岛素进行测定,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血糖(mmol/L)×空腹胰岛素(mU/L)/22.5进行评估。应用西门子64层螺旋CT扫描仪测定腹部脂肪面积,设置5mm层厚,5mm重建间隔,120 kV电压,200 mV电流。患者取仰卧位,在其屏气状态下扫描其腹部,对上腹脂肪面积及皮下脂肪面积进行计算[2]。应用美国诺兰德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对患者L2~4及双侧髋关节骨密度进行测定,主要有3个需测定的位置,即大转子区、股骨颈及转子间[3]。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采用Pearson法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相关指标测定结果 70例患者平均体重(66.2±9.4)kg;平均BMI(26.1±3.3)kg/m2;平均SAT(235.9±56.6)cm2;平均VAT (155.5±31.0)cm2。平均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LNRBP4)(3.75±0.36)mg/L。腰椎平均骨密度(0.88±0.20)g/cm2;转子区平均骨密度(1.02±0.17)g/cm2;股骨颈平均骨密度(0.75±0.13)g/cm2;大转子区平均骨密度(0.65±0.15)g/cm2。

2.2 相关指标与骨密度相关性 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绝经时间、年龄与骨密度呈负相关(P<0.05),而BMI、体质量、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与骨密度呈正相关(P<0.05)。

2.3 各部位骨密度与VAT相关性 大转子及腰椎骨密度与患者VAT呈负相关(P<0.05),排除腹腔内脏面积及BMI影响后,大转子区、腰椎、转子间及股骨颈骨密度与VAT呈负相关(P<0.05)。

2.4 四组患者骨密度对比 3组的腰椎骨密度(1.01±0.21) g/cm2、转子间骨密度(1.14±0.23)g/cm2、股骨颈骨密度(0.83±0.16)g/cm2、大转子区骨密度(0.77±0.17)g/cm2明显高于2组(0.78±0.13)g/cm2、(0.94±0.15)g/cm2(0.70±0.12)g/cm2、(0.57±0.10)g/cm2,3组的大转子区及转子间骨密度均高于1组(0.65±0.10)g/cm2、(1.00±0.15)g/cm2,1组腰椎骨密度(0.95±0.20)g/cm2明显高于2组,4组的转子间区骨密度(1.06±0.17)g/cm2高于2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骨密度与肥胖相关指标相关性 经对比,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的HOMA-IR、年龄、SAT与骨密度呈正相关(P<0.05);而BMI、体质量与骨密度无相关性(P>0.05)。

3 讨论

经过本研究可以证实,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的腹腔内脏脂肪面积与其骨密度有相关性,各个部位的骨密度与BMI呈正相关,BMI越高,大转子区骨密度及腰椎骨密度越高,VAT与腰椎、大转子区骨密度呈负相关,VAT越大,骨密度越低,因此,可以认为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BMI较高,VAT较低患者的骨密度明显高于BMI较低及VAT较高患者的骨密度[4]。很多临床研究显示,骨密度会受到BMI的保护,骨密度的预测负性因子为VAT,这与本研究的结果一致。在排除体质量等因素后,骨密度与VAT呈负相关,而骨密度与SAT没有显著的相关性[5]。目前VAT和SAT对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可以产生不同效应的机制尚不清楚。当然本研究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很多指标的相关性还需要进一步证实。

综上所述,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会受到局部脂肪的影响,与脂肪分布类型有关,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会受到VAT的影响。

[1]邸彩霞,王战建.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腹腔内脏脂肪面积与骨密度的相关性.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2,31(10):867-871.

[2]邸彩霞.2型糖尿病患者腹腔内脏脂肪面积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河北医科大学,2012.

[3]翟莎,王战建.2型糖尿病患者腹腔内脏脂肪面积与尿白蛋白排泄率相关性分析.中华医学杂志,2011,91(30):2108-2111.

[4]谭擎缨,姚佳琦,王秀景,等.腹腔内脏脂肪面积与2型糖尿病及血清胰岛素的相关研究.东南国防医药,2015,17(1):12-15.

[5]翟莎.2型糖尿病患者腹腔内脏脂肪面积与尿白蛋白排泄量相关性研究.河北医科大学,201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5.031

2015-11-11]

116000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VIP1科(王顺钰),放射线科(刘九刚)

刘九刚

猜你喜欢

负相关内脏股骨颈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非典型内脏异位综合征1例
3枚空心加压螺钉在股骨颈截面的位置分布
N-末端脑钠肽前体与糖尿病及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呈负相关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
空心猪
多发内脏动脉瘤合并右侧髂总动脉瘤样扩张1例
好吃的内脏
更 正
翻译心理与文本质量的相关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