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额大骨瓣减压与保守治疗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2016-01-26张胜冬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5期
关键词:弥漫性难治性外伤

张胜冬

双额大骨瓣减压与保守治疗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张胜冬

目的分析比较双额大骨瓣减压与保守治疗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的临床效果。方法72例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保守组和手术组,各36例。保守组给予苯巴比妥片与亚低温联合治疗,手术组给予双额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予以观察比较。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颅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手术组颅内压明显低于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治疗恢复良好率为52.8%,显著高于保守组的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实行双额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可以快速降低患者颅内压,改善患者预后,是一种值得临床选用的治疗方法。

双额大骨瓣减压;保守治疗;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临床疗效

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是一种较为严重的颅脑损伤疾病,具有病情重、发展快、致残率与病死率高的特点,早期诊断与有效治疗是避免颅脑继发性损害的重要手段[1],而常规颅脑降压法的治疗效果并不佳,本文通过对72例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探讨双额大骨瓣减压术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72例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其中男41例,女31例;年龄21~48岁,平均年龄(36.7±5.4)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38例,高处坠落22例,重物砸伤1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王忠诚神经外科学》中有关诊断标准[2],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保守组和手术组,各3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颅内压持续监测,并给予头位抬高、脱水、镇静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保守组予以苯巴比妥片与亚低温(35.0±0.4)℃联合治疗。

手术组行双额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取患者平仰卧位,垫高头部,通常保持约20°,手术切口为大冠状切口,两侧都以颧弓上耳屏前1 cm处为起点,经耳郭上方在顶结节连线和中线处交汇,向额侧翻起皮瓣,于临近皮缘下方开窗,大小为12 cm×15 cm,在两侧骨窗间预留2~3 cm骨桥。切除两侧蝶骨脊处1/3部分,保证骨窗尽可能贴近颅底,并同时进行减压操作,循序渐进,降低发生急性脑膨出的几率。完成以上操作之后,予以彻底止血,并于皮瓣下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头皮。

1.3 观察指标及预后判定标准 对两组治疗前后的颅内压水平予以观察记录;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判定患者治疗预后情况[3]:恢复良好:患者伴有轻度缺陷,但基本可以生活自理;轻度残疾:患者可以在家属的协助下完成工作,伴有功能缺陷,但不会对正常生活产生重大影响;重度残疾:患者意识清醒,但是伴有残疾,需要家属照顾;植物状态:患者只可以睁眼睛或者睡眠;死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颅内压水平比较 入院时,保守组患者颅内压为(35.8±7.4)mm Hg(1mm Hg=0.133 kPa),手术组患者颅内压为(35.8±7.5)mm Hg,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保守组患者颅内压为(31.6±7.1)mm Hg,手术组患者颅内压为(18.7±7.1)mm 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恢复情况比较 保守组患者恢复良好8例(22.2%),轻度残疾18例(50.0%),重度残疾6例(16.7%),植物状态2例(5.6%),死亡2例(5.6%);手术组患者恢复良好19例(52.8%),轻度残疾12例(33.3%),重度残疾4例(11.1%),植物状态1例(2.8%),无一例死亡;手术组治疗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双额大骨瓣减压术于1966年提出,在1971年被广泛关注。此种治疗方法可以快速降低患者颅内压,减少患者服药的不良反应,并且可以让患者双侧大脑组织向前上方膨出,防止脑组织向对侧移位发生脑损伤,有效降低了小脑幕切迹疝与大脑镰下疝的发生率,便于两侧脑组织血肿的清除与挫裂伤探查,临床应用效果非常好[4]。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手术组颅内压明显低于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治疗恢复良好率为52.8%,显著高于保守组的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李欢等[5]的研究结果十分相似。

总之,在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治疗中,与保守治疗相较而言,双额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可以快速降低患者颅内压,改善患者预后,是一种值得临床选用的治疗方法。

[1]丁福东.双额大骨瓣减压与保守治疗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的疗效比较.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9):54-55.

[2]翟玉平,张卫,王志刚,等.双额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脑外伤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的预后及安全性分析.医学信息,2015(23):92-93.

[3]吴晓翔.双额大骨瓣减压术在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临床军医杂志,2015,43(3):226-228,296.

[4]彭智.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行双额颞顶去大骨瓣减压术的疗效探讨.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94-95.

[5]李欢,郝淑煜,马骏,等.双额大骨瓣减压术对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的疗效观察.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3,29(2): 129-13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5.019

2015-11-05]

117000 本钢总医院神经外科

猜你喜欢

弥漫性难治性外伤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上)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CMYC、BCL2、BCL6蛋白表达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应用高压氧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的效果研究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CT与MRI技术用于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价值对比评价
穿皮皮瓣修复在治疗手术外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