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40例临床观察

2016-01-26李儒禁王伟东湖北省大冶市中医院药剂科湖北大冶43500湖北省黄石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湖北黄石435000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5年4期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中西医结合中医药

李儒禁王伟东.湖北省大冶市中医院药剂科,湖北 大冶 43500; .湖北省黄石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湖北 黄石 435000

中西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40例临床观察

李儒禁1王伟东2
1.湖北省大冶市中医院药剂科,湖北大冶4351002; 2.湖北省黄石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湖北黄石435000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实验组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载度、红细胞变形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氨茶碱缓释片;中医药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其病机复杂,诱因较多,患者发病时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等,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目前,对这种疾病尚缺乏理想的根治方法,常规方法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症状,但是长期效果不理想,患者药物依从性较差.近年来,中西结合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中使用较多,并取得理想效果[1].笔者探讨了中西结合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中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实验组中男23例,女17例,患者年龄49~84岁,平均年龄( 59. 3±1. 2)岁;对照组中男24例,女16例,患者年龄40~66岁,平均年龄( 56. 7± 0. 8)岁.所有患者对其治疗方案等均完全知情同意.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一般情况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具有可比性.

1. 2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新编内科学》[2]相关的诊断标准;中医辨证诊断标准:参照《中医诊断学》[3]中肺病辨证之肺阴虚证的相关性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患者排除年龄不足18岁或者年龄超过75岁患者;患者排除不同意参加本次实验者,且排除精神疾病患者;患者排除合并肝病、肾病及它严重疾病患者,如:肺癌、肺结核等患者[4].

1. 3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具体方法如下:根据患者情况每次口服2片氨茶碱缓释片(吉林精优长白山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1461),每天3次,连续使用15d.实验组联合中医治疗,方药如下:黄芪30g,炙甘草6g,茯苓20g,蛤蚧2条,熟地黄20g,五味子15g,山茱萸10g,当归15g等,每天1剂,连续使用14d;根据患者情况适当加减药物,对于痰粘稠难咯等患者增加紫苏子10g、白芥子12g等;对于咯血丝痰等患者增加茜根12g、白芨20g等药物.

1. 4疗效标准显效:患者咳嗽、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完全消失,生化指标正常;有效:患者咳嗽、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得到缓解或明显减轻,生化指标基本正常;无效:患者症状、生化指标异常[5].

1. 5统计学处理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0. 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 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两组患者疗效比较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治疗效果理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例( %)]

2. 2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情况比较本次研究中,实验组高切黏度为( 4. 86±0. 51) mpa·200s、低切黏度为( 7. 11±0. 86) mpa·s/s、血浆载度为( 1. 49±0. 13) mpa ·100s、红细胞变形指数为( 0. 81±0. 04),低于对照组( P<0. 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情况比较(x±s)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机制复杂,诱因也比较多,主要是由于患者支气管炎等疾病造成患者支气管粘膜水肿等,从而造成其支气管发生堵塞,造成患者呼吸出现困难.目前,临床上对于这种疾病缺乏理想的根治方法,常规方法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症状,但是治疗效果不理想,药物依从性较差.因此,临床上探讨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更显重要.

近年来,中西结合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中使用较多,并取得理想效果.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P<0. 05),结果和相关研究[6]结果类似.从西医学角度来说对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治疗应该以应舒张患者支气管、止咳等基础治疗为主,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患者呼吸道发生感染等,但是这种治疗方法患者药物依从性较差,患者用药后并发症也比较多.

而从中医角度来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主要属于“肺胀”等范畴,其发病原因主要是久病肺虚、痰浊阻肺等.临床上,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较好.方药中黄芪、炙甘草等具有补脾通气作用;茯苓具有渗湿利水、健肺;蛤蚧具有平喘止咳功效;熟地黄、山茱萸等药物能够固提肾气等.诸药共奏,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症状,缓解患者病情,并且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从而能够为疾病的病因、诊断、预防、治疗观察及病情监测等提供依据[7].临床上,将中药和西医联合起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能够充分发挥不同方法的治疗优势,且药物价格相对廉价,更加适合基层医院推广使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高切黏度为( 4. 86±0. 51) mpa·200s、低切黏度为( 7. 11±0. 86) mpa·s/s、血浆载度为( 1. 49±0. 13) mpa ·100s、红细胞变形指数为( 0. 81±0. 04),低于对照组( P<0. 05),这个结果和相关研究[8]结果类似.通过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可以看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且通过这种指标还能够及时反馈患者治疗情况,能够根据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临床治愈率.

综上所述,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发病率较高,临床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症状,缓解患者病情,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黄满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3,35 ( 8) : 1180-1181.

[2]马金山,陈康,消开提,等.电视胸腔镜下肺减容术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气肿68例[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3,29 ( 8) : 457-459.

[3]唐婷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胃黏膜损伤35例[J].中医杂志,2012,5 ( 3) : 110-111.

[4]陈峰,华健.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33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2,4 ( 3) : 87-88.

[5]潘红香.3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营养支持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2,6 ( 3) : 102-103.

[6]郑远方.中西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128例临床疗效研究[J].中外医疗,2012,19 ( 1) : 113.

[7]孟文媛,李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30例[J].河南中医,2011,14 ( 12) : 185-186.

[8]朱帮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治疗观察[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3 ( 1) : 68-69.

[9]陈峰,华健.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33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2,4 ( 3) : 87-88.

收稿日期:( 2014. 11. 25 )

【文章编号】1007-8517 ( 2015) 04-0063-02

【文献标志码】A

【中图分类号】R563

猜你喜欢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中西医结合中医药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并发脑梗塞的诊治体会
综合护理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60例临床治疗体会
补肺活血胶囊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