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奇的药用真菌——蝉花*

2016-01-25华蓉黄怀容何容邰丽梅

中国食用菌 2016年4期
关键词:药用青霉真菌

华蓉,黄怀容,何容,邰丽梅**

(1.云南省供销合作社科学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21;2.重庆市北碚区东阳医院,重庆400700)

神奇的药用真菌——蝉花*

华蓉1,黄怀容2,何容1,邰丽梅1**

(1.云南省供销合作社科学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21;2.重庆市北碚区东阳医院,重庆400700)

蝉花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属于“创造系数”较高的生物资源,其所含的次生代谢产物新颖多样。从蝉花的名称、分类地位、形态特征、生态习性、药用价值、采集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蝉花;药用真菌;功效;应用

药用真菌是我国传统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又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真菌防治疾病的国家。东汉年间第一部药物学《神农本草经》(100年~200年)已有药用真菌的论述,如茯苓Poria cocos、灵芝Ganoderma lucidum、猪苓Polyporus umbellatus、雷丸Polyporus mylittae等。梁代陶弘景(502年~557年)的《本草经集注》和《名医别录》最早提到马勃(Lycoperdon spp.)和地星(Geastrum)。苏恭的《唐本草》(660年)有木耳(Auricularia)食用、药用的论述。元代吴瑞的《日用本草》(1329年)、清代黄宫绣的《本草求真》(1769年)等,都有药用真菌的记载。蝉花是一种著名的药用真菌,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578年)记载:功同蝉蜕,又止疟疾。宋代唐慎微的《证类本草》(1108年)记载:“蝉花,所在皆有,七月采,生苦竹者良,花出土上”。治小儿惊颠、夜啼。此外,蝉花有很多地方别名,如“虫花”(《四川中药志》)、“蝉蛹草、蝉蛹”(《中药辞海》)。

蝉花是大蝉草(Cordyceps cicadae)的分生孢子阶段即蝉棒束孢菌及其寄主山蝉(Cicada flammata)幼虫的干燥体,含有糖原、甘露醇、生物碱、蛋白质、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等有效成分。蝉花多糖可调节免疫功能和脂类代谢,提升机体的营养状况,有抗疲劳抗应激、解热镇痛、镇静催眠和滋补强壮等作用。在大鼠实验中,蝉拟青霉总多糖是一种良好的自由基清除剂或自由基反应抑制剂,提示蝉拟青霉总多糖可能通过脾脏、胸腺这两个主要免疫器官自由基的代谢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蝉拟青霉对正常及环磷酰胺所致免疫抑制大鼠脾脏巨噬细胞的形态结构有明显的调节作用,提示蝉拟青霉对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具有激活作用。蝉拟青霉多糖使老龄大鼠外周血中的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降低,提示蝉拟青霉多糖有利于体内脂质的运输与转化代谢。蝉花菌丝可改善糖尿病肾病(DN)肾小管病理损伤、延缓DN进展,从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肾小管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表达有关[1-6]。随着科学的发展,蝉花产品拟将以药物的不同形式不断走入人们的生活。

1 蝉花的生物学特性

1.1名称

蝉花,别名:虫花、金蝉花、多座虫草、蝉蛹草、蝉茸。学名:Cordyceps sobolifera(Hill ex Wat son)Berk et Broome[as“Cordiceps”],J.Linn.Soc., Bot.14:110.1873.。异名:Sphaeria sobolifera Hill ex Watson,1843.

1.2分类地位

真菌界(Fungi)子囊菌门(Ascomycota)子囊菌纲(Ascomycetes)粪壳菌亚纲(Sordariomycetidae)肉座菌目(Hypocreales)虫草菌科(Cordycipitaceae)。

1.3形态特征

子座直立,单生或2个~3个丛生,成束地从僵虫(假菌核)寄主蝉蛹体前端生出。无不孕尖端,长2.5 cm~6 cm,中空,肉质,浅棕色。柄部呈肉桂色,干燥后呈深肉桂色,直径1.5 mm~4 mm,有时具有不孕的小分枝,其头部呈棒状,亚球形,圆柱状,肉桂色至茶褐色,干燥后呈浅腐叶色,(7~28)mm×(2~7)mm。显微镜下观察,子囊壳埋生在子囊座内,孔口稍突出,呈长卵形,约600 μm×200 μm;子囊长圆柱状,(200~380)μm×(6~7)μm;子囊孢子节状线形,具有多数横隔后断裂而成大的单细胞节段,(8~16)μm×(1~1.5)μm。长度为直径的8倍。

1.4生态习性

生长在蝉蛹或山蝉的幼虫体上,僵虫即假菌核。

1.5分布

云南、四川、西藏、陕西、江苏、浙江、福建、甘肃等地,也见于南亚、欧洲、北美等地。

2 药用价值

性寒,味甘、无毒[7]。入肺、肝经。具有清凉、退热、解毒、解痉、散风热、退翳障、熄风止经、透疹、明目等功效。主治小儿惊风、咬牙、咽喉肿痛、外感风热、咳嗽、声音嘶哑、高热惊厥、目赤肿痛、目赤流泪、视物不明、隐涩难开、遍身作痒等;可补肺益肾,止血化痰,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并有抗癌的效果[8-9]。

3 采集应用

3.1采集方法

药用部位为子座及其子囊孢子及菌核(寄主尸体)。采集自土中挖出,后去泥土,晒干贮容器内,置干燥阴凉处备用。

3.2蝉花的食用方法

(1)蝉花3 g~6 g水煎服,每日2次,治小儿麻疹未遂。

(2)蝉花、地骨皮(初微炒,后炒黑)各30 g,研末,每日服一茶匙,水酒调服,治豆疹痒有特效。

(3)蝉花、羌活、甘菊花、谷精草、白蒺藜、防风、密蒙花、草决明、黄苓、川芎、蔓荆子、栀子、荆芥穗、灸甘草各等分,研末,每日服6 g,茶水或荆芥汤入茶少许调服,治翳障,赤肿疼痛和明目。

(4)蝉花6 g,干日红3 g,水煎服,治小儿惊风和夜啼。

(5)蝉花,甘菊花、草决明各等分,研末,每日服6 g,用茶水少许调服;治翳膜遮睛。

(6)治犬咬伤及各种损伤,诸疮溃烂。蝉花、青黛各15 g,细辛8 g,蛇蜕(烧存性)30 g,共为细末,每日服10 g,酒调。

(7)治小儿痘烂生蛆。蝉花,不拘量。取下半截研末,薄荷煎汤调服,外用寒水石末敷之。

(8)治小儿惊风夜啼、咬牙、咳嗽、咽喉痈肿。蝉花、僵蚕(酒炒)、甘草(灸)各0.3 g,延胡索0.15 g;共研为细末,一岁小儿每日服0.3 g,四五岁小儿每日服1.5 g,食后用蝉蜕煎汤调服[10-18]。

4 应用前景展望

作为药用的法定中药材,蝉花具有极高的食用、营养和药用价值,是被认为是最具开发利用前景的珍贵菌类之一。蝉花是真菌寄生于竹蝉等若虫体内形成的复合体,由于蝉花生长需要特定的生态环境和寄生昆虫,资源稀少,再加上长期采挖,产量下降,资源日趋枯竭,目前已不能满临床需求。近年来,虫草类似物的应用通过深层发酵而获得,该法生长周期短、污染少、产量较高,应用有生理活性物质的培育物具有很多优点,可以克服化学合成中可能存在的高成本及对环境污染等问题。研究表明,蝉花及其人工培养物具有同样的特点,因此通过人工训化培养,进行工业化生产,为蝉花的开发利用开辟了广阔前景[7]。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相关研究的飞速发展,对蝉花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研究势必更加深入,其应用也会更加广泛。

[1]刘伟敬,唐阳敏,谢淑华,等.蝉花菌丝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肾脏保护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4,15(8):11-14.

[2]王琪,刘作易.药用真菌蝉花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4,35(4):113-115.

[3]王春雷,芦柏震,侯桂兰.中国蝉花的研究进展[M].中国药学杂志,2006,41(4):8-11.

[4]刘玉宁,陈以平,王立红,等.蝉花菌丝对TGF-β1作用下的肾小管上皮细胞α-SMA等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2,13(12):16-19.

[5]裘洁,宋捷民.蝉花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8(9):8-10.

[6]宋捷民,陈玲,陈玮,等.蝉花对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7,14(1):43-44.

[7]黄年来,林志彬,陈国良.中国食药用菌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1477-1480.

[8]裘维蕃.菌物学大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978-981.

[9]卯晓岚.中国经济真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629.

[10]刘波.中国药用真菌[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1-302.

[11]应建浙,卯晓岚,马启明,等.中国药用真菌图鉴[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22-23.

[12]徐锦堂.中国药用真菌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1-836.

[13]肖林溶,林莉,杨瑞英,等.菌类本草[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1-230.

[14]林树饯.中国药用菌生产与开发[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1-451.

[15]王本祥.新编中药学辞典[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1504.

[16]冉先德.中华药海(上卷第二册)[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1993:1525-1872.

[17]云南省药材公司.云南中药资源名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1-871.

[18]谢宗万.全国中草药汇编(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1038.

S646.9

A

1003-8310(2016)04-0084-03

10.13629/j.cnki.53-1054.2016.04.021

昆明食用菌研究所标本馆科普教育基地能力提升项目(2016RC013)。

华蓉(1976-),女,本科,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食用菌科学普及、资源保护宣传等科普研究工作。E-mail:626300629@qq.com

**通信作者:邰丽梅(1982-),女,硕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食用菌资源的保护开发与研究。E-mail:tlmcf@126.com

2016-06-02

猜你喜欢

药用青霉真菌
1起ICU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肺炎抗感染治疗的病例分析
LC-MS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药用矿物及其在河北省分布概况
高等大型真菌与人类
中国高等大型真菌的主要代表物种
吐液含清逭暑宜 莲在清宫中的食用和药用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防控现状及研究进展
番红花的药用历史与现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