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省南平市食用菌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思路探讨*

2016-01-25吴少风巫仁高颜振兰黄小华郭建忠全祖和李华君陈秀琴

中国食用菌 2016年4期
关键词:鲜菇建阳南平市

吴少风,巫仁高,颜振兰,黄小华,郭建忠,全祖和,李华君,陈秀琴

(1.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农业局,福建建阳354200;2.福建省南平市农科所,福建建阳354200;3.福建省南平市农业局,福建延平354000;4.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小湖镇农技站,福建建阳354200;5.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农科所,福建建阳354200)

福建省南平市食用菌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思路探讨*

吴少风1,巫仁高2,颜振兰3,黄小华1,郭建忠1,全祖和4,李华君5,陈秀琴1

(1.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农业局,福建建阳354200;2.福建省南平市农科所,福建建阳354200;3.福建省南平市农业局,福建延平354000;4.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小湖镇农技站,福建建阳354200;5.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农科所,福建建阳354200)

通过对福建省南平市食用菌产业现状的调研,分析南平市食用菌产业的现状、优势和存在问题,围绕促进南平食用菌产业发展提出了扶持引导现代菌业、改革完善常规模式、研究推广循环菌业、探索创新增效方式的发展思路。

南平;食用菌产业;现状;发展思路

南平市位于福建省北部,俗称闽北。该区域地貌特征是以丘陵山地为主的低山区。境内雨量充沛,气候温湿,属典型的中亚热带海洋性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19℃,日照1 700 h~2 000 h,降雨量1 800 mm,无霜期250 d~300 d。南平市食用菌产业起步于改革开放后的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经过30余年的迅猛发展,南平市已成为福建省食用菌生产重点地区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南平食用菌产业的内外部条件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通过一年多的调研,分析南平市食用菌产业现状,并对发展思路作出探讨。

1 现状与特点

1.1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经过30余年的努力,南平市食用菌生产规模稳步扩大,栽培品种不断增加,生产模式逐步创新,产值迅速提高,一跃成为闽北农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据南平市食用菌站统计,2015年,南平市生产鲜菇29万t,约产值23.6亿元,约是10年前的2.5倍。食用菌产量、产值分别占全省的12%和16%,是福建省食用菌主产区之一。

1.2生产模式逐步转变

从上世纪80年代到2010年,南平市食用菌生产迅猛发展,主要依靠生产区域的迅速扩大和菇农数量的持续增加,其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小规模的生产,产品质量不一,抗风险能力差。近10年来,以顺昌海鲜菇为代表的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模式在南平迅速崛起。2015年全市工厂化食用菌生产企业共78家,年生产量达2.7亿袋(瓶)。全市食用菌生产企业产能达9.8万t,生产量达9.5万t,食用菌工厂化年产值达10亿元,占食用菌总产值的42.4%。我市食用菌由传统生产模式逐步向现代农业生产模式转变。

1.3菌林矛盾基本解决

2005年之前,南平市食用菌产业中,香菇、毛木耳、竹荪为三大支柱品种。三个品种的总产值占全市食用菌总产值的78.8%,并分别占全省总产值的26.4%、29.5%和68.5%。通过对2005年和2015年统计数据分析,南平市食用菌产业的品种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原有的三大支柱品种转变为海鲜菇(真姬菇)、竹荪、茶树菇、黑木耳、香菇五大品种,其产值占总产值的87.6%,其余18个品种产值仅占12.4%。尽管目前5个主栽品种均为木腐菌,但海鲜菇(真姬菇)、竹荪、茶树菇三个品种栽培均以棉籽壳、竹屑为原料,以木屑为主要原料栽培的仅为香菇、黑木耳,且生产规模比10年前大幅度地缩小,如香菇栽培量仅为当时的49%。因此,长期困扰南平食用菌产业发展并备受各界诟病的“菌林矛盾”已基本得到缓解。

1.4产品加工正在起步

近年来,我市食用菌产品加工正在起步。一是将产品经过筛选、包装或初步加工等粗加工销售,树立品牌。如菇乃乃山珍贸易有限公司,将精选的食用菌干品包装成礼盒注册了商标,进入全国各地市场,年销售食用菌干品100 t,销售额达1 200万元;福建亚龙食品有限公司年加工盐水大球盖菇达3 600 t,产值达1 100余万元。另一方面是精深加工,通过专业加工,将产品加工为新的形态食品或保健食品,如设在浦城的仙芝科技(福建)股份有限公司,年产灵芝片、灵芝破壁孢子粉600 t,产值达8 600万元;顺昌的饶氏佰钰食品有限公司将食用菌加工成即食食品等。

2 优势与潜力

2.1生产基础较扎实

南平市食用菌产业经过30余年的发展,积累了较好的生产基础条件。一是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全市栽培食用菌的农户达16.3万户,直接从事栽培的从业人员30万,约占南平总人口的10%。各县、市(区)均有食用菌生产,只是在栽培规模上有所不同、品种上各有侧重、栽培模式各有千秋。全市年生产食用菌千万袋以上的乡(镇)15个,百万袋以上的村37个。二是菇农具有良好的技能基础,通过有关部门多年的技术推广以及菇农自身长期生产实践经验的积累,许多菇农都能熟练地掌握1种~3种食用菌生产技术,这使得我市菇农对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接受能力较强。三是通过近年海鲜菇工厂化生产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南平特色的工厂化栽培技术。

2.2服务体系初具雏形

在技术服务方面,有关推广机构、研究机构组织的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各菌种生产单位为拓展菌种销售渠道而进行的技术咨询,菇农亲友、邻里间的技术交流等构成了南平市食用菌技术多层次的服务体系;在菌种供应方面,目前各县、市(区)所在地及部分乡镇均有专业菌种生产厂家,工厂化生产企业自身均具备菌种生产能力;在原辅材料供应方面,各县(市)都活跃着一批专业食用菌原辅料供应商,各县、市(区)的城关及生产规模较大的乡、镇开设了食用菌原辅材料供应点;在产品流通方面,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工厂化生产的兴起,鲜菇销售已成为食用菌产品流通的重要模式,为适应新时期流通的需求,近年来专门服务于食用菌产业的物流开始形成,如顺昌县先后涌现出“华瑞”、“绿通”等一批鲜菇物流企业,将本市食用菌鲜品直接运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各大消费市场,年运输量达7万t以上,建阳市牛头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专门从事茶树菇干品的收购、销售业务,年收购销售量达1.6万t,年销售额近9 000万元;在生产机械等硬件方面,陆续出现了食用菌专业设备安装维护、专业厂房建设、设备制造、配套零件供应等服务单位和个人。

2.3部分品种有优势

经过多年的努力,南平市食用菌逐渐形成一些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优势的品种,这些品种在技术、规模、基础条件方面都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以顺昌神农珍稀菇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海鲜菇(真姬菇)工厂化生产,其产量、质量在全国范围均属一流,并且生产模式逐渐向光泽、邵武、建瓯、建阳辐射。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南平海鲜菇产量已占全国总产量80%[1];20世纪80年代末在建阳开始推广的竹荪生产,历经20余年经久不衰,每年栽培面积都在2 000 hm2以上,并形成了具有南平特色的栽培技术模式。

2.4原料资源有潜力

南平市有“福建粮仓”、“南方林海”、“中国竹乡”之称,农林产品下脚料丰富。全市有林地209.4万hm2,森林蓄积量达1.6亿m3,其中用材林8 312万m3,阔叶林3 188万m3,毛竹林34.93万m3,立竹量7.14亿根。年可提供商品材160万m3,枝桠材200万m3,商品竹3 000万根[2-3]。全市耕地面积21.13万hm2,每年有10亿kg的稻草。养殖业方面,每年有0.4亿kg牛粪和数量巨大的猪粪、鸡粪。此外还有为数可观的椎栗、葡萄等果树修剪下的枝条,豆秸、薏米杆等农作物秸秆以及工厂化生产食用菌的下脚料菌糠。从目前食用菌产业利用情况看,林产品下脚料应用比较充分,茶及果树枝条、农作物秸秆、禽畜粪便和菌糠在食用菌产业上的利用率不足10%,因此,这方面还有充分的利用空间和较大的发展潜力。

3 问题与难点

3.1政府重视程度弱化

相比十几、二十年前,各级政府对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重视有所降低。某些乡镇直接下达文件,限制食用菌生产;有的县将食用菌技术推广机构撤销,核减编制。不少地方没有设置专业技术推广机构,或有机构没有编制,或有编制无人员,有些则有人员、没经费;部分地方政府对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不了解、不过问,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菇农的诉求不闻不问或应付了事;有些地方政府表面比较重视食用菌产业发展,布置工作时有计划、有措施,但实际工作中则没落到实处。导致政府重视程度降低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出现偏差,部分政府领导不了解食用菌生产有“耗木型”和“非耗木型”之分,误认为食用菌生产必定消耗木材,对森林保护、生态保护具有负面影响,且看不到食用菌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对生态良性循环的益处、对农民增收的作用;二是随着取消农业特产税征收政策的实施,生产环节不再有税金收入,食用菌产业对地方财政没有贡献,导致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

3.2相关基础研究薄弱

南平市在相关基础研究方面还比较薄弱,主要原因是科研经费投入少,科研设施、设备条件落后,科研力量分散。一是存在具体技术方面的问题,如自然资源经济合理地利用,病虫害防治中的综合防治,新品种新菌株的筛选等没有深入、系统地开展研究;二是存在模式的问题,如如何创新生产的组织模式,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经济环境的变化;三是存在产品市场信息匮乏的问题,食用菌市场信息的收集、研究工作未开展,缺乏较为有效的信息交流渠道。

3.3生产资料存在隐患

目前食用菌生产资料存在问题或隐患的主要是菌种和原辅材料。在菌种生产供应方面,产能过剩和供应不足现象并存,菌种生产供应存在散、乱、杂现象。越级生产供应菌种,生产供应未经审定、认定的菌株,随意更改菌株名称等违规经营现象未能杜绝,因菌种问题导致的生产事故时有发生。分析主要原因为:目前实施的《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主要以形式管理为主,实践中可操作性不足,监管难度大;菌种生产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生产条件差异较大;技术上存在不明机理的菌株自然退化风险等。此外,一旦发生菌种质量纠纷,缺乏可靠的检测技术,没有独立权威的质量鉴定机构。在原辅材料方面,常见问题主要有辅料掺杂使假、主料纯度不足等问题,如将玉米芯粉掺入麸皮中,将松、杉针叶树等木屑掺入阔叶树木屑等。这些问题虽不足以导致绝收,但对产量和效益则有较大影响。同时,这些情况均存在事前检测判断成本高,事后追溯难度大的问题。

3.4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常规食用菌栽培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从原料收集到产品采收整个生产过程需要大量的身体强壮,并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人员参与,尤其是在拌料、装袋、灭菌、接种等制袋阶段需要在较短时间内集中大量的劳力才能完成。从业人员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直接关系到新技术应用、栽培过程问题的分析处理等关键问题。从业人员素质偏低,首先表现在年龄结构老化,据建阳区食用菌办抽样调查,当地从事常规食用菌栽培的菇农(工厂化生产的除外),35岁以下的仅占8%,35岁~45岁的占36%,45岁以上的占52%;其次是文化程度偏低,上述抽样调查同时表明,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21%,小学至高中学历的占53%,大专以上占0.1%。初步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长期以来食用菌产业劳动力充足的优势不再;二是较对于20世纪80、90年代,近十几年来,原料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上升较快,产品价格却没有同步提高,食用菌生产从高利期进入微利期,与其它种植业比较效益逐渐降低。

4 思路与对策

4.1扶持引导现代食用菌产业

按生产经营管理模式,食用菌产业已从传统的农业模式分化为园艺式生产和工厂化生产两种模式。前者沿用传统经营方法,利用自然条件,单家独户季节性生产,可称为“常规食用菌生产”,后者采用现代企业经营方式,利用工业设备条件,企业化周年生产,被称为“工厂化食用菌生产”。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是最具现代农业特征的生产方式。南平市相对于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先进的地区,还存在不少问题,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一是要给予资金扶持,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许多核心设备和技术都在不断完善之中。政府规划农业扶持项目时,若能在该方面进行项目资金的投入,将会产生四两拨千金的效果;二是要给予政策扶持,尽管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号称“工厂”,但其生产属性还是农业。因此在用地、用电等方面应考虑享受农业的优惠政策。更重要的是,要引导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深化技术创新研究,巩固和发展现有优势。一要尽快启动制定海鲜菇行业标准、申报海鲜菇地理标志认证等相关工作,尽快占领行业的制高点。二是要加大投入研究开发新的工厂化生产品种。目前南平市工厂化生产的亮点和盈利点只有单一的海鲜菇。从金针菇、杏鲍菇等工厂化生产品种的发展历程上看,每一品种经历了一个阶段的暴利时代后,必定要进入微利时代。因此,宜未雨绸缪,尽快启动并加快工厂化生产的新品种研发工作,以提高南平市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发展后劲。三是要加强技术交流和研究。目前,各海鲜菇工厂化生产企业之间在产量、质量方面都有较大的差距,效益也高低悬殊。通过引导企业间的技术交流和探索,突破企业间的技术壁垒,鼓励企业间在管理、品牌等方面进行良性竞争,提高南平市海鲜菇生产整体水平。

4.2改革完善常规模式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迅猛发展,并不能取代常规食用菌生产。如有些出菇周期长、占用空间大的食用菌品种,采用工厂化生产模式不经济、不现实。目前常规模式生产的核心问题是劳动力短缺,改革和完善常规食用菌生产模式迫在眉睫。近年来,建阳等地正探索常规茶树菇、黑木耳生产分阶段、专业化生产的模式,我们称之为“集中制袋、分散出菇”模式。即菌袋生产由专业单位负责,机械化生产,农户支付原料成本及菌袋制作费用;菌袋制作完成后分散到农户进行发菌和出菇管理。这种模式是将生产各阶段细化,分由不同生产经营主体实施,充分发挥各经营主体的优势,适应了农村劳动力短缺的现状,也契合了生产分工逐渐细化的社会发展趋势。目前这一模式刚刚起步,分工细化程度还不足,有待于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一是要认真研究整个生产过程如何分工才合理,并有具使其可操作性,明确各专业分工的利润点。二是要加强引导。鼓励企业、个人进入各分工专业领域。三是要加强扶持,对需要高投入、盈利空间有限的专业环节,给予适当的扶持。

4.3研究推广循环食用业产业

所谓循环食用菌产业,是指食用菌产业中的资金、物资等生产要素在食用菌产业内部不断循环,使得这些生产要素在不断循环中发挥最大的功效,取得最大的效益。在工厂化生产中,每天都产生大量的菌糠,目前大量的菌糠仅作为燃料使用,部分作为生产有机肥的原料,利用不充分;在常规食用菌生产模式中,受生产季节影响,从业人员、资金、设备、场地等资源每年都有较长的闲置时间。因此,研究和推广循环食用菌产业,对促进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是要加强周年生产的研究,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同一品种的周年栽培,或通过合理的季节、品种安排,实现不同品种的连续栽培,实现各季栽培的衔接,减少或避免资源闲置。二是要加强菌糠的循环利用。食用菌培养基经菌丝酶系的作用,木质素、纤维化被降解,而蛋白质、脂肪和其它营养物质则有所增加。从目前的研究和实践中看,食用菌菌糠可以进行重复利用。例如,将栽培杏鲍菇的菌糠作为栽培蘑菇的原料,栽培蘑菇后的菌糠又可用于栽培草菇,使食用菌栽培原料得到多次利用,促进原料利用的最大化。

4.4探索创新增效方式

随着网络时代、高铁时代的到来,社会经济环境、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消费心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应当从创新产业的经营管理方法的角度入手,提高食用菌产品的附加值,延长食用菌生产的产业链。

一是重视食用菌产品精、深加工。目前食用菌产品90%以上作为蔬菜消费,大都以原料或粗加工产品形式面对消费者。据专家分析,将食用菌产品精深加工为“食字号”、“健字号”、“药字号”产品,其附加值分别可提高5倍、25倍、50倍以上。因此应该在这方面加大力度进行研发。

二是开发食用菌休闲观光功能。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在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激烈职场工作的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因此可以利用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或常规栽培的生产基地,提供食用菌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紧密结合起来,为游客提供现场观光、采摘等活动项目,既宣传、普及食用菌文化、营养、保健等知识,又可为产业开辟新的增收渠道。

三是创新营销模式。例如可选择部分对环境要求宽泛、出菇管理简单的品种,将培养好的菌袋直接出售给消费者,辅以“傻瓜式”的管理方法,既能让消费者体验出菇的快乐,又可品尝到新鲜、安全的食用菌产品。

四是积极尝试开展便捷的网络营销模式,实现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生产企业和消费者以及个体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产品交易,减少交易中介费用,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产业效益。

[1]王忠宏.顺昌县食用菌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5):379-380.

[2]巫仁高.闽北地区食用菌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福建农业科技,2004(2):24-26.

[3]刘瑞璧.闽北食用菌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探讨[J].食用菌,2007(2):3-4.

Development Ideas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Edible Fungus Industry in Nanping City

WU Shao-feng1,WU Ren-gao2,YAN Zhen-lan3,HUANG Xiao-hua1,GUO Jian-zhong1, QUAN Zu-he4,LI Hua-jun5,CHEN Xiu-qin1
(1.Agricultural Bureau of Fujian Province Nanping City Jianyang District,Jianyang 354200,China; 2.Agricultur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of Fujian Province Nanping City,Jianyang 354200,China; 3.Agricultural Bureau of Fujian Province Nanping City,Yanping 354000,China; 4.Agricultural Station of Fujian Province Nanping City Jianyang District Xiaohu Town,Jianyang 354200,China; 5.Agricultur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of Fujian Province Nanping City Jianyang District,Jianyang 354200,China)

The investigation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dible fungus industry in Nanping city were done,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advantage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edible fungus industry were analyzed.Meanwhile it put forward development ideas which could support edible fungus industry in Nanping city,reform and improve the conventional model,study the production cycle,and increase efficiency by exploring innovative ways.

Nanping city;edible fungus industry;present situation;development ideas

S646.9

A

1003-8310(2016)04-0077-05

10.13629/j.cnki.53-1054.2016.04.019

福建省现代农业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项目(闽农科教2013118)。

吴少风(1960-),男,专科,推广研究员,主要从事食用菌栽培技术研究推广。E-mail:wooshaofoong@163.com

2016-05-20

猜你喜欢

鲜菇建阳南平市
电场作用下微细通道内纳米流体流动沸腾传热性能
基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海鲜菇复水及品质特性的影响
热处理对海鲜菇质构特性和酶活性的影响
郑欣悦作品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中草药对海鲜菇贮藏保鲜品质的研究
南平市对革命遗址的保护与利用
我的“七岁妈妈”
南平市妇女儿童有了自己的心灵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