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肥一体化技术在云南蔗区应用前景分析

2016-01-25陈建国郭家文张跃彬杨洪昌邓军李俊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开远661699

中国糖料 2016年2期
关键词:蔗农蔗区蔗糖

陈建国,郭家文,张跃彬,杨洪昌,邓军,李俊(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开远661699)

水肥一体化技术在云南蔗区应用前景分析

陈建国,郭家文*,张跃彬,杨洪昌,邓军,李俊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开远661699)

介绍了水肥一体化技术发展与应用情况,结合云南蔗区实际情况,对水肥一体化技术在云南蔗区应用前景进行分析,提出云南在甘蔗生产中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建议。

水肥一体化;云南;甘蔗;应用

云南是我国第二大蔗糖产业省份,甘蔗种植面积达到33万hm2,蔗糖产量占到全国产量的20%。但云南地区存在严重季节性干旱,云南1—3月发生干旱的面积最大,每年有约2/3的土地受旱,旱情最重年有92%的土地受旱。而到了11—12月,每年有约50%的土地受旱,旱情最重年有99%的土地受旱。只有每年的6—8月平均受旱面积不到1%,旱情最重年也只有7%的土地受旱,受旱面积最小[1]。且在甘蔗生产中存在灌溉、施肥技术落后,生产率低下等问题,严重制约着云南蔗糖产业发展。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借助压力系统(或地形自然落差)将微灌和施肥结合,利用微灌系统中的水为载体,在灌溉的同时进行施肥,实现水和肥一体化利用和管理[2],是一种集节水灌溉、高效施肥于一体的现代农业技术。我国在玉米、小麦[3]及果蔬[4]等农业领域中已将水肥一体化技术广泛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广西[5]、广东[6]两大蔗区也已开始在甘蔗生产中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并取得显著效果。本文结合云南蔗区实际情况,对水肥一体化技术在云南蔗区应用前景进行分析,为水肥一体化技术在云南蔗区的推广提供参考。

1 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国内外应用现状

自20世纪60年代起,国外农业生产中就开始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以色列、美国、日本等国家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尤其是以色列因其国家地少、干旱,农业环境恶劣,对有显著节水和高效施肥作用的水肥一体化技术有较深的研究,以色列在果园、温室、大田、绿化等方面已全面应用此项技术,目前应用面积占灌溉面积的67.9%,居世界之首[2]。1974年,我国从墨西哥引进滴灌设备,开始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初步研究,农业部于2013年印发了“水肥一体化技术指导意见”,水肥一体化技术已成为我国建设高产高效农业的主推技术[7]。在河南水肥一体化应用示范区,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使得粮食作物增产15%~20%,每667m2增收130~150元,平均节水50%以上、节肥30%[8]。

2 水肥一体化技术在甘蔗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在国外20世纪70年代就已将滴灌技术应用到甘蔗生产中,80年代时技术已很成熟。美国夏威夷地区80年代采用滴灌可使甘蔗产糖量普遍达到40t/hm2,毛里求斯滴灌试验中采用滴灌的新植蔗产量可以达到176t/hm2[9]。在我国广西、广东两大蔗区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应用发展快速,广西仅2007—2009三年时间,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面积由2180hm2迅速发展到1.19万hm2,甘蔗被列为13种水肥一体化技术主要应用经济作物[10]。广东2007年湛江蔗区滴灌技术应用面积已达3400 hm2,经过“十一五”发展后,应用面积达到3万hm2以上[11]。甘蔗生产中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有显著的增产、节本高效、节水省肥的效果。位于广东雷州半岛的火炬农场2012年应用水肥一体化后,甘蔗增产近70%,减少施肥劳动力的投入210元/hm2,肥料投入成本降低750元/hm2,甘蔗产值增加16942.5元/hm2,水肥一体化技术滴灌施肥均匀,减少了肥料的浪费,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对甘蔗产量有显著增加效果[12]。

3 水肥一体化技术在云南蔗区的应用前景

云南蔗糖产业已成为云南省仅次于烟草产业的第二大优势特色产业,涉及全省10个州市,49个县、约600多万蔗农,蔗糖产业年生产总值已达250亿元。水肥一体化技术在云南蔗区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1发展水肥一体化技术有利于解决云南蔗区干旱、低产等问题

云南甘蔗存在蔗区生产条件差、单产低等问题,云南甘蔗种植单产在我国五大甘蔗主产区中处于最低位[13]。研究显示,云南主要蔗区在春冬两季月平均降水仅为44.8mm,而夏秋两季月平均降水为175.4mm[14],降水极不均衡。云南省有70%的蔗区分布在无灌溉条件的旱坡地上,甘蔗生长需水完全靠降水,且云南蔗区一直存在肥料利用率低,施肥技术落后等现象。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云南蔗区降水不足,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实现甘蔗增产增收。

3.2政府对蔗糖产业的支持利于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

云南目前甘蔗种植面积有33万hm2,若全部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按每公顷产量60t,增产50%计算,全省甘蔗可增产990万t,按420元/t甘蔗原料收购价计算,全省甘蔗可增收41.58亿元,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云南政府通过实施蔗糖产业振兴计划和国家蔗糖核心基地建设计划,建设13万hm2蔗糖核心基地,整合土地资源、兴修水利工程、完善基础设施,从根本上改变蔗区的生产条件,这为水肥一体化技术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保障。

3.3云南蔗区有巨大的应用需求

目前云南蔗区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几乎是空白,蔗糖企业和蔗农也热切希望有一种甘蔗新生产技术能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甘蔗产量,增加糖企效益和蔗农收入,所以云南蔗区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前景巨大。

4 如何在云南蔗区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一种可以提高水肥利用率,减少劳动成本,增加作物产量的现代农业技术。在甘蔗生产中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极大地推进甘蔗产业的发展。

4.1政府与糖企共同支持推广应用

水肥一体化技术尽管高效节本,但前期投入大,个体蔗农难以承受。水肥一体化设备材料投入达1.5万元~3万元/hm2,使用高效水溶肥为1万元/t,一般蔗农一次性难以投入资金进行应用。政府可实施购买补贴政策及发放低息或免息贷款,以鼓励蔗农购买使用。政府还可牵头蔗糖企业在当地蔗区建立水肥一体化示范点,以点带面,加快推广应用进度。

4.2开展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基础研究

水肥一体化应用在不同区域环境中的技术参数是不同的,配套所施肥料也有所不同。当前与水肥一体化技术相配套的施肥和栽培管理技术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云南蔗区要因地制宜,从云南蔗区自身的自然环境特点及种植条件出发,依据甘蔗不同生长期水肥需求不同,建立科学的甘蔗水肥一体化应用制度,形成完整的技术应用体系。

4.3加快专业技术设备及材料的生产与研发

目前云南专业生产及研发水肥一体化设备、材料的厂家十分稀少,部分设备、材料需要从外省甚至国外购买,存在价格高,距离远,售后服务跟不上等问题。云南地区在本地生产、研发水肥一体化设备及材料,可以降低成本,利于售后服务管理,对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产生强劲助力。

4.4整合资源发挥水肥一体化技术优势

云南甘蔗生产大部分是蔗农分散个体种植,大面积连片种植很少,这种情况下难以发挥水肥一体化的技术优势。政府部门应整合人力、土地及物资等资源,实行集约式产业发展模式,最大程度发挥水肥一体化技术优势,以取到良好的效益。

4.5加大技术培训及宣传力度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一项高效、节本的现代农业技术,在推广过程中应加大宣传力度,使蔗农认识到新技术增产增收的益处,并在云南蔗区重点生产区培训一批能熟练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农技人员,以带动广大蔗农对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认知和应用,有利于技术在云南蔗区的推广。

发展轻简高效的农业生产技术是现代农业生产的趋势,尤其是云南甘蔗种植存在生产成本高、生产技术落后、蔗区气候干旱等问题,在云南蔗区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甘蔗产量,增加蔗农收入,对云南蔗糖产业的发展有重大意义。云南蔗区应尽快组织建立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示范区,培训相关人员,以使得水肥一体化技术在云南蔗区能早日大面积应用。

[1]彭贵芬,刘瑜,张一平.云南干旱的气候特征及变化趋势研究[J].灾害学,2009,24(4):42.

[2]高鹏,简红忠,魏样,等.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J].农业工程学,2012(8):250.

[3]武继承,杨永辉,潘晓莹.小麦-玉米周年水肥一体化增产效应[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5,13(3):125-129.

[4]路永莉,白凤华,杨宪龙,等.水肥一体化技术对不同生态区果园苹果生产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4,22(11):1282-1287.

[5]陆绍德,关经伦,黄所,陈建辉.甘蔗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效果[J].中国热带农业,2013(5):62-63.

[6]阳继辉.水肥一体化技术在甘蔗上的应用效果[J].北京农业,2014(2):105.

[7]路华忠.水肥一体化技术及其应用[J].农业灾害研究,2014,4(8):50-52.

[8]刘戈.水肥一体化在河南推广应用情况分析[J].农业科技通讯,2014(9):49.

[9]冯江新.国外甘蔗需水与灌溉研究进展状况综述[J].甘蔗糖业,1989(5):7.

[10]陆兴伦,宾士友,何礼新,等.广西农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对策[J].广西农学报,2011,26(5):81.

[11]黄振瑞,彭冬永,杨俊贤,等.滴灌技术在甘蔗生产上的应用前景[J].中国糖料,2007(3):43-44.

[12]经福林,黄所,关经伦,等.甘蔗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技术的示范应用[J].热带农业工程,2014,38(6):38-40.

[13]尚鹏飞,李宏.云南省甘蔗生产的区域比较优势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4(1):89-90.

[14]郭家文,张跃彬,余凌翔,赵培方.云南蔗区气候资源的分布特征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5,28(4):1801.

S566.1

B

1007-2624(2016)02-0072-02

10.13570/j.cnki.scc.2016.02.027

2015-11-15

蔗糖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甘蔗全程机械化技术研究与应用(2015ZA002);蔗糖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甘蔗轻简高效生产技术研究及应用(2015ZA004)。

陈建国(1988-),男,云南蒙自人,研究实习员,主要从事甘蔗营养与栽培方面的研究。E-mail:chenjg007@163.com

郭家文(1979-),男,云南马龙人,研究员,主要从事甘蔗营养与栽培方面的研究。E-mail:79jwguo@163.com

猜你喜欢

蔗农蔗区蔗糖
蔗糖中红外光谱初步研究
边境地区蔗农甘蔗技术推广现状及对策分析
干旱致缅甸蔗农面临困难
台湾“二林蔗农事件”始末
掺HRA 对蔗糖超缓凝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影响
广西蔗区农药废包装回收处理的现状、成效及展望
澜沧县蔗糖产业发展的思考
甘蔗新品种桂糖31号在河池蔗区种植密度试验
2016年崇左、百色蔗区糖料蔗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冷胁迫与非冷胁迫温度条件下桃果实的蔗糖代谢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