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年国家审定品种

2016-01-24

种业导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米质稻区武陵山

2016年国家审定品种

导 语:第三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定通过泸优华占、陕单609、银兴棉28、合农95等126个稻、玉米、棉花、大豆品种,公告期为2016年7月16日。本刊自2016年第12期起陆续刊登。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6001

品种名称:泸优华占

申 请 者:江西先农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江西先农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泸香078A×华占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华南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26.3天,比对照天优998长3.8天。株高105.9厘米,穗长23.1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8.1万穗,每穗总粒数169.5粒,结实率79.2%,千粒重23.3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5.1、4.3,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7级;白背飞虱7级;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感褐飞虱,感白背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47.4%,长宽比3.1,垩白粒率13%,垩白度2.6%,胶稠度78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3.4%。

产量表现:2013年参加华南早籼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0.4千克,比对照天优998增产9.5%;2014年续试,平均亩产503.0千克,比天优998增产3.4%;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06.7千克,比天优998增产6.4%。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3.1千克,比天优998增产6.0%。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广东中南及西南,福建南部,广西桂南和海南稻作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早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6002

品种名称:C两优华占

申 请 者:湖南金色农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 种 者:湖南金色农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C815S×华占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华南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23.3天,比对照天优998长0.8天。株高101.4厘米,穗长22.3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8.3万穗,每穗总粒数164.1粒,结实率84.5%,千粒重23.0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9、3.8,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白背飞虱9级;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高感白背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0.8%,长宽比3.1,垩白粒率18%,垩白度2.9%,胶稠度8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2.8%。

产量表现:2013年参加华南早籼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01.8千克,比对照天优998增产7.6%;2014年续试,平均亩产515.0千克,比天优998增产5.9%;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08.4千克,比天优998增产6.7%。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37.0千克,比天优998增产12.8%。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广东中南及西南,福建南部,广西桂南和海南稻作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早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6003

品种名称:天优812

申 请 者:湖南亚华种业科学院

育 种 者:湖南亚华种业科学院、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天丰A×华恢812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华南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24.9天,比对照天优998长2.4天。株高106.9厘米,穗长22.6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4万穗,每穗总粒数159.3粒,结实率84.2%,千粒重28.8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5.9、3.5,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9级;褐飞虱9级;白背飞虱7级;高感稻瘟病,高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感白背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42.4%,长宽比3.2,垩白粒率50%,垩白度9.3%,胶稠度7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9%。

产量表现:2013年参加华南早籼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94.7千克,比对照天优998增产6.1%;2014年续试,平均亩产505.8千克,比天优998增产4.0%;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00.2千克,比天优998增产5.0%。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4.4千克,比天优998增产13.3%。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广东中南及西南,广西桂南和海南稻作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早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6004

品种名称:两优3917

申 请 者:垦丰长江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垦丰长江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HD9802S×R3917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12.6天,与对照中早35相同。株高90.3厘米,穗长19.5厘米,每亩有效穗数21.9万穗,每穗总粒数125.0粒,结实率85.1%,千粒重24.9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4.9、5.4,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9级;褐飞虱7级;白背飞虱9级;感稻瘟病,高感白叶枯病,感褐飞虱,高感白背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8.6%,长宽比3.2,垩白粒率18%,垩白度3.3%,胶稠度7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0%,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3年参加早籼早中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6.3千克,比对照中早35增产4.3%;2014年续试,平均亩产496.7千克,比中早35增产3.9%;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6.5千克,比中早35增产4.1%。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3.5千克,比中早35增产4.2%。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安徽南部、湖北南部的双季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早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6005

品种名称:早丰优107

申 请 者: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早丰A×T0107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13.6天,比对照陆两优996长0.2天。株高91.9厘米,穗长19.0厘米,每亩有效穗数22.0万穗,每穗总粒数127.7粒,结实率82.8%,千粒重25.3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5.2、5.0,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7级;白背飞虱7级;高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感褐飞虱,感白背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4.9%,长宽比2.7,垩白粒率43%,垩白度4.6%,胶稠度71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7.7%。

产量表现:2013年参加早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55.3千克,比对照陆两优996增产7.9%;2014年续试,平均亩产507.1千克,比陆两优996增产4.7%;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1.2千克,比陆两优996增产6.4%。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7.6千克,比陆两优996增产5.2%。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广西北部、福建北部、浙江中南部的稻瘟病轻发区作早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6006

品种名称:煜两优22

申 请 者:江西博大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江西博大种业有限公司、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华煜4127S×中早22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13.0天,比对照陆两优996短0.4天。株高86.5厘米,穗长19.7厘米,每亩有效穗数20.4万穗,每穗总粒数129.1粒,结实率81.6%,千粒重28.2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5.5、5.6,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白背飞虱7级;高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感白背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46.6%,长宽比2.9,垩白粒率73%,垩白度9.8%,胶稠度66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0.5%。

产量表现:2013年参加早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54.6千克,比对照陆两优996增产7.8%;2014年续试,平均亩产506.8千克,比陆两优996增产4.6%;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0.7千克,比陆两优996增产6.3%。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4.2千克,比陆两优996增产2.6%。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广西北部、福建北部、浙江中南部的稻瘟病轻发区作早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6007

品种名称:中两优206

申 请 者:中国水稻研究所

育 种 者:中国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中18S×R206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11.2天,比对照陆两优996短2.3天。株高82.1厘米,穗长18.4厘米,每亩有效穗数21.5万穗,每穗总粒数126.8粒,结实率83.3%,千粒重26.3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4.8、5.4,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白背飞虱7级;高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感白背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42.4%,长宽比2.5,垩白粒率53%,垩白度9.3%,胶稠度78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0.5%。

产量表现:2013年参加早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53.2千克,比对照陆两优996增产7.5%;2014年续试,平均亩产501.9千克,比陆两优996增产3.6%;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27.6千克,比陆两优996增产5.6%。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35.3千克,比陆两优996增产6.8%。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广西北部、浙江中南部的稻瘟病轻发区作早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6008

品种名称:两优27

申 请 者:湖北荆楚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 种 者:湖北荆楚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HD9802S×R27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11.8天,比对照陆两优996短1.7天。株高90.3厘米,穗长19.9厘米,每亩有效穗数20.4万穗,每穗总粒数122.6粒,结实率86.1%,千粒重25.0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5.8、6.4,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白背飞虱9级;高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高感白背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8.9%,长宽比3.3,垩白粒率28%,垩白度3.1%,胶稠度69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0.5%,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3年参加早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22.0千克,比对照陆两优996增产1.4%;2014年续试,平均亩产484.8千克,比陆两优996增产0.1%;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03.4千克,比陆两优996增产0.8%。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0.7千克,比陆两优996增产1.8%。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广西北部、福建北部、浙江南部的稻瘟病轻发区作早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6009

品种名称:泸优257

申 请 者: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

育 种 者: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

品种来源:泸98A×蜀恢257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5.9天,比对照Ⅱ优838长0.3天。株高115.5厘米,穗长25.5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4.0万穗,每穗总粒数198.2粒,结实率82.5%,千粒重28.9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3、3.3,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褐飞虱9级;中感稻瘟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9.9%,长宽比2.8,垩白粒率37%,垩白度6.0%,胶稠度79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4.6%。

产量表现:2013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0.4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7.7%;2014年续试,平均亩产614.5千克,比Ⅱ优838增产8.0%;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2.4千克,比Ⅱ优838增产7.9%。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3.7千克,比Ⅱ优838增产7.7%。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云南和贵州(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重庆(武陵山区除外)海拔800米以下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6010

品种名称:内5优907

申 请 者:四川丰禾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四川丰禾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内香5A×川恢907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4.0天,比对照Ⅱ优838短1.6天。株高112.5厘米,穗长25.1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4.2万穗,每穗总粒数173.6粒,结实率81.7%,千粒重31.7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5.8、5.6,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褐飞虱7级;感稻瘟病,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2.5%,长宽比3.1,垩白粒率32%,垩白度5.0%,胶稠度8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4.7%。

产量表现:2013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2.5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6.4%;2014年续试,平均亩产604.3千克,比Ⅱ优838增产6.3%;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3.4千克,比Ⅱ优838增产6.3%。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1.2千克,比Ⅱ优838增产7.6%。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云南和贵州(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重庆(武陵山区除外)海拔800米以下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6011

品种名称:德优4923

申 请 者: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育 种 者: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品种来源:德香074A×R4923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6.9天,比对照Ⅱ优838长1.3天。株高120.1厘米,穗长25.9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4.4万穗,每穗总粒数182.7粒,结实率76.7%,千粒重32.0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5.3、5.3,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褐飞虱7级;感稻瘟病,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7.7%,长宽比2.9,垩白粒率16%,垩白度1.8%,胶稠度86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6%,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3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6.6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8.8%;2014年续试,平均亩产597.4千克,比Ⅱ优838增产5.0%;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7.0千克,比Ⅱ优838增产6.9%。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9.7千克,比Ⅱ优838增产7.2%。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云南和贵州(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重庆(武陵山区除外)海拔800米以下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6012

品种名称:龙优450

申 请 者:四川西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四川西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龙香4A×天龙恢1250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6.5天,比对照Ⅱ优838长0.9天。株高120.2厘米,穗长26.5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3.8万穗,每穗总粒数202.4粒,结实率74.1%,千粒重32.3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8、4.2,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褐飞虱9级;感稻瘟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0.1%,长宽比2.6,垩白粒率63%,垩白度10.9%,胶稠度61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2%。

产量表现:2013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2.6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5.6%;2014年续试,平均亩产622.5千克,比Ⅱ优838增产9.4%;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2.5千克,比Ⅱ优838增产7.5%。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7.5千克,比Ⅱ优838增产8.0%。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云南和贵州(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重庆(武陵山区除外)海拔800米以下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6013

品种名称:内6优138

申 请 者:垦丰长江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育 种 者:垦丰长江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内香6A×绵恢138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7.1天,比对照Ⅱ优838长1.5天。株高107.8厘米,穗长26.3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1万穗,每穗总粒数186.5粒,结实率81.7%,千粒重28.8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5、2.9,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褐飞虱9级;中感稻瘟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1.8%,长宽比3.1,垩白粒率26%,垩白度2.6%,胶稠度69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3%,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3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8.6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6.7%;2014年续试,平均亩产621.2千克,比Ⅱ优838增产9.1%;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4.9千克,比Ⅱ优838增产7.9%。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1.7千克,比Ⅱ优838增产7.4%。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云南和贵州(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重庆(武陵山区除外)海拔800米以下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6014

品种名称:鹏两优713

申 请 者:深圳市兆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 种 者:深圳市兆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鹏S×R713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6.2天,比对照Ⅱ优838长0.6天。株高117.1厘米,穗长24.2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0万穗,每穗总粒数208.3粒,结实率80.1%,千粒重25.6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4.3、3.1,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褐飞虱9级;感稻瘟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9.1%,长宽比3.1,垩白粒率27%,垩白度3.1%,胶稠度63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8%,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3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6.7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4.7%;2014年续试,平均亩产608.0千克,比Ⅱ优838增产6.8%;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2.4千克,比Ⅱ优838增产5.7%。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3.5千克,比Ⅱ优838增产4.5%。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云南和贵州(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重庆(武陵山区除外)海拔800米以下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6015

品种名称:旌6优727

申 请 者:武汉武大天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育 种 者:武汉武大天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08正2174A×成恢727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4.0天,比对照Ⅱ优838短1.6天。株高113.8厘米,穗长24.8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4.2万穗,每穗总粒数177.8粒,结实率85.8%,千粒重30.2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0、4.0,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褐飞虱7级;感稻瘟病,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3.0%,长宽比3.1,垩白粒率37%,垩白度6.1%,胶稠度4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5%。

产量表现:2013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6.3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4.6%;2014年续试,平均亩产604.7千克,比Ⅱ优838增产6.2%;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0.5千克,比Ⅱ优838增产5.4%。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30.9千克,比Ⅱ优838增产9.1%。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云南和贵州(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重庆(武陵山区除外)海拔800米以下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6016

品种名称:Q6优28

申 请 者:重庆中一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重庆中一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Q6A×R28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4.7天,比对照Ⅱ优838短1.1天。株高112.1厘米,穗长25.3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4.7万穗,每穗总粒数228.4粒,结实率79.4%,千粒重25.4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4.5、4.4,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褐飞虱7级;中感稻瘟病,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5.7%,长宽比3.2,垩白粒率37%,垩白度8.3%,胶稠度8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0.8%。

产量表现:2013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3.3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9.1%;2014年续试,平均亩产621.3千克,比Ⅱ优838增产8.5%;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7.3千克,比Ⅱ优838增产8.8%。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6.1千克,比Ⅱ优838增产8.4%。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云南和贵州(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重庆(武陵山区除外)海拔800米以下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6017

品种名称:G优429

申 请 者:贵州卓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 种 者:贵州卓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G98A×R429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3.9天,比对照Ⅱ优838短2.0天。株高110.7厘米,穗长25.4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3.6万穗,每穗总粒数193.6粒,结实率80.2%,千粒重31.5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6、3.3,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褐飞虱5级;抽穗期耐热性较弱;中感稻瘟病,中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4.4%,长宽比2.9,垩白粒率62%,垩白度9.6%,胶稠度61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6%。

产量表现:2013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5.2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5.9%;2014年续试,平均亩产612.1千克,比Ⅱ优838增产6.9%;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3.7千克,比Ⅱ优838增产6.4%。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6.4千克,比Ⅱ优838增产2.9%。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云南和贵州(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重庆(武陵山区除外)海拔800米以下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6018

品种名称:繁优609

申 请 者:重庆帮豪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育 种 者:重庆帮豪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繁源A×帮恢609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0.5天,比对照Ⅱ优838短5.4天。株高111.0厘米,穗长25.7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4.5万穗,每穗总粒数192.8粒,结实率81.2%,千粒重28.8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4.3、4.2,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褐飞虱7级;感稻瘟病,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5.4%,长宽比3.1,垩白粒率22%,垩白度4.2%,胶稠度81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4%,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3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9.2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6.6%;2014年续试,平均亩产605.0千克,比Ⅱ优838增产5.7%;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2.1千克,比Ⅱ优838增产6.2%。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8.3千克,比Ⅱ优838增产6.8%。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云南和贵州(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重庆(武陵山区除外)海拔800米以下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6019

品种名称:成丰优918

申 请 者:仲衍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 种 者:仲衍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成丰A×天恢918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4.0天,比对照Ⅱ优838短1.4天。株高118.7厘米,穗长26.5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3.5万穗,每穗总粒数193.4粒,结实率78.7%,千粒重33.1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0、3.9,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褐飞虱9级;中感稻瘟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6.4%,长宽比2.6,垩白粒率73%,垩白度11.4%,胶稠度77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1%。

产量表现:2013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0.7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8.0%;2014年续试,平均亩产630.1千克,比Ⅱ优838增产8.9%;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0.4千克,比Ⅱ优838增产8.4%。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9.7千克,比Ⅱ优838增产8.8%。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云南和贵州(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重庆(武陵山区除外)海拔800米以下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6020

品种名称:德香优146

申 请 者:四川国豪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四川国豪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德香074A×绵恢146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8.4天,比对照Ⅱ优838长3.1天。株高119.0厘米,穗长26.0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4.3万穗,每穗总粒数191.1粒,结实率78.8%,千粒重31.3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5、4.2,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褐飞虱7级;中感稻瘟病,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1.9%,长宽比2.7,垩白粒率28%,垩白度4.1%,胶稠度79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0%。

产量表现:2013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1.5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6.4%;2014年续试,平均亩产627.4千克,比Ⅱ优838增产8.5%;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4.5千克,比Ⅱ优838增产7.4%。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0.5千克,比Ⅱ优838增产7.2%。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云南和贵州(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重庆(武陵山区除外)海拔800米以下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6021

品种名称:内5优768

申 请 者:西南科技大学水稻所、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

育 种 者:西南科技大学水稻所、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

品种来源:内香5A×绵恢768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2.6天,比对照Ⅱ优838短2.8天。株高111.3厘米,穗长24.8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4.3万穗,每穗总粒数174.8粒,结实率85.4%,千粒重30.6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4.2、5.7,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褐飞虱9级;感稻瘟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3.5%,长宽比2.9,垩白粒率44%,垩白度7.4%,胶稠度71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8.7%。

产量表现:2013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7.1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5.6%;2014年续试,平均亩产627.0千克,比Ⅱ优838增产8.4%;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2.0千克,比Ⅱ优838增产7.0%。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0.7千克,比Ⅱ优838增产7.1%。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云南和贵州(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重庆(武陵山区除外)海拔800米以下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6022

品种名称:晶两优华占

申 请 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水稻研究所

育 种 者: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晶4155S×华占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7.6天,比对照Ⅱ优838长2.2天。株高106.9厘米,穗长24.7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6.6万穗,每穗总粒数195.0粒,结实率80.7%,千粒重24.6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2.9、3.0,穗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褐飞虱9级;抽穗期耐冷性表现为敏感;中抗稻瘟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7.4%,长宽比3.0,垩白粒率16%,垩白度2.5%,胶稠度67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5%,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3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02.5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3.1%;2014年续试,平均亩产622.0千克,比Ⅱ优838增产7.5%;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2.2千克,比Ⅱ优838增产5.3%。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8.8千克,比Ⅱ优838增产8.7%。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云南和贵州(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重庆(武陵山区除外)海拔800米以下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6023

品种名称:禾两优348

申 请 者:重庆市为天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禾睦福种子有限公司

育 种 者:重庆市为天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禾睦福种子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禾1S×R348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3.6天,比对照Ⅱ优838短1.8天。株高109.1厘米,穗长25.6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6.4万穗,每穗总粒数189.8粒,结实率81.6%,千粒重24.8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5.5、6.0,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褐飞虱9级;抽穗期耐热性表现为敏感;感稻瘟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6.8%,长宽比3.0,垩白粒率35%,垩白度4.3%,胶稠度7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4.5%。

产量表现:2013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2.3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6.5%;2014年续试,平均亩产609.8千克,比Ⅱ优838增产5.4%;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6.0千克,比Ⅱ优838增产6.0%。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7.2千克,比Ⅱ优838增产6.7%。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云南和贵州(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重庆(武陵山区除外)海拔800米以下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6024

品种名称:泸优727

申 请 者: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育 种 者: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

品种来源:泸06A×成恢727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7.6天,比对照Ⅱ优838长1.9天。株高111.6厘米,穗长24.0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3万穗,每穗总粒数186.6粒,结实率80.3%,千粒重29.2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9、3.5,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褐飞虱9级;抽穗期耐热性表现为敏感;感稻瘟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4.6%,长宽比3.0,垩白粒率35%,垩白度5.6%,胶稠度73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1%。

产量表现:2013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4.2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8.2%;2014年续试,平均亩产620.8千克,比Ⅱ优838增产9.6%;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7.5千克,比Ⅱ优838增产8.9%。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3.0千克,比Ⅱ优838增产7.7%。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云南和贵州(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重庆(武陵山区除外)海拔800米以下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6025

品种名称:文优198

申 请 者:文山州农业科学院、云南隆瑞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文山州农业科学院、云南隆瑞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文香28A×兴恢198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52.2天,比对照Ⅱ优838短3.5天。株高114.2厘米,穗长26.0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4.4万穗,每穗总粒数197.5粒,结实率78.4%,千粒重29.8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4.3、4.2,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褐飞虱9级;中感稻瘟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5.1%,长宽比2.8,垩白粒率50%,垩白度10.0%,胶稠度67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4%。

产量表现:2013年参加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9.8千克,比对照Ⅱ优838增产5.7%;2014年续试,平均亩产612.9千克,比Ⅱ优838增产8.2%;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6.4千克,比Ⅱ优838增产6.9%。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7.1千克,比Ⅱ优838增产8.4%。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云南和贵州(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重庆(武陵山区除外)海拔800米以下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6026

品种名称:创两优4418

申 请 者:江西天涯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江西天涯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创5S×4418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7.0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短0.6天。株高116.9厘米,穗长23.1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7.8万穗,每穗总粒数213.5粒,结实率80.4%,千粒重22.2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4.7、5.0,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6.8%,长宽比3.2,垩白粒率16%,垩白度2.6%,胶稠度75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0%,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3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1.2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3.7%;2014年续试,平均亩产615.0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4.2%;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8.1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4.0%。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57.7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3.3%。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6027

品种名称:富两优919

申 请 者:安徽省蓝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育 种 者:安徽省蓝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富1S×R919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9.7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长2.1天。株高130.4厘米,穗长27.3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5万穗,每穗总粒数196.8粒,结实率82.1%,千粒重27.5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5.2、6.1,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高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8.0%,长宽比3.1,垩白粒率29%,垩白度2.9%,胶稠度81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5%,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3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6.0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6.2%;2014年续试,平均亩产614.0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4.1%;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5.0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5.2%。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80.9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6.7%。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6028

品种名称:荃优丝苗

申 请 者: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育 种 者: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荃9311A×五山丝苗

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6.3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短0.9天。株高119.6厘米,穗长25.3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7.0万穗,每穗总粒数190.5粒,结实率83.6%,千粒重25.7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1、3.1,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7级;中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4.8%,长宽比3.2,垩白粒率21%,垩白度3.0%,胶稠度7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3%,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3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5.0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6.5%;2014年续试,平均亩产635.6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8.6%;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5.3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7.5%。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71.3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6.1%。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6029

品种名称:建两优117

申 请 者:湖南金健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 种 者:湖南金健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建S×常恢117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8.0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长0.8天。株高118.9厘米,穗长26.1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6.7万穗,每穗总粒数179.9粒,结实率77.3%,千粒重28.5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5.5、5.0,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7级;高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8.5%,长宽比3.1,垩白粒率29%,垩白度4.6%,胶稠度86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4%,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3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4.8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3.1%;2014年续试,平均亩产620.9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6.0%;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7.9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4.6%。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68.7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5.2%。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河南南部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6030

品种名称:深两优136

申 请 者:湖南大农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育 种 者:湖南大农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深08S×R136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8.5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长1.3天。株高111.0厘米,穗长24.7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7.8万穗,每穗总粒数191.0粒,结实率85.2%,千粒重23.6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5.9、5.6,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高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2.0%,长宽比3.1,垩白粒率23%,垩白度2.7%,胶稠度6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2%,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3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41.8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7.7%;2014年续试,平均亩产634.6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8.4%;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8.2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8.0%。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83.8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8.1%。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6031

品种名称:两优671

申 请 者: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育 种 者: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6102S×R071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7.7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短0.2天。株高118.3厘米,穗长24.3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5.1万穗,每穗总粒数198.7粒,结实率78.7%,千粒重29.6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4.7、6.0,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高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3.8%,长宽比3.1,垩白粒率12%,垩白度1.3%,胶稠度66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7.6%,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3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2.4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5.8%;2014年续试,平均亩产624.0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7.0%;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8.2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6.4%。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74.5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5.7%。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6032

品种名称:两优820

申 请 者:安徽华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市瑞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育 种 者:安徽华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市瑞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Y8-2S×RH20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7.1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短0.8天。株高117.5厘米,穗长25.9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7.5万穗,每穗总粒数180.0粒,结实率81.4%,千粒重26.3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3.9、4.0,穗瘟损失率最高级5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中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5.2%,长宽比3.3,垩白粒率30%,垩白度4.6%,胶稠度71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7.0%,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3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5.4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4.6%;2014年续试,平均亩产620.0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6.4%;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22.7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5.5%。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81.7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6.7%。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6033

品种名称:广两优2388

申 请 者:长沙利诚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长沙利诚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广占63-4S×2388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6.8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短1.1天。株高122.9厘米,穗长24.2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4.4万穗,每穗总粒数201.8粒,结实率82.2%,千粒重26.8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4.5、4.8,穗瘟损失率最高级7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抽穗期耐热性中等;感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65.9%,长宽比3.2,垩白粒率15%,垩白度1.9%,胶稠度69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5%,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

产量表现:2013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9.1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0.2%;2014年续试,平均亩产598.1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2.6%;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8.6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1.4%。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62.8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4.7%。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作一季中稻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6034

品种名称:鹏两优332

申 请 者:江西科源种业有限公司

育 种 者:江西科源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鹏S×R332

特征特性: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9.2天,比对照丰两优四号长1.1天。株高129.9厘米,穗长26.3厘米,每亩有效穗数16.3万穗,每穗总粒数207.4粒,结实率79.0%,千粒重25.6克。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两年分别为2.5、3.0,穗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白叶枯病7级;褐飞虱9级;中抗稻瘟病,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58.5%,长宽比3.4,垩白粒率16%,垩白度2.4%,胶稠度7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5%,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3级。

产量表现:2013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4.6千克,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5.9%;2014年续试,平均亩产642.9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8.2%;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38.8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7.0%。2015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73.6千克,比丰两优四号增产5.7%。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作一季中稻种植。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米质稻区武陵山
诗二首
43份高结实率四倍体水稻米质检测分析
推动武陵山片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脱贫
ATK植物营养水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张运航
2018年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
——稻(二)
适宜稻—鳖共生模式的水稻品种筛选研究
百泰微生物菌剂在不同施氮量条件下对北方粳稻米质的影响
2015年全国水稻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武陵山地区几种民族药用植物的研究与应用
武陵山地区特色药用植物七叶一枝花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