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要闻

2016-01-24

种业导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种业农业

要闻

“十三五”我国将加快农作物品种更新换代

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日前在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工作会议上透露,“十三五”时期,我国将加快推动农作物品种创新和更新换代,推进种业权益改革。

余欣荣指出,当前要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绿色发展目标,要深入开展良种科研联合攻关,力争在玉米籽粒机收、水稻抗稻瘟病、小麦抗赤霉病、大豆高产高蛋白品种方面取得新突破;完善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加快实施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做好审定品种与登记衔接,推广一批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品种;强化新品种保护,加快授权进度,完善测试指南和鉴定标准,加强原始创新保护;抓好品种展示示范与风险跟踪评价,创新良种推广模式;要树立“大种业”意识,尽快补上菜果茶等作物种业的短板,保持农作物种业均衡发展。

(农民日报)

全球农业大数据与信息服务联盟成立

中国农科院联合多家单位,于近日正式宣布成立全球农业大数据与信息服务联盟。联盟将整合全国农业信息科研机构和海外农业研究机构资源,协同共建农业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服务国家农业对外合作事业。

该联盟依托中国农科院海外农业研究中心、农业信息研究所组建,成员单位包括农业部直属事业单位、地方农业科研院所、农业走出去企业、重点农业高等院校等。联盟将通过构建多种开放合作平台和运行机制,实现全球农业大数据和国家农业文献信息资源共知、共享,实现海外农业信息服务和国家科学决策知识服务同质、同效。

据了解,联盟依托单位——中国农科院海外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已与83个国家建立合作关系,为亚非资源贫瘠国家培育了近70个绿色超级稻新品种,通过合作针对埃及研制了禽流感病毒疫苗,研发的新型饲料植酸酶技术在全球70%以上的饲料中得到应用,61项农业新技术和产品已经遍布150多个国家。

(光明日报)

农业科技制度创新将加快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近日在山东济南召开的全国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座谈会上表示,将推进科研成果权益收入分配等改革,将科技与经济结合,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今后农业科技创新方向也将加快转变。

韩长赋表示,要想解决当前农业科技发展面临的资源配置碎片化、科研和推广“两张皮”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快农业科技制度创新,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

据介绍,农业部门将尽快制定农作物种质资源公益性共享、合作共享和有偿共享制度,实现全国资源共享“一盘棋”。在此基础上,将对农业科技创新方向作出调整。一是从注重数量为主,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统筹提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促进绿色农业发展;二是从注重粮食生产为主,向粮经饲统筹和大农业转变,实现农林牧渔结合,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是从注重农业种养为主,向种养加、资源环境等全过程全要素转变,协同促进粮食安全、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

(经济日报)

纳米农业技术正获多点突破

“农业纳米科技”国际会议近日在京召开,与会科学家们认为:纳米科技在农业上的集成应用,也正呈现多点突破之势。

国家973计划项目“利用纳米材料与技术提高农药有效性与安全性的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中国农科院环发所研究员崔海信介绍,纳米农业科技正呈多点突破之势,表现在利用纳米技术改进基因操作方法,提高优质、高产、抗逆生物新品种培育效率;利用纳米材料的靶向传输与控释功能,改善化肥、农药、兽药以及饲料等农业投入品的有效利用率,降低残留与污染;利用纳米分析与诊断技术,增强农业重大疫情与食品安全的监控能力;利用纳米生物技术,改善食品的营养成分、风味与品质,提高农产品深加工强度,延长农副产品产业链;利用纳米微机电技术,提高农业生产过程的精准化与智能化管理水平。以纳米农药制剂为例,通过纳米技术构建具有靶向传输、可控释放等功能的新型农药,实现提质增效、降低残留污染,有效缓解食品安全、环境污染、土壤退化、水体富营养化等社会与生态环境问题。

(科技日报)

我国农产品需求呈现三个变化

近日在博鳌召开的“2016中国农业机械化论坛”上,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陈良彪表示,我国农产品需求呈现出小型化、特产化和精致化三个变化,“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应把握并顺应这一趋势。

陈良彪指出,消费者对农产品需求的小型化趋势明显,这主要是由家庭规模的变化引起的,家庭人口减少,三口之家成为主流。此外,特产化对于农产品就是优质化的代名词。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对于食品的高品质和多样性需求日益旺盛。消费者对农产品区域性要求十分苛刻,产地稍有不适,品质、口感就会大打折扣。精致化则是特产化的延伸,美观的外形、精美的包装将对品质优良的特色农产品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水果的果形、颜色、果味,是消费者越来越看重的因素。精美的包装也能有效提高农产品的价格。

(新华网)

湖南推进“中国种业硅谷”建设

近日,水稻产量第一大省湖南发布“中国种业硅谷”建设规划纲要,提出建设世界一流的生物育种企业,打造世界一流生物育种协同研发平台等目标。

发布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表示,生物育种产业事关国计民生,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长沙在生物育种方面有基础、有优势,建设“中国种业硅谷”这一目标具有可行性,体现了对国家粮食安全的使命与担当。

据了解,“中国种业硅谷”以隆平高科为产业龙头,聚合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中科院亚热带所等40多家国内著名种业龙头及科研院所。

该规划还提出“六个一百”的建设目标,即:建成100万平方米以上的生物育种产业发展平台;吸引和撬动100亿元社会资本投入生物育种产业发展和种业硅谷建设;引进100名国内外一流的生物育种高端人才;培育、引进和集聚100家高素质的生物育种企业、研发机构;新研发100个左右国家审定种业新品种;实现生物育种产业核心产值规模达100亿元,产业链产值过300亿。

(新华网)

河南省小麦已播种8102万亩

从河南省农业厅获悉,全省小麦已播种8102万亩,占预计播种面积的98.8%;已出苗7524万亩。除信阳市外,全省麦播基本结束。因受连续阴雨天气影响,2016年信阳播期比常年偏晚,时间延缓一周左右。

河南省农业厅种植业处相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麦播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墒情总体适宜,部分地区麦播缓慢。10月22日后,受连续阴雨天气影响,豫南驻马店、信阳等地土壤过湿,机械无法下地,影响了麦播进度。二是麦播面积继续保持稳定。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有效保护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全省麦播面积稳定在8000万亩以上。三是布局更加合理。在豫北强筋小麦适宜生态区和豫中、豫东强筋小麦次适宜生态区,引导农民推广种植“郑麦366”、“新麦26”、“郑麦7698”等优质强筋小麦;在豫南沿淮优质弱筋小麦适宜生态区,引导农民扩大“扬麦15”等弱筋品种种植。全省优质强筋、优质弱筋小麦种植面积达400万亩以上。四是强化技术指导。我省成立了18个小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点工作专家服务团,深入基层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

目前,全省麦播基本结束,已出苗小麦苗齐苗匀,冬前麦田管理陆续展开。下一步,各级农业部门将根据小麦长势情况和气象条件,指导群众做好冬前管理,为明年夏粮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河南日报)

“种业巨头”齐聚国际种业成果展

近日,首届国际种业成果展、植物新品种信息发布及技术(品种权)交易签约活动在第23届杨凌农高会期间隆重举办。

本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育种创新;推进种业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宗旨,从外国种企跨国到国内种企跨省参加杨凌农高会,众多知名种子企业云集于此,采用O2O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的互动方式,通过展板、视频、实物和电子展示等多种方式展出的数百件最新植物新品种及育种成果,足以让广大参会群众大开眼界。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参展的国际跨国公司占据全球一半以上的种子国际贸易额,在全球拥有数十万条育种专利技术和植物品种权,代表现代种业各领域的国际顶级水平。

(中国农业新闻网)

猜你喜欢

种业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登海种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新农业 从“看天吃饭”到“看数吃饭”
五个方面着手 打好种业翻身仗
打好水产种业翻身仗
欧盟发布短期农业展望
《种业导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