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奋进足音中的中国铁军
——中国十五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搏击非洲侧记

2016-01-22李硕

中国有色金属 2016年3期
关键词:安哥拉赞比亚项目部

李硕|文

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中国十五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深耕非洲国家建筑市场,不遗余力为所在国家发展造血,积极助力非洲世纪大开发,在增进中非友谊的史册上写下了浓重一笔。

劈波斩浪大洋间,征程飞越万重山。非洲大地上有一支光荣的铁军团队——中国十五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十五冶”),带着中国人民的祝福和非洲人民的期盼,奋力拼搏,在广袤的非洲大地上建现代化工厂、修国际化高楼、铺四通八达公路,为非洲国家经济迅速发展提供了强劲基础,为非洲人民安居乐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追梦非洲到扎根非洲

自20世纪70年代援建埃塞俄比亚公路开始,中国十五冶便与非洲这块美丽而神奇的大陆结下了不解之缘。进入21世纪尤其是“十一五”以来,中国十五冶紧跟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吹响了“走出去”发展的号角,并积极依托中国有色集团等中央企业进入了赞比亚建筑市场,先后承接了赞比亚谦比希15万吨粗铜冶炼厂工程、赞比亚中色卢安夏穆利亚西铜冶炼工程等一批重点工程。

在赞比亚取得突破后,中国十五冶在非洲建筑市场的精彩开始一幕幕上演。截至2015年,中国十五冶已经在11个非洲国家承接了100多亿元的工程任务。从北非国家埃及到南部非洲的博茨瓦纳,从东部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到西非的利比里亚,横跨南北,纵贯东西,都留下了中国十五冶人的足迹。

刚果(金)希图鲁湿法冶炼工程

凭借一项项优良的业绩,中国十五冶在非洲的工程建设业务快速发展,营业额占公司的比重也迅速提高。但如何进一步深耕非洲国家建筑市场,实现从进入非洲市场到扎根非洲市场是中国十五冶领导班子一直思考的问题。2008年,中国十五冶党委书记汪鹏云曾对参与建设赞比亚15万吨粗铜冶炼厂的参战员工说过,工程竣工之时,绝不是离开非洲之日。以赞比亚为桥头堡,2009年5月,十五冶非洲建筑贸易公司正式挂牌,中国十五冶扎根非洲市场的战略计划迈出了重要一步。以十五冶非洲公司为依托,中国十五冶逐步在赞比亚及周边国家打开了市场。在安哥拉,项目实现了持续滚动发展;在埃塞俄比亚,项目接踵而至;特别是在刚果(金)市场,中国十五冶在刚果(金)希图鲁铜矿建设中一炮打响后,又相继承接了卡松波、绿纱一期、希图鲁二期尾矿坝、绿纱二期、华刚铜钴矿项目、中铁资源MKM项目、北方国际卡莫亚项目、欧亚集团RTR等8个工程项目,项目合同额从9亿元滚动发展到逾30亿元。

积极追梦才有无限动力,敢于追梦才能创造成功。随着在非洲大陆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十五冶积极参与非洲大陆国家建筑市场竞争的步伐也越走越矫健!

干一项工程树一座精品

赞比亚是世界上第四大产铜国,素有“铜矿之国”美誉,位于铜带省的基特韦是主要铜矿所在地。十年前,该矿北边30公里处还是一片尘封多年的原始森林。如今,一座现代化的铜冶炼厂拔地而起。2006年10月,中国十五冶赞比亚项目部项目经理张东华带领先遣部队顶着压力,毅然踏上了非洲大陆,着手赞比亚谦比希15万吨/年粗铜冶炼厂建设的前期准备。尽管环境恶劣,但为了设施早日投入使用,张东华带领施工人员穿梭在杂草丛生和茂密的树林之中,白天顶着炽热的骄阳在工地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晚上还要忍受租住房内闷热的天气和成群的蚊虫叮咬。机械设备没到位,他和施工人员一起手拉肩扛组织施工;材料不足,他跑遍大街小巷寻找。在人地生疏、语言不通的异国他乡,张东华带领十五冶员工披荆斩棘,仅用两个半月的时间就完成了生产、生活设施建设任务,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基础。由于常年在国外工作,再加上当地医疗条件有限,2009年,张东华的糖尿病越来越严重,有员工劝他回国休息一段时间,但被他婉言拒绝了。他说,现在十五冶非洲公司要取得长远发展,就必须获取赞比亚的相关施工资质。这个时候怎么能打退堂鼓。为此,他风雨无阻,在兼管项目建设的同时还亲自奔波于赞比亚相关的各个政府机构,成功取得了十五冶非洲公司在赞比亚施工的5项资质。2009年2月18日赞比亚谦比希15万吨铜冶炼厂正式产出粗铜,标志着该项目建设的圆满完成。随后,该项目还荣获中国首批境外工程鲁班奖。

非洲筑新城,荒漠升彩虹。在安哥拉首都罗安达南郊,经过两万余名中安建设者近4年奋战,安哥拉凯兰巴·凯亚西社会住房项目一期工程(简称K.K.一期项目)于2012年9月完工,一座现代化新城展现在世人面前,成为“安哥拉重建王冠上最为璀璨的明珠”。项目自2008年8月开工,经历了1600多个日夜的艰苦努力。项目部进场之初,在一片荒原上,所有临建都是由项目管理人员自己搭脚手架、拌混凝土、装集装箱,咬牙挺过难熬日子。施工中,十五冶安哥拉项目部还积极探索海外项目管理办法,秉承“诚信为本、质量取胜、勇当先锋”的理念,贯彻“抓进度、保质量、求效益、炼队伍”的方针和“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信息化、法制化”的要求,克服困难,科学组织施工,做到营房公寓化、现场标准化、施工规范化、管理现代化、队伍军事化,充分发扬铁军精神,打造精品工程,为项目的顺利完工打下了良好基础。安哥拉总统多斯桑托斯3次视察该项目并为竣工剪彩,他高度评价中国公司承建的此工程是安哥拉乃至整个非洲的“明珠工程”。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先后视察该项目,对施工进展、工程质量和安全文明施工均表示满意并表扬联合舰队海外模式,称赞该项目开创了一个“安哥拉的南泥湾”,为中国企业在境外树立了良好形象和榜样。

干一项工程树一座精品,中国十五冶在非洲大陆工程建设中严格贯彻这一理念,施工的刚果(金)希图鲁铜矿项目荣获了境外工程鲁班奖,承建的埃塞俄比亚DERBA水泥厂工程荣获境外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

人本精神铸和谐

人力资源配备本土化,实现属地化管理,是中国十五冶取胜海外市场的一大特色。十五冶四公司利比里亚项目部结合工程所在国的特点,积极创新形式,加强员工属地化管理,将中国十五冶的“五同”管理延伸到外籍员工队伍中去,收到显著成效。

该项目部主要采取五项措施加强员工属地化管理。一是同开早会。每天早上,外籍员工准时与中方员工并排列队,共同参加项目部组织的早会。二是共同乘车上下班。为方便员工上下班,项目部在平板车上安装了长条凳与雨篷,中外员工同乘一辆车,同时上下班。三是共同劳动。外籍员工的技能水平普遍较差,为了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中方员工积极“传帮带”。四是同喝一桶水。为了确保员工能喝上健康安全的饮用水,项目部每天都安排车辆到八公里外的山下去运水,供中外员工生活及饮用。五是共同学习。项目部不仅开设了英语培训班,也开设了汉语培训班,中外员工掀起了语言学习的热潮。通过将“五同”管理制度延伸至外籍员工队伍,项目部营造了中外员工平等工作、平等生活、相互尊重、共同学习的和谐氛围,得到了全体外籍员工的高度认同,为公司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这一人本精神不仅体现在对外籍员工的管理与关怀中,还突出体现在中国十五冶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刚果(金)希图鲁铜矿工程投产后综合能耗低于设计标准3个百分点,废气排放低于设计值两个百分点,废水排放符合当地环保要求。在非洲的其他工程建设中,十五冶人遵循绿色施工导则,践行低碳建设理念,大力采用的“四节一环保”的具体措施有: CAM计算机辅助制造节约钢材;使用保温墙体、节能门窗、节能照明、太阳能集中供热节约能源;废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节约用水;优化配置生活区和生产区,节约用地;烟气除尘排放、矿区复垦、废渣填埋保护环境。这些都有力地提升了中国施工企业在海外的形象,一幢幢高楼、一排排厂房成为中国企业在当地的闪光印记。

猜你喜欢

安哥拉赞比亚项目部
苏州轨道交通站务委外标准化项目部建设实践研究
房建施工项目部安全管理问题及其对策
赞比亚开国总统去世
赞比亚要驱逐美国大使
保函在安哥拉的应用
项目部的企业所得税应如何缴纳
浅议当前项目部工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