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吃妙喝度炎夏

2016-01-20张玲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15年7期
关键词:凉茶紫薯面条

张玲

夏日炎炎,吃不好,睡不安。如何扭转这种不利于健康的困局呢?

面食入正餐

小麦味甘,性凉,有助于清热消暑。一碗面汤入肚能祛湿、发汗,排出体内“垃圾”。面粉的蛋白质含量高于米饭,尤其是B族维生素与多种矿物质的含量比精白大米约高出1倍。同时,面食里含有较多酶类物质,如淀粉酶、蛋白酶等,有养胃助消化之功,可减轻高温引起的食欲不振。另外,面条脂肪含量低,热量适中,能给人饱腹感,只要每天摄入量不超标,就不会有发胖之虞。所以,将面条纳入夏季正餐大有裨益。

食用技巧:别买纯白的面条。面粉含有一定量的胡萝卜素,颜色略微发暗、发黄,绝非纯白。纯白的面粉往往是用氧化剂将胡萝卜素去掉,不利于健康。

别买久存的蔬菜面。以菠菜面为例,含有的叶绿素容易见光分解,时间一长含量会降低。若是现用蔬菜汁制作的面条则值得一吃。

蛋清的蛋白质能增加面条的筋道,蛋黄中的卵磷脂能让面条口感滑爽,营养也更丰富。所以,自做面条时可在和面时加个鸡蛋。

面条中丰富的B族维生素对脑细胞有一定刺激作用,可提高用脑效率,故中午吃面条较好。

如果是自家制作的面条可适量喝汤,但买来的挂面最好不喝,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因为厂家为提高面条的筋道加入了大量的盐或碱,容易使盐摄入量严重超标。

凉吃(过水凉面,不利于消化吸收)与烫吃(温度极高的油泼面,易伤食道与胃黏膜)皆不可取,以温热吃最佳。

沙拉唱主角

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等,有助于对抗夏季三大危险:强烈的日照、臭氧与疲劳。所以,夏令餐桌应给蔬菜沙拉、水果沙拉以主角地位。早餐吃水果沙拉,伴以面包。中晚餐吃蔬菜沙拉,因为绿叶菜含有一种效用类似于鸦片的提神物质,午餐食之可减轻人的紧张程度,晚餐食之可促进睡眠。

食用技巧:水果宜将甜的(香蕉、无花果、樱桃)与酸的(菠萝、柑橘)分开食用。草莓、柠檬亦值得推荐,最宜于初夏食用。

蔬菜应选择颜色鲜艳的品种,颜色越深的蔬菜所含的生命要素(如酶、激素、氨基酸)越多。而且每种颜色的蔬菜所提供的养分与抗癌物质是不同的。

制作蔬菜沙拉时须用植物油搅拌均匀,以使人体充分吸收。

鸭肉最滋补

鸭属水禽,性偏凉,适合体内有热、上火的人食用。如低烧、虚弱、食少、大便干燥和水肿等人群,而这类症候大多见于炎热的夏季。同时,鸭肉的蛋白质含量明显高于畜肉;脂肪含量适中,且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与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接近理想值,化学成分近似橄榄油,可降低胆固醇,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有益,动脉硬化的人群尤为适宜。无论是中医或西医,都将鸭肉尊为夏季清补消暑的最佳食品。

食用技巧:鸭肉搭配山药可滋阴养肺;搭配酸菜可滋阴养胃,清肺补血,利尿消肿;搭配桂花可滋阴补虚,化痰散瘀,利尿消肿;搭配沙参可治疗肺燥、干咳;与火腿、海参共炖补五脏之阴;同糯米煮粥,有养胃、补血、生津之功;与海带炖食,能软化血管、降低血压;与竹笋炖食,可治痔疮出血。

感冒、肠炎、体质虚寒者以及对鸭肉过敏者忌食。

以“薯”克暑

“薯”是薯类食物的简称,包括土豆(马铃薯)、紫薯与山药,对付酷暑很有效。以土豆为例,不仅富含钾元素,还富含钙、锌等矿物质以及维生素C。夏天出汗多,导致体内钾元素过多流失,这是夏季人体容易倦怠的症结所在,而土豆中丰富的钾可振奋精力与体力。紫薯除了富含钾和膳食纤维外,还富含抗氧化物质——花青素,能提高防暑能力,给人以清爽感。山药则以富含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著称,可增强脾胃功能,消除食欲差等夏季不适感。

食用技巧:用蒸或煮的烹饪方法,并适当延长蒸煮时间,少用油炸。不宜空腹吃,否则容易泛酸、烧心。同时要趁热吃,并配点咸菜,肠胃才会舒服。

搭配主食。薯类做主食只能偶尔为之,因为脂肪与蛋白质含量不足,长期做主食有导致营养不良之虞,大病初愈者、孕妇等特殊人群尤其不宜。最好与米、面等主食搭配,可起到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红薯含有丰富的赖氨酸,而这恰恰是大米、面粉所缺乏的,两者同食即可发挥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提升营养价值。如红薯小米粥、红薯烧排骨、红薯馒头、紫薯花卷、紫薯发糕、酸奶葡萄干紫薯泥、紫薯麦片粥等。

最好在中午吃,人吃完薯类后,所含的钙质需要经过4~5个小时的吸收过程,而下午的日光照射可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使钙质在晚餐前全部吸收,不致影响到晚餐时对其他食物中钙质的吸收。

糖尿病患者也可吃薯,但要注意“等量替换”原则。一般来说,薯的含糖量和热量是等量米、面的1/3,如果进食150克薯,就必须从正餐中减少50克主食。

慎吃烤薯。烤薯虽风味好,口感不错,但卫生差,且受到煤炭中有害物的污染,容易致病,尽量少吃。

以“热”制热

人们喜欢用冷品来度夏,需要提醒人们“夏月伏阴在内,暖食尤宜”。温热的食物可刺激体内的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热量散发;同时,热的菜汤还有助于恢复体力。换言之,夏季多吃温热饮食,让身体适当出汗,有助于清除体内的暑湿之邪。老人、孕产妇以及脾胃虚寒者,更应多吃暖食,忌食寒凉食物。另外,也可多用热毛巾擦脸,热水烫脚,多喝热茶、热粥来提升脾阳。总之,以“热”制热才是科学度夏的王道。

食用技巧:西瓜吃常温的好,特别是儿童、老人及体质虚弱、脾胃虚寒的人。冰镇西瓜会增加人体肠胃负担,甚至诱发肠胃病,应少吃或不吃。

用好生姜

生姜既是调味品,又是常用中药。民间有“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说法,食姜可收到防止腹泻、呕吐、驱寒等功效,尤其适合体质偏寒、胃寒、食欲不振以及风寒感冒人群食用。

食用技巧:适量。生姜性温,属热性食物,一次以3~5片为宜,不宜太多。

吃法多样,如泡茶(红茶1~3克,鲜姜3片)、熬汤(生姜10克,糖15克)、做粥(姜丝、粳米)、做馅(肉、菜、姜末)等皆可。最好连皮吃。已生霉、腐烂、变质的姜不可吃。

阴虚体质的人表现为手脚心发热,经常口干、眼干、皮肤干不宜吃姜。糖尿病患者不宜喝红糖姜汤或可乐姜汤。

吃“皮”养生

瓜果之皮不仅富含营养,且有一定的防疾疗病之功效,如梨子皮(滋心润肺,降火生津)、苹果皮(可抑酸祛痰,防治慢性腹泻、高血压等病症)、柚子皮(理气化痰,止咳平喘)、香蕉皮(含蕉皮素,可止渴润肺,通脉增髓)、冬瓜皮(消暑,健脾,利湿)、橘子皮(清肺祛湿,止咳化痰)、西瓜皮(解署泻火除烦,降血压)、黄瓜皮(排毒,消炎)、番茄皮(防癌,护肠,提升免疫力)、葡萄皮(富含白藜芦醇,能降血脂、抗血栓、预防动脉硬化、增强免疫力)、黄瓜皮(含较多苦味素,能排毒、消炎、减肥)等等。

食用技巧:可采用加糖水炖服(如梨皮、橘皮)、煎汤或泡茶(如苹果皮、柚子皮)、晒干研末调服(如苹果皮)、烫熟后凉拌(如西瓜皮、黄瓜皮、冬瓜皮),以及带皮食用(如番茄、黄瓜、茄子、葡萄)等食用方法。

凉茶少喝

凉茶是中草药植物性饮料的统称,多以金银花、菊花、黄岑、藿香等为原料制作,有清热解暑、去湿生津、明目消肿等作用,较适合吃火锅、小龙虾、辣子鱼、烧烤等食物后饮用。

饮用技巧:选对品种。市售凉茶品种较多,按功效可分为清热泻火凉茶(适用于外感风热与里热证,证见高热、目赤、咽痛、牙痛)、清热祛湿凉茶(适用于湿热证,证见困重、纳差、口黏、苔腻)、清热解毒凉茶(适合于风热感冒和痛肿疔疮)、清热解暑凉茶(适用于暑热证,证见汗多、口渴)、解表清里凉茶(适用于寒包火,兼有恶寒无汗、鼻塞清涕等证候者)等几大类。饮用前需根据身体状况有针对性地选购。

最好自制凉茶。如荷叶、菊花、金银花、桑叶、乌梅各9克,莲心3克,西瓜翠衣6克,生山楂12克,煎煮15分钟代茶饮。容器以带盖泥陶壶最为适宜,一是不伤料,二是装茶不馊,三是比其他容器更具降温作用,茶水温度较低,口感更好。

限量。不可将凉茶当白开水喝,每天饮用量不超过1罐。入睡前及空腹不喝凉茶。

体质偏寒凉或有苦夏症状者、经期及孕产期女性、儿童、老年人等少饮或不饮。

饮用技巧:米汤。炎夏易伤肺阴,出现咽干、口干、声音嘶哑、形体干瘦、毛发干枯或手足心发热、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咳呛少痰等阴虚火旺证候。在每餐饭前先喝米汤,尤以早餐前为佳。

酸奶。理想的早晚饮品,早上喝酸奶可补充蛋白质和能量,晚上喝酸奶加上两勺麦片可产生生长激素,而生长激素能分解脂肪,促进肌肉生长,有一定减肥功效。此外,酸奶中的乳酸菌可壮大肠道中的有益菌群,有助于防止腹泻。

橙汁。新榨的橙汁含有微量元素硒,能增强抗病能力。其含有的黄酮类物质能使维生素C的作用提高20倍。橙汁宜在饭前半个小时饮用,以使维生素充分发挥作用。

矿泉水。含有镁、碘等微量元素,能促进脂肪消耗,且本身不含热量,宜于肥胖人群饮用。最好在饭前喝,以减轻饥饿感。

啤酒。虽然味美可口,却会产生胰岛素,导致腹部发胖。不过,健康人晚间饮上一小杯可以促进食欲,起到镇静作用,为入睡做准备。

热茶。茶叶是钾元素的“富矿”,可以补偿因大量出汗导致的钾流失。据测定,每100克茶水中钾元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绿茶10.7毫克,红茶24.1毫克。

冰激凌。冰激凌含热量较多,容易使减肥付之东流。儿童尤应少食,因可诱发肠套叠,危及患儿生命。

咖啡。喝适量咖啡可收到振奋精神之效,如果每天超过5杯,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编辑:陌漓】

猜你喜欢

凉茶紫薯面条
紫薯蒸米糕
紫薯鸡蛋卷
凉茶降火要先辨“虚实”
紫薯变“红薯”
晒面条
加盐的面条和不加盐的菜
暑天上火,自制金银花凉茶
擀面条
煮面条
紫薯抹茶酸奶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