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痛风患者饮食问题新解

2016-01-16杨秉辉

食品与生活 2016年1期
关键词:豆制品嘌呤嘧啶

杨秉辉

痛风病典型的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关节红肿疼痛,因其疼痛发作突然如风之袭来,故称“痛风”,因尿酸结晶沉淀于关节腔中所致。尿酸本应通过肾脏从尿中排出,但若血中尿酸过多或肾脏排泄能力不足,尿酸便在血中积蓄,形成“高尿酶酸血症”,若过度饱和,则形成结晶析出,痛风发作。可见,欲预防痛风,得先降低血中尿酸含量,即减少尿酸来源与促进尿酸排泄。

尿酸为核酸代谢的最终产物。核酸存在于细胞核中,由嘌呤、嘧啶等成分构成。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衰亡的细胞被分解,核酸降解为嘌呤、嘧啶之类的物质,嘧啶降解为氨、二氧化碳,嘌呤则降解为尿酸,此为尿酸的体内来源,即“内源性尿酸”,另一来源则为食物,称为“外源性尿酸”。通常,前者占尿酸总量的80%。

除非肾脏有病,尿酸之排泄并无问题,只是由于血中尿酸过多,超出其排泄能力而已。“内源性尿酸”来自人体的新陈代谢,这部分尿酸不能也不应削减,能控制的只有从食物里来的“外源性尿酸”了。

为预防痛风的发作,病人需注意饮食。以往是以某食物中嘌呤含量作为取舍的依据,凡嘌呤含量高者列为禁忌、含量低者认为可食。从而有了痛风患者忌食海鲜、啤酒及豆制品之说。如今则是从食用的实际效果,依其食用后是否确实增高了血尿酸的含量或确实引发了痛风来定其取舍。

典型的例子要算豆制品了,大豆富含嘌呤,以往便将大豆及其制品皆列为痛风患者忌食之物。如今则发现,豆制品在制作过程中嘌呤已所剩无几,而且豆腐等豆制品中的某些成分甚至有利于促进尿酸的排泄,即使直接食用大豆也不会明显增高血尿酸的含量,因而201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的痛风患者饮食推荐(禁食)中已将其删除。

动物类食品中所含游离脂肪酸与血中尿酸结晶结合,才是痛风发作的主因,因此动物的内脏,如肝、肾等被列为“应避免的食物”,而沙丁鱼、贝类等海鲜以及牛肉、羊肉、猪肉等则被列为“应限制的食物”。

如今认为“酒精是导致痛风的主要原因”,因此不光是啤酒应避免,其他烈性酒甚至所有酒类皆应避免。

果糖会加速嘌呤的生成,故含糖饮料及果汁为“应避免的食物”,一般水果则为“应限制的食物”,但樱桃除外。

食用大量奶制品的人,痛风发病率低,不过应以低脂、脱脂奶为宜。奶制品已被列为“鼓励食用”之列。

咖啡能抑制生成嘌呤的酶,因而鼓励食用;多饮水亦有利尿、增加尿酸排泄的作用。

从痛风患者饮食宜忌的变化来看,如今的推荐更符合实际,也更利于预防痛风。

猜你喜欢

豆制品嘌呤嘧啶
紫红獐牙菜对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小鼠的降糖作用
豆制品食用指南
痛风不是风湿 罪魁祸首在嘌呤
磺胺嘧啶银混悬液在二度烧伤创面治疗中的应用
出门打工 不如在家做豆腐 新兴豆制品机械 效率高 赚钱快
出门打工 不如在家做豆腐 新兴豆制品机械 效率高 赚钱快
出门打工 不如在家做豆腐 新兴豆制品机械 效率高 赚钱快
别忽略素食中的嘌呤
N-甲基嘧啶酮类化合物的绿色合成研究
啤酒酵母对嘌呤类化合物吸收特征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