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师资始终是难题

2016-01-15陈少国内蒙古集宁师范学院

新校长 2016年6期
关键词:师范学校师范小学教师

文 / 陈少国(内蒙古集宁师范学院)

整个民国时期,小学教育都面临一个大难题,那便是师资问题。

民国时期我国小学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然而与小学教育如火如荼发展不相适应的是师资的供不应求与质量难以保证。民国初年,由于一味地大规模推广小学教育,又无奈师范毕业生太少,不足以弥补大量的师资空缺,师资普遍不敷成为主要问题,而师资匮乏带来的最直接问题就是大量的不合格教师充斥在小学教育界,造成我国小学教育的质量难以保障。

民国成立之初,由于我国各地师资普遍紧缺,为了不断扩展小学教师队伍,不得不放宽条件,致使师资参差不齐,滥竽充数者不少,造成小学师资队伍的构成来源非常复杂。1928量年,《教育杂志》发表了一篇《地方教育服务人之现状及其问题》的文章,其以无锡为例进行了小学师资构成分析:“民国十六年度,无锡小学教员共有1071人,其中大学校及专门学校毕业或肄业者仅有35名,占总数的3.3%,比例非常小;而师范毕业生加起来也不过375人,占总数的35%;中等学校毕业者526人,比例最大,占总数的49%,将近一半;而高小程度及未接受过学校教育者及未填者居然有74人,占到12%。”以此数据分析可见,无锡作为当时教育较为发达的地区,师资队伍总体质量尚且如此,何况其他一些偏远地区就更糟了。总的来看,民国时期我国小学师资的构成是非常复杂的,但主要由三大类构成:师范毕业者、其他学校毕业者、非学校毕业者。

师范毕业者

量民国时期,为了快速、多渠道地培养小学教员,政府设置了多种形式的师范学校,主要有师范学校、简易师范学校、乡村师范学校、小学教员讲习所、小学师资训练班等。

师范学校由省立或行政院直辖市设立,但依地方之需要,也可由县市设立,或两县以上联合设立。简易师范学校以县市设立为原则,招收小学毕业生,修业四年,毕业后担任简易小学或短期小学教员,服务期满可升入师范学校深造。乡村师范学校以培养乡村小学师资为主,其修业年限、入学资格等均与师范学校相同。简易乡村师范学校以县市设立为原则,设校于乡村地区,以培养乡村国民学校教员为主,其修业年限、入学资格等与简易师范学校相同。另有一种简易师范科,招收愿任小学教师的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的青年,修业一年毕业,以附设于师范学校为原则。在地方小学教师足够分配时,即停止办理。师范讲习所以培养初级小学教员为主,年限不定,有一年或二年制,招收小学毕业生。短期小学师资训练班,招考文理清通、常识丰富、有志为短期小学教学人员,考试及格予以证明书,准其充任一年制短期小学教员。

这些形式多样的师范机构,成为当时小学合格教师的主要来源。为了保证师范毕业生都能为教育服务,教育部自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度起,依照部颁统制服务办法施行统制,规定省立师范毕业生由省政府分派各县服务,如不遵派规定县份服务,或擅自改业者,即扣发证书,追缴学费,取消学籍,严禁各机关招用服务;未满期限之师范毕业生,并饬各县认真考核师范毕业生服务成绩,按期呈报;各县简易师范毕业生,由各县按照统制服务办法严格管理。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小学教师的来源。以浙江省为例,根据1931年对全省小学师资资格情况统计来看,全省共有小学教师29164人,而曾受师范教育的教师仅有6294名,占21%,而其中真正高中师范毕业者只占十分之一,其他大多来自旧制或短期师范机构。至于未受师范教育者竟占78%,而这其中小学毕业和未经学校教育者几乎达50%,浙江省有“小学教育操在小学生之手”的呼喊了。

但尽管都是师范学校毕业,其各类师范学校修业年限也有所不同,其质量也是有很大差别的。根据1930年教育部统计来看,全国师范学校共有846所,其中六年高中程度的师范机构(包括六年制的师范学校)只有120所,占14%;那些初中程度的师范机构(三年的或不及三年的)竟达680所以上,其所占比例超过80%。在82000名师范生中,高中师范程度的只有31000人,所占比例还不足40%。那些在读年限不足三年的初中程度或仅及三年的竟占43900人,所占比例超过53%以上。总之,“中国高中师范生与短期师范生为一与三之比,中国高中程度的师范学校与短期师范学校为一与七之比。”

所以,就当时统计来看,政府为求其速成,大量扩招短期师范,因此使得读短期师范的毕业生要远远多于修业时间长的师范生。也就意味着即使是师范学校出身的小学教师,大部分都是短期师范学校毕业,其总体质量也并不很高。

其他学校毕业者

其他学校毕业者主要包括非师范大学或专科学校以及中等学校毕业或肄业者,如高中、实业学校或同等程度毕业者,当然也包括一些高等小学校毕业者。其中非师范大学或专科学校的毕业或肄业生只占很少的比例,而中等学校毕业或肄业生则是我国小学师资的主力军。以江苏为例,据1925年调查统计,江苏9000多中等学校毕业生中,从事于小学教员者竟有3000人之多,占总数的三分之一。

而高等小学校毕业生,充任小学教员的也不在少数,在远离都市的偏远县份,尤其是初级小学,很多教师是高等小学毕业生。正如江苏在1915年要求整顿教员之饬文中所讲:“查小学教育之良否,惟小学教师操其枋,本省各县小学,统计校数数年之间,推广非少,实际之成效鲜著,社会之信用未坚,推其原因,由于小学教师非师范生之滥竽者,半师范生之尸位者亦半,从前小学师资,以师范教育未浮,不得不取材于非师范出身人员,甚至以不明教授管理训练之法者,充牣其间,父书徒读,子弟误人。”

非学校毕业者

非学校毕业出身的小学教师所占比例虽然较小,但是不容忽视。几乎在全国各地都有,如前清取得功名者,很大一部分是私塾出身。还有如私塾改良或取缔后失业的一部分塾师,他们大多没有接受过学校教育,充任小学教员之后,多半只会读经,思想保守,教学方法陈旧,对于教科书谨守其范围,少有变化,且偏重记忆力。这类小学教师多数都不合格,只因求过于供,而不得不聘用,以补充师资之不足。

以河南为例,1930年,河南各县小学教师共有26916人,其中师范学校毕业者14420人,其他学校毕业者10059人;量而非学校毕业者2397人,占总人数的9%。这些非学校教育出身者,大多是拥有旧式知识结构和科举功名的前清旧式读书人,是由旧式塾师直接转化为新式学校教员的。这些不合格小学教师的存在直接影响着小学教育的质量。

总的来说,民国时期因师范教育规模较小、经费短缺等多种因素,造成我国小学师资构成极为复杂,质量参差不齐。在不同地区还呈现出师资质量的不均衡状态,如交通便利或经济发达的省市,师资质量较高;量而新疆、绥远等边疆地区,教育发展艰难,师资欠缺更为严重。总之,整个民国时期我国小学教育在快速发展的道路上面临一个重要难题,那便是师资问题,几乎在整个民国阶段,缺乏师资与师资质量较低都成了制约小学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猜你喜欢

师范学校师范小学教师
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
刘辉
河南省幼儿师范学校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高申作品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
高申作品
衡士玉美术作品
沙河市二十冶第二小学教师书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