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远处的幸福

2016-01-14陈海贤

科学24小时 2016年1期
关键词:幻想飞行员条件

陈海贤

每次去讲课,我都会问问大家:什么能让我们幸福。

典型的答案有两类:

一类强调外在条件。如“家里有点存款”、“买得起房子”、“有空闲时间”。

另一类则强调内心感受。如“内心的平静”、“喜欢自己做的事”、“觉得生活有意义”等。

无论是外在还是内在,都很符合普通人对于幸福的想象。

大部分人说完他们的幸福标准后,我都会照例问一句:“你达成了吗?”

可奇怪的是:说买得起房子才幸福的人,其实还没买房;而说内心平静才幸福的人,正犹豫要不要从一个高薪但是压力很大的工作中辞职……

好像我们缺少什么东西,那样东西就成了幸福的条件。于是在我们的想象中,只要获得了想要的东西,那么幸福就来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的心理机制从来不是为“获得幸福”而设计的。我们总是更在意那些没有得到的东西,而不会在意那些已经拥有的东西。

因为,只有没得到的东西,才能激起我们的欲望。而我们习惯把欲望当作标识幸福的灯塔,并相信它给我们的许诺。

在这种幻想中,获得幸福虽然辛苦,却能一劳永逸。就像童话故事的结尾:从此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可是正在拯救公主的王子,又怎么会去想:生活在一起,也只是生活的开始。我们都在欲望中幻想“别处的生活”,觉得只有到达那种生活才会幸福。

从很多方面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财富丰饶的时代。

可是,大部分人都说不上幸福。

无论是学生、白领还是官员,很多人都在激烈的竞争中担心落败,在渴望成功和为达成目标而焦虑中备受煎熬。

为了摆脱这种焦虑,我们开始为自己编织幻想,所谓的成功学或“心灵鸡汤”就这么应运而生了。它们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方向:

成功学说,如果我能更专注、更有激情、结交更多人,我就会更成功。

而心灵鸡汤说,如果我能更宽宏、更包容、更与人为善,我就会更幸福。

奇怪的是,虽然如此,但这样想的通常都是同一类人——为从此刻的焦虑中逃离而制造幻想的人。

他们并不在意成功学和心灵鸡汤在逻辑上的不相容,他们喜欢的是其所代表的潜台词:我知道你不喜欢现在的自己,我能提供让你改变的方法。但改变有时候并不是进步,而只是逃离此刻的自己。

积极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在《持续的幸福》中讲过训练战斗机飞行员的故事。

战斗机的飞行员往往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但是他们的训练并不是学习减压的方法,而是把飞机升到高空,然后把操纵杆放开,任由飞机降落,直到快落地的时候才把飞机紧急拉起来。在这个过程中,飞行员的压力当然是巨大的。

这种训练的理念是:你并不需要学会减压,因为压力就是你工作的一部分。你只需要学习在压力下仍然能够圆满完成工作,像个英雄一样。而当你努力面对和适应压力时,压力自然就减少了。

这个理念同样适用于我们对幸福的追求。

我们不能等所有的条件都具备时才去追求幸福,因为条件永远不够完备。既然我们的生活总不完美,那不如让我们放弃幻想,看看现在已经拥有的东西,投入此刻的生活,学习在此刻的生活中良好地运转,无论它现在如何。

因为我们拥有的只有此刻的自己。而唯有“接纳”,才是真正改变的开始。

猜你喜欢

幻想飞行员条件
有限制条件的组合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开飞机打盹?英提议对飞行员“疲劳检测”
飞行员的酷装备
锁不住的幻想
为什么夏天的雨最多
“虎虎生威”的隐含条件
幽默的美军飞行员手册
幻想画
幻想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