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乙型肝炎血清HBV-DNA水平与肝纤维化相关性及临床价值

2016-01-12乔欢欢

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透明质酸慢性乙型肝炎胶原

乙型肝炎血清HBV-DNA水平与肝纤维化相关性及临床价值

乔欢欢

(延安大学医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摘要: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V-DNA水平与肝纤维化四项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DNA水平、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肝纤维化四项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统计分析其相关性。结果90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水平取对数后平均值为5.28±1.41 IU/mL,HA平均水平为196.37±89.42 mg/ml,LN平均水平为149.52±33.26μg/ml,PCⅢ平均水平为137.28±27.93μg/ml,CIV平均水平为86.56±19.72μg/ml,均显著性地高于健康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血清HBV-DNA水平与肝纤维化四项指标之间未发现直线相关性(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四项指标明显升高,但患者血清HBV-DNA与肝纤维化指标之间没有显著的直线相关关系。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HBV-DNA;透明质酸;层粘连蛋白;胶原;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R512.6

作者简介:乔欢欢(1992—),男,陕西佳县人,延安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在读学生。

[收稿日期2014-12-20;责任编辑徐文梅]

越来越多的临床资料表明,慢性乙型肝炎长期不愈或反复发作可能会演变为肝硬化,并有进一步发展为肝癌的趋势。研究发现,肝纤维化是慢性乙型肝炎演变为肝硬化的必经之路[1],肝纤维化若能早期发现并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此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是可以逆转的。本文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HBV-DNA水平与患者肝纤维化的四项指标进行了联合检测,目的是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与血清HBV-DNA指标变化的关系,为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资料来源于2011-04~2013-01在延安市人民医院就诊的门诊和住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0例,男性48例,女性42例,平均年龄49.9±12.5岁。对照组为延安市人民医院的9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与实验组的性别构成和平均年龄没有显著性差异。

1.2检测方法

对照组与实验组均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5 mL,离心分离血清,-20℃保存。患者血清HBV-DNA水平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仪qTOWER,德国耶拿分析仪器股份公司,基因诊断试剂由上海百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肝纤维化四项指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全自动化学发光仪DXI800,试剂由上海晨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3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用直线相关系数(r),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清HBV-DNA水平与肝纤维化四项指标检测结果

受试者血清HBV-DNA水平的原始数据(IU/mL)的对数值,肝纤维化四项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检测值见表l,试验组肝纤维化四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并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不同组的血清HBV-DNA水平与肝纤维化四项指标间的比较

实验组根据血清HBV-DNA水平不同分为3组:<103IU/mL、103~106IU/mL、>106IU/mL,3组的肝纤维化四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3组间肝纤维化的四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血清HBV-DNA对数值与HA、LN、PCⅢ、CⅣ检测值比较( ± s)

表1 两组血清HBV-DNA对数值与HA、LN、PCⅢ、CⅣ检测值比较( ± s)

组别nHBV-DNA(IU/mL)HA(mg/mL)LN(μg/mL)PCⅢ(μg/mL)CⅣ(μg/mL)试验组905.28±1.41196.37±89.42149.52±33.26137.28±27.9386.56±19.72对照组902.43±0.5653.64±23.5186.47±24.7583.48±22.4640.27±13.74

表2 实验组不同HBV-DNA水平与HA、LN、PCⅢ、CⅣ水平的比较( ± s)

表2 实验组不同HBV-DNA水平与HA、LN、PCⅢ、CⅣ水平的比较( ± s)

组别HBV-DNA(IU/mL)例数nHA(mg/mL)LN(μg/mL)PCⅢ(μg/mL)CⅣ(μg/mL)对照组<1039053.64±23.5186.47±24.7583.48±22.4640.27±17.74实验组1<10325179.36±85.23127.39±30.74117.83±23.4764.32±18.01实验组2103~10642201.75±91.26144.75±37.62132.76±26.9387.52±20.57实验组3>10623223.95±99.75170.12±49.85155.46±29.32104.78±27.53

2.3实验组血清HBV-DNA水平与肝纤维化四项指标的相关性

实验组血清HBV-DNA不同水平与肝纤维化四项指标HA、LN、PCⅢ、CⅣ的直线相关系数r值如下表,结果显示相关关系密切程度不高,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实验组血清HBV-DNA不同水平与HA、LN、PCⅢ、CⅣ的相关性

3讨论

肝癌(HCC)是世界上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据2012年《肿瘤登记年报》数据,我国肝癌的发生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第四位,而死亡率在癌症中排列第二位,仅次于肺癌[1]。由于肝癌存在恶性程度高、易隐藏、复发以及转移能力强且手术,药物治疗范围小、靶向性差等弊端,肝癌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因此,探索肝癌早期诊断策略和方法是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要目标。以血清标志物为靶标进行肿瘤早期检测是近年来兴起的生物标志物研究新技术,它是通过寻找血液中的肿瘤标志物特别是其中的蛋白标志来评判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情况,从而实现对肿瘤早期诊断。本研究选取的HA、LN、PCⅢ及CⅣ均为细胞外基质,均参与肝纤维化的发展过程,HA属蛋白多糖,PCⅢ和CⅣ为胶原纤维成分,LN是参与基质组成的非胶原结构的黏连糖蛋白,在肝纤维化时,这几种成分的含量均呈现显著变化[2]。从研究结果分析,四项指标中,以HA对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价值最高,肝脏内HA主要由成纤维细胞合成,由内皮细胞降解。如果成纤维细胞对HA合成增加或内皮细胞对HA降解降低,则可导致血清中HA水平升高。有报道指出,HA诊断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准确性可达89.19%,特异性可达93%,敏感性为56%[3]。HA、LN、PCⅢ及CⅣ能够反映肝脏损伤程度及肝纤维化的活动程度,且敏感性较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作为肝癌早期诊断的靶标之一。

参考文献:

[1]曾小辉,沙卫红,李瑜元,等.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对慢性肝病的临床价值[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4(2):87-88.

[2]张鲁格,孔宪涛,张国治,等.血清HA在诊断肝硬化中的价值[J].中华消化杂志,2009,11(2):67.

[3]陈洪涛,贺春民,赵翠林,等.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在慢性肝病中的应用研究[J].河南医学研究,2003,12(1):28-29.

[4]蔡文品,赵春,吴慧洁,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的相关性[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73.

猜你喜欢

透明质酸慢性乙型肝炎胶原
胶原特性及其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进展为肝硬化患者常见易患因素分析
两种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皮脂膜修复贴敷料在皮肤修复中的研究分析
单叶细辛对寒饮射肺证模型大鼠LN及HA含量的影响
单叶细辛对寒饮射肺证模型大鼠LN及HA含量的影响
胶原无纺布在止血方面的应用
红蓝光联合胶原贴治疗面部寻常痤疮疗效观察
葛根素对大鼠受损颈总动脉MMP-2和Ⅳ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