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汉鸡配套利用研究

2016-01-08皮劲松潘爱銮吴艳申杰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23期
关键词:选育

皮劲松+潘爱銮+吴艳+申杰

摘要:概述了江汉鸡的特点和市场需求,介绍了以江汉鸡为基础,利用洛岛红、苏赛克斯、黄羽肉鸡、芦花鸡等品种(系)组成的多种配套组合,提出了黄麻羽兼用型、黑麻羽兼用型、肉用型、蛋用型、绿壳蛋型等5种商品鸡的配套利用模式。

关键词:江汉鸡;选育;配套利用

中图分类号:S831.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23-5963-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23.043

Study of the Synthetic Utilizing for Jianghan Chicken

PI Jin-song, PAN Ai-luan, WU Yan, SHEN Jie

(Institute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Wuhan 430064,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have summariz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market demands of Jianghan chicken. Based on the Jianghan chicken, using the Rhode Island Red, Sussex, yellow broiler and Luhua chicken we proposed five synthetic utilizing patterns of commodity chicken, including yellow and color-feathered type chicken, black and color-feathered type chicken, meat-type chicken, egg type chicken and green-shell layers.

Key words: Jianghan chicken; breeding; synthetic utility

江汉鸡[1]是湖北省优良地方鸡品种之一,属兼用型地方品种,因其羽毛多为麻色,也叫麻鸡。江汉鸡原产地及中心产区为湖北省江汉平原,广泛分布于江汉平原的各县市。现已扩散到周边山区及相邻省份。江汉鸡体型较小,羽毛紧凑。单冠居多,冠齿6~8个,冠、肉髯、耳叶鲜红色。喙、胫、趾黄色或青色,无胫羽。皮肤多呈黄色。公鸡冠直立,虹彩多呈橙红色;肩、背部羽毛多为金黄色;尾羽发达,呈墨绿色,有光泽。母鸡冠有时倒向一侧,虹彩多呈橙黄色;羽毛多为黄麻色或褐麻色,黑色次之,芦花等杂色较少。雏鸡绒毛以浅黄色居多,黑色次之,白色较少。成年公鸡体重1 550 g,母鸡1 230 g,180~240日龄公鸡平均半净膛屠宰率74.5%,母鸡76.2%;180~240日龄公鸡平均全净膛屠宰率62.9%,母鸡64.1%。放养条件下,母鸡开产日龄180~270 d。平均年产蛋160~170枚,平均蛋重45 g,蛋壳粉色,少数为绿色、白色。母鸡全年就巢1~2次,每次持续3~20 d,少数可达30 d[1,2]。

江汉鸡具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耐粗饲、产蛋量高、肉质好等优点,江汉鸡成了广大农民生态放养的首选品种,同时在湖北省生态养鸡“553”模式的推动下,江汉鸡规模化养殖数量持续增长。

现代规模化养鸡生产要求商品鸡高产、稳产,性能整齐一致,饲料报酬率高,而传统地方鸡品种达不到这个要求,这就要求采用现代育种方法,培育现代商品杂交鸡。这种育种方法不同于以往品种间的简单杂交,而是在原有标准品种的基础上,培育专门化品系,然后进行二元、三元或四元杂交配套,最后筛选出优秀的配套品系来生产商品杂交鸡[3]。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就已开始地方鸡的创新育种工作[4-9],截至2014年底,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的鸡品种(配套系)共49个,其中品种3个,快长型配套系14个,中速型配套系20个,慢速型配套系9个,蛋鸡配套系3个[10]。目前,中国对于地方鸡种的利用主要体现在:进行选育固定优良性状提高生产性能;利用地方品种与外引良种的差异进行经济杂交,获得互补优势与杂种优势;利用地方品种的一些特异性状作为培育新品种和品系的珍贵材料[11]。江汉鸡体型较小、蛋重较小、产蛋数量较少,制约养殖户经济效益的提升。因此,利用江汉鸡与其他品种进行配套,在保留江汉鸡羽色外貌、耐粗饲等特点的同时,提高其产蛋数量,适当提高蛋重,可以显著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根据多年饲养实践经验,本研究总结提出江汉鸡开发利用途径,供大家讨论。

1  江汉鸡纯系选育

鸡的品种选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要求熟练掌握现代遗传育种理论与相关技术手段,在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过程中,才能获得遗传进展。目前已经有科研单位、企业从事江汉鸡保种与选育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从交通相对闭塞的主产区收集江汉鸡种群,然后分类建立江汉鸡基础群,开展家系选育,提高产蛋数,这是江汉鸡开发利用的基础工作。研究发现可分类建立的主要品系有:绿壳蛋系、粉壳蛋系,或快羽系、慢羽系。

绿壳蛋系与粉壳蛋系建系方法:江汉鸡蛋壳颜色主要有粉壳和绿壳两种,首先根据配种记录和蛋壳颜色将鸡群大致分粉壳类、绿壳类,由于绿壳基因OO对粉壳基因oo为显性遗传,粉壳系以后纯繁即可建立品系。绿壳系的建立相对复杂,有两种方法可以建立基因型纯合的绿壳蛋品系。一是测交法[4],用产绿壳蛋的公母鸡与粉壳蛋公母鸡测交,如果后代有7个以上个体都产绿壳蛋,则说明该公鸡或母鸡有99.22%概率为纯合型,如果后代有14个以上个体都产绿壳蛋,则说明该公鸡或母鸡有99.99%概率为纯合型,这种方法需要2年以上时间,费时费力。第二种方法是利用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5],直接区分基因型,去除杂合型,留纯合型,一代即可完成,方便快捷,但需要相关技术力量和实验室条件。endprint

快羽系与慢羽系建立方法:类似绿壳蛋系与粉壳蛋系方法,也有测交法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法[5,6],可根据自已的条件选择应用。

这些品系通过闭锁群家系选育,以产蛋数为主要指标,同时兼顾开产日龄、蛋重、体重、外貌等,一年一个世代,连续4个世代以上即可配套利用。

2  江汉鸡配套方式

2.1  江汉鸡纯繁利用

江汉鸡在江汉平原及周边地区分布广泛,由于其适应性强、耐粗饲,在乡村仍有相当数量的农户选择散养江汉鸡,带动了小规模农户进行江汉鸡自繁自养,近几年各地组织成立了大量土鸡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推动了地方鸡养殖业的发展。

2.2  江汉鸡配套利用模式

江汉鸡的配套利用模式相对比较成熟,其做法是充分利用本地多种蛋用型鸡品种资源与江汉鸡配套,可在保留江汉鸡优秀特点的基础上,大幅提升生产性能。本地有洛岛红、苏赛克斯、黄羽系(肉鸡)、芦花等品系,可根据用途组成多种配套组合。具体如下:

2.2.1  肉蛋兼用型黄麻羽配套系

以洛岛红为父系B、浅苏赛克斯为母系C,生产父母代母系,可利用羽色自别雌雄,母鸡为黄羽黑尾,公鸡为白羽;再用江汉鸡公鸡与BC母鸡配套,可生产商品代母鸡ABC,商品代母鸡羽色为黄麻羽,基本保持原江汉鸡品系的羽色和蛋壳颜色。洛岛红和浅苏赛克斯平均体重为1.75 kg,蛋重60 g/枚,江汉鸡体重1.23 kg,蛋重47 g/枚,商品鸡体重和蛋重均略有提高,体重1.4~1.6 kg,蛋重50~55 g/枚。江汉鸡品系经提纯选育后72周产蛋可达到180~210枚/只,配套后商品代72周产蛋可达到220~250枚/只。商品代母鸡适合生态放养,肉蛋兼用,也可当做普通蛋鸡笼养。

2.2.2  肉蛋兼用型黑麻羽配套系

以洛岛红为父系B、芦花为母系C,生产父母代母系,可利用羽色自别,雏鸡全部为黑色,公雏头上有白斑,母雏没有,长大后公鸡为芦花,母鸡为黑羽。再用江汉公鸡与之配套生产商品代,母鸡为黑羽或黑麻羽,成年体重1.5~1.7 kg,蛋重55 g左右,蛋壳粉色偏深或深绿色,72周产蛋220~250枚。肉蛋兼用型,适合农村放养,适应能力强。

2.2.3  肉用型黄麻羽配套系

黄羽系为引进肉用型品系,42日龄体重达2.0 kg以上,以黄羽系公鸡与江汉鸡母鸡配套,生产商品鸡,公母鸡全部为黄麻羽,60~70日龄体重达1.4 kg以上,可用于生产中速型优质肉鸡。

2.2.4  蛋用型配套系

用江汉鸡的公鸡与某蛋用品种父母代的母系配套,生产商品代母鸡,羽色为黄麻羽,少量红羽、白羽,72周龄时产蛋230~250枚,高峰产蛋率可达80%以上,蛋重55 g左右,粉壳,体重1.3~1.5 kg。偏蛋用型,适合放养或笼养。

2.2.5  绿壳蛋型配套系

用选育的快羽型绿壳蛋型江汉鸡公鸡与慢羽型江汉鸡的后代母鸡配套生产的商品代母鸡,开产早、产蛋多、耗料少,18周龄开产,64周龄产蛋210枚,产蛋期只均日耗料82 g左右。蛋品质好,平均蛋重46 g,蛋白浓稠,蛋黄大,口感好。对当地气候条件表现出很强的适应性,耐热、耐粗饲,适合于放养或笼养。

3  江汉鸡选育与利用前景

本文根据目前现有的部分鸡品系的遗传素材结合几个饲养江汉鸡的代表性企业的生产经验,总结了5种配套利用方式,随着引进鸡遗传资源的不断丰富,还会有更多的开发利用方法。地方家禽品种的保护、选育、开发利用随着市场需求的持续增加,从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到养殖户对其关注度也不断升温,江汉鸡具有品质好、抗逆、耐粗饲等优点,但缺点也明显,生长慢、产蛋少、饲料转化率低、生产成本高。在市场需求的支撑下,政府与企业选育研究的科技投入不断增加,江汉鸡的生产性能不断选育提高,配套利用技术日益完善,江汉鸡品种的市场份额会逐步扩大,江汉鸡的养殖将成为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2] 丁山河,陈红颂,刘静平,等.湖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3] 杨  宁.家禽生产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4] 叶  林.地方特色蛋鸡遗传改良及配套模式研究[A].第六届中国蛋鸡行业发展大会论文集[C].武汉:第六届中国蛋鸡行业发展大会,2013.

[5] 陈  忠.鸡快慢羽分子鉴定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J].中国家禽,2010,32(4):11-13.

[6] 王光瑛.家禽羽速伴性基因的研究进展[J].福建畜牧兽医,1999(5):11-13.

[7] 黎寿丰,王桂朝.我国优质鸡育种技术现状与创新方向探讨[J].中国家禽,2006,28(15):5-9.

[8] 孟  和.优质肉鸡育种现状分析[J].中国家禽,2001,23(2):3-4.

[9] 陈宽维,孙永进.优质肉鸡配套的现状及其展望[J].禽业科技,1997,13(11):8-10.

[10] 舒鼎铭,陈宽维,蒋小松,等.肉鸡遗传育种与资源研究及其技术发展动态[J].中国家禽,2014,36(10):34-36.

[11] 康湘涛.我国土种蛋鸡育种及生产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中国家禽,2009,31(10):1-3.endprint

猜你喜欢

选育
粳稻新品种临稻16号的选育研究与应用效果
豇豆新品种镇豇2号的选育
瑞华麦520的选育、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茄子新品种“福茄6号”选育技术
吉林省黄秋葵新品种选育
早中熟豇豆新品种绵豇8号的选育
线椒雄性不育系金椒2A的选育
松花菜新品种鹿松90天的选育
魔芋新品种选育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