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0个无性系绿茶品种区域适应性研究

2016-01-08金孝芳曹丹马林龙龚自明贾尚智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23期
关键词:适应性湖北省

金孝芳+曹丹+马林龙+龚自明+贾尚智

摘要:通过对中茶111等10个无性系绿茶品种的茶苗成活率、茶树高树幅、新梢物侯期、发芽密度、鲜叶产量、制茶品质、耐寒性等性状进行分析,为良种鉴定评价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中茶111、鄂茶8号、安庆8902、花秋1号4个参试绿茶品种适宜湖北及相似茶区发展种植。其中,中茶111为早生、高产、优质、耐寒性强的品种,鄂茶8号为早生、高产、优质、耐寒性较强的品种,安庆8902和花秋1号为中生、高产、优质、耐寒性强的品种。五峰602、栗早香2个参试绿茶品种不适宜湖北及相似茶区发展种植。

关键词:绿茶品种;无性系;适应性;湖北省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23-5933-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23.035

Study on Regional Adaptability of Ten Clonal Green Tea Cultivars

JIN Xiao-fang,CAO Dan,MA Lin-long,GONG Zi-ming,JIA Shang-zhi

(Institute of Fruit and Tea Research, 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Wuhan 430064, China)

Abstract:The analysis on seedling survival rate, height, width, phenological phase, bud quantity, fresh yield, quality and cold resistance of ten clonal green tea cultivars provided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improved varieti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Zhongcha 111, Echa NO.8, Anqing 8902, and Huaqiu NO.1 are suitable to be cultivated in Hubei province and the area with climate similar. Zhongcha 111 is a early sprouting, high yield, fine quality and strong cold resistance green tea cultivar; Echa NO.8 is a early sprouting, high yield, and fine quality green tea cultivar; Anqing 8902 and Huaqiu NO.1 are medium sprouting, high yield, fine quality and strong cold resistance green tea cultivars. Wufeng 602 and Lizaoxiang arent suitable to be cultivated in Hubei province and the area with similar climate.

Key words:green tea cultivars;clone;adaptability;Hubei province

湖北省是中国的茶叶大省,近年来茶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和前景。湖北省现有茶园面积31万hm2左右,位居全国第三,但无性系茶树良种普及率较低,仅为29%,远低于全国无性系茶树良种普及率平均水平。而茶树品种是茶叶生产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茶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在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因此,筛选出适宜湖北茶区发展种植的高产、优质、高抗型茶树(新)品种,可调整茶园品种结构,提高湖北省无性系茶树良种普及率,这对于实现湖北省茶产业安全、优质、高效生产和产业提档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以中茶111、黔茶8号、花秋1号等10个无性系绿茶品种为参试品种,对其茶苗成活率、新梢物候期、鲜叶产量、制茶品质、抗逆性等指标进行综合性鉴定评价,以期为筛选出适宜湖北茶区发展种植的无性系优良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0个参试绿茶品种均为地方品种,对照种(CK)为福鼎大白茶,保护行为国家级茶树良种鄂茶1号。各参试绿茶品种的名称、来源地见表1。

1.2  方法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于2008~2013年承担第4轮全国茶树品种区域试验湖北区试点工作,按照《全国茶树品种区试技术规程(暂行)》进行试验设计,采用双行、双株条植,小区面积为13.5 m2,随机排列,3次重复,并对各参试绿茶品种的茶苗株(丛)成活率、茶树高(幅)度、新梢物候期、发芽密度、鲜叶产量、制茶品质、耐寒性等各项评价指标进行观察、测定[1-3]。其中,制茶品质采摘第一批春茶(一芽二叶)制作烘青绿茶样,送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进行感官审评。

1.3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Excel 2003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茶苗成活率

从表2可知,定植后第1年,中茶111、五峰602、玉翠、栗早香、天府28号5个参试品种的株成活率、丛成活率均超过CK。定植后第3年,花秋1号、玉翠2个参试品种的株成活率、丛成活率均超过CK;中茶111、天府28号2个参试品种的株成活率均超过CK,而丛成活率与CK相同;栗早香的株成活率高于CK,而丛成活率低于CK;黔茶8号的株成活率与CK相同,而丛成活率低于CK。endprint

2.2  茶树树高树幅

从表3可知,定植后第1年,中茶111、鄂茶8号、花秋1号、玉翠、栗早香、天府28号6个参试品种的树高均超过CK,且差异达显著水平;10个参试品种的树幅均超过CK,其中玉翠与CK的树幅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定植后第3年,中茶111、天府28号2个参试品种的树高、树幅均超过CK,花秋1号、玉翠2个参试品种的树高均超过CK;五峰602、安庆8902 2个参试品种与CK的树高间差异达显著水平,五峰602、栗早香2个参试品种与CK的树幅间差异达显著水平。

2.3  新梢物候期

从表4可知,中茶111、鄂茶8号、黔茶8号、栗早香4个参试品种均为早生种,且一芽二叶期、一芽三叶期均早于CK。五峰602、山坡绿、安庆8902、花秋1号、玉翠、天府28号6个参试品种均为中生种,其中,天府28号的一芽二叶期早于CK,一芽三叶期晚于CK;五峰602、安庆8902、花秋1号3个参试品种的一芽二叶期与CK相当,一芽三叶期均晚于CK;山坡绿、玉翠2个参试品种的一芽二叶期、一芽三叶期均晚于CK。

2.4  发芽密度

从表5可知,安庆8902、花秋1号、黔茶8号、栗早香4个参试品种的发芽密度均超过CK。其中第4年仅花秋1号的发芽密度超过CK;第5年,安庆8902、花秋1号、黔茶8号3个参试品种的发芽密度超过CK;第6年,安庆8902、黔茶8号、栗早香3个参试品种的发芽密度超过CK。但各参试品种3年的平均发芽密度与CK均无显著差异。

2.5  鲜叶产量

从表6可知,中茶111、花秋1号、玉翠、天府28号4个参试品种的鲜叶产量均超过CK,其中,中茶111、花秋1号、天府28号3个参试品种的鲜叶产量均显著高于CK;安庆8902的鲜叶产量与CK相当。鄂茶8号、五峰602、山坡绿、黔茶8号、栗早香5个参试品种的鲜叶产量均低于CK,其中,五峰602的鲜叶产量显著低于CK。

2.6  制茶品质

从表7可知,中茶111、鄂茶8号、山坡绿、安庆8902、黔茶8号5个参试品种的烘青绿茶感官审评得分均超过CK;其中,年品质鉴定均超过CK的有鄂茶8号、黔茶8号2个参试品种,2年超过CK的有中茶111、山坡绿、安庆8902 3个参试品种。五峰602、花秋1号、玉翠、栗早香、天府28号5个参试品种的烘青绿茶感官审评得分均低于CK;其中,3年品质鉴定2年超过CK的有花秋1号,1年超过CK的有五峰602、栗早香、天府28号3个参试品种,3年品质得分均低于CK的仅为玉翠。

2.7  耐寒性

从表8可知,连续3年的综合鉴定评价表明,中茶111、五峰602、山坡绿、安庆8902、花秋1号、黔茶8号、玉翠、天府28号8个参试品种在湖北武汉地区试点的耐寒性均表现为强抗性。此外,鄂茶8号的耐寒性表现为较强抗性;栗早香的受害指数最大,耐寒性表现为中等抗性。

3  小结与讨论

茶树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是山区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由于茶树品种更新换代需要较大的一次性投入,产生效益还需3年左右时间,且茶树经济寿命有几十年,一旦引种失败损失巨大[4,5]。因此,应根据湖北省茶叶生产实际情况,结合市场需求,加强对茶树品种的引导,在大面积推广应用前,应先进行引种试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从而促进湖北省茶叶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各鉴定评价指标的综合性分析结果表明,中茶111、鄂茶8号、安庆8902、花秋1号4个参试绿茶品种适宜湖北及相似茶区发展种植;其中,中茶111为早生、高产、优质、耐寒性强的品种,鄂茶8号为早生、高产、优质、耐寒性较强的品种,安庆8902和花秋1号为中生、高产、优质、耐寒性强的品种。山坡绿、黔茶8号、玉翠、天府28号4个参试绿茶品种较适宜湖北及相似茶区发展种植;但玉翠较易感染芽枯病。五峰602、栗早香2个参试绿茶品种不适宜湖北及相似茶区发展种植,其主要原因为栗早香的耐寒性较差、五峰602的产量过低所致。

参考文献:

[1] 贾尚智,闵彩云,金孝芳,等.不同绿茶品种区域试验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1,24(6):2122-2126.

[2] 周富裕,刘红梅,姚雍静.全国茶树品种区试贵州点的表现[J].贵州农业科学,2009,37(7):196-198.

[3] 贾尚智,闵彩云.五峰地方茶树品种区试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08,47(6):682-684.

[4] 陈立杰,赵  东,刘祖生.对当前我国茶树良种化进程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种子,2007,26(4):80-82.

[5] 江昌俊.茶树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endprint

猜你喜欢

适应性湖北省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既定PSS在不同运行状态下的适应性分析
春风化雨 深入浅出——记湖北省优秀理论宣讲员龙会忠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与慢性丙肝的研究进展
贵烟2号在黔西南烟区的适应性
湖北省将取缔1136座非法矿山
湖北省将再添6座长江大桥
湖北省今年将建成农村公路1.5万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