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宝宝不适?

2016-01-06石威

母子健康 2016年1期
关键词:棘突苗苗手法

石威

捏积,中医特色疗法

捏积,又称捏积,主要是通过自下而上捏拿宝宝的脊背,来促进宝宝的气血循环,强壮身体里的阳气,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适用于儿童厌食、消化不良、腹泻、脾胃不和、情绪急躁等各种症状。

捏积,妈妈轻松学

捏积疗法分为各种门派,在操作手法上有所不同,但基本的手法还是大致相同的:

准备工作

让宝宝俯卧或半俯卧,背部皮肤舒展,室内温度合适,妈妈立于宝宝足侧,先在其背部由上而下轻轻按摩两三遍,使其肌肉松弛,气血流通。

基本手姿

捏积的基本手势是两只手呈空拳状,小指、中指、无名指自然弯曲,食指半曲,拇指伸直并对准食指的前半段,各指要自然。

操作方法

应从宝宝尾椎和肛门之间的长强穴开始,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合作,向上推起皮肤,再以大拇指捏起、放下,如此两手交替沿脊柱正中线向上边推边捏边放,直到大椎穴,也就是颈后平肩最突出的骨突部位为止。可以根据情况,重复多遍。

捏积讲究“提法”,即在捏的过程中用力拎起肌肤,可每捏3次使劲往上提一下,叫“捏三提一”,这样可达到更好的效果。

注意事项

捏积一般适用于1岁以上的小儿,以6天为一个疗程,每日一次。

选择每日早晨或 病、先天性神经系统发育不全的宝宝进行捏积。

捏积完毕之后,要注意保暖,防止宝宝身体受凉,更不宜给宝宝吃寒凉类食物。

除了在家进行捏积之外,也可以去医院享受更专业的捏积,一些中医医院的儿科都会提供这种治疗方法。

宝宝遭遇4种不适,捏积来帮忙

宝宝腹泻、便秘、厌食?只需妈妈动一动手,给宝宝做一个舒服的按摩,那些令宝宝不爽的症状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而且不用担心任何副作用。

No.1 宝宝胃口不好

眼看嘟嘟快3岁了,体重还不到10公斤,个头儿明显比同龄宝宝要矮得多。原因在于嘟嘟吃什么都不香,还很挑食。这让妈妈忧心忡忡,带他看了很多医生,说是消化功能不好,让补锌、补钙。可补过一圈后问题还是得到没解决。

这样给宝宝捏积

按照捏积的基本手法来操作,重复进行3~5遍即可。

可配合穴位按摩,以拇指指腹在宝宝脾俞(背部,在第11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两指宽处)、胃俞(背部,在第12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肾俞(腰部,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穴位处各按摩1~2分钟。

爱心叮咛

小儿捏积一般6天为1疗程,每天一次,每次捏拿10遍,最好在阳气充足的上午进行。平时可再配合简单食疗,用鸡内金30克配糯米100克炒焦研成细末,取2勺加适量大枣泥,用米汤煮成稀糊,每天吃1~2次。

No.2 遭遇宝宝情绪烦躁

2岁半的东东,脾气很急躁,稍不顺他心意,就哇哇哭个不停,而且总喜欢晚上哭闹到半夜都不肯睡觉,不管大人怎样哄,他都不听。爸爸妈妈真拿他没一点办法。

这样给宝宝捏积

采用基本疗法按摩5遍即可。也可以在捏积时配合“提”的手法,采用“捏三提一”法,即每捏推3下将背部皮肤向上提一下,这样刺激的强度稍大一些,效果更好。

爱心叮咛

过多摄入糖分可引起儿童情绪不稳定、爱哭和摔东西等种种坏脾气。对于脾气急躁的宝宝,家长还要格外留意宝宝是否缺钙和镁:镁钙有助于神经系统的传导和抑制神经兴奋,一旦缺乏就会令宝宝的神经无法松弛下来,导致坏脾气。

No.3 当腹泻来临

体质差、经常生病的西西最近又闹上了肚子。这次,妈妈没有像以往那样给他吃药,而是按照以前儿科中医大夫教给自己的方法开始给宝宝捏积,坚持了两天,情况大有好转,这让妈妈不得不惊讶于捏积疗法的神奇。

这样给宝宝捏积

对于腹泻或者腹痛的宝宝,可以采用基本捏积方法来操作,也可以同时配合穴位按摩,穴位可选取大肠俞、脾俞、三焦俞(腰部,在第一腰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最后在脐周用手掌顺时针按摩1~2分钟。

爱心叮咛

对于无明显脱水的宝宝,一般可在家治疗,可用米汤500ml加盐1.75g来给宝宝服用,也可以给宝宝贴上丁桂儿脐贴,对于小儿感受风寒出现的吐泻有较好的疗效。如果宝宝得病超过3天,病情仍不见好转,就要要带宝宝去医院就诊。

No.4 便秘又来纠缠

2岁的苗苗习惯性便秘,妈妈经常两到三天就要给苗苗使用一次开塞露。妈妈很担心长期下去对苗苗不好,于是带着她去看一位老中医,医生开出的处方就是捏积疗法。

这样给宝宝捏积

除按基本手法进行捏积外,还可配合“捏三提一”法和穴位按摩,加强刺激,穴位同样选取大肠俞、脾俞、三焦俞。另外,每天睡前和起床之前还要在脐周以手掌顺时针按摩3~5分钟。

爱心叮咛

对于便秘习惯的孩子,可经常吃粗纤维蔬果,如芹菜、韭菜、萝卜、苹果、香蕉等;多喝水,尤其清晨起床后,饮温开水一杯,促进肠蠕动,注意多增加运动量,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对于有内热的宝宝,可用鲜菠菜250克、麻油15克,菠菜洗净在沸水中焯3分钟取出,用麻油拌食,每天2次,连服数天即可有效果。

编辑/赵冬艳

猜你喜欢

棘突苗苗手法
第十二胸椎、第一腰椎棘突分叉变异1例
层递手法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七步洗手法
搓腰
——壮肾
爱帮忙的蜡烛
棘突捶正法治疗脊柱病经验
牵引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90例
椎板棘突切开复位在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