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护过度也是伤害

2016-01-06慧琳

母子健康 2016年1期
关键词:沙子宝宝建议

满屋子追着喂饭,随时给家里消毒,一有不舒服就赶紧吃药打针……过分的照顾不仅容易招来宝宝的反感,而且会降低宝宝自身的免疫力和适应能力,爱子心切的妈妈们可别在误区越走越远。

No.1 喜欢给宝宝捂着

自从2岁的阳阳前段时间生过一次病之后,妈妈就更不敢掉以轻心了:外面有一点风就不敢带他出去玩,即使在家也是捂得严严实实。结果却适得其反,只要天气稍有变化,阳阳就会着凉感冒,弄得妈妈百思不得其解。

错在哪里?

过度地“捂”,会影响宝宝身体耐受力的形成,不能适应天气变化,很容易引起感冒等疾病。相反,适度的寒冷可以刺激人体内各种免疫细胞,有效地协调或促进人体的免疫功能,当气候突变时,宝宝不至于一有风吹草动就疾病缠身。调查发现,有一半以上的“易感儿”自身免疫功能并不低下,其反复感冒完全是因为家长过度呵护,比如,夏季整天开空调,冬季不敢接触冷空气,饮食上又太过精细……这种人为因素造成的疾病,医学上称为“超保护综合征”。

给点建议

通常情况下,宝宝的穿着只要比成人多一件就行,而活动量大的宝宝可以和成人穿一样多,因为他们的活动量比较大,穿多了更容易因为出汗而着凉。只要妈妈将手放伸到宝宝的后背上摸一摸,如果后背温暖干爽、无汗,宝宝穿的衣服应该就是合适的。

No.2 不停地喷洒消毒水

栋栋生起病来很磨人,为此,妈妈一心想给他营造一个无菌的世界。不仅每天单独给他的餐具、衣物消毒,即便是洗手也要用去菌剂,而且定期在家里喷洒消毒水,弄得家里总是一股难闻的味道。但只有这样,栋栋妈妈才觉得安心一些。

错在哪里?

人是伴随病菌和病毒等病原体长大的,病原体会让人生病,但同时也有助于增强人体免疫力。有的宝宝长期生活在“无菌”的环境中,接触的微生物太少,导致自身免疫力低下,一旦与外界“亲密”接触,就会生病。一项研究显示,对宝宝过度清洁,可能增加其患过敏,如湿疹和哮喘的危险。宝宝需要健康的生活环境,并不是让宝宝生活在没有细菌的“真空”环境当中。长期生活在“干净”无菌环境中的宝宝,一出门肯定要生病,因为其身体的免疫系统根本没有激活,一到自然环境中就不能适应。

给点建议

当宝宝的小手脏了,用清水洗净即可,生活中尽量少给宝宝使用抗菌洗手液、消毒剂、消毒纸巾等。同时,应该适当让宝宝接触自然环境,增强抵抗力。

No.3 特别在意身高、体重

牛牛妈因为自己身材矮小的问题一直不够自信,生怕儿子将来会随自己。自从出生之后,她就在喂养上卯足了劲儿,不仅用心为孩子做饭,而且经常给补这补那。牛牛果然不负众望:体重、身高都遥遥领先同龄小朋友,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胖墩儿。

错在哪里?

孩子生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适度生长不仅有利于儿童期的生长发育,也有利于成年期的长期健康。如果喂养过多、过度,虽然孩子小的时候长得又高又壮,但过度生长还可能诱发肥胖,并进一步引起内分泌代谢紊乱,反而不利于生长。每个孩子的生长速度都不相同,也有不同的发育特点,我们要尊重每个个体的差异,不能盲目攀比体重、身高。

给点建议

各种营养品虽好,但也不能自己凭空想象给孩子乱服一气,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最为安全有效。另外,肥胖应从小加以注意及防范,如宝宝出现肥胖倾向则应该在控制饮食、增加运动方面加以注意。

No.4 手臂上长大的宝宝

果果1岁半了,还不怎么会走。看着邻家小朋友早早地学会了走路,妈妈就有点儿懊丧:都怪当时自己总怕孩子累着、磕着,一天到晚总抱着他,不让孩子爬。

错在哪里?

有不少父母对宝宝练习爬行重视不够,认为可有可无,有些宝宝未经爬行就直接学走,家长却认为自己的宝宝“更聪明”,这实在是对相关专业知识缺乏了解。爬行时需要运用到不同的肌肉群,可以锻炼躯干以及四肢的肌肉,促进宝宝大动作及精细动作发展;需要手、眼以及脚的协调配合才能有效地完成,有助于协调能力发展;宝宝在爬行中避开障碍物,能促进空间智能的发展。统计表明,经过爬行练习阶段的宝宝,长大后整体能力,尤其是注意力、协调性等表现得更优秀。

给点建议

大约8个月龄时,宝宝开始有爬的意识。有条件的话,可以给宝宝设一个专门的活动室,或者在客厅中围出一块宽敞的场地,地板上铺上爬行垫,放一些宝宝喜欢的玩具。尽量不要在床上练习爬行,以免发生危险。

No.5 习惯满地追着喂饭

彤彤妈总担心宝宝自己吃饭吃不饱,影响长身体,当然啦,她也担心宝宝自己吃饭会把衣服、餐桌、地板弄脏,收拾起来太费劲。因此,直到2岁半,彤彤妈还坚持用勺给宝宝喂饭吃,甚至有时满地追着喂。

错在哪里?

到2岁的时候,宝宝运动技能已经得到了快速发育,能够使用餐具,并用一只手拿着杯子喝水了。手指的灵活性与大脑发育密切相关,研究发现,使用筷子进餐时间早的宝宝,其智商和动手能力均优于其他的宝宝。使用筷子夹食物时,不仅是5个手指的活动,腕、肩及肘关节也要同时参与,而精细复杂的手指活动,会使大脑频繁地工作,得到锻炼而发达。

给点建议

宝宝初学用筷子,大多洋相百出,不仅费力,而且常弄得饭桌上一片狼藉。这时,可先让他夹一些较大的、容易夹起的食物,即使半途掉下来,家长也不要责怪。耐心地坚持训练宝宝用勺用筷子吃饭,不知不觉间,你家餐桌上的小绅士/小淑女就会练成。

No.6 总担心宝宝弄脏了

“别去碰那些沙子,脏!’每次路过楼下的沙堆,妈妈总是这么告诉闹闹,生怕他弄脏了手和衣服。可是,看到在沙堆里玩得那么开心的小朋友,闹闹也好想和他们一起玩。

错在哪里?

当宝宝玩沙土、泥巴时,家长首先想到的是不卫生,想到的是这一行为会把衣服弄脏、弄破,却没意识到这个活动会带给宝宝多么大的快乐。沙土对儿童具有的吸引力,是天生而无法阻挡的。如果再配上一些塑料玩具、模具,那么沙堆就成了宝宝最好的游戏场。从宝宝手中诞生的沙土作品,简直就是他们心中美妙的童话世界,带给宝宝真实的触觉,创造力实现,是一种很有启发性的活动。

给点建议

孩子天生就爱亲近沙子,不要因为怕脏而不让他玩。但为了安全起见,建议给宝宝选择干净的沙子来玩,挑出沙子里的硬物,在孩子玩沙子时,提醒他不要将玩过沙子的手放进嘴里,玩后要及时给他洗干净小手。

No.7 给长大的宝宝吃软饭

“宝宝还那么小,得给他吃又软又烂的食物,否则他消化不了!”磊磊已经1岁半了,可妈妈还是依然喜欢给他吃面条、米糊、粥之类的软饭。

错在哪里?

婴儿出生后6个月,其颌骨与牙龈就已发育到一定程度,足以咀嚼半固体甚至固体食物。妈妈就应该给宝宝增加点“硬食”,来加强咀嚼运动,刺激牙龈,促进牙齿生长发育,有利于乳牙的萌出;乳牙萌出后,更应吃些富含纤维、有一定硬度的食物,如水果、饼干等,通过咀嚼动作牵动面肌及眼肌的运动,促进牙弓、颌骨与面骨发育,既健脑又美容。最新研究还发现,如果孩子不注意很好地咀嚼,会造成视力下降。

给点建议

长牙后,建议别再给宝宝吃“稀、软、碎、烂”的婴儿饭了,让宝宝学会咀嚼食物,可适当吃一些稍硬的小饼干、面包干、烤慢头片等,以刺激牙龈,促进新牙的萌出,同时锻炼一下咀嚼能力。

No.8 一不舒服马上吃药打针

每当小宝稍微不舒服,比如打个喷嚏,咳嗽几声,妈妈就会很紧张,不仅第一时间带宝宝上医院,而且要求医生给打针,用好药。

错在哪里?

据统计,我国儿童不合理用药比率高达12%~32%,儿童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约12.9%。究其原因,是因为家长用药不当。宝宝咳嗽90%以上以病毒感染为主,多喝水、多休息有利于病情康复,原则上不用抗生素。另外,多数感冒属于病毒性感冒,其发生、发展、消退都有一个过程,有的时候,吃药、输液并不会使其好得更快些。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乱吃药,重复吃药只能有害无益。

给点建议

很多疾病并没有特效药,休息充分就能好转,吃药不一定管用,随便上医院,也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反而不利于病情的康复。

保护过度也是伤害

编辑/赵冬艳 文/慧琳

猜你喜欢

沙子宝宝建议
一粒沙子的历史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绝望的沙子
一粒沙子
BABYPIG/宝宝猪 BXS—212
可爱宝宝超级秀
建议答复应该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