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峪嘴村的“疙瘩书记”

2016-01-06税立

中国名牌 2015年22期
关键词:京西村庄村民

税立

如果把一个村庄比喻为一棵树的话,一个优秀的领头人就是树的根。大浪淘沙,有的村庄趁势崛起,有的村庄由盛转衰,有的村庄惨淡经营,有的村庄徐图再造,即使踉踉跄跄也醉心于摸索和发展之中,其间艰辛与快乐、荣耀与痛苦、汗水与泪水,铭刻在一代人的记忆里。

“疙瘩书记”胡凤才,用二十余年的时间,带领永定河畔一个古老村庄完成了村民致富和现代化转型。

时势方造英雄

1995年以前,水峪嘴村也如北京西部百里山川中星罗棋布的小村庄一样,一贫如洗,世代困守着单薄的黄土地靠天吃饭。眼看着,这个在明清时期就因京西古道而繁盛驰名的古老山村就要再一次陷入长久的没落。

彼时的胡凤才,还是一个三十来岁的青年创业者,在村务工并从事个体经营,渴望着能在这片穷山恶水中创造奇迹。1995年,胡凤才主动担纲了村里的村民委员会主任一职。次年,受到国家建设大步伐和资源型经济大面积跃升的刺激,胡凤才看准了因地制宜、依托现有资源发展集体经济的路子,并于次年决定开办集体采石厂,并担任利水源化学石场厂长。无奈当时村集体没有资金,举步维艰之下,他只好通过借款甚至和村干部自掏腰包筹集了3.9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开始了水峪嘴村的第一次创业。

采矿上,分片掘进、分批处理;经营上,四处推销、广铺销路;管理上,胡凤才识人善用、治下有方。很快,采石场实现了盈利,胡凤才当即决定补交拖欠的8000元电费,并偿还拖欠村民的工资,这些行为终于将村里的各种力量扭成了一股绳。通过几年的发展,村采石厂产量逐年递增,业务遍及北京市多个工地,村集体经济收入从1995年的赤字收入发展到2006年的2095万元。

1996年开春,胡凤才开始着手解决村里的吃水问题。先后写了14封信,反映村里的吃水困难程度,并且找到了区水利局。市农委的副主任安刚来到村里调研,并由市农委特批10万元打了一口18米深的深水井,村里基本解决了困扰多年的吃水难的问题。

自1997年始,胡凤才当选为村支部书记兼村民委员会主任。

水峪嘴村与镇政府所在地之间有一条河,以前的桥是1米多宽的无栏木桥,村里孩子上学,家长都提心掉胆的。1996年开始,胡凤才开始着手解决修桥问题,在桥梁修建的过程中,靠肩挑手提、凭辛勤汗水,胡凤才与大家同吃同住。1997年9月25日,在抬钢架的过程中,由于钢架太重,大家承受不住,在钢架快要倾倒时,胡凤才冲上前去推开其他人,没想到来不及返身,被沉重的钢架压倒,导致自己的右腿骨折,住进了医院,直到今天,他仍会在换季变天的时候感到一阵阵的疼痛。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在胡凤才的领导下,1998年开春,水峪嘴桥竣工通车。

对于水峪嘴的全盘建设,胡凤才是有规划的,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从1997年起,胡凤才带领村民自己垫路基,由公路局铺油,一直到1999年,进行街道硬化。随之进行低压线路改造,在电改的过程中,投入了20万,1999年顺利完成,村里安装了路灯。

创造绿色转型佳话

随着国家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推进,粗放型经济的好日子逐渐走向了自然衰亡,广大的京郊大地,上百万拱卫京师的农村建设者们,都在不约而同思考着一个问题:首都要生态,本地要发展,一个是大势所趋,一个是棘手现状,如何走好这根平衡木?

胡凤才也在沉默着,向后,是石场矿山为全村带来的源源不断的财富;向前,是筹备奥运建设生态绿色首都的清晰未来。转型往往会带来巨大的阵痛,可固步自封鼠目寸光又可能会让村庄错失良机。在经过详细的研判过后,胡凤才毅然决定:与其等着政府在京郊大规模关停矿山,不如主动顺应大势,提前把水峪嘴这艘航船送上生态转型的滔滔大浪之中。

2006年,胡凤才召开班子会,和大家共同商讨,毅然做出提前关闭采石厂的决定。早在2000年就已经提出的“先滩后山”的发展思路,现在正到了通过“后山”为水峪嘴村产业结构寻找出路的时候。胡凤才详细规划了具体思路并制定出可行性分析报告,详细阐述了利用水峪嘴村丰富的旅游资源,京西古道深厚的文化底蕴,以京西古道旅游为突破口,将产业结构向旅游方向转移的具体规划。

很快,水峪嘴村迎来了大发展,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始了第二次创业。胡凤才从本村实际出发,带领村民开发京西古道风景区,建书画院,吸引了众多艺术爱好者前来创作;聘请清华工美专题设计,投资近90万建成了军事主题酒吧,拓宽了收入渠道;成立了民俗博物馆,宣传京西特色传统民俗文化;举办三月三桃花节、“代马依风走京西”等活动,《这里是北京》、《京郊大地》、《四海漫游》等电视节目多次对水峪嘴村进行专题报道,进一步提高了知名度。同时,依托盖柿基地,建立了柿子冰淇淋工厂,带动了当地柿子的反季节销售,开创了国内柿子冰淇淋的先河。利用村原有东河滩农业地,投资200万元建立了种养基地,种植盖柿100亩,养殖柴鸡2000只,解决83户低收入家庭的就业,并在村里的部分低收入家庭中发展庭院果树盆栽,村集体出资支持,调动了低收入农户致富的积极性。2009年,他对“京西古道风景区管理中心”进行股份制改革,成立了京西古道景区股份制企业,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时光流转,一个崭新的水峪嘴日成大观,村内建起了度假村、鱼池等旅游接待场所;村内环境通过绿化美化得到极大改善并成立保洁小组每日进行清洁;与此同时,胡凤才还主持完善村内各项机制,购房补助、发放养老金、合作医疗、妇女老人免费体检、计划生育补助、村务、财务公开;村里还成立起了电声乐队、秧歌队、篮球队,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双管齐下有妙招

胡凤才成为水峪嘴村的带头人以来,不仅坚持村民自治、集体兴村,更是注重共产党员以身作则、巩固组织化资源,使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与经济建设齐头并进。

治安维稳,历来是一个村庄安定和谐的前提,而胡凤才采用“党员带动、干群一家”的方式,实施了《水峪嘴村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成立党员责任区,实行党员包片包户、结对帮扶制度,稳步推进水峪嘴村治安维稳群防群治工作,积极配合区镇两级治安巡逻专项行动。

胡凤才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利用好自己引以为豪的《水峪嘴村村报》这一全村村民喜闻乐见的宣传工具,按月刊登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动态,增强村民的民主监督意识,不断提升村干部及全体党员的服务宗旨意识。胡凤才认为,治村首先在于广开言路,于是他设置村报编写组意见箱,接收和反馈各项建议,形成干群互动机制,促进干群关系和谐稳定。

对于村里的决策决议,胡凤才一直以来都坚持公开透明,利用全程纪实系统、实时上报党务、村务、财务最新动态及各项工作会议,用好公开栏,坚持四议两公开,严格各项审批手续,此举消除了乡亲们心中疑虑。

对于治安维稳,胡凤才从来是不遗余力的。水峪嘴在胡凤才管理以来,从未出过大的治安案件,也一直是门头沟区的首善之村。经过村两委决议,调拨专项经费从设备上建设全村摄像探头录像系统;从人员上为党员责任区、管水员、护林员、保洁员发放基本工资及补贴。并结合新型农村社区相关要求,在村域范围内设立治安岗亭、警务室,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用好管水员、护林员、保洁员、治安志愿者队伍,从上到下严密防控,做到村委会信息员沟通渠道的双向互通。

从2000年开始,胡凤才决定逐步将永定河滩沿线平地打造为村民永久居住区,而后开发南山资源,发展旅游业。2001年,新村规划正式实施。经研究设计,决定在当时新街东的废弃小学校、金属加工厂遗址上建立住宅楼房。楼房采用统一标准和格局,每户使用面积达到300平米,两厅、六卧、两卫、一厨,建锅炉房统一供暖。第一期工程建二层小楼12栋,当时新建的楼房造价大约10万元,而村民只要出8万多元就能购买,其余的钱都由村委会补贴给村民。村委会还规定领导班子成员不得登记购买新村楼房,让村民先买。然而,大多数村民对新生事物难以接受,存在很大疑虑。很长时间内新建的楼房无人问津。胡凤才看到这种情况,要求两委班子成员带头买房。这一举措打消了大家的顾虑,村民买房热情高涨。以后,每年都陆续建设新的住宅楼,到目前为止,水峪嘴村村民已经近半数住进了二层小楼。

岁月如梭,二十年浩浩荡荡、匆匆忙忙,多少苦痛与辛酸在时光中慢慢凝结成宝石,散发璀璨的光芒,照耀着这个永定河边的小山村。胡凤才说,一切才刚开始。水峪嘴的成长史给了胡凤才无与伦比的光环和赞誉,可他内心深处实际上是一个淡泊和腼腆的人,当初只为能让乡亲们吃上一口饱饭,住上二层小楼,如今又开始为水峪嘴下一个华丽转身而殚精竭虑。

胡凤才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党支部领航员,却将一个乡村的梦想变成了现实。胡凤才常说:“我就是一个老农民,没有过人的天赋,只有勤勤恳恳地干活儿,尽一分力是一分。”

这才是这位领头人的本色和肝胆,也是他能获得全国劳模的原因。平凡的世界,朴实的“疙瘩书记”,水峪嘴成就了一个名满故乡的胡凤才,而平凡的胡凤才却成就了一个繁荣美丽的水峪嘴村。

猜你喜欢

京西村庄村民
北京京西古道改造将使用大量天然石材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我的小村庄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
村庄
八方辐辏秀京西——世界最大生态城将在北京门头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