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三五”中国经济发展前瞻六问

2016-01-06王希陈炜伟于佳欣王晖余赵超

中国名牌 2015年22期
关键词:十三五经济发展

王希+陈炜伟+于佳欣+王晖余+赵超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日前发布,明确“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同时描绘了未来5年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蓝图。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

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未来中国将呈现怎样的发展态势,能否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

一问:中高速是个怎样的增速?

发展是硬道理。未来5年将有什么样的“中国速度”?“十三五”规划涉及的众多内容中,经济增长目标引人瞩目。全会明确提出“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专家普遍认为,经济增长目标的确定离不开对国内外大势的准确审视,以及在此基础上对“十三五”时期战略定位的精准把握。同时,着眼于提高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必须统筹考量包括GDP在内的若干经济社会发展指标。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表示,“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背景就是“新常态”,既不是增长停滞、也不是低增长,而是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尽管表现为经济增长下行,但7%左右仍将属于世界的高增长水平。

“如果2015年经济增速为7%,那么‘十二五年平均实际增速将达到7.8%,要实现2020年GDP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十三五时期年均增速需要达到6.5%。”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部长余斌说,新常态下,我们不能再追求不切实际的高增长,但是如果经济增长短期大幅度滑坡,将很难实现转型。

尽管目前仍存在一定下行压力,但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对“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保持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抱有信心。

他说,当前增长势头企稳回升,经济结构逐步优化,发展质量稳步提高等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预示着中国“十三五”时期的经济增长,将既有量的扩张,又有质的提升。

二问:中国经济新动力何在?

设立母基金引导金融投资机构和社会资本参与对科创企业的投资,以服务券形式为中小微企业购买科技服务……上海普陀区日前发布28条政策意见,从平台建设、信贷促进等方面进一步打造创新环境。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普陀区区长程向民说,着眼于“科创驱动转型实践区”与“宜居宜创宜业生态区”的定位,下一步将继续做好双创服务,特别是发挥上海普陀并购金融集聚区的集聚效应,为创新营造更好的生态环境。

普陀的实践是当前各地不断深化改革,努力挖掘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一个缩影。“要实现这种驱动力的切换,必须激发亿万群众创造和创新的活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王军认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千方百计激发企业内在创新动力,健全体制机制、坚决清除影响创新能力提高的制度障碍。

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国平认为,随着全球经济中心转向亚太,创新要素也在向东流动,这反映在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把研发中心放在中国。挑战尽管不少,但在中国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过程中也有不少机遇可抓。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东琪表示,当前中国养老消费、健康消费、旅游消费等热点加速形成、升级态势明显,尤其网络消费等新业态方兴未艾,显示了对经济的强大拉动力。同时中国城镇化率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全会提出了“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的新要求。“‘十三五时期,‘消费+创新有望成为可持续增长的源动力。”陈东琪说。

三问:实现中高端还要迈过几道坎?

2015年7月,中国出口马其顿的动车组在中国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下线,这是中国动车组首次打入欧洲市场。中车株机专家委员会主任刘友梅说,企业大踏步走出去,必须以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作为支撑。

同样地处湖南株洲的千金药业,力求通过主业从制药到养生的转变,投身“二次创业”。“企业不是比谁跑得更快,而是看谁活得更久。”千金药业董事长江端预说,企业要可持续必须谋求发展方式的转变。

一个是高端装备制造通过自主创新,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一个是传统医药行业求新求变,通过打造养生产业转型发展。两家企业,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但都在探索迈向中高端。

全会提出,构建产业新体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中国制造二〇二五》,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培育一批战略性产业,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十三五”要形成服务业主导的产业结构。一方面要提高服务业比重,同时要重视服务业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之间的内在关系,提高以研发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比重。

而在第二产业内部,迈向中高端意味着要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世界产业变革,均给中国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窗口期”。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说,未来中国制造业转型的战略思路是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通过关键领域、重要环节和重点行业创新突破,逐步淘汰低端制造、积极发展中高端制造,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

四问:改革“硬骨头”怎么啃?

一个共识业已形成——改革,是中国经济最大的红利。面向“十三五”,中国改革任务繁重而艰巨,剩下的多是难啃的“硬骨头”。但唯有推进改革,才能化解结构性矛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保障。

猜你喜欢

十三五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