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皇碣石宫遐想

2015-12-30王宝文

侨园 2015年8期
关键词:碣石观沧海孟姜女

文 王宝文

秦皇碣石宫遐想

文 王宝文

我陪着初来参观“秦皇碣石宫”遗址的朋友们,介绍着我所知道的内容——

秦皇碣石宫遗址是1983年被考古工作者发现的,一时轰动海内外,为考古界所瞩目。后来被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发掘和考证工作正在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

秦皇碣石宫遗址在山海关东邻海边10公里的山坡上,隶属辽宁绥中止锚湾境地。关于秦皇碣石宫,这些年随着媒介广泛传播,已为越来越多人所了解。它的发掘为研究秦皇、汉武“东巡仙踪”提供了重要佐证。

秦皇碣石宫遗址有长方形宫殿和宫墙,在宫殿里出土了与秦始皇陵相似的高浮雕夔纹巨型瓦当、变形夔纹半瓦当和巨型空心砖及陶罐、陶盆等,特别是那规模宏伟的高台多级建筑,以及工程浩大的地下板筑夯基,都不是一般郡县的力量所能完成的,是皇家级建筑物才有的工程特征。

在秦皇碣石宫正对的海中有三块陡峻高大的礁石,民间传说为孟姜女坟。孟姜女的丈夫被秦始皇征往北方修长城,孟姜女万里寻夫,送寒衣到了这一带,得悉丈夫因劳累而死,她万念俱灰,痛哭不已,长城为之倾塌,孟姜女投海而死,死后化为礁石。这组礁石一高一低,高的礁石是孟姜女,低的礁石是她包裹寒衣的两个包袱。经考古工作者调查和发掘,所谓的“孟姜女坟”就是秦始皇时期的“碣石”。

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铁与血的英雄年代,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景象云蒸霞蔚、辉煌灿烂的年代。风起云涌的历史不会永远容忍诸侯们的恣意纷争,它不断整合着自己的运行轨迹,苦苦寻觅一个能担负统一华夏诸雄艰巨使命的英雄。抚读沧桑,惜风流人物总被雨打风吹去;遍阅今朝,唯有中国西部一个英雄的身影越来越清晰,他就是秦王嬴政。他以西部人特有的果敢与智慧,征服着他的对手们,也征服着人心的向背,成为“战国七雄”的魁首。历史的垂青并不是偶然的冲动,在短短的10年间,秦王嬴政以秋风扫落叶之势,一举结束了春秋以来长达500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局面,一统华夏,成为“千古一帝”。

根据《史记》记载,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后,便进行了大张旗鼓、马不停蹄的“亲巡天下,周览远方”的行动,他曾先后五次远途巡游。第四次出巡是在公元前215年,“始皇之碣石,使燕人卢生求羡门、高誓。刻碣石门”。 他从咸阳出发,沿途经过原韩、赵、魏、齐的边境交界之地,摧毁各诸侯国的城郭,决通川防,夷平大道上的险阻,巡游的终点是渤海的碣石山。面对滔滔的大海,秦始皇还是没有忘记“寻觅仙踪,以求长生不老”的愿望,一番隆重的祈祷仪式后,秦始皇命令随行人员把他一路的所作所为刻记在石头上,并在临海之处修建了规模宏大的行宫——碣石宫。

碣石宫存在的时间很长,很多帝王都曾登上碣石宫“观沧海”。在秦始皇东临碣石100年后,《汉书》记载汉武帝于公元前110年,“行自泰山,复东巡海上,至碣石。自辽西历北边九原,归于甘泉”。 而今山海关附近地区,在西汉时期属辽西郡,“孟姜女坟”的地理环境、外观形状等与史籍所记的碣石十分近似。

特别是魏武帝曹操于公元207年在北征三郡乌桓回师的途中,经过碣石山,为大海的波澜壮阔景象所动,慷慨而歌,即兴赋诗《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以吞吐宇宙之气象,留下辉耀百代的诗篇。曹操登临的碣石,就是秦始皇的海边碣石宫。

秦皇汉武都是中国历史上大有作为的皇帝,也是求仙心切的皇帝,他们认为神秘的大海是仙人居住的地方,希望通过自己真诚的祈祷来使仙人显灵。碣石宫作为中国帝王建于海边的惟一行宫,其曾有的辉煌本来就够神秘的;而在历史上的碣石宫殿群日渐模糊终至湮没,不明原因地突然消失,让人对这位千古一帝的海边行宫产生了众多的联想和疑问,更是巨大的历史之谜。

当地一位稍大年龄的人说,他们小时候常到海边的山坡上玩,总能捡到一些瓦片、砖头……还以为这里是砖窑瓦场呢。那时,两千多年前先民们创造的文明残迹或隐或现或多或少地肯定会映入我们的视野,可是我们看到了什么呢?竟无人认识满山坡的古迹为何物。

历史就是这样的无情,很多事物待我们发现了它的真正价值时,它已被破坏得面目全非了。

一位考古学者说,价值只有在被了解和认可的前提下才有意义,就是把那些陶罐、陶盆及各式图案的瓦当、空心砖、下水管之类的物品,摆在乡村的集市上,连一捆大葱也换不来。实实在在应该承认我们所拥有的东西,并不一定都能认识到它的真正价值。

侨园

猜你喜欢

碣石观沧海孟姜女
观沧海
孟姜女哭长城?
燕昭王
缩写《孟姜女哭长城》
孟姜女不姓孟而姓姜
陶瓷绘画《观沧海》
碣石在秦汉时期历史中的地位
东临碣石的思索
“碣石”与“山岛竦峙”释义辨
协会 通联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