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家四口荣获纪念“卫国战争”奖章

2015-12-30石岩孙大光

侨园 2015年8期
关键词:卫国战争法西斯纪念章

文 本刊记者 石岩 孙大光

一家四口荣获纪念“卫国战争”奖章

文 本刊记者 石岩 孙大光

俄罗斯驻沈阳领事馆总领事白德福亲自为李保华颁发“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李保华获得的“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及证书

1945年5月9日,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曾经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的纳粹德国,被迫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由希特勒建立起来的法西斯“第三帝国”,在人民胜利的欢呼声中彻底地崩溃了。也就在今年的5月9日,在沈阳市苏军烈士墓前,俄罗斯驻沈阳总领事遵照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命令,亲自为今年74岁高龄的沈阳人李保华颁发了一枚“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以感谢他和他的家人当年为原苏联抗击法西斯德国侵略所做出的贡献,感激他们与原苏联人民一起渡过的那段苦难岁月!在这之前的4月15日,居住在北京的李保华的哥哥李树华则被俄罗斯驻华大使馆授予了同样的纪念章。李保华将纪念章拿给笔者看时,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纪念章虽小意义重大,这是对我父母和我们全家人的肯定。

李保华的父亲李俊夫早年就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并一直在国内从事革命工作。1927年大革命失败,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遭到杀害。为了躲避敌人的追杀,组织决定将李保华的父亲送到苏联,当时同行的还有任弼时、肖劲光、赵一曼等人。他们先是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毕业后,经周恩来到校动员,李俊夫与吴玉章、林伯渠等人被派到苏联远东边疆为共产国际工作。李俊夫到海参崴中国党校当教员,一年后被调到中国中等师范学校任校长。1935年任中国高级列宁学校教员,在此期间结识了由国内来这里学习的周芳,并结为伴侣。1939年夏,夫妇俩被调回莫斯科,到莫斯科东方语言大学任教。1940年11月全苏无线电广播委员会成立华语广播编辑部,受任弼时委派,李俊夫担任华语翻译兼播音员,周芳任缮写员,负责对华广播。就这样,李保华的父亲在原苏联一住就是20多年。

1941年6月,德军向苏联发动了全面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同年秋,苏军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战争爆发时,李保华才几个月,由于战争要求,非必要人员必须全部撤离莫斯科,他和哥哥由母亲带着去了前苏联的大后方乌拉尔。而他的父亲则坚守在莫斯科,与苏联人民一起参加了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伟大卫国战争。一个人夜以继日地在敌机的轰炸下坚持华语广播,宣传苏联人民抗击法西斯德国的战斗,并极大地鼓舞了抗击日本侵略的中国人民的士气。回忆那段难忘的经历时,李保华嗓音洪亮地说道:“德国法西斯非常凶残,他们扬言要将全苏联炸成焦土。敌人每天都派出大批飞机,将原苏联的城市和农村轰炸得面目全非,老百姓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很严重。但人民不怕法西斯,我父亲更不在乎敌人的轰炸,广播一天都没耽误。有一次,敌机扔下的炸弹落到父亲播音的院子里,幸好炸弹没有爆炸,否则……”李保华继续说道:“由于我父亲的突出 表现,据我所知他曾是当年获得‘保卫莫斯科’功勋奖章的唯一华人……”李保华滔滔不绝地说着,脸上洋溢着自豪的表情……

当年李保华和哥哥与母亲都在大后方,但他们也时刻惦记着父亲的安危。1943年,母亲带着李保华兄弟回到莫斯科与父亲团聚,并与父亲一起参加支前工作。1945年德国法西斯投降了,卫国战争胜利了,但由于在长期艰苦而紧张的战争环境中,李保华的父亲耳朵聋了,声带损坏,被定为二级残废难以继续播音,便向组织提出了回国要求。当时国内的形势也在向有利于共产党方面转变,由于解放战争节节胜利,我们党在夺取一个个大城市后,急需大批管理城市的骨干担负重任。于是,1947年春,中共中央东北局电调李俊夫夫妇回国,并委托他们带回毛泽东的儿子毛岸青。就这样,李保华的父亲与母亲带着3岁的妹妹先期回国到了哈尔滨,6岁的李保华与11岁的哥哥则留在了苏联,被送进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两年后才得以回国与家人团聚。苏联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当时保护、培养了大量来自世界各国的儿童,不少中国革命领导人、烈士的子女在那里生活过。李保华的父母回国前,一家五口留下一张合影,李保华的父亲在照片背面写下家里每个人的姓名及出生年月日,并反复嘱咐两个儿子:别忘了你们是中国人,这是你们的父母,还有小妹妹卓娅,他们回祖国去参加解放战争……

1946年,哈尔滨市中苏友好协会会长李兆麟被暗杀。李保华的父亲回国后根据中共中央东北局和哈尔滨市委的决定被任命为哈尔滨市中苏友好协会副会长。1949年7月,沈阳市成立了东北中苏友好协会,李保华的父亲调任秘书长,后历任东北局宣传部翻译处处长、东北行政委员会对外文化联络处处长、沈阳市人民委员会副秘书长兼外国专家招待处处长。1969年,李保华的父亲因心肌梗塞去世,他的骨灰至今安放在沈阳回龙岗革命烈士公墓并覆盖中国共产党党旗。

1947年,李保华的父母回国前夕拍的一家五口全家福

1949年,8岁的李保华和哥哥回到祖国,终于与父母团聚。而那时的他一句中文也不会说,一切从头学起。

回国后,李保华一家人一直从事着与原苏联打交道的外事工作,他的哥哥李树华从辽宁大学毕业后留校任俄语教师,后被调到新华社国际部担任俄语翻译,退休后一直致力于中俄商贸交流。而李保华的母亲周芳女士也有不平凡的经历——出生于黑龙江瑷珲县的周芳女士早年加入革命组织,她的入党介绍人便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李立三。1933年周芳女士被组织派往海参崴中国高级列宁学校学习,后与李保华父亲一同为共产国际工作,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她做了大量支援前线的工作。1946年,周芳女士与李保华的父亲一同荣获原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授予的“1941—1945年伟大卫国战争英勇劳动奖章”。1947年回国后,她先是在哈尔滨中苏友好协会任企委会主任,后历任东北中苏友协秘书处处长、沈阳秋林公司副经理、沈阳市救济分会办公室主任、沈阳市人民委员会华侨事务处副处长,1981年离休。而李保华老人近年来则一直从事中俄贸易工作,为中俄两国的经贸往来做出了贡献。

李保华一家人,曾经为中苏友好事业做出了特别的贡献。原苏联的老百姓也没有忘记他们,一家五口人有四人获得了苏联(俄罗斯)颁发的奖章。笔者赞许地对李保华老人说:您的一家为原苏联卫国战争和以后的两国友好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啊!李保华却谦虚地回答:“实事求是讲,中国革命的胜利,离不开原苏联的影响和支持。而另一方面,中国的抗战也是对当年苏联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支持……”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苏两国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而李保华一家正是这一切的参与者与见证者。

侨园

猜你喜欢

卫国战争法西斯纪念章
在党五十年 初心永不变
——省审计厅举行“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
永远很遥远
“在党50周年”纪念章
法西斯的“撸子”
《共青团真理报》副总编谈卫国战争
嗨!三枚金灿灿的纪念章
三枚国庆纪念章
近代中国卫国战争对台湾社会之影响
苏联对卫国战争史研究的概述
毛岸英曾参加过苏联卫国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