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航海时代的知识版图

2015-12-29苏琦

中国新闻周刊 2015年47期
关键词:塞尔航海海洋

苏琦

《塞尔登的中国地图:重返东方大航海时代》

作者:[加]卜正民

出版:中信出版社

定价:42元

如果熟悉卜正民的路数,人们一定不会对他从一张地图出发铺陈大航海时代的叙事感到突兀。当年他在其成名作《纵乐的困惑》里就曾从南京明城墙上的一块砖写起,将明朝的赋税徭役、社会管理和经济运行一路娓娓道来趣味十足。

卜正民自己也承认,他用一本书的篇幅来讲述一幅地图,不是为了一个古董的巡回展览做宣传,而是以这幅地图为引子,来展现和考察它背后的那个时代。

这幅地图确实是一个好的载体。它最后的主人约翰·塞尔登号称十七世纪初英国最博学的人,当时正与荷兰顶尖法学家格劳秀斯就海洋是自由还是“封闭”(受国家主权管辖)的展开辩论,而缘由之一则涉及南海和西南太平洋地区通商和通行权的问题,而那片区域正好为塞尔登手上的那幅中国地图所覆盖。塞尔登和格劳秀斯两人意见的综合体,即海洋既是自由的又是封闭的,国家既能对领海行驶主权,又要保障“无害通过权”的自由施行,被视为近代海洋国际法的基础。

有意思的是,这幅塞尔登在遗嘱中交代捐给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的地图,后来被馆长托马斯·海德研读过,他的助手是一名叫沈福宗的中国人。沈是以耶稣会士的身份来到欧洲的第一名中国人,他既被视为欧洲传教士辛苦工作成果的象征,也被视为高度发达的东方文明的代言人。

以上涉及的每一个主题其实都可以展开写一本书,足见这幅地图勾联范围之广和承载能力之强。不过作者并没有满足于仅仅将地图作为一个“引子”,在接下来对地图本身的勘验解读中,更多的历史人物、事件和画面被不动声色地带入进来,从而让读者不经意间穿越到大航海时代波澜壮阔的繁荣与萧条并存的贸易图景,并近距离观察在合作、争斗、欺诈、诱哄等跌宕起伏的剧目中被淋漓尽致展现的人性。

在卜正民看来,这幅中国地图最有意思之处在于其“海洋”视野,即以海洋而非陆地为中心构建地图,这种对于人们心目中大陆思维模式为主的中华世界观的“偏离”显然是不多见的。更令人震惊的是,这幅地图对南海地区地点、航线和方位的表述达到令人惊讶的精确性。卜正民通过与同时期另外两幅来自亚洲的地图进行对比发现,塞尔登手中的这幅地图实际上是一个航海图,或者更准确地说,制图者是在一幅航海图的基础上把中国的大陆部分“填补了”进去。

此外,这幅图的制作者无疑看过了当时通过欧洲传教士和商人流传过来的欧洲地图,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借鉴。因此,这幅代表着当时亚洲乃至世界制图水平的地图,在某种意义上是文明交流与相互借鉴的结晶。

通过对这幅地图中地名的详细考察,卜正民还发现制图者对北洋航线,也即对去日本的航线及相关区域的理解错误最多,这也表明明朝和幕府日本先后实行的海禁对该地区的贸易造成的负面影响。由于区域贸易的萧条,导致制图者无法搜集到更多更准确的信息,而一些地名转译自葡萄牙语,则又说明当时在东亚和东南亚水域,中国、葡萄牙、荷兰、英国等国的商人们组成的民间贸易网络内部文化交流的深度与广度。

虽然到最后,卜正民也无法确知制图者的名字,也没有发现塞尔登到底从谁那里以何种方式得到了这幅地图,但他借对围绕这幅地图的人与事的考察来展现那个时代的写作雄心得到了满足,他给读者呈现的不仅仅是一幅地图,更是一幅大航海时代的知识版图。

不过,虽然说在通过这幅地图所展现的知识版图中,东西方对世界的探索和认知尚未分出水平的高下,但西方对于与贸易、主权、领海、“无害通过”等构成“现代性”要件的相关领域知识的关注,显然已开始呈现较为专业和系统化的趋势,并且不局限于知识阶层。这预示着在接下来围绕海洋贸易的漫长博弈中,更具有“自觉”意识的西方将逐渐占据上风。

猜你喜欢

塞尔航海海洋
如果地球被我们吃掉了
断水三天的航海人
航海博物馆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航海路线
航海之梦
方向
方向
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