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渡乌江长征十大战役之首

2015-12-28本刊编辑部

中国西部 2015年25期
关键词:竹筏渡江振华

强渡乌江长征十大战役之首

突破乌江 摄影/梁凤英

转折前夕 猴场会议

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几乎每场重大战役之间,都穿插着一次又一次具有转折性、决定性的会议。

1934年12月18日的黎平会议,博古、李德等“赴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师”的意见被否决,红军确立了向贵州转兵的战略决策。自此,红军挥师进军黔西北,连克多个城镇,于13天后抵达瓮安县猴场镇,准备渡过乌江。

反观国民党方,当蒋介石得知红军向乌江进发时,急忙改变兵力部署。湘军、川军、黔军、桂军以及薛岳兵团从四面八方向红军包围,防守乌江西百余里的十几个渡口,以图阻止红军“赤化黔北”,还沿江烧毁民房和船只,以“乌江天险”“扼险固守,可保无虞”。

然而,在此紧要关头,李德、博古等仍不放弃去湘西的意图,提出要红军“不过乌江,在南岸打游击,回头与红二、六军团会合”。大战前夕,战略思想不统一实乃兵家大忌。为此,1934年12月31日下午至次日凌晨,号称“转折前夕”的猴场会议召开了。

通过激烈的争论,猴场会议再次否定了李德等人“回头东进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错误主张,重申黎平会议决定,作出《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应坚决消灭阻拦我之黔敌部队,对蒋、湘、桂诸敌应力争避免大的战斗,但在前进路线上与上述诸敌部队遭遇时,则应打击之,以保证我向指定地区前进。”

猴场会议,使得红军由撤离苏区以来的消极避战变为积极作战,主动出击,在强渡乌江时刮起了一阵红色旋风。

渡前侦查 天险乌江

1935年新年的第一天,红军前卫团已逼近渡口进行侦察:乌江江面宽约250米,流速达到每秒1.8米,无论投下什么东西,转眼就无影无踪。渡口东西两旁、两岸都是悬崖绝壁,南岸要下十里陡峭的石山,才能至江边;北岸也要上十里的陡山,才是通遵义、桐梓的大道。乌江就如一条蛟龙,挡在了红军面前。

要渡乌江,必须具备“大木船、晴天、熟悉乌江水性的船夫”三个条件。然而,此时的乌江渡早已处在敌军的严防死守当中。在红军赶到各个渡口前,敌军早已烧毁了民房和船只,以逸待劳。

前卫团团长耿飚化装到乌江边进行了实地侦察,探得如下军情:敌人在渡口大道旁配备有连哨;渡口上游约500米处有条极小的横路,与渡口大道相通,勉强可走人,但两岸沙滩极少,登岸很难,敌人在此又配备有排哨;敌人在离江水百余米之岸上筑有工事;离江边二华里的一个庙里有敌人配备的团预备队,其总预备队约一个团则在离江边五华里的半山上。

于是,红军得出结论:渡口大道是敌人的防御重点,工事较强,兵力较多。渡口上游500米处,南北两岸勉强能攀登上下,敌人对此处没有大的注意,其余各处均是无法通行的绝壁悬崖。红军决心佯攻渡口大道,主攻渡口上游之羊肠小道。

红军的工兵部队连忙赶制竹筏,作强渡及架桥准备。此外,红军还挑选了部队中善于游水的指战员18人,准备游水过江。

强渡乌江强天险 摄影/梁凤英

强渡偷渡 无功而返

密云微雨,冷风冰水,1935年1月2日,强渡乌江战役在江界河、回龙场、岩坑等处打响。其中,最先突破的,也是最著名的当属江界河渡口的战斗。

上午9时许,渡口大道的佯攻开始了。敌人慌忙进入工事,不断射击。红军方面的机关枪、迫击炮,也相继喧嚣起来。待佯攻战斗激烈后,红军先由红四团三连连长毛振华等8人泅水试渡。

他们赤着身子,每人携带驳壳枪一支,跃入江中。10多分钟后,8人全部登岸,隐蔽在敌警戒线的石崖下。人虽然过去了,但交由他们准备架桥的一条粗草绳,却因水宽流急无法拉过去,使得后续部队没有办法渡江。无奈之下,只能将8人召回。其中一名红军战士,因为赤身冻了两个多小时,受冷过度,无力游回,被江水吞没光荣牺牲。第一次强渡以失败告终。

吸取经验教训后,红军决定实行夜晚偷渡,工兵迅速赶制双层竹筏。

黄昏后,担任偷渡的是红四团一营,一共18名战士乘竹筏在新渡口偷渡。第一连的五个战士首先登筏,并约定靠岸后用手电筒示光到达。

第一筏偷偷地往江中划去,敌人并未发觉。四周依然沉寂,只是偶尔传来零星的枪声。三连连长毛振华率传令员、机枪手等五人,登上第二筏再往江中划去。在第一筏出发20多分钟后,江对岸始终不见任何灯光示意,第三、四筏只好暂待不出。

1个小时后,第一筏的五个战士徒步回来。据报,是由于“水流太急,黑夜里无所指向”,竹筏划至中流时,被江水冲下两里多才靠岸,他们只好弃筏沿岸摸索而回。至于三连连长毛振华的第二筏,就更加难以判断。

于是,红军决定再划一筏。然而,当第三筏划至中流,竹筏就已经无法再进,不得不折回。第一次偷渡,以失败告终。

奇兵天降 强渡乌江

1935年1月3日凌晨,军委副参谋长张云逸亲往红四团传令:敌薛岳兵团已抵近,必须不惜一切代价迅速渡江。团部决定不惜代价,以60余个竹筏轮番实施武装强渡。

1月3日拂晓,刘伯承率领工兵营,军委干部团团长陈赓率领干部团工兵连,也到达了江界河渡口。

趁着晨雾,红军渡江突击队再次以竹筏渡江。在老渡口仍以小部佯攻,由军委工兵营架浮桥吸引敌人;而在上游新渡口,赶扎的60多个竹筏严阵以待,由二连连长杨上堃带队打头阵。

今日乌江 摄影/梁凤英

强渡前,杨上堃作了牺牲的准备,把一些有纪念意义的东西包在一起,写上姓名和老家的地址,交给一位老乡,并告诉他,如果自己牺牲了就请带给家里人。

在老渡口的佯攻进行到白热化时,上游小渡口的强渡开始了。

在密集的火力掩护下,三个先导竹筏上的战士们齐向敌岸划去。敌人虽拼命向渡筏射击,但碍于红军猛烈的火力掩护,不敢沉着射击。在划到中流以前,战士们均未伤亡。

两岸火力激战正酣时,在敌军士哨抵抗线脚下的石崖里,突然窜出几个人,贴着敌军士哨阵地,对敌人进行机枪扫射、手榴弹爆破,迅速占领了敌军的士哨抵抗线,接应强渡竹筏上的红军战士迅速登岸。

此时,杨上堃一行才发现,石崖底下冲上去的正是昨夜消失的毛振华五人。

原来,昨夜偷渡时,第二筏偷渡的毛振华五人成功登岸。但是,自他们登岸后,就再无后续。毛振华五人由于距敌太近,只好用一根火柴示光。奈何光线太弱,彼岸无法判断。

在这种情况下,毛振华判断只能先潜伏在此,等待机会。于是,招呼四名战士紧紧围在一堆,在乌江边的石崖下冷冻了一夜。

就这样,毛振华一行才能和强渡的杨上堃第一梯队里应外合,建立桥头堡,占领滩口阵地。

接着,后面的竹筏陆续放了过去,一营迅速强渡上岸,并抢占了几个高地。但未几,黔军投入了一个营的预备队发起反击,迫使一营退守江边,形势十分险恶。

在这紧急关头,一直坐镇团指挥所的师长陈光调军团炮兵前来支援,并亲自指挥炮兵连连长、神炮手赵章成连打3发炮弹。红军趁势反击,将敌击退。与此同时,红军干部团工兵连、工兵营合力在渡口架设浮桥,由一个个竹排连接而成的浮桥迅速向对岸延伸。至此,敌人号称固若金汤的乌江天险被突破了。

另外,江一军团第一师在军团长林彪、政委聂荣臻指挥下,一团团长杨得志率部在回龙场渡口渡江;彭德怀率领的左纵队三军团在茶山关渡口渡江。1月6日,中央红军全部渡过乌江。

在这次强渡战斗中,最先过去的22位勇士,被称为红色英雄。22位英雄之首——红四团三连连长毛振华获得了红星奖章。

1935年1月15日,《红星》用一篇《伟大的开始——一九三五年的第一个战斗》“前线通讯”,真实地报道了红军强渡乌江的作战经过和战斗中的红军英雄名单。

强渡乌江战役的胜利,把国民党追剿军甩在乌江以东和以南地区,为以后四渡赤水,以及遵义会议的召开创造了条件。

(责任编辑/罗昊 设计/张籍匀)

猜你喜欢

竹筏渡江振华
PDCPD材料在商用车上的应用
电影《渡江侦察记》与聂凤智
吕蒙白衣渡江
泛舟九曲溪
春到遇龙河
命题小品——一苇渡江
激流中的竹筏
嘿,真开心
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治呃逆验案1则
A New Synthesis Method for Sum and Difference Beam Pattern with Low Sidelo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