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并非科研人员生存之道

2015-12-27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徐耀

发明与创新 2015年9期
关键词:科研人员研究者泡沫

文/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徐耀

长久以来,科研人员高估了科学创新的意义。它的意义在于给予研究者长期的质疑目标,科学会在这种不断的质疑中发展,而不是给研究者提供跟风依据。

科学创新被很多科研人员视为生存之道。不管何人,生存之道在于其能给社会稳定和进步以短期的便利,同时获得相应报酬。生存是现实的需求,是个体和社会之间及时的交换,因此科学创新可以作为学术理想,不适合作为生存之道。科学创新犹如在雾霾中寻找北极星,需要的是天才,如果大多数科研人员把这个当作生存之道,无疑会非常艰难。

原创科研很难获得资助,因此所谓的科学创新大多数只是在跟风而已。从国家基金资助项目来看,紧跟国际热点的想法总是容易获得支持。从发表论文方向来看也是如此,高影响因子期刊总是发表热点话题的论文,而并非挑战性的结果。这样的研究应不应该大力资助?那要看政府的钱袋子。但如果跟风就可以获得不错的利益,跟得久了,就会失去超越的动力。很多科研人员正是把这些跟风研究当成生存之道,实际上是甘当长跑比赛的跟跑者,这样既不需要证明自己工作的合理性,也可以获得不错的同行评价和经费收入。如此一来,所谓的科学创新成了一句口号,科研人员会“批量制造”创新,从而产生大量“创新泡沫”,会把真正的创新埋没。

现实中,大多数视科学创新为生存之道的科研人员都生存艰难,除了向政府要钱,似乎别无他法。在政府主导科技投入的政策下,这种生存方式还可以维持一时,一旦政策制定者意识到大量投入只是产生了丰富的“创新泡沫”,就会改变投入方式。政府已经准备寻求自身投入和市场投入的平衡,正在引导转变。在最近公布的科技分配体制改革方案中,政府投入会集中于真正的创新研究,原先那些造成权力寻租和“创新泡沫”的计划将被终结,因此,大多数低水平跟风研究将被视为可以舍弃的部分。届时,科研人员们将何去何从?

答案是回归正确的生存之道,为市场和企业做贡献。市场有巨大需求,但往往并不需要最新的东西,尤其是尚处于追赶发达国家的我国。由于起步晚,国内企业需求多为落后技术,因此企业家往往认为科研人员的创新成果或追踪热点的研究与自己无关,这样就产生研究与需求的鸿沟。如果科研人员无视市场的真实需求,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前行,结局只能被企业敬而远之,那样的研究只是自娱自乐。当企业最为紧迫的技术需求被满足、企业盈利可以持续后,科研人员就可以引导企业向“高大上”技术迈进,在这方面,政府会帮科研人员,因为政府不会永远迁就企业使用那些破坏生态环境的低端淘汰技术。

如此看来,帮助企业提升技术水平,满足市场需求,不把修补性质的“科学创新”本身当作生存之道,科研人员才能生存无忧。

猜你喜欢

科研人员研究者泡沫
毒泡沫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科研人员揭示油桃果实表皮不长毛的奥秘
废弃的泡沫盒
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
“搞死”国家的泡沫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广东公安科研人员风采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