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昌珠:“油海”追梦人

2015-12-26李瑚

发明与创新 2015年9期
关键词:蓖麻油脂柴油

文/本刊记者 李瑚

1月9日,深冬的北京寒意浓浓。但对已无数次来京的湖南省林科院院长李昌珠而言,这个寒冷的冬日却格外温暖。这一天,他西装革履,胸前佩戴鲜花,在科技英才齐聚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凭借主持完成“非耕地工业油料植物高产新品种选育及高值化利用技术”获得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成就的背后,是李昌珠与团队二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和付出。

20世纪90年代,该项目的核心——以非食用木本油料等原料生产的生物柴油、生物润滑油和油脂基材料产品在我国刚刚“落地”。对于这个“新生儿”,多数人并不看好,而作为其第一批“追梦人”的李昌珠甚至被人视为“神经有问题”。无视外界的“流言蜚语”,李昌珠决心“一条道走到黑”,“只要真的有创新,能耐得住寂寞,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收获!”如今,手捧着沉甸甸的荣誉,李昌珠激动之余对未来也充满希望:“生物柴油等工业油脂的网已撒开,再过20年,它必能成为一个大产业!”

锁定目标不言弃

相比化石能源,生物柴油等工业油脂具有可再生、易降解、燃烧后污染物排放低等特点。然而,选择以此为主攻方向的李昌珠,一开始便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在大部分人眼中,环保但价高的工业油脂产品毫无市场前景。“20年前,汽油只要0.3元一升,柴油一升也只需0.5元,而生物柴油的价格是它们的10倍。”生物柴油的“叫好不叫座”,让李昌珠的研究之路困难重重。1997年,时任湖南省林科院经济林果所所长的李昌珠想以蓖麻、油桐、光皮树等木本油料为原料,提炼出生物柴油时,还有人质疑他“搞什么新能源?不务正业!”

旁人有反对的道理,李昌珠自有坚持的理由。“地下的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总会有用完的一天。那时该怎么办?”随着油荒问题日益突出,李昌珠认为,“未来传统能源日渐枯竭,生物质能源必将成为理想的替代能源。”而湖南的油料植物多,有悠久的工业油料植物栽培和利用历史,人们常以油桐树的种仁炼制成桐油,制造出油漆和涂料。他要做的,就是把人们泛泛而谈几十年的油料植物发展为工业油料,形成完整的技术链、产业链和价值链。

目标是远大的,过程是漫长而痛苦的。李昌珠坦言,“刚开始的几年,工业油料植物的良种一直没有突破,加工出来的产品也不被市场接受,加油站里都见不到生物柴油。”那是李昌珠“最迷茫、最孤独”的时期,他每天不仅要思索如何才能有科研进展,还要为钱发愁。

“复印一份资料只花了1毛7分钱,结果还没地方报账。”2001年,李昌珠撑得十分艰苦,“不仅没钱干活,还没钱给兄弟们发工资。卖水果、贩苗子也成了我的‘分内事’。”山东、山西、云南、贵州……李昌珠和团队兄弟们跑产地、送货物,“坐一趟车去云南,花了三天三夜,西装袖子都磨出了毛球”。在最难熬的日子里,凭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信念,李昌珠和团队挺了过来。

▲李昌珠领衔的技术团队获得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让李昌珠欣慰的是,“工业油脂产业”这匹千里马终于盼来伯乐。2001年,李昌珠拿到国家“863计划”项目,主持“能源植物及液体燃料利用新技术研究示范”,2006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重点课题也纷纷给予支持。国家的支持让李昌珠吃下定心丸:“这是一份荣誉,我必须踏踏实实地做好它。”

异国取经为我所用

国家的支持只是迈出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横在李昌珠面前的路障仍然不少。当时国内工业油料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油料植物产量低,怎样选育良种?怎样提炼?怎样转化成产品?一切都是待解的谜题。面对国内“一穷二白”的局面,李昌珠只能从国外取经。

取经的前提是要能看懂、听懂英语,可对于早已过而立之年的李昌珠来说,重新捡起荒废多年的英语是个不小的挑战。于是,他拿出学生时代埋头苦读的劲头,写笔记、听广播、朗读背诵,在家人睡去后还继续学习到凌晨……1998年,李昌珠通过了BFT考试,并获得支持,前往捷克研修。

之后,李昌珠的足迹开始遍布世界各地,美国、德国、意大利、巴西、韩国……每到一地,他都深有感触,“巴西将甘蔗做成燃料乙醇,替代燃油30%至40%,若不是眼见为实,一般人都无法相信。”为此,李昌珠去了巴西三次。

国外的经验,对李昌珠的工作思路、研究路线帮助很大,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结合本土情况。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湖南的耕地仅6000多万亩,人均才0.9亩。我们不能利用粮食生产生物燃料,也不能以牺牲粮食安全为代价发展能源作物。耕地资源紧张,我们就要利用非耕地。”李昌珠解释,“非耕地是一个相对概念,主要是指丘陵、山地、矿区、重金属污染地等。”

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非耕地”理念结出硕果。近20年的不断研究,李昌珠选育出22个蓖麻、光皮树和油桐新品种,逐步突破高产新品种选育、油脂制备、油脂高效转化生物能源和化工产品新工艺的多项关键技术,打通了油料植物产业的上中下游。

在矿山采空地带、重金属污染地区种植后,蓖麻能吸附土壤中的重金属,在生长期无需治虫,只需简单管理。不仅如此,传统的木本油料每亩产油30至50公斤就算得上高产,而李昌珠选育的本土光皮树每亩可产油100公斤,蓖麻新品种每亩可产油150公斤。李昌珠介绍,这些新品种已在湖南、新疆、内蒙古、吉林等20个地区以及印尼、马来西亚等12个国家推广,累积推广610多万亩。油料加工技术及产品也先后在湖南金德意能源油脂集团、北大未名集团、南京天力信有限公司等企业得到应用。

在李昌珠看来,“今天和过去相比,恍如隔世”。如今,艰难岁月已成往事,工业油料产业初露曙光,正是他大干一场的好时机。

猜你喜欢

蓖麻油脂柴油
用履带收割机送柴油
A taste of Peking duck
Al-Zr-CeO2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油脂环氧化性能
中国油脂
欢迎订阅2019年《中国油脂》
柴油发电机负荷计算
巧嘴绕口令
蓖麻蒴果剥壳过程中的力学性能有限元仿真
HC装置掺炼催化柴油改善柴油品质技术应用
蓖麻防害虫效果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