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猕猴桃研究文献计量及研究热点分析

2015-12-26朱长菊卢明芳

食品科学 2015年21期
关键词:猕猴桃论文期刊

朱长菊,卢明芳

(吉首大学图书馆,湖南 吉首 416000)

我国猕猴桃研究文献计量及研究热点分析

朱长菊,卢明芳

(吉首大学图书馆,湖南 吉首 416000)

基于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ese Journal Full-Text Database,CJFD),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选取2004—2013年期间有关猕猴桃研究的2 535 篇期刊论文,对论文的发表年份、作者情况、期刊分布、学科领域分布、被引以及基金资助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同时通过关键词词频的统计分析,归纳了主要研究热点,为猕猴桃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中国知网;猕猴桃;文献计量学;研究热点

猕猴桃又称奇异果,在植物分类学上属猕猴桃科猕猴桃属植物。迄今为止,全世界共发现猕猴桃属植物66 个种,我国有62 种。我国是猕猴桃原产地,已有1 300多年的猕猴桃人工栽培历史,早在1849年便被引种到外国。猕猴桃在我国的分布范围很广,除内蒙古、新疆、青海未见报道外,在其余各省均有分布。猕猴桃果实中富含多种营养成分,以富含VC和人体所需17 种氨基酸及多种微量元素而倍受推崇,被人们誉为“水果之王”、“VC之冠”、“营养金矿”、“保健奇果”。猕猴桃作为一种药食两用的中高档水果,凭借其调理机体、美容养颜、防氧化、抗衰老以及抗癌等多方面的保健作用,越来越受到现代消费者的青睐[1],猕猴桃研究也受到了广大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以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ese Journal Full-Text Database,CJFD)为数据来源,对2004—2013年期间所发表的猕猴桃研究论文进行计量分析,在科学量化指标的基础上,分析我国猕猴桃研究动态及研究热点,为深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 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1.1 数据来源

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下简称CNKICJFD)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期刊全文数据库,分十大专辑、168 个专题文献数据库。截至2014年3月,CNKI-CJFD收录国内学术期刊7 990 种,内容覆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业、哲学、医学、人文社会科学等领域,是国内权威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2]。因此,基于CNKI-CJFD数据库检索有关猕猴桃研究的学术论文,其统计分析结果能较全面地反映该领域的研究概貌。文献计量学是利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定量地分析一切知识载体的交叉科学。它是集数学、统计学、文献学为一体,注重量化的综合性知识体系。运用文献计量学可以对文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揭示特定研究对象的数量特征和变化规律,从而总结该特定研究对象的规律和现状[3]。因此,本文选取CNKI-CJFD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14年5月26日,以“篇名”为检索项,“猕猴桃”为检索词,检索出2004—2013年CNKI-CJFD收录有关猕猴桃领域研究论文共2 575 篇。剔除通知、会议等不相关文献后,有效文献数为2 535 篇。

1.2 分析方法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计量方法,并辅以内容分析法,借助于Excel作为数据分析处理工具,以2 535 篇论文为研究样本,从论文的发表年份、作者情况、期刊分布、学科领域分布、被引情况、基金资助和研究主题等角度对检索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作者和机构采用均一统计法统计,把1 篇论文的n 个作者和n 个机构同等看待,即按每个作者或每个机构对于该篇论文的计数都为1。年均增长率按下式计算。

式中:A为累积文献量;a为初始文献量;n为累积年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论文发表数量年份分布

分析相关论文发表的年份分布情况,从一定程度上能观察到该学科的发展速度、动态及成熟程度[4]。2004—2013年期间CNKI-CJFD共收录有关猕猴桃领域研究论文2 535 篇,每年发表论文数量的分布情况见图1。

图1 2004—2013年猕猴桃研究论文年份分布情况Fig.1 Annual distribution of articles related to kiwifruit during 2004–2013

由图1可知,2004年CNKI-CJFD收录我国猕猴桃领域研究论文183 篇,2013年达到357 篇,论文数量整体呈现出快速上升趋势。自2004年开始,我国近10 a间猕猴桃研究文献数量年均增长率达到30.06%。

2.2 核心作者及合著率分析

对每一学科领域来说,都有一个发表论文较多、影响较大的作者集合,这就是所谓的活跃作者群,活跃作者群中的作者也称为核心作者,他们是这一学科领域的中坚力量[3]。对2 535 篇论文进行作者统计,结果显示署名论文有2 476 篇,第一作者有1 476 位,其中发表1 篇论文的作者数为1 098 人,占第一作者总人数的74.39%;发表2~3 篇论文的有272 人,占第一作者总人数的18.43%。由表1可知,发文9 篇及以上论文的作者有18 人,占第一作者总人数的1.22%,共发文294 篇,占论文总数的11.60%,这18 位作者即为猕猴桃领域研究的核心作者。在这些第一作者中,发表论文最多的是吉首大学李加兴教授,发文38 篇,其次是陕西省眉县园艺工作站的张相文,发表论文31 篇。

表1 2004—2013年猕猴桃领域研究发表论文数量前18位的作者Table 1 Top 18 authors by the amount of articles related to kiwifruit during 2004–2013

在论文合著方面,独著论文1 018 篇,占论文总数的41.11%;合著论文1 458 篇,合著率58.89%(其中两人合著论文459 篇,合著率为18.54%;3 人及以上合著论文999 篇,合著率为40.35%)。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合著论文所占比例较高,说明猕猴桃领域研究论文的作者较注重科研合作,重视团队建设。随着猕猴桃领域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必将促进该领域的研究工作朝着合作度更高的方向发展。

2.3 论文来源期刊分布

根据文献的集中分散规律,某一研究领域的大部分文献相对集中在少数期刊上,而剩余的文献则依次分散在其他大量的相关期刊上。因此,分析论文的来源期刊是了解本领域文献的空间分布特点和掌握本领域核心期刊的最有效方法,同时也有助于人们集中注意力,了解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5]。

根据统计分析,2 535 篇论文分布在503 种期刊上,平均每种期刊载文5.04 篇,其中刊载1~3 篇论文的期刊有373 种,占期刊总数的74.16%,共刊论文517 篇,占论文总数的20.39%,也就是80%的论文集中在将近25%的期刊上,20%的论文分散在将近75%的期刊上。由表2可知,载文32 篇以上的期刊有15 种,这些期刊都是农业科技类和食品科学类期刊,且有8 种是核心期刊,其中载文最多的期刊是《西北园艺: 果树》165 篇,其次是《果农之友》100 篇,《食品科学》71 篇,前15 种期刊载文共计877 篇,占论文总数的34.5%。按照布拉德福划分核心期刊的三区分法,这15 种期刊处于猕猴桃领域研究的布拉德福核心区,因此这些期刊是查阅猕猴桃文献资料的重要信息源。但根据文献的分散分布规律,有关猕猴桃研究的优秀论文也会在其他期刊中发表,因此在查阅有关文献时,也应注意全面涉猎其他非核心类期刊,从而提高文献收集的全面性[6]。

表2 2004—2013年刊载猕猴桃领域研究论文32 篇以上的期刊Table 2 Top 32 journals by the amount of articles related to kiwifruit during 2004–2013

2.4 论文学科领域分布

根据CNKI学科分类,通过对2004—2013年猕猴桃领域研究论文的学科分布统计,猕猴桃研究涉及到国内40 个学科领域,发表猕猴桃研究论文数量前10 位的学科分布情况见表3。

表3 2004—2013年猕猴桃领域研究论文数量前10 位的学科分布Table 3 Top 10 subjects by the amount of articles related to kiwifruit during 2004–2013

由表3可知,园艺、轻工业手工业与植物保护3 个学科领域所发表的猕猴桃研究论文最多,分别为1 714、393、314 篇,合计2 421 篇,占发表论文总数的94.02%,是猕猴桃的核心研究领域。根据CNKI学科分级及文献分布统计显示,涉及猕猴桃研究前10 位的学科领域其研究重点各有侧重,其中园艺主要侧重于果树园艺、病虫害及其防治和蔬菜园艺,轻工业手工业主要侧重于食品工业研究,植物保护主要侧重于园艺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气象灾害森林火灾及预防研究,它们是猕猴桃核心领域的研究重点。

2.5 论文被引频次分析

被引频次能揭示文献的应用价值、参考价值或学术影响力,被研究者引用次数越多,表明文献对学术交流和学术研究产生的作用越大[7]。根据CNKI检索工具的被引频次排序功能,将此2 535 篇文献按被引频次从高到低进行统计,其中未被引用文献的有1 102 篇,占论文总数的43.47%,被引1~3 次的有890 篇,占论文总数的35.11%。总体来看,有关猕猴桃研究的论文绝大多数被引频次都不高,本文把被引频次大于32 次的论文作为本领域的高被引论文(表4)。在15 篇高被引论文中,总被引频次最高的是张玉2004年发表在《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期刊上的《猕猴桃果实采后成熟过程中糖代谢及其调节》,被引65 次;年均被引频次最高的是付永琦2007年发表在《果树学报》期刊上的《1-MCP二次处理对猕猴桃果实采后生理生化及贮藏效果的影响》,年均被引7.83 次;另外,高被引的15 篇论文均发表在2008年以前,这是因为论文的引用存在一定的时滞性,其中有13 篇是发表在核心期刊上,它们是猕猴桃领域研究的经典文献,对之后的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学术引用价值。

表4 2004—2013年猕猴桃研究领域被引频次大于32的论文Table 4 Articles with over 32 citations related to kiwifruit during 2004–2013

2.6 论文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分析

基金论文数量是评价研究群体科研能力及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准,基金论文率的大小可以反映出一个学科受到资助、受到关注的情况[8]。基金论文统计结果显示,在2 535 篇论文中,有591 篇论文得到了相关基金资助,占论文总数的23.31%,并且有多篇论文获得2 种以上基金资助。由表5可知,基金资助主要集中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3 篇,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各26 篇,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基金项目25 篇。此外,陕西、河南、湖南以及浙江等省猕猴桃资助项目也较多,是该领域研究的活跃地区,也与这些区域是我国猕猴桃主产区有密切关系。

表5 2004—2013年猕猴桃领域研究发文前20的基金项目Table 5 Top 20 funds by the amount of articles related to kiwifruit during 2004–2013

2.7 研究主题及热点分析

通过对文献关键词出现频次的统计分析,可以了解某个学科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并掌握该领域的发展趋势[9]。本文通过CNKI分组分析,得到了出现频次为12 次以上的39 个关键词,详见表6。

表6 2004—2013年猕猴桃领域研究期刊论文高频关键词Table 6 Higher keyword frequency by the amount of articles related to kiwifruit during 2004–2013

由表6可知,有的关键词简单而不能说明太多问题,有的关键词是相近和类似的,通过进一步归纳、整理,可看出近10 a来学者们对软枣猕猴桃、中华猕猴桃、美味猕猴桃、红阳猕猴桃、野生猕猴桃、毛花猕猴桃和狗枣猕猴桃这7 种猕猴桃已有许多研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品种选育及苗木培植、病虫害防治、化学成分、果实贮藏保鲜以及加工与利用等方面。

2.7.1 猕猴桃品种选育及苗木培植的研究

随着猕猴桃种植产业的快速发展,科学工作者在猕猴桃品种选育及苗木培植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严平生[10]、张忠慧[11]、赵淑兰[12]和谢鸣[13]等从美味猕猴桃、中华猕猴桃、软枣猕猴桃、毛花猕猴桃中选育出多个优良品种(系);猕猴桃育苗不仅可以利用硬枝扦插[14]和绿枝嫁接[15]方法,而且还可以进行光雾扦插育苗[16]。王大平[17]对不同浓度的激素组合对猕猴桃愈伤组织诱导及芽分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探讨,结果表明,MS培养基中附加激素2,4-二氯苯氧乙酸(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 sodium,2,4-D)1.0 mg/L和6-苄氨基腺嘌呤(6-benzylaminopurine,6-BA)0.5 mg/L有利于愈伤组织诱导,诱导率达86.1%,附加激素组合萘乙酸(1-naphthaleneacetic acid,NAA)0.1 mg/L和6-BA 1.0 mg/L有利于芽分化,芽分化率为75.2%。袁云香等[18]对不同浓度的钙离子对猕猴桃愈伤组织诱导及再分化的影响进行了全面探讨,发现适度添加钙离子可明显提高猕猴桃愈伤组织绿苗再分化率和生根率。方学智等[19]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氯吡苯脲(forchlorfenuron,CPPU)处理对美味猕猴桃果实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5 mg/L CPPU处理能改善果实生长及营养品质,而高质量浓度CPPU处理使猕猴桃果实风味变酸,营养品质下降。国内上述研究与新西兰、意大利、智利、希腊、法国、日本等主要栽培猕猴桃的国家相比,主要集中在品种选育、提高栽培成活率、改善果品品质及产量等方面,而国外则主要研究良种引种、丰产栽培、果园管理与商品化冷链体系等方面,各有侧重。

2.7.2 病虫害防治研究

猕猴桃产业的发展受到病虫害的严重困扰,特别是猕猴桃溃疡病为一种毁灭性病害,一旦发病,防治难度极大,因此猕猴桃溃疡病防治研究一直是我国猕猴桃病虫害研究中的重点。张峰等[20]发现用500 倍95%的细菌灵涂抹病斑防治猕猴桃溃疡病,治愈率达到94.3%。王西锐等[21]发现噻霉酮的防治猕猴桃溃疡病效果最好。魏海娟等[22]探讨了多羟基双萘醛(polyhydroxy dinaphthaldehyde,WCT)对猕猴桃溃疡病菌的防治效果及机制,发现WCT对猕猴桃溃疡病菌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雷庆等[23]首次报道了猕猴桃溃疡病菌噬菌体,并明确了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盛存波等[24]从猕猴桃根际土壤分离得到的生防菌株B56-3对猕猴桃溃疡病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田间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喷雾和病斑刮除涂抹相结合的方法对溃疡病的防治效果较佳,稀释100 倍的生防菌株B56-3发酵滤液的治疗效果和病斑治愈率分别可达86.5%和91.4%。申哲等[25]从植物内生放线菌中筛选到一株链霉菌gCLA4,将该菌株的粗体活性物质100 倍稀释液采用病斑涂抹的方法施用,对猕猴桃溃疡病的治疗效果优于化学药剂施纳宁,相对防效可达到64.9%。李泉厂等[26]对不同药剂防治猕猴桃溃疡病效果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72%农用链霉素、46.1%可杀得防治猕猴桃溃疡病效果较好。可见,科学防治溃疡病是各地栽培猕猴桃过程中解决病虫害问题的重点。此外,国内也有防治根腐病、叶枯病、花腐病、桑白蚧等病虫害的研究报道。

2.7.3 化学成分研究

猕猴桃果实、根、茎、叶中的化学成分主要有黄酮类、三萜类、酚类和糖类化合物等。肖世基等[27]等从猕猴桃藤山柳茎叶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出16 种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主要为乌苏烷型三萜成分。李加兴等[28]以湘西“米良1号”猕猴桃根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对其三萜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陈莉华等[29]以猕猴桃的根为原料,对超声波辅助提取黄酮工艺进行了探讨。张兰杰等[30]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野生软枣猕猴桃果中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软枣称猴桃果中总黄酮质量分数为3.42%,建立了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软枣猕猴桃果中总黄酮的方法。卢丹等[31]研究了用微波辅助提取法从中华猕猴桃根、茎和叶中分离多糖的最优条件,在最优提取条件下,根、茎、叶的多糖得率依次为7.0%、3.7%和3.2%。辛广等[32]对软枣猕猴桃果实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从中共检测出21 种化学成分,果实香气成分以酯类、醇类、醛类为主。张广栋等[33]用气相色谱分析了猕猴桃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猕猴桃籽油主要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其中油酸11.63%、亚油酸13.47%、亚麻酸67.34%。通过开展此类研究,进一步探明了猕猴桃根、茎、叶的潜在开发利用价值,其中对猕猴桃根活性成分的研究已应用于开发保肝护肝、抗癌消炎类产品或直接作为治疗肝炎、肝硬化类中药配伍原料。

2.7.4 果实贮藏保鲜研究

如何延长猕猴桃果实保鲜时间及保持猕猴桃果实贮藏品质,是猕猴桃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陈金印等[34]以“金魁”美味猕猴桃为材料,研究了1-MCP处理对美味猕猴桃果实采后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1.5 μL/L的1-MCP进行12 h处理对延长猕猴桃果实的贮藏保鲜时间有较好的效果。杨丹等[35]探讨了1-MCP处理对红阳猕猴桃果实冷藏期间香气成分的影响,发现1-MCP处理的猕猴桃果实酮类香气成分相对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醇类物质含量在贮藏后期高于对照组,醛类香气含量在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与酯类香气含量变化相反,烃类物质含量则是先降低后升高。张晓平等[36]以“秦美”猕猴桃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NO处理对猕猴桃贮藏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1.0 μmol/L NO处理的猕猴桃果实贮藏效果最好。肖志伟等[37]研究表明,钙处理的猕猴桃果实能有效保持果实硬度,推迟呼吸跃变到来,延长果实贮藏时间。张中海等[38]报道了利用20 g/L的草酸溶液处理采后猕猴桃,对猕猴桃果实贮存保鲜起到了良好效果。贾德翠等[39]以“翠玉”和“米良1号”猕猴桃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预冷处理方式对猕猴桃果实冷藏效果的影响,“翠玉”猕猴桃经室温预冷处理的贮藏效果最好,“米良1号”猕猴桃以间歇预冷处理的贮藏效果最好。黄永红等[40]研究了不同体积分数CO2条件下猕猴桃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贮藏环境中CO2体积分数以3%~4%较为适宜。曾荣等[41]报道了水杨酸、壳聚糖两种天然保鲜剂涂膜处理对猕猴桃果实的采后保鲜效果,发现它们均能有效地延缓猕猴桃果实品质劣变。王悦芳等[42]发现高压静电场处理的猕猴桃果实,其果实的乙烯释放高峰受到明显的抑制和延缓,从而延长了果实的保鲜期。基于国内在猕猴桃贮藏保鲜领域取得了针对各优良品种生理特性的研究成果,目前已在鲜果贮藏流通环节取得了显著成效,猕猴桃鲜果流通范围得以扩散到各级消费市场。但与国外发达的冷链物流技术及其完善的配套设施相比,我国仍然有较大差距。

2.7.5 果实加工与利用研究

猕猴桃果实不易长期存放,可加工成果脯、果汁、果酒、果籽油等系列产品。李加兴等[43]在果脯制作工艺的改进上开展了研究,采用机械去皮、质量分数2.0%的NaCl溶液喷淋均湿护色、热风+微波干燥新工艺,缩短了加工时间、提高了加工效率。朱建华等[44]介绍了复合酶法高品质澄清猕猴桃果汁生产工艺,该工艺处理时间短、生产效率高,VC保存率高达91.7%。葛含静等[45]以猕猴桃汁和苹果汁为原料,探讨了高浓度含果肉的猕猴桃复合饮料的最佳复配工艺,实验结果表明,复合果汁的最佳复配工艺参数为:均质压力50 MPa、均质2 次、猕猴桃混汁加入体积分数为22.5%、苹果汁7.5%、白砂糖13%、黄原胶0.01%、羧甲基纤维素钠(carboxymethylcellulose sodium,CMC-Na)0.24%。周一琴等[46]通过对12 株优良果酒酵母的比较研究,筛选出了KD酵母,是1 株适宜猕猴桃酒酿造的酿酒酵母。张江波等[47]研究发现WF58和WF65酵母菌种不仅具有较好的发酵能力,而且具有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的潜力。罗安伟等[48]将筛选出的YZ1菌株培育驯化后可得到猕猴桃酒酿造的专用酵母。孙先锋等[49]确定了5%的酵母接种量为猕猴桃酒精发酵的最适接种量。代娟等[50]利用白砂糖调整猕猴桃果汁含糖量至12%~18%,采用正交试验得到营养型猕猴桃果醋及果醋饮料的最佳生产工艺。姚茂君等[51]利用机械压榨法、溶剂浸出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3 种方法提取猕猴桃籽油,提取率分别为20.0%、26.9%和28.3%,说明超临界CO2萃取法更适合于提取猕猴桃籽油。麻成金等[52]对超临界CO2萃取猕猴桃籽油的工业化生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萃取温度48 ℃、萃取压力30 MPa、CO2流速300 kg/h、萃取时间240 min、分离温度30 ℃、分离压力6 MPa等工业生产技术条件可得到较理想的萃取效果。李加兴[53]对猕猴桃籽油保健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猕猴桃籽油具有调节血脂水平、抗氧化和延缓衰老的保健功能,还可用于防治冠心病、痛风等心血管疾病。由上述研究可知,我国对猕猴桃果脯、果汁、果酒、果醋与猕猴桃籽油保健食品等系列产品的研究开发较活跃,且鲜果用于精深加工的比例高于新西兰、意大利等侧重于研究鲜果商品化技术的猕猴桃主产国,表明我国在猕猴桃精深加工研究领域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

3 结 语

近10 a来,我国有关猕猴桃研究的期刊论文数量呈稳步增长趋势,2004年发表论文183 篇,2013年上升到357 篇,论文总数2 535 篇;涉及到1 476 位不同的第一作者,独著论文占41.11%,论文合著率为58.89%;2 535 篇论文分布在503 种期刊上,平均每种期刊载文5.04 篇,其中载文最多的期刊是《西北园艺: 果树》165 篇;猕猴桃研究涉及到国内40 个学科领域,其中果树园艺、食品工业、园艺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种植业、中药药理学等领域研究比较活跃;猕猴桃研究得到了各级科研基金的重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论文数量最多;猕猴桃的研究重点及热点主要集中在猕猴桃品种选育及苗木培植、病虫害防治、化学成分、果实贮藏保鲜以及加工与利用等方面。此外,尽管我国猕猴桃研究得到了快速发展,论文数量不断增加,但绝大多数论文被引频次不高,与世界领先水平尚有一定差距,学科影响有限,表明该领域的研究水平和研究成果有待进一步提高,以加快推进我国猕猴桃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本文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仅选取CNKI中收录的期刊进行分析,而有些期刊未被CNKI收录,这就造成了样本的选取不够全面;同时本文对论文的主题研究没有做深入探讨,这将是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切入点。

[1] 吴永红, 李辰. 基于SWOT比较的中国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 农村经济, 2013(2): 60-63.

[2] 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EB/OL]. (2014-05-26)[2014-05-26]. http://epub.cnki.net/KNS/brief/result.aspx?dbprefix=CJFQ.

[3] 桂智刚, 李斌, 赵西成. 2007—2009年绿色建筑的研究热点: 基于2781篇论文的文献计量分析[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0, 42(3): 152-157.

[4] 朱长菊. 2000—2011年SCI收录我国食品科学研究论文的文献计量分析[J]. 食品科学, 2013, 34(19): 386-389. doi: 10.7506/spkx1002-6630-201319078.

[5] 袁顺波, 董文鸳. 新世纪图书情报界图像检索研究总况探析: LISA数据库收录文献计量分析[J]. 图书情报工作, 2005, 49(9): 40-43.

[6] 权丽桃. 近年来我国h指数研究论文的文献计量分析[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2, 22(9): 95-97.

[7] 周燕子, 平静波, 胡德华. 2005—2009年图书情报核心期刊文献下载频次与被引频次的计量分析[J]. 情报探索, 2011(2): 40-43.

[8] 郭云辉, 乔娟. 1998年—2009年多元化战略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 2011(9): 44-45.

[9] 储节旺, 孙晓宁. 国内图书馆知识管理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分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2(9): 21-26.

[10] 严平生. 美味猕猴桃新品种“金香”的选育和推广[M]//黄宏文. 猕猴桃研究进展(Ⅳ).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7: 88-89.

[11] 张忠慧, 黄宏文, 王圣梅, 等. 中华猕猴桃特早熟新品种金早的选育[J].中国果树, 2007(2): 5-7.

[12] 赵淑兰, 沈育杰, 杨义明, 等. 软枣猕猴桃优良品系9701、8134的选育[J]. 特产研究, 2007, 29(1): 47-48.

[13] 谢鸣, 蒋桂华, 张庆朝, 等. 毛花猕猴桃优新品种: ‘华特’[M]//黄宏文. 猕猴桃研究进展(Ⅳ).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7: 83-85.

[14] 黄海琴, 黄海燕. 猕猴桃硬枝扦插繁殖技术[J]. 科技广场, 2012(12): 176-178.

[15] 梁玉良, 程观勤. 绿枝高接对猕猴桃成活及新梢生长量的影响[J].陕西林业科技, 2009(4): 35-37.

[16] 黄祥童, 刘军, 金哲军, 等. 软枣猕猴桃光雾扦插育苗试验[J]. 北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0, 11(2): 177-182.

[17] 王大平. 不同浓度的激素组合对猕猴桃愈伤组织诱导及芽分化的影响[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7, 26(5): 15-17.

[18] 袁云香, 王志平. 不同Ca2+浓度对猕猴桃愈伤组织再分化的影响[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2011, 34(2): 129-131.

[19] 方学智, 费学谦, 丁明, 等. 不同浓度CPPU处理对美味猕猴桃果实生长及品质的影响[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6, 28(2): 217-221.

[20] 张锋, 陈志杰, 张淑莲, 等. 猕猴桃溃疡病药剂防治技术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5, 33(3): 71-75.

[21] 王西锐, 雷玉山, 李永武. 纵划涂抹防治猕猴桃溃疡病技术[J]. 西北园艺: 果树, 2011(2): 41.

[22] 魏海娟, 刘萍, 杨燕, 等. 多羟基双萘醛提取物对猕猴桃溃疡病菌的抑制作用[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1, 39(1): 126-130.

[23] 雷庆, 叶华智, 余中树. 猕猴桃溃疡病菌噬菌体的初步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5(19): 5995-5996.

[24] 盛存波, 安德荣, 鲁燕汶,等. 生防菌株B56-3防治猕猴桃溃疡病的初步研究[J]. 西北农业学报, 2006, 15(3): 75-78.

[25] 申哲, 黄丽丽, 涂璇, 等. 植物内生放线菌活性物质防治猕猴桃溃疡病[J]. 中国生物防治, 2008, 24(4): 329-334.

[26] 李泉厂, 陈金焕, 王西红. 不同药剂防治猕猴桃溃疡病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13(11): 130-131.

[27] 肖世基, 何达海, 丁立生, 等. 猕猴桃藤山柳茎叶中的三萜化合物[J].中国中药杂志, 2013, 38(3): 358-361.

[28] 李加兴, 孙金玉, 陈双平, 等. 超临界CO2萃取猕猴桃根三萜类化合物工艺优化[J]. 食品科学, 2011, 32(18): 72-76.

[29] 陈莉华, 曾毅, 李超, 等. 猕猴桃根总黄酮的超声提取及抗氧化活性[J].精细化工, 2013(4): 447-450.

[30] 张兰杰, 辛广, 谷昊, 等.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软枣猕猴中总黄酮的含量[J]. 食品科学, 2005, 26(9): 416-418.

[31] 卢丹, 吕淼华, 姚善泾. 微波辅助法提取猕猴桃多糖的条件优化[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10, 29(3): 401-405.

[32] 辛广, 张博, 冯帆, 等. 软枣猕猴桃果实香气成分分析[J]. 食品科学, 2009, 30(4): 230-232.

[33] 张广栋, 罗仓学, 杨大庆. 猕猴桃籽油成分分析及其理化特性的研究[J]. 粮油食品科技, 2005, 13(3): 33-34.

[34] 陈金印, 付永琦, 刘康. 1-MCP处理对美味猕猴桃果实采后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7, 29(6): 940-947.

[35] 杨丹, 曾凯芳. 1-MCP处理对冷藏‘红阳’猕猴桃果实香气成分的影响[J]. 食品科学, 2012, 33(8): 323-329.

[36] 张晓平, 任小林, 任亚梅, 等. NO处理对采后猕猴桃贮藏性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7, 28(1): 145-148.

[37] 肖志伟, 张明渊, 程虹波, 等. 喷钙与1-MCP处理对提高猕猴桃耐贮性的影响[J]. 湖南农业科学, 2010(1): 109-111.

[38] 张中海, 饶景萍, 王美丽, 等. 草酸对猕猴桃果锈清洗及耐贮性的影响[J]. 果树学报, 2006, 23(6): 888-891.

[39] 贾德翠, 王仁才, 涂洪强, 等. 不同预冷处理对猕猴桃果实冷藏效果的影响[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8, 34(4): 314-316.

[40] 黄永红, 王江勇, 徐玉芳, 等. FACA柔性气调库中CO2浓度对猕猴桃果实品质及耐藏性的影响[J]. 落叶果树, 2006, 38(5): 37-39.

[41] 曾荣, 李平, 陈金印. 天然保鲜剂处理对贮藏中猕猴桃果实品质的影响[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4, 26(4): 611-615.

[42] 王悦芳, 曾一凡. 高压静电场对猕猴桃果实乙烯释放速率的影响[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4, 26(4): 889-892.

[43] 李加兴, 袁秋红, 陈双平, 等. 猕猴桃果脯关键生产环节工艺条件的优化[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6, 32(5): 65-67.

[44] 朱建华, 钟瑞敏, 麦绮云. 复合酶法高品质澄清猕猴桃果汁生产工艺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 2010, 22(5): 128-129.

[45] 葛含静, 陈姗姗, 仇农学. 猕猴桃复合果汁复配工艺研究[J]. 食品工业, 2006, 27(2): 3-4.

[46] 周一琴, 罗安伟, 刘兴华, 等. 猕猴桃酒天然优良酵母的筛选[J]. 中国酿造, 2008, 27(1): 63-65.

[47] 张江波, 岳田利, 高振鹏, 等. 猕猴桃酒优质酵母的筛选及原生质体电融合条件初探[J]. 中国酿造, 2008, 27(15): 12-16.

[48] 罗安伟, 刘兴华, 寇莉苹, 等. 猕猴桃酒用酵母的选育研究[J]. 中国食品学报, 2005, 5(3): 64-67.

[49] 孙先锋, 范泳, 徐浩, 等. 酵母菌接种量对猕猴桃酒精发酵的影响[J].湖南农业科学, 2009(5): 105-107.

[50] 代娟, 李玉峰, 唐洁, 等. 营养型猕猴桃果醋及果醋饮料的开发[J].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6, 27(5): 100-101.

[51] 姚茂君. 猕猴桃籽油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J]. 食品科学, 2006, 27(10): 242-244.

[52] 麻成金, 李加兴, 姚茂君, 等. 超临界CO2萃取猕猴桃籽油的工业化生产研究[J]. 中国粮油学报, 2006, 21(2): 75-78.

[53] 李加兴, 陈双平, 麻成金, 等. 猕猴桃籽油保健功能研究[J]. 食品科学, 2005, 26(9): 493-496.

Bibliometric and Hot Topic Analysis of Literatures Related to Kiwifruit in China

ZHU Changju, LU Mingfang
(Jishou University Library, Jishou 416000, China)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2 535 papers related to kiwifruit published during 2004-2013 in terms of publishing volume, author, journal, subject, citation and funding support was conducted based on the Chinese Journal Full-Text Database (CJFD) by means of bibliometrics. The research focuses and hot topics were also explored by means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keyword frequency with the aim of 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kiwifruit.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 kiwifruit; bibliometrics; hot topics

G350

A

1002-6630(2015)21-0316-07

10.7506/spkx1002-6630-201521058

2014-11-25

朱长菊(1964—),女,副研究馆员,硕士,研究方向为参考咨询。E-mail:zhuchangju@126.com

猜你喜欢

猕猴桃论文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摘猕猴桃
猕猴桃落果咋应对
提取猕猴桃的DNA
期刊问答
摘猕猴桃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