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水”之患

2015-12-26李雅民

东方剑 2015年6期
关键词:三元催化检测站尾气

◆ 李雅民

“放水”之患

◆ 李雅民

4月1日,2015年全国环境监测现场会暨廉政工作会议上,国家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介绍,中国已完成对北京、天津、石家庄等9个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的源解析工作。结果表明,机动车、工业生产、燃煤、扬尘等是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环境空气中颗粒物的主要污染来源,约占85%—90%。其中北京、杭州、广州、深圳的首要污染来源是机动车。

有关机动车尾气排放已是我国城市空气污染主要来源的估测早已有之,如今终于有了一个确切的测定结果,对像北京、杭州等很多大城市来说,解决机动车尾气排放的问题,再次成为防治大气污染的首要课题。

其实,近些年我国很多大城市已在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上采取过诸多措施,如不断提高城市准入的汽车排放标准、以限购的手段减缓城市汽车保有量的增幅、用限号措施强制性减少对汽车的使用。然而百密一疏的是,在尾气年检这一严控机动车尾气超标排放的重要关口上,却存在着巨大的漏洞。不少车检公司,在机动车环保检测环节上弄虚作假,营私舞弊,致使大量的尾气超标车混迹于城市街头,导致很多城市尽管做出很大的努力,仍然无法有效控制住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污染程度。

部分不良的车检公司何以要在机动车环保检测环节上故意“放水”?其弄虚作假的手段又有哪些?

由来已久的“放水”

笔者生活在北方某沿海城市,驾龄16年。

年前,笔者驾车去本市某机动车检测站做车检。车检虽然不属交管职责范围,却是机动车年审手续中必须要过的一道关卡。

检测站门外待检车辆排成长龙,一点点的慢似蜗牛向前爬行,司机们很不耐烦,这时就有两三个“车虫”凑过来,悄声问是否需要“代办”。所谓“代办”,就是由他去替你办理车检手续,保你在车检中样样合格,顺利过关。当然,需要给他一笔额外的“代办费”,其数目要根据你的车况、甚至是他的心情来决定。若是“老爷车”,“代办费”比车检的费用还要贵。

笔者自恃车况良好,欧洲品牌,私用,3年行驶里程仅2万公里,拒绝“车虫”“代办”。不想“车虫”却警告说:“这没用,关键看尾检。好多车看着像新的一样,一验,尾气超标不合格,你立马就得‘洗缸’,否则过不了这道关。费工夫不说,还得花上你一笔‘洗缸’的钱。”说完一亮他手中纸制的一只手提袋,说:“看见了吗?前面好几辆车的材料全在我这儿呢,您也交给我得了,你车新,咱算便宜点?”

笔者置之不理。岂料还有其他“车虫”来忽悠,有的说:“您怎么不识时务呢?您肯定是新手,从未验过车。”有的说:“咱打赌,你我各掏100元,放那哥们儿手里,车过了,钱都归你;没过,归我,怎样?”直到临近“上线”时,仍有一“车虫”过来动员说:“哥们儿,最后一次问你,要不要‘代办’?”笔者火了,故意大声说:“前面的几辆车,我都用手机拍下了。那么旧的车,尾检都能过得去,不信我这车会给涮下来,否则就有好戏看了,不信你等着。”检测站工作人员就在旁边,此话是说给他们听的。其实并无拍照之事,笔者虚张声势,意在敲山震虎。结果,车检顺利过关。几个“车虫”躲得远远的,连眼神都避你而去。

如今好些新车买来不再像过去那样年年都得年检。作为驾驶员,笔者16年前就已开始年检,多年来探知到隐藏在机动车检测中的某些潜规则。

十几年前,甭说私家车,连公车的数量也不多。那时的机动车,特点是老旧,好多车龄已过十几年,依然不肯“退休”。汽车要年检,年检时其他项目如制动、灯光等都好办,唯独尾检的数据难以达标,尽管那时尾检的标准还很低。因为那时机动车的净化技术还很落后,年久失修后净化效果更是几近于无。但这事好办,中国社会“后门”成风,不管是什么关系,只要是能和检测站里的工作人员搭得上话,尾检之事就能蒙混过关。那时人们环保意识弱,不知什么PM2.5,车检中对制动、照明等危及交通安全的项目很重视,尾检一项得过且过,甚至不能过的也让过,总以为区区一辆汽车的尾气能对环境造成多大的污染?再说污染了又与自己有多大的关系?还不如送个人情。就这样,机动车环保检测在以前的那些年月里,变成了一个随手相送的人情,忽略环保检测的习惯,在那时就已形成。

“后门”成风,自然也就派生出形形色色的掮客。苍蝇专叮有缝的蛋,专啃车检的“车虫”应运而生,很多找不到“关系”、走不成“后门”的车主,为过车检这道关,就得花钱让那些“车虫”给“帮忙”。笔者认识一位经营出租车公司的老板,这位老板说:“咳,哪个车公司没有专门的‘代办’?就连很多企业和单位也都这样,花钱给‘车虫’,车检省去很多的麻烦,不然一个单位十几辆车,仅尾气检测不合格,让你‘洗缸’就得花去更多的钱。”

然而“车虫”的门道又是什么?无非是给检测站“进贡”或分成。久而久之,来自“车虫”的贿赂,已成某些检测站不良工作人员一份固定的收入。随城市汽车保有量爆炸式增长,这份灰色的收入日益膨胀,若想减之?欲罢不能。

久被忽视的危害

问题是,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少数人靠在汽车环保检测关节上“放水”发财,坑害的却是整个社会。

北京一位名叫倪初宁的工程师,专门研究过汽车排放对环保的危害。他说,汽车的排放从正常到严重污染,要经过排放正常→排放变差→排放恶化→排放严重污染这四大阶段,其中每一阶段,都可通过检测其排放氮氧化物的数值来界定。汽车排放正常时,氮氧化物数值范围在0~50之间;排放变差时,数值范围变成50~500;排放恶化时,数值范围扩大至500~1500;排放严重污染时,数值范围剧增为1500~5000。可见,对同一车型而言,一辆排放达到严重污染级别的汽车,其对环境污染的程度,相当于几十辆、甚至几百辆正常排放的汽车。

作为一种化学物质,过去人们对氮氧化物知之甚少,自然也就不太在意。岂料想,这氮氧化物被排放到空中之后,竟是制造PM2.5的一大元凶,因为在阳光的作用下,飘浮于空气之中的氮氧化物会被转化为PM2.5。而PM2.5又是什么,它是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污染物,也被称作“可入肺颗粒”,它在空中滞留时间很长,它能成为病毒的载体,它很容易进入呼吸系统,并能突破肺屏障进入血液,引发心血管及呼吸道方面种种疾病,如肺癌、肺部硬化、哮喘、支气管炎等。同时,它也是造成阴霾天气和能见度低的一大主因。世界卫生组织(WHO)早已对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限值制定出严格标准:规定PM2.5年平均浓度不应高于10微克/立方米,24小时平均浓度不应高于25微克/立方米,并警告说,假若PM2.5年平均浓度达到35微克/立方米,危及健康的程度,将比10微克/立方米时增加约15%。

问题如此一摆,就看出了车检于尾检上的“放水”与人类健康之间的联系,倪初宁就将这一行为提高到“谋财害命”的高度。因为,十几年前,中国城市汽车保有量不大,汽车排放即使恶化程度较高,对PM2.5的贡献也不太明显。如今则不同,中国已成汽车大国,尤其北京、上海、天津和杭州等大城市,汽车塞满大街小巷,车检再像过去那样肆意“放水”,任凭万千排放严重超标的车辆混迹于街头,无疑是城市环保的一大灾难。

过去,因整个社会环保意识不足,隐藏在机动车尾检上的漏洞被很多人认为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问题。连某些管理部门自己的车辆接受尾检时,都靠“关系单位”之优势蒙混过关;连好多媒体为在接受机动车尾检时让检测人员高抬贵手,甘与对方结成“关系单位”。结果是,对在机动车尾检环节上的弄虚作假,管理部门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媒体的监督装聋作哑,即使个别媒体偶尔揭露一下,也只当存在于行业之中的不正之风论,从未提及到它对环保的危害和对健康的影响。

当整个社会忽视其问题的严重性时,各地机动车尾检“放水”之现象变得非常普遍。央视报道曾披露过,东北某一沿海大城市的一家机动车检测站,一度曾放肆到交钱即可免测的程度。倪初宁去广东某市考察时,一位业内人士告诉他,说某些机动车检测站为提高工效,甚至在检测线上的电脑里装入造假软件,而且是声控,检测时操作员一声“合格”,电脑里就会自动编造出一套合格的数据。

后来,大约自筹备北京奥运时起,整个社会环保意识骤然提高。经广泛宣传,PM2.5对人类健康的巨大危害令人谈霾色变。机动车尾检肆意“放水”问题随之也被重视起来,各地,尤其大城市纷纷开始对其检测线进行改造和整顿。例如像京津沪等大城市环保部门,不仅提高了机动车尾检的标准,还规定必须电脑自动化,即由电脑机打出数据,而不是再像过去由检测人员手工抄写。而如此一来,就等于是断了那些不良检测站的一大灰色收入。于是,一些弄虚作假的新手段,又开始不断地被创造出来。

这里还要提到北京工程师倪初宁。此人是中国大陆鲜有的一位环保斗士,他并非专业的环保工作者,但多少年来却为中国的环保事业奋斗不息。他跑遍大江南北,自费调查存在于机动车制造、汽柴油生产和机动车尾检中诸多危害环保的黑幕,收集大量包括北京地区内的各式案例,然后写成正式书面材料,递交国家环保部门。倪初宁接受笔者采访时,指出了某些检测站在机动车尾检上现行惯用的几大作假手段。

一、安装造假软件。这种非法软件或由某些生产、销售环保检测设备的不法商贩和厂家秘密提供,或是来自于社会靠设计不法电脑软件为生的个人。环保检测线电脑装入这种软件后,可自动生成各种作弊数据,而且操作简单,受检车辆不管车况怎样,只要给它一个“合格”的指令,即可轻松通过检测。

二、移花接木。环保部门为防止环保检测站在检测线上安装造假软件弄虚作假,特意制造出一种反造假软件硬性安装在检测线上。岂奈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某些检测站采用移花接木术予以应对。即在尾气检测仪上秘装两根取样管,一根接在待测车辆上,一根接在另一藏于他处的尾气合格的车辆上。检测时,对那些需要“放水”的车辆,操作人员只需拧动一个开关,关闭连接待测车辆的取样管,同时启动那辆藏于暗处的合格车辆,检测结果自然会被通过。而有些检测站,“移花接木”的手段耍得更巧妙。某些司机在这样的检测站里,发现自己的汽车在线上被反复的进行尾气工况检测,还以为是自己的车辆出了问题,其实是在被操作人员窃取数据,一遍遍地检测,所测数据被储存起来,以备用在那些检测不合格、又需被“放水”的车辆上。

三、偷梁换柱。目前中国环保检测设备存在诸多问题,某些检测软件系统不规范,部分检测站会利用这些问题在设备标定上做手脚,一如在秤上造假一样,将一斤秤变成半斤秤,致使尾气超标车辆很容易通过检测。某些检测站还通过修改限值、修改加载重量和修改标准的方法来弄虚作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作假手段危害更大,前两种方法还是选择性地“放水”,这种方法则是让大批尾气排放超标的车辆集体式达标。

四、虚假采样。诸多弄虚作假的手段里,最简单、最普遍的一种方法是在取样管上做手脚。倪初宁曾在北京一家检测站里发现,操作工作人员检测尾气时,不断地插、拔取样管,其怪异的动作,只有业内人士才能看透:他在吸取新鲜空气,好让尾检达标。而在随后的调查中,倪初宁和其同事发现这样一件新鲜事:设备相同的两个检测站,倪初宁亲眼看到一家检测站检测柴油车烟度值的合格率是94%,而另一家检测站检测柴油车烟度值的合格率却是13%。倪初宁怎么也看不出前者的检测有何破绽,后从熟人嘴里才知道,前一家检测站,不是在取样管里塞堵了一点东西,就是在取样管远离机动车尾喷口的地方打了个小洞,新鲜空气被这小洞吸入检测仪。

林林总总,不知还有多少令人意想不到的怪招。其实这些检测人员并非文盲或科盲,皆知严控机动车排放与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之间的重要关系,可惜就为自己的那点私利,千方百计地营私舞弊。据说更有甚者,个别地方或管理部门的糊涂官儿,甚至以要“和谐”为由,硬性要求检测站要把汽车年检的合格率提高到一定的高度,这等于是公然支持检测站在尾检环节上“放水”。因为制动、照明等检测项目直接关联交通安全,检测人员通常不敢在这些项目的检测上放开手脚,可以松动的环节只能是尾检。

“筑堤”勿忘堵“管涌”

当今,治理环境污染,已是整个社会的共识。在严控机动车排放的治理上,国家不断提高机动车排放的标准。如北京前年率先在全国实施国Ⅴ排放标准,去年下半年又开始实施机动车国Ⅴ二阶段排放标准,对车载OBD系统运行频率要求更高,为达此目的,不惜以巨额资金补贴市民更换那些数以万计的老旧车型。同时,不少城市通过“摇号”和“拍号”等手段,尽量减慢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率;以多种限行之手段,尽量减少行驶在路面的车辆。而广大民众为配合政府的环保行动,也于生活上作出了一定的牺牲。但到最后,人们突然发现一个非常滑稽的问题,好比防洪一样,政府与民众只顾在大堤上奋力防洪,不想身后草丛中却隐藏着一个个巨大的管涌——从机动车检测站里蒙混出来的尾气排放超标车,污染环境的本事一辆顶上数十辆、甚至数百辆排放正常的汽车,你政府费九牛二虎之力缩减在驶汽车十万辆,他检测站关卡一松,放出一千辆排放恶化的超标车,大概就抵消了你所作出的巨大努力。

或许有人质疑:今非昔比,尤其近些年,中国汽车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很快,是否还会有那么多排放恶化的超标车,别再是耸人听闻?但诸多严峻现实可以回答这一问题。

首先,从技术层面讲,为净化汽车排放出来的有害气体,科技工作者发明了三元催化器。此器工作原理是利用涂附在滤芯表面的贵金属铂、铑、钯等,将尾气中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等有害成分转化成二氧化碳、氮气和水等无害物质,其转化效率与催化器中贵金属含量的高低有关系,贵金属含量越高,转化程度越彻底。某些汽车生产商为降低生产成本,不惜在三元催化器贵金属含量上偷工减料。2010年,广东某汽车生产商出产的一款国4标准的汽车,很短时间内就被尾检超标,各地用户纷纷投诉。该厂把排放净化专家倪初宁请去帮助查找问题。倪初宁发现,该厂生产的排量在2升以上的汽车,使用的全是为1.5升排放汽车设计的三元催化器,后者的贵金属含量仅为1克。也就是说,该厂国4汽车使用的三元催化器,贵金属含量只是欧美发达国家欧2汽车三元催化器贵金属含量的六分之一,是欧4汽车三元催化器贵金属含量的十四分之一,这样的三元催化器怎能不出问题?该厂技术负责人告诉倪初宁说,这已是中国汽车生产企业的一条潜规则。后据倪初宁调查,中国部分自主品牌、尤其是低档小排量汽车、微型面包车,大多使用非常便宜的三元催化器,这些车通常行驶几千公里就会出现排放超标的问题。

其次,中国燃油品质存在诸多严重问题,今年“两会”期间很多代表、连同央视《焦点访谈》,揭露出很多生产假冒伪劣汽柴燃油的案例,国家总理李克强从环保的角度对此予以高度关注。对车辆而言,品质低劣的汽柴燃油,是破坏三元催化器的一大杀手,即使是指标合格的三元催化器,在劣质燃油的摧残下,用不了多久其净化效率也会大幅下降,甚至失效。此外,部分城市交通几近瘫痪的路况,汽车频繁起步、加速和制动,也容易导致汽车三元催化器因一氧化碳中毒而失效。

上述种种原因,决定了中国机动车净化装置大多短命的结局。有技术部门作过测试,发现中国大部分汽车行驶1万公里后会出现排放变差的现象,行驶4到5万公里后排放开始恶化,行驶8到10万公里后其排放开始严重超标,达到严重污染的等级。而这一切,本应由机动车年检的尾气检测中予以查出、并逼迫车主去自行解决,以减少对环境的危害。可惜在某些检测站里,这一关形同虚设。

众所周知,防洪,不能只顾筑堤,还要严防藏于堤下的管涌。同理,城市治理机动车污染,在做其他努力的同时,不可再像过去那样任凭检测站尾检时“放水”。以前,检测站尾检“放水”现象之所以泛滥,皆因监督和处罚的力度不够,罚款几万元,关闭整顿多少时间,与其取得非常收益相比,损失犹如九牛一毛,毫无震慑之力。笔者认为,必须从环保的高度看清其危害的实质,从保护人民健康的角度出发,研究、建立起一套带有法律效力的、能够确实有效地控制住检测站尾检“放水”的规章制度。这样,才能迫使那些带病行运的车辆,自己去住院治疗,或是更换三元催化器,或是进行三元清洗养护,从而减少它们对大气的污染。

发稿编辑/姬鸿霞

猜你喜欢

三元催化检测站尾气
地下汽车检测站建设的约束条件分析
更换三元催化转化器对汽车尾气排放的影响
三元催化器转化效率诊断方法研究
三元催化器的作用和故障表现
三元催化器的作用和故障表现
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和控制探究
高职道桥专业检测站管理运行中发现的问题
多层介质阻挡放电处理柴油机尾气颗粒物
河南省超限检测站四级联网系统研究
黄黄超限超载检测站机电系统关键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