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外如何应对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

2015-12-23杨先碧

生命与灾害 2015年10期
关键词:化学品危险事故

杨先碧

国外如何应对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

杨先碧

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并非只是在我国发生,世界各国包括发达国家每年都有若干起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那么,国外有什么先进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呢?

美国:严格监管危险化学品

2013年4月17日,美国德克萨斯州中部某小镇的韦斯特化工厂发生惨烈的大爆炸,造成14人死亡,60人失踪,约200人受伤。在美国,有多个部门对危险化学品进行监管,包括交通运输部、环保及卫生部门、农业部、国土安全部、海上警卫队、国家交通运输安全局等机构,也包括地方各州的政府及其相关的执行机构。以消防系统为例,美国各地消防局都设有专门机构和消防人员处理危险有害或放射性物质,一旦发生火灾、险情或爆炸,这些消防人员就会赶到现场,疏散人群并且实施紧急救援。

20世纪90年代,美国运输部经国会授权制定了《联邦法典49号:危险物质规则》,这个规则使美国的各种运输方式下的危险货物运输的监管,从立法到执法都更加完善与到位,有毒有害物品事故显著降低。对违背美国危险货物运输规则的企业或个人,根据“危险物质规则”,轻者处以250~50 000美元的罚款,重者(如造成人员或财产的伤亡或损失),则处以10万美元的罚款;对《有关危险货物规则规定》的从事危险货物操作的人员,必须予以强制培训的规定,如有违背者,至少处以450美元的罚款;对因粗心大意造成危险物质泄漏或排放,致使他人死亡或身体伤害,视情节轻重,判5~10年的监禁。

美国还制定了《联邦紧急计划和社区知情权法案》,公共、私人设施必须列出存放物品中危险化学品的目录,并将这份清单的信息公之于众,当紧急情况发生时,附近居民能够及时、正确地应对。如果误报或漏报危险化学品品种或地点,在事故发生后将不利于进行及时有效地处理。2006年,美国一家服装厂因没有汇报厂内储存有氯气,结果导致两位消防员在救火时直接接触到氯气被灼伤。

英国:加强危险化学品的规划管理

英国是西方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在长期的工业活动中,人们逐步认识到涉及危险物质的工业活动极有可能导致事故发生。一些事故不仅对工人,而且对周边环境、甚至对远离事故现场的地方也会构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1974年,英国弗利克斯伯勒镇一家化工厂发生爆炸事故,由此揭开了英国预防重大事故的序幕。这起事故使该工厂被夷为平地,28名工人死亡,工厂周围的设施遭受了极大破坏。为此,英国制定了针对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劳动安全卫生法》。

英国化学品的管理部门主要由英国环境食品和乡村事务部、健康与安全执行局、环境署等十几个机构组成,在化学品的不同阶段扮演着不同的管理角色。英国政府对危险化学品管理的主要特色是加强危险化学品的规划管理。对危险化学品规划管理的目的是:尽可能地界定那些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可以造成不可承受风险的化学品;尽可能减少那些在日常生活中必须使用的危险化学品所造成的风险,从而保护人类健康与环境,取得社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使得大家都可以获得关于危险化学品造成环境和健康风险的全面信息;维持和提高化工企业的竞争能力。

英国技术人员正在尝试将可测量危险化学品浓度的传感器植入服装,令在危险场所工作的人员及时接收到相关警报。当传感器测量到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超标后,就会发送无线报警信号,及时传输到工作人员的手机上,手机会发出嘀嘀的警报声。与此同时,安全生产监控中心也会接到相关报警,安全人员就能及时赶到事故现场进行处理。

加拿大:注重预防和监控

根据加拿大政府统计,每4个加拿大人中就有1人接触过危险化学品,每年因工作场所接触危险品造成的经济损失达6亿元之多。严重的安全卫生问题引起了加拿大政府的高度重视,如何预防和监控化学品对人类产生的危害已成为加拿大政府十分关注的问题。

1979 年1月,联邦、省和地方劳工立法委员会提出了建立标准化的危险物品信息系统的要求。 经过近十年的工作,1987年由工业、劳工和联邦三方起草了联邦《工作场所有害物质信息法》。为实施该法,加拿大修订了《危险产品法》和其他法规。同时,省和地方政府也修订了本地的《职业安全卫生法》。

加拿大的《危害物品成份报告条例》列出了1 736种有害化学品。只要一种化学品物质的有害成分是这1 736种有害化学品之一,并且超过所列规定的浓度,销售单位或进口化学品单位就必须将该种化学品视为有害化学品,并提供符合标准的化学品安全标签。

法国:将“危险企业”请出去

2001年9月21日,法国西南部工业城市图卢兹化工厂发生强烈爆炸,工厂被炸出一个50多米宽15米深的大坑,两座厂房大楼夷为平地。事故造成31人死亡和2 500人受伤。在法国有1 500个非常危险的工厂,其中500个工厂被称作“塞韦索企业”。这一代名词又是源于更早的一起化工厂泄漏事故。1976年,意大利北部塞韦索市附近一家化工厂发生二英泄漏事故,造成约2吨化学药品扩散到周围地区。当地居民产生热疹、头痛、腹泻和呕吐等症状。许多飞禽和动物被污染致死。塞韦索居民直至泄漏两个多星期后才被安排撤离这一地区。

图卢兹化工厂爆炸案发生后,图卢兹市长提议所有法国人对如何处理居民区附近的化工企业做大讨论,他的原话是“法国人不应该和炸弹共眠”,“我们不能再让市民在工作与生命之间做出选择”。很快,图卢兹剩余的4家危险企业被“请出”了该市。法国波尔多市政厅,普罗旺斯大区首府马赛市政厅以及工业重镇里昂都直接下“逐客令”,要求那些“非常危险”的工厂立即迁移到别处。

日本:普及安全防火意识

日本是危险化学品事故多发的国家。调查表明,在1987~1996年10年内,日本大约有53.5万次危险化学品的伤害事件。平均每年有5万多起,每年导致2 565人死亡和22 949人受伤。日本最大一次化学危险品事故发生于1965年7月14日,当时日本东京都品川区宝组胜岛仓库发生火灾。随后,消防队员参与救火,在扑救过程中发生爆炸,爆炸产生的冲击波,致使火灾现场两幢仓库轰然倒塌。19名消防员殉职,89名消防员受伤。

那次灾难过后,日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将每年的7月14日定为全国“危险物品防火纪念日”。1990年起,政府又规定每年6月的第二周为危险品“安全周”,利用一周的时间广泛开展消防活动,并让全国人民普及安全防火意识。其次,对危险化学物品实行严格的消防监管。在仓库爆炸火灾发生后,次年5月政府修改了一部分的《消防法》,并且加强了对化学药品危险物的行政措施。《日本消防法》第10条第1款规定:危险物品的经营生产、贮存和运输,得向当地消防机构申报,并取得辖区消防署长的核准、认可。消防队依照《日本危险物六法》对经营者进行消防监管。

新加坡:严格按规定存放危险化学品

按照新加坡的安全法规,企业必须为所有有害的化学用品或者易燃易爆品建立合适的系统存放,要综合考虑到化学物质的属性,存储数量以及操作守则。例如,有害化学物品需要分开存放,并且需要防止其泄露,远离高温以及太阳直射,而存储的容器必须贴有明确标志。气缸必须牢牢加固,并且拴在墙壁或者工作台上。有毒的化学品则必须上锁,且仅有受权者才有权接触。

存放化学品的容器在不使用时需盖住。存储危险品的设备设计要遵循法律规定,并按照安全的数量和技术手段来存放。易燃的液体需要存储在阻燃材料的储存区,并且要做出明显标志。如果液体被存储在室内,则必须有足够的通风设施防止液体挥发。大量的可燃液体存放空间也必须扩大。

在新加坡,危险化学品是由不同部门监管。国家环境局负责对可能引起环境和健康问题的危险化学品的进口、存储、使用和处置进行授权,民防部队对石油和大宗易燃的运输和储存进行管控,新加坡警察部队对爆炸物及易爆危险品进行管控。

猜你喜欢

化学品危险事故
学中文
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实践与探索
废弃泄漏事故
小恍惚 大事故
喝水也会有危险
《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解读
危险化学品事故为何多发?
拥挤的危险(三)
2015年《造纸化学品》征订启事
话“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