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绥—波跨境经济合作区的效应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5-12-20孙先民李志茹

北方经贸 2015年5期
关键词:绥芬河跨境效应

孙先民,李志茹

(1.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哈尔滨150080;2.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150028)

绥—波跨境经济合作区的效应分析及对策研究

孙先民1,2,李志茹2

(1.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哈尔滨150080;2.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150028)

跨境经济合作区是在领土接壤国家的边境地区建立的特殊经济合作区,在性质上属于次区域经济合作的一种形式。黑龙江省绥芬河市地处中俄边境,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经贸往来历史悠久,拥有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资源要素优势以及政府政策优势,符合跨境经济合作区构建的基础原则。构建绥—波跨境经济合作区将会促进黑龙江省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为此应建立多层次的跨境经济合作协调机制;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国家政策优势;制定产业规划,培育优势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便捷通畅的国际贸易通道。

绥芬河口岸;跨境经济合作区;效应分析

一、跨境经济合作区相关理论概述

(一)跨境经济合作区

所谓跨境经济合作区是指在领土接壤的国家或地区的边境附近地区划定特定的区域,将该区域整合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建立成为特殊的经济监管区。[1]跨境经济合作区内享有特殊的财政税收、投资贸易以及配套产业优惠政策,最终达到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信息流等各种要素流动于此的目的。跨境经济合作区建成后将产生一系列经济效应,以此带动跨境经济合作区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在性质上说,跨境经济合作区是次区域经济合作的低端形式,是集出口加工区、综合保税区以及自由贸易区于一体的特殊经济监管区。

(二)跨境经济合作区的特点

1.跨境性。跨境经济合作区建立在两国边境领土接壤地区,参与跨境经济合作的国家或地区各自规划出一部分领土,共同建设跨境经济合作区。因此,跨境经济合作区具有非常明显的跨境性质,是各国领土组合而成的特殊经济区域。跨境经济合作区所占领土面积较小,相对于更高一层次的区域合作形式而言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它更为直接、灵活性较大、合作成本较低。跨境经济合作区建立在地方性小范围地区,因此只需要地方政府在符合国家整体政策原则下进行协商建立,地方政府可根据实际发展需要进行合作区内相关政策的协商制定。不需要像区域经济合作组织那样进行大规模、大范围的经济政策调整,因此也更加容易达成一致,快速建立跨境经济合作区。

2.地方性。跨境经济合作区建立在国家边境口岸地区,远离中心区域,地方政府是推动跨境经济合作区建立的主要动力。同时也是跨境经济合作区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地方政府对于拟构建跨境经济合作区地方的实际情况最为了解。因此,在跨境经济合作区建立的过程中地方政府的作用无可取代,必须由参与合作地区的地方政府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协商沟通,最终制定出最为有效的合作机制和政策。

3.开放性。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开放性与区域经济合作中的非成员国歧视原则截然相反。跨境经济合作区对于非成员国遵循开放性和非歧视性原则。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开放性使其能够吸收外部地区投资,利用外部资金积极发展合作区内经济贸易活动。开放性使跨境经济合作区形成了一种共同管理的模式:两(多)国一区、境内关外、一区多园、封闭运行、政策优惠。

(三)跨境经济区建立的原则

1.合作各方有良好的政治关系。参与合作的各国或地区拥有良好的政治关系是构建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基础条件和原则。[2]在政治上互相信任双方才能在经济合作中友好往来,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协商,共同致力于边境地区经济合作发展。中俄两国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已近二十年,目前两国已进入更加成熟,更加稳定和更具有建设性的大国关系,这为构建绥—波跨境经济合作区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

2.跨境经济合作区构建地区有长期经贸往来历史。跨境经济合作区建立地区需要双方有较为频繁的的经济活动往来。早在1987年,绥芬河市便与波格拉尼奇内区签订了“关于中国绥芬河市与苏联波格拉尼奇内区开展以货易货与经济技术合作的协议”,被视为绥芬河与波格拉尼奇内经贸合作的开篇。从1992年国家批准开放绥芬河口岸以来,绥芬河同俄罗斯双边经贸往来较为频繁。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绥芬河建立单边边境经济合作区,2012年双边互市贸易区边民互市贸易试点正式运营,成为黑龙江省对俄贸易的桥头堡。双边已有的经济贸易往来为构建绥—波跨境经济合作区提供了经验积淀。

3.跨境经济合作区应建立在口岸城市腹地经济相对发达地区。跨境经济区的口岸腹地经济发展较好可以为跨境经济合作区提供坚实的支撑。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边境线上共有15个沿边开放口岸,绥芬河口岸是其中口岸腹地经济基础最好的口岸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2013年绥芬河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23.4亿美元,对外贸易总额83.4亿美元,2014年黑龙江统计局发布的黑龙江省64县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排名中位列第四位。可见绥芬河口岸能够为绥—波跨境经济合作区提供良好的经济支撑。

二、绥—波跨境经济合作区构建的基础条件分析

(一)空间地理因素

绥芬河口岸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与俄罗斯远东滨海边疆区毗邻,双方拥有边境线长达27.5公里,与滨海边疆区的波格拉尼奇内口岸对应,两口岸之间的距离仅为16公里。绥芬河地缘优势明显,辖区总面积达460平方公里,截至2013年常住人口总数达21万,有非常便利的交通条件,同时拥有公路和铁路口岸,滨绥铁路与俄罗斯远东铁路在此接轨。便利的交通条件使绥芬河成为黑龙江省内各个市县与俄罗斯远东城市联系的重要枢纽。绥芬河是黑龙江省面向俄罗斯及东北亚对外开放、进行经济交往的重要窗口,也是通往俄罗斯和日本、韩国、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陆海联运结点。绥芬河市拥有丰富的资源,地下矿藏丰富、森林覆盖广阔、野生资源繁多。

(二)经济因素

绥芬河市的市场化水平正在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空间广阔,产业分工不断细化,对俄贸易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较大。为进一步扩大对俄贸易水平,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建立势在必行。2013年绥芬河对俄贸易额为40.1亿美元,占绥芬河对外贸易额的48.1%。绥芬河经济开放程度处于中上水平,在这里我们采用对外贸易依存度这个指标对其经济开放程度进行量化分析。

对外贸易依存度T是指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进出口贸易总额相对于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3]它的计算公式为:

X代表该国家或地区的出口总值,M代表该国家或地区的进口总值。由此可以将对外贸易依存度细化为进口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

出口依存度计算公式为:

体现了该国家或地区经济产出对于国际销售市场的依赖程度。

进口依存度计算公式为:

体现了该国家或地区内部市场对于进口商品的依赖程度,也可以体现出该地区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对于外国资源的利用程度。

根据以上三个公式,结合绥芬河市2007-2013年进出口贸易额、GDP值,分别计算出绥芬河市2007-2013年对外贸易依存度(T)、出口依存度(TX)进口依存度(Tm)如表2.1所示:

表2.1 2007-2013年绥芬河对外贸易依存度

从表中显示的数据可以看出绥芬河对外贸易依存度相对较高,对于建立绥—波跨境经济合作区具有良好的基础。在结构方面对于进口依存度要高于出口依存度,这说明绥芬河在进出口贸易发展上是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未来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成立后将有利于改善这种不平衡现象。同时绥芬河对外贸易依存度呈现出逐步降低的趋势,说明绥芬河市对外开放程度逐年降低,这就迫切需要新的对外贸易发展模式来促进对俄贸易合作,力图创造绥芬河市对外开放新高潮。

(三)政策因素

中俄两国分别就中国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发出台了一系列政策。2003年国务院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2005年7月俄罗斯公布了《俄联邦经济特区法》,针对投资者提供许多优惠政策,为我国企业到俄罗斯境内投资建厂提供了优惠保障。俄罗斯中央政府还制定了远东和外贝加尔地区发展规划,2010年6月中俄双方协商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联邦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4]以进一步落实东北振兴和俄远东地区开发规划,将中俄区域经济合作推向更高层次。2013年9月,《黑龙江省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得到国务院批复,这标志着黑龙江省沿边开发开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2014年11月,俄总统普京在北京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上,通过媒体正式邀请亚太地区投资商开发俄远东地区,并表示将在当地建立多个跨越式发展区,形成网络,并相应出台多项税收优惠和简化行政审批程序等措施。俄鼓励从事非原材料类生产型投资企业到远东创业。中、俄两国中央政府和所在地方政府对于沿边地区经济发展相继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为绥—波跨境经济合作区的构建提供了政策的支持。在这些积极有力的政策支持下,双边将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当中。

三、构建绥—波跨境经济合作区效应分析

(一)静态效应

从理论角度,构建跨境经济区后,将同时产生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从中俄两国资源和产业方面的互补性及贸易对象国来看,贸易创造效应都将远远超过贸易转移效应,并使资源配置更加优化,贸易结构逐渐趋于合理,从而使贸易双方获得更大的净收益。绥—波跨境经济合作区建成后所产生的贸易创造效应来源于三方面:第一,生产效应。生产效率较高的一方生产的产品价格较低,将会进入效率较低一方的市场,从而使得高成本的生产减少,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第二,消费效应。由于低价商品的涌入,区域内原来低效生产者不得不降低商品价格,由此带来消费者剩余增加、福利扩大。第三,跨境经济合作区的构建可以实现合作双边优势互补以及资源的合理配置,形成规模经济效应,这样跨境经济合作区内出口商品的总成本将会降低。规模效应同时也使得参与合作的双方同合作外第三方贸易交往中也可以获得贸易创造效应。

(二)动态效应

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建立不仅会产生静态的经济效应,同时还会产生一系列的动态效应。首先,跨境经济合作区建成后投资扩大效应明显。跨境经济合作区构建时得到一系列优惠政策,会改善合作双方的投资环境。便利、透明的投资环境有利于吸引国内和国外两部分的投资。企业在跨境经济合作区内投资办厂、进行生产和销售,企业通过资源整合、降低市场成本以扩大市场份额,最终将使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得到提升。其次,可以获得规模经济效应。绥—波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建立将促使周边若干个小的市场进行整合形成统一新市场,合作区内的要素和资源将自由流动和配置。最后,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建立还将起到促进竞争的效应。跨境经济合作区建成后,双方市场互相开放,但是同时也将会吸引其他国家投资者的进入,竞争者数量增加,企业间的竞争压力随之增大。企业为提高自身竞争力、扩大市场,将会不断进行学习、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建立最终将会使资源重新配置、企业专注于专业化生产,技术水平逐步达到提升,合作区内产业将进一步优化升级。

(三)辐射效应

绥—波跨境经济合作区的构建对于合作双边地区具有明显的区域辐射效应。绥—波跨境经济合作区的主要辐射区域为绥芬河市周边区县以及俄罗斯远东主要城市。绥—波跨境经济合作区将依托哈牡东,向外连接俄日韩,成为中俄经贸合作的最前沿。初步估计,绥—波跨境经济合作区构建以后效益辐射面积将超过五千平方公里,直接受益人口近百万人;俄罗斯方面将直接对远东各个主要城市产生辐射效应,例如:波格拉尼奇内、格罗捷阔沃、符拉迪沃斯托克市等。跨境经济合作区建成后,双方将会达成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战略合作新格局,合作区建设的承载和辐射功能也将逐步得到完善。除了对于合作区附近区域的辐射作用,跨境经济合作区的构建还会带来产业辐射效应。合作区内产业将会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双方可以根据各自产业优势与劣势进行互补,同时可以就某些产业展开多元化产业发展战略,如在原有的林木采伐业基础上进行木材加工、家具制作等相关产业的延伸。绥—波跨境经济合作区建成后将为该地区带来巨大的信息流和物资流,从而能够使该地区的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其他方面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四、构建绥—波跨境经济合作区对策建议

(一)建立多层次的跨境经济合作协调机制

绥芬河和波格拉尼奇内在各自国家范围内均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区域内的企业近年来虽然不但发展壮大,但尚不能成为推动绥—波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的主导力量,因此需要发挥各级政府作用。针对跨境经合作区内的市场机制、相关的政策法规等问题需要中俄两国领导人进行例行会晤予以商谈。目前中俄两国的领导人定期会晤周期较长,商谈内容较为广泛,不能针对跨境经济合作区进行详谈。为此,建议双方领导人就边境地区跨境经济合作问题定期举行会晤,确定双边合作协定。地方政府应建立省级领导定期合作对话机制,及时了解双边经济合作现状,协调解决构建绥—波跨境经济合作区中可能产生的具体问题。同时应组建跨境经济合作区联合管理委员会,共同协商并落实绥—波跨境经济合作区构建的具体工作。[5]

(二)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国家政策优势

在《黑龙江省和内蒙古东北部沿边开发开放规划》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联邦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年)》两大规划相结合发展的大背景下,绥—波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建立和发展要积极利用好两大规划的政策优势,争取国家对绥—波跨境经济合作区构建的支持。中央和地方政府要主动与俄方提出建立跨境经济合作区的构想,将其作为黑龙江省推动沿边开发开放发展、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要试点项目。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建立与发展需要依靠大型基础项目推动,要找准合作项目切入点,双方共同推进项目进程,提高两国政府的关注度。在项目进行时可能会面临资金不足等一系列问题,这就需要政府在税收、财政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以保证绥—波跨境经济合作区的顺利构建。

(三)制定产业规划,培育优势产业

绥芬河和波格拉尼奇内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是连接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重要通道甚至是黑龙江省面向东北亚的关键枢纽。因此,绥—波跨境经济合作区在产业发展规划上应先发展物流运输、仓储、金融、旅游等服务行业,服务业水平的提高能够带来资金流入,最终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和技术流不断向合作区内流入。波格拉尼奇内区内森林资源丰富,但是区内的林木采伐加工业尚不发达,而绥芬河市拥有众多木材加工企业,每年进口俄罗斯木材保持在450万吨左右。因此双方在该领域可以进行深入合作,形成了一条集采伐、加工、运输以及销售一条龙的跨国木材产业链。绥—波跨境经济合作区建成后可以把电子商务作为新的优势产业进行培育和发展。开展绥芬河和波格拉尼奇内跨境电商将会极大地提高双边小额贸易往来。据俄罗斯商务咨询网站报道:2013年俄罗斯网点销售额达到5300亿卢布,增长30%。2014年“双十一”购物狂欢节俄罗斯更是居于海外订单金额第二名的位置。这都说明绥、波开展电商合作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便捷通畅的国际贸易通道

绥—波跨境经济合作区在构建过程中将实施开展一系列项目,对于双方现有口岸的交通运输和通关能力进行提升。绥芬河同时为公路和铁路口岸,为充分发挥其口岸通道作用就要不断地完善公路、铁路和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拓绥芬河与黑龙江省各个市县之间的公路、铁路网,使省内各种优势资源能够顺利向跨境经济合作区内聚集。绥芬河市应在现有对外通道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海参崴—绥芬河—哈尔滨—满洲里—赤塔这一新的国际大通道。为保证双边跨境经济合作顺利进行,需要积极支持和配合俄方波格拉尼奇内口岸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跨境经济合作区建成后通过绥、波口岸的商品货物数量将会激增,因此按照国际惯例改善合作区内口岸通关条件、简化通关手续势在必行。积极建立绥芬河航空港,开辟绥芬河与俄远东地区的航空线路,增加开放通道。

[1]杨 珂.中国红河—越南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研究[J].文山学院学报,2013(5):104~107.

[2]王开良,黄德尊.关于跨境经济合作区研究:文献综述[J].经济观察,2013(3):28~30.

[3] 李凤荣.国际贸易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4]李靖宇.中俄两国边境区域合作开发战略对接论证[J].东北亚论坛,2010(7):44~46.

[5] 杨海荣.欧洲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实践分析及启示[J].国际商务论坛,2013(8):37~40.

[责任编辑:方 晓]

F125

A

1005-913X(2015)05-0003-03

2015-03-27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BJY067)

孙先民(1964-),男,黑龙江虎林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经济学研究;李志茹(1988-),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

猜你喜欢

绥芬河跨境效应
懒马效应
“八仙”过汉,转战龙江
绥芬河
什么是绥芬河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跨境直投再“松绑”
偶像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