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的临床特点分析

2015-12-19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12期
关键词:全脑放射治疗生长因子

赵 珺

河南鹿邑县真源医院内科 鹿邑 477200

中枢神经系统是非小细胞肺癌晚期转移的主要部位之一,超过1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发生中枢神经系统转移(CNS),超过40%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由于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患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carcinoma,NSCLC)的患者存活时间不断延长,因此发生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的概率也不断增加。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合并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的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探讨其临床特征,并对其治疗进展进行探讨。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8-01—2014-06在我院住院治疗确诊的NSCLC合并中枢神经系统转移患者82例。

1.2 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目的自行设计表格,详细查阅或询问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既往史(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临床表现、肺部CT、肺组织病理、脑部CT、肿瘤转移情况等资料,录入计算机进行汇总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χ2检验,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采用Logisc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特征见表1。

表1 合并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特征

2.2 多因素分析 年龄<60岁、肿块类型为中央型和具有肺内转移与非小细胞肺癌合并中枢神经系统转移密切相关。见表2。

表2 合并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的危险因素

3 讨论

非小细胞肺癌的中枢神经系统转移主要分为脑转移和脑膜转移[1],主要症状为颅内压升高,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和头痛等现象;其中脑转移主要发生在脑白质和灰质交界区,引起多个功能区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出现走路不稳、单肢运动或感觉异常等症状,通过头部增强MRI的方法做出来诊断,即脑实质异常影像;而脑膜转移即表现出脑膜刺激的症状,增强MRI能在CSF中发现肿瘤细胞或者出现脑膜异常增厚。非小细胞肺癌的中枢神经系统转移不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缩短患者的生存时间,脑转移患者治疗后的中位生存时间基本为3~6个月,而未治疗的患者仅为4~11周。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的临床治疗,目前主要有:(1)全脑放射治疗:可以克服化疗药物由于血脑屏障而无法到达脑内的缺点,损伤和危险程度又低于手术,且预后好,因此临床上作为非小细胞肺癌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的标准治疗方案,也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案。但全脑放射治疗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良反应。其对疾病的控制仅为适度效应,超过50%的非小细胞肺癌中枢神经系统转移患者死于脑部肿瘤的进展。(2)手术治疗:对于只有孤立转移灶、临床状态较好的非小细胞肺癌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的患者可通过手术进行治疗,切除脑转移灶。手术治疗是向目前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中枢神经系统转移患者推荐的治疗方法。(3)化疗:有研究表明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中枢神经系统转移有效,化疗新药吉西他滨、长春瑞滨和紫杉醇对非小细胞肺癌中枢神经系统转移治疗的有效率为38%,化疗药物顺铂对非小细胞肺癌中枢神经系统转移治疗的有效率为50%。(4)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EGFR-TKI治疗是一种靶向治疗方法。当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EGFR-TKI为厄洛替尼和吉非替尼,其作用原理是通过竞争ATP的结合点防止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磷酸化,切断肿瘤细胞信号向下传导,使肿瘤细胞无法增殖和转移,最终凋亡。近年来的临床治疗证明EGFR-TKI可以治疗化疗无法治愈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的患者,疗效安全有效[2]。研究表明不吸烟、腺癌、女性以及发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枢神经系统转移患者应用EGFRTKI剂的治疗效果优于化疗。此外EGFR-TKI可能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枢神经系统转移有预防作用。有研究表明,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的患者经过1~2a后较接受其他传统治疗方法的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进展率显著降低,但其确切的预防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5)联合治疗:由于许多因素影响非小细胞肺癌中枢神经系统转移患者的治疗,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基因突变情况、有无进行过全脑放疗和EGFR-TKI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情况及颅外病变症状等,所以临床上经常需要多种治疗方式联合治疗。全脑放射治疗作为非小细胞肺癌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的标准治疗方法,可控制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的症状,必要时需要进行二次全脑放射治疗[3]。如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有敏感突变,就需要进行EGFR-TKI治疗。如患者颅外症状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均明显需考虑全脑放疗联合化疗治疗,或者全脑放疗联合EGFR-TKI治疗。

总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枢神经系统转移具有自身的临床特点,多见男性、<60岁患者,病理上具有腺癌为主,转移突出的临床特点。这对于我们识别和早期发现非小细胞癌中枢神经系统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1]傅华,张雪淋,肖瑜,等.吉非替尼联合放射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治疗中的作用[J].中华医学杂志,2012,92(8):524-527.

[2]Andrews DW,Scott CB,Sperduto PW,et al.Whole brain radiation therapy with or without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boost for patients with one to three brain metastases:phase 3results of the RTOG 9508randomised trial[J].Lancet,2004,363(9 422):1 665-1 672.

[3]陈闽江,王孟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靶向治疗[J].国际呼吸杂志,2013,33(12):957-958.

猜你喜欢

全脑放射治疗生长因子
广东放射治疗辐射安全现状
全脑CT灌注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
用生长因子美容险毁容
系列性科普
全脑开发
SmartKey脑力空间组织的全脑开发体验课开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意义
鼠神经生长因子对2型糖尿病相关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探索
胸腺瘤放射治疗研究进展
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