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邗江秸秆还田机插秧技术推广应用现状与对策

2015-12-17瞿世艳施福全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邗江全量农技

葛 胜,瞿世艳,施福全

(1.扬州市邗江区农作物技术推广中心,江苏扬州 225009;2.扬州市邗江区槐泗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江苏扬州 225115)



邗江秸秆还田机插秧技术推广应用现状与对策

葛 胜1,瞿世艳2,施福全2

(1.扬州市邗江区农作物技术推广中心,江苏扬州 225009;2.扬州市邗江区槐泗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江苏扬州 225115)

介绍了扬州市邗江区秸秆还田机插秧技术推广应用的现状及推广秆还田机插稻技术的做法,分析了影响邗江秸秆还田机插秧技术推广的因素,提出了促进该地区秸秆还田机插秧技术推广应用的对策。

邗江;秸秆还田;机插秧;现状;对策

秸秆还田机插稻是指前茬小麦收获后将麦秸秆切碎分散、机械旋耕还田后实行水稻机插秧,并根据还草田水稻生长发育特点,进行高产高效栽培管理的一种水稻耕作栽培技术[1]。2004年开始,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江苏省作栽站、扬州大学农学院联合组织在江苏进行全量麦草旋耕还田机插秧技术试验示范[2],“全量麦秸机械还田轻简稻作技术的集成与示范项目”被列入扬州市重大农业科技攻关项目。2007年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制定了《全量麦秸秆旋耕还田机插稻技术规程》(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T 1156-2007),全量麦秸秆旋耕还田机插稻技术在全省得到迅速推广。2012年江苏省全量麦秸秆旋耕还田机插稻面积达110.31万hm2,占水稻面积的48.9%,比2011年增加15.53万hm2,增幅达16.39%。邗江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机插秧技术,水稻产量稳步提升,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12年邗江麦秸全量还田机插扬粳4227高产栽培产量达12 000 kg /hm2[3]。

1 秸秆还田机插秧技术推广现状

1.1 基本概况

1.1.1机械情况。该地区2014年主要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0%,其中水稻、小麦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2013年底全区拥有大中型拖拉机532台套、秸秆还田机械543台套、插秧机679台。2014年机耕面积达100%、机械收获占97%、秸秆机械化还田率达80%、水稻机插秧占水稻面积58.1%,其中秸秆还田机插秧占水稻面积的45%以上。

1.1.2育插秧情况。水稻机插秧育秧在该地区主要是由农机大户、机插秧合作社、种田能手和农技人员为周边农户提供育插秧服务,农户个人育插秧较少。据2014年调查,该地区水稻机插秧育秧秧池面积73.3 hm2,栽插大田面积0.767万hm2;其中集中育秧秧池面积32.3 hm2(≥0.67 hm2);育供秧示范点32个。如公道镇农机大户徐大中育秧面积达4.3 hm2,栽插大田达400 hm2,满足了周边农户的生产需要。

1.1.3技术研究与服务。邗江地处扬州近郊,技术优势是辖区内有全国闻名的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两个科研院所在国内秸秆还田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上均处于前沿领先的地位,为邗江秸秆还田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邗江区农作物技术推广中心从2004~2006年与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承担了扬州市重大农业攻关项目“麦秸秆全量旋耕还田轻简稻作栽培技术集成与推广”,独立承担了江苏省农业三项工程“稻麦秸秆还田综合利用技术集成与推广应用” [sx(2009)60] 、“ 机插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推广与应用”[sx(2011)052]、“麦秸全量还田轻简稻作技术集成与推广”[ SXGC (2012)266]、“超级稻机插丰产精量栽培技术示范推广” [ SXGC (2013)251]及水稻高产创建项目,为秸秆还田机插秧技术研究与推广奠定了基础。乡镇农技推广网络基本健全,为秸秆还田机插秧技术推广提供了可能。

1.1.4专业化服务组织。针对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的特点,以土地流转、专业化服务为平台,大力推进不同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通过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以市场为导向,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化合作组织。至2014年前,各种农民合作组织总数达276个,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入社成员8.6万户,占农民户数的91%。其中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有农机专业合作社12个、植保专业合作社18个。

1.1.5政府扶持。为了促进秸秆还田机插秧技术在邗江的推广应用, 2005年邗江就开始进行了秸秆还田旋耕还田机插秧栽培试验。从2006年开始,江苏省对农户购买插秧机、秸秆还田机械、大中型拖拉机、收割机等机具进行补贴,邗江区政府也对购机农户给予了一定的补贴。从2008年夏季开始,扬州市政府每年拿出70多万元对邗江实行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进行补贴,邗江区政府每年拿出150多万元对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进行补贴;从2010年夏季开始,江苏省政府每年拿出100多万元对邗江实行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进行补贴,2014年江苏省政府秸秆还田作业补贴达228万元。邗江有条件的乡镇也拨出专门经费用于秸秆还田机插秧推广工作(购机或作业补贴)。江苏省农委在水稻高产创建中也明确要求商品化育供秧资金占项目资金的40%。由于各级政府和领导的高度重视,秸秆还田机插秧技术在邗江得到迅猛发展,从2004年1.67 hm2到2014年达0.59万hm2。

1.2 推广成效

1.2.1推广规模迅速扩大。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随着秸秆还田机插稻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普及、育秧专业户的不断涌现,秸秆还田机插秧技术已逐步地得到广大农民的认可和接受,2014年推广应用面积达5 940 hm2,占水稻面积的45.1%,已成为邗江面积最大的稻作方式。

1.2.2推广效益显著。据2013年统计调查,秸秆还田机插稻平均实收单产9 379.5 kg/hm2,比手插稻增产1 621.5 kg/hm2;稻谷按收购价3.0元/kg计算,产值28 138.5元/hm2,比手插稻增收4 864.5元/hm2;秸秆还田机插稻平均成本(含人工)11 250元/hm2,比手插稻少1 500元/hm2;实际效益16 888.5元/hm2,比手插稻增收6 364.5元/hm2,增60.5%。全区推广面积0.43万hm2,农民增产增收达2 736.7万元。

1.3 存在问题

1.3.1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邗江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行政区划调整后,镇(街道)、村规模扩大,从事公益性服务的机构和人员却在减少,有限的公益性服务人员要把技术送到千家万户难度加大、成本增加,存在着技术传递“最后一公里”问题。目前区、镇(街道)、村农技推广体系是处于“头健、身弱、无脚”的状态,现在大多数镇农技站已合并为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人员工资偏低,在职农技干部工作量大,有的还有多个兼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技推广工作;一般村级只有1个分管农业的负责人,没有专职的农技员,每到田间管理关键时区级印发《田管意见》,不能及时传到农民手中,往往出现区级镇级急、村级缓的现象,农民乱施肥、迟打药、乱管水的现象时有发生,不但加重了农民的生产成本,又影响了水稻产量和种植效益。

1.3.2专业队伍难以稳定。随着二、三产业的发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主要务工、经商,导致农村务农人员主要以妇女、老人居多,科学种田水平不高、素质下降。而水稻育插秧、田间管理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高,大部分农户无法承担。农业社会化服务是一项季节性服务,不是长期性的工作,属于短暂性的突击,服务人员配备有一定的难度,一般强壮劳动力都在其他岗位,适合做农机作业及水稻育插专业化服务工作的人不多,导致农机作业、育插秧专业服务队中人员年龄普遍偏高,文化程度不高。由于育秧人员文化水平不高、接受新技术难度大,加上有明显的小农经济意识,对提高育秧质量意识不强,满足于需要插秧的农户没有就秧苗质量提出较高的要求,在育秧过程中工作马马虎虎、图省事,秧苗质量不高。

1.3.3机械维修力量不足。目前,一部分机手对机械性能不懂,缺乏基本农机知识和水稻育插秧常识,会用不会修等现象时有发生。由于维修技术和售后服务跟不上,造成了部分机械因故障在农忙时不能正常地运作,给适时耕整、插秧带来了不少麻烦。

1.3.4评价机制难以统一。部分农机手有图省事、节本的小农经济思想,为增加收入,降低用油量和育秧成本,在耕整地、水稻育插秧时旋耕埋草时高速作业、育秧时加大播种量、株距偏大等现象比较普遍,导致耕整地、水稻育插秧的质量和效果得不到保证,影响了水稻栽插的基本苗数和秧苗的返青活棵,对水稻后期产量的形成有一定制约,机插稻轻简而产量不高不稳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何约束机手和育秧大户的行为,追究其相关责任,促使规范操作,迫切需要成立一个服务仲裁和评估机构,并制定一个标准的评价准则。

1.3.5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虽然相关部门制定了一整套的秸秆还田机插稻生产技术标准,但还有部分专业队只管向农户提供埋草或育插秧服务,不考虑整体的插秧质量和效果。由于机械作业效果评价的标准很难确定,也没有完整的奖惩机制,给少数机手钻了空子。如机械埋草时人作业速度快和作业深度不够,育插秧时插种质量、栽插质量差等情况,秧苗栽插后分蘖发生迟、穗数不足,产量得不到保证,导致部分农户对秸秆还田机插秧能否高产持怀疑态度,影响了秸秆还田机插稻技术的推广普及。

2 推进专业化服务的做法

为了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需要,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提高农产品质量,保证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应用到位,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建立新形势下的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从2012年起,邗江进行了农业专业化服务的一些探索。

2.1 完善组织体系

2.1.1成立组织。由乡镇农服中心、水利农机站牵头,村组干部、插秧机手、收割机手、耕作机手、种粮大户、育秧大户等加盟,通过成立社员代表大会,制定章程,明确合作社性质、服务宗旨、服务项目、服务内容、社员权利与义务、组织机构、财务管理等,实行“自愿参加、自我服务、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原则。

2.1.2建立固定育秧基地。选择交通方便、排灌设施配套及集中连片的田块作育秧基地。育秧基地由区镇农技人员指导,各育秧点专人管理,群众反映效果较好,秧苗素质较高。2014年全区建立0.67 hm2以上的集中育秧基地18.8 hm2。

2.1.3发展壮大。合作社积极发展农户加入,扩大服务范围,实行机械埋草、育供插一体化。其中公道镇大众机插秧合作社育供插达6 000多亩,满足了当地农民的需要。

2.2 健全运行机制合作社设立理事会、监事会,对社员代表大会负责,依照章程履行职责,建立一套科学的运行机制,确保合作社高效运转。一是明确职责分工,育秧工作部负责秧苗培育、统一调运,机插工作部负责栽插、插秧机的维修保养,大田管理工作部负责栽后技术指导,财务工作部负责合作社财务管理、利润分配等;二是市场化运作。年初合作社与农户签订机械作业、育插秧服务合同,建立生产服务关系,同时合作社分别与农技员、机手、社员签订育秧、机械埋草机插作业、大田管理责任书,明确责任心;三是完善配套制度,实行有配套技术规程、良好服务手段、具体服务标准、规范服务合同、完善服务档案,进一步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4]。

2.3 多种模式并存在一是镇级机插秧专业化服务合作社模式,由乡镇农服中心、水利农机站牵头,村组干部、插秧机手、收割机手、耕作机手、种粮大户、育秧大户等加盟的合作社,服务规模大、服务水平高;二是机插大户或种粮大户自己组建合作社;三是自育秧合作社代插秧。

2.4 加强培训指导加强技术培训、指导,可有效推动秸秆还田机插秧技术的整村推进工作。邗江在组建育插秧专业合作社和作业机手挑选过程中,制定严格的作业机手准入政策,并对作业机手实行收割机、埋茬耕整机、插秧机的保养与维修、安全作业、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等岗前培训,全区共培训机手500余人次。通过实行岗前、岗中、岗后培训,不仅提高了机手的专业技能,还提高了他们的服务水平,得到了广大农户的一致好评;其次加强宣传发动,印发到户资料,让农户了解秸秆还田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督促机手按照要求进行机械作业,确保水稻栽插质量。

3 发展对策

农业是弱势产业,粮食生产又具有战略性,因而秸秆还田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应用具有明显的公益性。要促进秸秆还田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发展后劲,应从政策扶持、队伍建设、培训指导、发展机制等方面入手:

3.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实现“生态循环”、“绿色生产”是各级政府提出的明确要求,建议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强发展完善农技推广体系的支持力度,列出专项资金予以支持。一是继续扶持创建农业专业化服务组织,如实施购机补贴、组建农机服务组织、扩大服务范围。二是设置秸秆还田和机插秧的专项补贴。补助用于各种基层组织的秸秆还田作业和机插秧,按面积补助作业费用,既保证作业人员的利益,又体现了政府惠农政策。三是对组建专业服务组织在税收、信贷、服务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以加快其发展。

3.2 加强农技队伍建设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也是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适应当前现代农业服务的需要。农技队伍是建设现代农业服务体系一支不可缺少的骨干力量。邗江区、镇(街道)行政区划调整后,虽然农技人员编制虽做调整,但仍不够科学合理,应根据各镇的人口与面积,重新科学核定编制;其次应着力提高农技人员的素质,多层次、多方位地对各级农技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及时更新知识,提高服务效能。

3.3 加大培训指导和宣传力度秸秆还田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需要农技推广人员不懈努力去研究、示范和普及,还需要农机手、育插秧服务组织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手段,以及广大农民提高科学种田水平。要通过加强对科技示范户和职业农民的培养,不断提高科技应用水平和示范辐射影响作用,进一步促进秸秆还田机插秧技术的推广普及。同时要加大指导和宣传力度,做给农民看、引导农民干,只有让农民真正体会到既培肥了地力、农作物又增产增收的喜悦,秸秆禁烧工作就不再需要花大力气去“堵”了。

3.4 创新服务模式和发展机制要继续创新、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内涵和发展机制,既是适应农业、农村的发展,满足农民的需要,同时也是增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生命力、增加成员收入、稳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一条行之有效途径。

3.5 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现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曾经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但现在某种程度上已制约了农业的生产和发展。表现在:一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是“3860”或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接受新技术、新方式比较困难;二是规模化种植程度低,种植面积小而分散,农民种田收入占家庭经济收入的比例很小,农民种粮的重视程度不够,阻碍了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因此,在像邗江这样在扬州市郊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应加大推进土地流转工作,动员农户将耕地向少数人(种田大户)手中集中,扩大规模种植、连片种植。这样,才能有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推广普及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条件,才能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和农业生产水平,促进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1] 谭长乐,赵步洪,戴正元,等.全量麦草旋耕还田机插稻生产技术规范[J].江苏农业科学, 2007(1):22-24.

[2] 谭长乐,张洪熙,赵步洪,等.全量麦草旋耕还田轻简稻作技术示范[J].江苏农业科学, 2006(5):12-13.

[3] 葛 胜,杨武广,季陆鹰,等.全量麦秸还田扬粳4227高产栽培技术[J].北方水稻,2007(1):22-25.

[4] 聂春生,闵思桂.水稻机插专业化服务模式与机制探索[J].北方水稻,2014(4):74-77,80.

葛胜(1965- ),男,江苏兴化人,高级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与研究工作。

2014-12-01

S 216.3

A

0517-6611(2015)02-356-03

猜你喜欢

邗江全量农技
扬州邗江杨庙镇:念好“联”字诀,建好“同心圆”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成都市温江区全力推进医保全量数据采集试点工作
邗江黄金社区:社区为侨服务好 侨为社区贡献多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树 叶
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与评估的误区及其改进方法
培育乡镇农技人员立足当下更要看重长远
看仪陇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
麦秸全量还田下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及其产量构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