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录】“中国的海明威”是对我的最高表赏

2015-12-16

四川文学 2015年9期
关键词:海员海明威经历



【实录】“中国的海明威”是对我的最高表赏

又一本的畅销书:《邓刚答人生百问》《邓刚幽默》《男+女之幽默》……

分手那天,我们一起乘车到达哈尔滨,他在车站提前下车。他站在路口等红绿灯,看到我们的车过去了,他举手,行了一个军礼。同车的西安市作协主席吴克敬说:“邓刚啊邓刚,如果不是那份牛脾气,早当大官了。”也许正是源于大海淬就的性格,他心中装有一个大海,官又算得了什么?!

蒋蓝(以下简称蒋):在北岛、李陀主编的回忆录《七十年代》里,我读到了你的长篇回忆《我曾经是山狼海贼》,很感人。这样的曲折经历对于一个作家是取之不尽的宝库。但如今的很多作家缺乏类似的生活历练,向壁虚构往往成为了不二法门。你如何看待?

邓刚(以下简称邓):感谢你对拙作的关注和鼓励。其实在当今社会,每位作家的生活经历都是曲折的。这个曲折并非你经受过多少苦难,你遭遇过多少打击;或是你走南闯北,上过山下过海,阅历丰富,生活中的故事多多。关键是这些经历是否在你的心灵里刻下多少纹路。不是生活的历程,而是心灵的历程,如果你心里没有褶皱,就会感到世界光滑,那你还能写什么?名著《傲慢与偏见》的作者一生大概只生活在不见风雨的客厅里,可她对人物和生活的深刻理解,令人惊叹;美国作家杰克•伦敦从来没当过海员,但他描写海员生活的小说却相当精彩。我并非说没有生活也能创作,而是你是否拥有深刻而细腻的感悟力和穿透灵魂的想象力。记得一位中国作家说过:听到一个玻璃杯摔碎的声音,比听到总统去世的消息还动心(大意如此)。这句话有一种让人心疼的深邃。

你所说的面对墙壁虚构,其实是在贬斥“编造”。这些作家并不缺少生活,而是没有深刻的感悟能力,看不透生活的本质,所有的生活事件在他眼里就平淡无奇,也就只能是编造了。当然,现今的读者心理浮躁,不愿面对真实思考,一味地梦想成真,所以逼得作家们只好胡编乱造,发了疯般地写光怪陆离,来满足浮躁心理的空虚。从物质角度上看,会大赚其钱,也可以理解编造式的作家为什么越来越多。坦率地说,看到胡编乱造也能挣大钱,有时我也眼红,问题是我怎么编也编不过他们,只能是心怀悻悻。看起来胡编也是个本事,不能小瞧。

蒋:你以前的绰号就叫“海狼”,被誉为“中国的海明威”。小说《山狼海贼》很好看,也催人泪下,几乎就是写实。大海就是你的精神意象,可以讲一讲你与大海的亲身经历性的故事吗?

邓: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所谓“革命的烈火”将一切都烧得净光,饿得我像两眼放绿光的恶狼。只要发现哪个海湾里有海参和鲍鱼,无论风浪多大,我

无人问津的状体下逐渐失语。邓刚算一个异数,他不但经历了这些洗礼,而且老而弥坚,展示出一种对人生深度打量后的觉悟,信手拈来,举重若轻。这在他参与的一系列电视访谈、人生讲座里就可以得出结论。邓刚是典型的多面手,后来与人合作弄出90多集电视剧本。后来他竟又做起了广告,成了第一个吃螃蟹、进入广告界的明星作家……本来一个作家有涉足说、影视、广告领域就足够了,可不安分的他又当起了“婚姻爱情顾问”,他还把这些讲话整理成篇,出了一本

猜你喜欢

海员海明威经历
很多事你只能独自经历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海明威名言
盼 望
重温海明威
我经历的四个“首次”
新“海员证管理办法”将于5月1日起施行
海事知识小学堂
回忆我的打铁经历
《老人与海》与海明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