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市场,积极推动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
——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在第六届中国兽医大会上的讲话

2015-12-15于康震农业部

兽医导刊 2015年23期
关键词:执业社会化兽医

于康震/农业部

面向市场,积极推动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
——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在第六届中国兽医大会上的讲话

于康震/农业部

当前,各行各业都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科学谋划“十三五”发展蓝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伟大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工作。兽医工作者要紧跟中央的决策部署,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坚持改革创新,提升发展动力,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营养需求提供全方位、高品质的兽医服务,下面讲三点意见。

一、回顾过去我国执业兽医制度建设取得了重要成绩

实施执业兽医制度是我国新型兽医建设重要任务之一,也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从2005年《国务院关于推行兽医改革的若干意见》到2008年修订实施的《动物防疫法》,先后在国家宏观政策上和法律层面确立了执业兽医制度的地位和作用,为执业兽医制度的实施奠定了基础。2009年,农业部在吉林、河南等五省开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试点,2010年在全国全面推开,标志着我国执业兽医制度正式启动。“十二五”期间,执业兽医制度作为兽医行业的基本制度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步完善的发展轨迹,执业兽医人数逐步增加,社会影响持续扩大,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执业兽医管理机制逐步完善。农业部大力加强执业兽医管理相关法律规范。依照《动物防疫法》规定先后颁布实施了《执业兽医管理办法》、《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及《兽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管理办法》;制定下发《农业部关于推进执业兽医制度建设的意见》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一系列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明确了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注册、执业监管、继续教育、行业自律等具体工作目标和发展方向。

2.执业兽医队伍不断壮大。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实施以来,全国共有76 868人取得了执业兽医资格,其中取得执业兽医师资格的39 808人,取得执业助理兽医师资格的37 060人。执业兽医已经成为动物疫病诊疗和提供兽医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力量,为保护人类和动物健康,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3.执业兽医监管力度持续加强。农业部建立了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考务、兽医管理及兽医队伍管理体系。时实了解掌握执业兽医从业、成绩等相关信息,为监管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从2015年开始,农业部试点在全国开展动物诊疗机构清理整顿专项执法检查工作,严格管理、规范兽医的执业行为,维护和促进了动物诊疗行业有序、健康发展。

4.兽医行业协会建设初见成效。以中国兽医协会为代表的兽医行业协会在凝聚兽医行业发展和对外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每年一度的中国兽医大会涉猎议题广泛、研究问题前沿,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成为行业中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同时,兽医行业协会也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国际兽医组织和各国兽医协会的合作在不断深入,为中国兽医走向世界创造了有利条件。

回顾执业兽医制度的发展历程,可以深刻感受到执业兽医制度的建立实施为中国兽医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必要做法。

1.执业兽医使兽医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作为专业化、标准化、政治化职业。执业兽医管理的一系列制度、规定使兽医人员与其他行业人员有了严格的区分和界限,使兽医人员作为一项社会认可的职业真正确立起来。

2.执业兽医制度使中国兽医行业真正与国际接轨。对兽医人员的规范管理是兽医国际组织和各国兽医管理机构开展的一项核心内容,执业兽医的素质、水平是反应映该国兽医人员和兽医水平的重要标准。没有执业兽医制度的准入、行为监管等制度规范,我国兽医人员就很难得到国际认可,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就会面临很大障碍。

3.执业兽医制度使兽医从业人员的地位不断提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保障动物健康的问题上,社会公众在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等方面对兽医工作也产生了日益广泛的兴趣。因此,能够提供高品质兽医服务的执业兽医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同步实现了提升。

当然,由于执业兽医制度的建立时间还不长,加上社会传统观念和养殖业发展阶段的影响,执业兽医队伍的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包括人员数量明显不足,无法满足社会需求;执业兽医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城乡差距和教育应用不相适应的矛盾比较突出。但是,我国执业兽医制度的基本框架已经建立,执业兽医管理各项制度和机制运转良好,为继续推进兽医行业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执业兽医应主动承担更加重要的社会责任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各行各业应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助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推动养殖业发展方式转变迫切需要提高兽医服务能力和水平。这为兽医从业人员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十三五”期间兽医工作的核心任务就是保障四个安全:养殖业诊疗安全、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广大兽医从业者特别是执业兽医要吃准吃透兽医工作的新定位及内涵,主动承担更加重要的社会责任。

1.执业兽医要主动发挥在动物诊疗和疫病防控工作中的主体作用。防控动物疫病是兽医从业人员的基本职责也是保障养殖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关键。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食用动物及伴侣动物的需求大幅度增加,兽医从业人员开展动物诊疗和疫病防控不仅致力于保护动物健康更与社会公众的需求和利益密切相关。执业兽医是法定专门从事动物诊疗和保健的人员,有严格的准入标准和管理规范,其综合素质、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应该显著高于其他兽医从业人员,也应该在动物诊疗和疫病防控当中发挥主体作用。同时,《动物防疫法》、《执业兽医管理规范》等也对执业兽医开展动物疫情报告、动物疫病防控和扑灭等工作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执业兽医应当自觉承担责任和义务。

2.执业兽医要积极参与从养殖到屠宰产业全链条的兽医卫生监管。当前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对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非常关注,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成为各级兽医部门的重要职责。总结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实践可以发现,只有做好从养殖到屠宰全链条的兽医卫生风险点控制,动物卫生食品安全问题才能更加有效的解决,而这正是执业兽医的专业领域和服务范围。在养殖环节,执业兽医负责疫病诊疗和规范用药,指导养殖场发展健康养殖,不断提高养殖管理和生物安全水平;在运输环节,执业兽医能够参与产地检疫实施实验和室检测,配合动物卫生监督机构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动物疫病传播的风险降到最低;在屠宰过程中,执业兽医能够参与屠宰检疫和兽药残留、病原微生物检测,把控动物产品进入市场的最后一道关。执业兽医在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和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方面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3.执业兽医要勇于承担推动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的重要责任。兽医公共卫生管理和社会化服务是兽医工作的两个主要方面。政府主体主要承担兽医公共事务管理;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和兽医从业人员主要提供兽医的社会化服务。长期以来,我国兽医工作偏重于强化公共管理和公共卫生,存在着责任不清、权责不配等现象,导致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严重滞后。当前,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政府职能不断改变,法律责任逐步明确,政府兽医部门将更加注重履行宏观指导和监督执法职能,养殖、经营、屠宰等市场主体也要按照法律规定承担起相应的主体责任,在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寻求社会化的兽医服务。执业兽医不仅是动物诊疗的重要力量,更要在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发挥自身的专业和技术优势,动员人力、财力、物力等多方面的社会资源进入兽医服务领域,组建技术合作、资本合作等多种形式的社会服务组织,提高兽医人员的专业化、组织化水平,推动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能够在”“十三五””期间有一个显著的发展。

农业部作为全国执业兽医的主管部门,历来十分重视执业兽医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在不断强化行业规范和管理的同时,积极拓宽执业兽医的就业渠道与需求配比,努力提升执业兽医的社会地位及含金量。通过制定《兽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管理办法》赋予执业兽医对处方药排他性权利。通过修订《执业兽医管理办法》扩大执业兽医的注册范围,并授予助理执业兽医师在一定期限内可以依法注册执业并开展兽医处方笺权限。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将得到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为了更好的建设和发展执业兽医这支队伍,农业部正在着力推动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积极推动兽医人员管理立法机制。在现行兽医法律规范基础上,专门组织人员研究起草《兽医法》,力争为兽医人员管理和服务提供更高层次的法律保障。二是积极推进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农业部正在研究将兽医公共管理等职能、技术支撑和服务功能以政府购买服务等市场方式交由具备资质的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来承担,扩大兽医社会化服务的发展空间。

可以预计,未来五年,我国的执业兽医、乡村兽医等兽医从业人员的需求将会持续增加。希望广大兽医人员认清形势、抢抓机遇,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素质和水平,积极参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积极参与执业兽医队伍建设,积极推动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在行业发展的大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努力进取,行业协会要积极发挥社会管理作用

执业兽医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学历教育、资格准入、注册制度、继续教育和行为规范等各方面内容,需要由政府兽医部门和行业协会加强合作,共同承担。在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社会管理的大背景下,以中国兽医协会为代表的兽医行业协会更要顺势而为,在行业自律、规范管理、资源整合、组织协调、专业服务、权利维护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为此,我在此提出四点希望。

1.希望协会在推动兽医行业交流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兽医作为一个职业,有其特别的专业标准和技术要求,这是兽医教育的基础。要使兽医人员队伍的教、考、用三方面协调发展,专业教育是基础,资格考试是标准,社会使用是方向。专业教育一定要与兽医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相衔接,与兽医人才的使用方向相匹配。“会考试不会看病”是目前兽医专业毕业生的一个通病。我国兽医专业教育存在对在校生实操能力培养不足,重视不够,尚不能满足对执业兽医实操技能等方面的要求。世界动物卫生组织于2012年提出了兽医教育的核心,为全球兽医教育机构制定兽医专业课程、评价兽医专业毕业生的能力提供了必要的参考。希望中国兽医协会积极参与、推动兽医高等教育的改革,进一步加强与教育部门和兽医高等院校的协商,加强中外兽医教育机构的交流合作。在引进兽医交流的国际标准与先进经验方面多做探索,加快推进兽医教育的评估认证。

2.希望协会在推动执业兽医继续教育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我国执业兽医制度启动时间不长,执业兽医技术总体水平不高,与社会公众对高品质兽医服务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可以说加强执业兽医继续教育工作任重道远。一是要早日完善执业兽医继续教育制度,强化培训机构和培训项目管理,提高执业兽医继续教育的制度化、规范化;二是要制定执业兽医师资、培训规范,根据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发培训教材,促进执业兽医培训机构及其行为规范;三是要积极推广执业兽医远程教育,创新教育载体,整合各类资源,快速扩大执业兽医培训覆盖面;四是加强执业兽医继续教育的公益宣传,在全行业营造学习气氛。

3.希望协会在执业兽医行业自律和提升社会影响力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目前,兽医工作在保障“四个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兽医职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公众依然缺乏对兽医工作和兽医职业的重要性的深入了解。另外,还有少数人在执业过程中违反职业道德的现象还时有发生,给执业兽医行业带来负面影响。中国兽医协会作为执业兽医的全国性组织,应该在提升执业兽医社会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人才和社会资源进入兽医行业以及规范执业行为、加强行业自律方面做出更多努力。此外,希望中国兽医协会积极配合政府兽医部门做好政府购买服务等政策、制度、机制、规划实施,为执业兽医创业自立、开拓专业诊疗设施,吸引社会资本,开办兽医服务组织等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服务。

4.希望协会大力开展自身建设,实现改革发展。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加快社会组织改革发展是中央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中国兽医协会作为全国最大的兽医行业组织,要深入领会中央精神,按照中央推进社会组织改革发展的总体部署和一系列积极推进、稳妥过度,加快自身建设发展,要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改革方向,坚持服务会员和行业发展,进一步将服务重点转向行业、市场,为广大兽医从业人员和各类兽医服务主体提供全面、优质的支撑服务。要大力建设符合改革要求、行业需求的新型管理体制与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管理、服务和发展能力。在引领和服务全国兽医行业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根据会议资料整理,未经本人审阅,如有出入,以其个人意见为准。)

猜你喜欢

执业社会化兽医
我是兽医志愿者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兽医改行搞发明
兽医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医师多点执业松绑
说说护士多点执业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
动物园兽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