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丽水市瓯江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研究与思考

2015-12-13金海波

绿色科技 2015年7期
关键词:瓯江丽水市丽水

金海波

(浙江省丽水市瓯江生态旅游景区管委会(筹),浙江 丽水323000)

1 引言

丽水,被誉为“浙江绿谷”,是华东地区设区市中首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是“中国生态第一市”,生态环境质量浙江省第一,位于中国前列,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继续位居浙江省首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然而如何在保护绿水青山的基础上,实现金山银山?这是一个时代课题。丽水市委、市政府决定在瓯江景区率先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从而带动全市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就是完成这一课题的核心。

2 丽水瓯江景区概况

瓯江是丽水的“母亲河”,其中丽水市区段最美。瓯江景区,已形成古堰画乡“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九龙“国家湿地公园”、南明湖“国家水利风景区”、南明山“省级风景名胜区”等4个重要区块。其中,古堰画乡景区:建于南朝(公元505年)的通济堰,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2001年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区内拥有浙江省保存最完整的生态河川景观,沿江两岸滩、屿、岛、林等自然资源与堰、港、坝、村等人文资源相互映衬,使其成为丽水巴比松油画的发祥地和“中国摄影之乡”的主要创作基地。2014年,古堰画乡景区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九龙湿地景区:瓯江河道融淳朴、奇韵、野趣及原生态为一体的滩、泽、圩、岛、林等湿地自然景观,湿地长廊中大片枫杨林形成的“水上森林”奇观,构成了以河流-滩涂-沼泽-森林为主的生态系统,这在浙江省八大水系中,甚至是全国都颇为罕见。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2015年上半年将迎接验收。南明湖景区:2006年瓯江干流开潭水利枢纽工程水库下闸蓄水,在丽水主城区形成2800万m3库容的人工湖,湖岸线全长约16km,湖面宽度200~600m,湖面积达5.6km2,与杭州西湖水域面积相当。南明湖贯穿丽水城区,沿线自然风光集隽秀、幽奇、旷清于一体,兼具湖光、山色、林木之美,较华东地区水网平原湖区和浙江省湖区更富有个性特色。2009年被列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南明山景区:以人文景观著称,以摩崖石刻和山林寺庙为特色,素有“括苍之胜”美誉。古人有诗写照:“荷香僧院静,泉响石梁幽;古洞夸仙迹,虚亭豁远眸”。1985年被列为首批浙江省风景名胜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 丽水市瓯江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战略意义

(1)生态兴则文明兴。对生态文明思想丽水先试先行,深耕生态文明建设。自2006年以来,丽水将生态立市的政策一贯至今。从2011年起,丽水逐渐淡化GDP考核,酝酿实施分类考核。特别是近两年来,浙江省委对丽水作出“不考核GDP、不考核工业总产值”的决定,转而调整为考核空气质量和区域断面水质达标率等生态指标,这是给丽水发展发出的最响亮信号。生态是丽水最大的优势,生态是丽水最响的品牌,生态是丽水最重要的功能。对于丽水来说,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战略指导思想抓实抓好、抓出成效,更是丽水科学发展路径的必然选择。丽水就是要把这种优势、品牌、功能逐一兑现,加快建设生态保护和生态经济“双示范区”。丽水将坚定不移地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之路,推动生态文明示范区和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努力建设美丽幸福新丽水。

(2)站在全局发展的高度来审视,丽水更应该加快推动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绿水、青山、蓝天是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标志,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好生态环境,也是最为普惠的民生福祉。丽水生态环境质量连续10年居浙江省首位、全国前列,生态公众满意度连续6年居全省第一,多次荣获“中国最佳生态发展城市”称号。当长三角的城市群出现雾霾的时候,在浙江西南的丽水,却依靠自身生态系统,成为全国空气质量前十的惟一内陆低海拔城市,在丽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每年一直保持在300d左右。丽水是生态优越的生态之城,是浙江独一无二的生态屏障,是名副其实的生态、休闲、养生之城。

良好的山水生态环境,是丽水最为珍贵的城市资源。丽水,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休闲养生城市、中国长寿之乡,素有“中国生态第一市”、“浙江绿谷”、“华东地区动植物摇篮”等美誉。丽水生态文化底蕴深厚,历来是道家文化的传播地和养老养生的福地。东晋著名道教领袖葛洪曾在南明山上炼丹养生;唐代五朝尊宠法师叶法善隐居卯山研习占卜炼丹之术。“顺应自然”等养生思想深深地植根于这一片土地。宜居长寿,2014年丽水人均期望寿命达78.3岁,百岁老人占比超过十万分之七,达到国际“高寿城市”标准。清新空气、郁郁青山、潺潺绿水,沉淀在丽水的这些现代社会最为稀缺的元素,如今已然成了现代人“明码标价”的“金山银山”。丽水因绿色而精彩、因生态而美丽,是值得停下来,敞开胸怀深呼吸的养生福地;也是值得住下来,放松心灵养性情的长寿之乡。丽水也是风光秀美的旅游之城。

优良的生态环境,引领着丽水人民的生态自信,使其更加坚定不移地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发展之路。旅游不仅是消费热点,也是投资热点。当前,我国旅游业已进入产业集聚融合发展的新阶段,旅游业的综合带动功能全面凸显。生态旅游,是一个大产业,是与时俱进、转型升级的产业,也是一个综合性产业,更是一个系统工程。生态旅游业,是生态经济的重点产业,也是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实现生态资源优势转换为生态产业优势的重要路径。2013年,丽水市出台了《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全面深化改革,建设美丽幸福新丽水的决定》,提出建设全国生态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双示范区”,使丽水成为美丽中国、美丽浙江最靓丽的风景线。市委、市政府站在政治的高度、全局发展的高度来审视和推动丽水生态旅游业的发展,2014年相继出台了《关于推进美丽城乡建设打造生态旅游名城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生态旅游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叫响“山水浙江看丽水”等系列旅游宣传口号,全面展示“中国生态旅游第一市”的区域形象,围绕打造“秀山丽水、养生福地、长寿之乡”区域品牌,把“生态、人文、养生、长寿”的核心竞争力作为旅游业培育主攻方向,将全面推进生态旅游业成为引领丽水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战略支柱产业,努力打造全域化生态旅游名城。在新常态下,要把传统产品升级和丰富新产品新业态摆在突出的位置,推动旅游产品结构由观光为主,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发展转变,推动三大市场全面发展。

(3)整合发展丽水市瓯江生态旅游景区的战略规划。近年来,丽水旅游“秀山丽水、养生福地、长寿之乡”区域品牌以及“生态、休闲、养生”为主题的旅游产品越来越受到各级市场的青睐。丽水旅游要在全省乃至全国旅游业新一轮发展中争上新的台阶,必须抓好原有景区的提升和5A级旅游景区的创建,加快“大景区”的打造。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市区要先行启动5A级景区创建工作。而瓯江沿线各景区原先管理分散,分属多个部门、系统管辖(古堰画乡景区属莲都区管辖,九龙湿地景区属市林业局管辖,南明湖景区属市水利局管辖,南明山景区属市建设局管辖),不利于景区发展。打破地方藩篱,推进区域旅游一体化,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此,为促进区域旅游整体发展,提高丽水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加快丽水旅游经济转型升级发展,“丽水市瓯江生态旅游景区”及管委会应运而生。市委、市政府提出,依托丽水中心城区特别是“中闲”区域依山傍水的独特地形,以瓯江生态旅游景区为载体,以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抓手,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把丽水中心城市打造成为“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生态旅游名城,强化中心城市旅游业的综合带动功能。市委、市政府为此专门成立了丽水市瓯江生态旅游景区管委会,负责瓯江生态旅游5A级景区的规划、创建和管理工作。

4 丽水瓯江景区创建5A级旅游景区的对策与措施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全面动员,形成合力,对照5A创建标准,定出时间表、挂出作战图、排出任务书,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全力推进5A级景区创建工作。

4.1 深化旅游综合改革,为创建添力

旅游景区的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是衡量一个A级旅游景区发展水平的重点之一。在《5A级旅游景区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评分细则》中,景区综合管理指标所占份额很大。为此,我们要以创建“生态旅游全域化综合改革试验区”为依托,全方位推进旅游管理体制改革。

要健全大旅游发展机制,市生态休闲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市旅游业发展的重大规划、重大项目、重大活动。市旅委要强化旅游委员会综合协调职能,使其在旅游事业发展中充分发挥引领作用。要加强旅游资源整合,逐步推进旅游景区建设、经营、管理的合理分工,探索跨区域旅游资源整合模式。要加强旅游要素保障,加大税收支持力度、资金支持力度、人才支持力度、建设用地支持力度,对重大旅游项目要优先支持、重点扶持。

2014年,丽水市已在全省率先向省政府提交了申报省级综合改革试验区的申请。市旅游委等相关部门要积极向上对接,并持续推进旅游综合改革各项重点工作。

4.2 狠抓景区环境治理,为创建增色

景区环境治理是创建5A级景区的重点和难点。要进一步深入开展景区环境专项集中整治,结合“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等重点工作,对全市景区环境好好做一次整治和提升,重点对景区周边村镇、景区主要旅游通道沿途两侧和出入口,以及景区内部违法建筑、污水河、臭水河、垃圾、厕所、裸露山体、建筑景观风貌等重点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基本消灭景区内外环境“脏、乱、差”现象,并建立完善景区环境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

还要深入实施文明旅游战略。居民和游客素质不高,环境整治得再好,也难以保持。要把整治环境和提升居民素质相结合,下决心做移风易俗的文章,下功夫改变城乡居民乱倒垃圾、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等不良习惯,改变游客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乱涂乱画等不文明行为,引导和教育群众自觉爱护环境,提升文明素养。

近日,国家旅游局发布信息表示,我国将从今年开始分级建立游客旅游不文明档案,制定并实施《游客旅游不文明记录管理办法》。对此,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4.3 完善景区配套服务,为创建固本

旅游景区配套设施是5A景区评估的一大重点,完善景区的配套设施可以为5A创建提供更多的砝码。要对照5A级景区创建标准,完善相关配套服务。

要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旅游集散中心、旅游咨询中心、景区游客服务、旅游标识标牌等,加强市政、酒店、餐饮、购物中心等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提升宾馆饭店、景区景点、旅行社、乡村休闲酒店、经济型连锁酒店等服务质量。

要加强旅游信息化服务设施建设。建立瓯江景区智慧旅游服务体系,提升旅游网站的服务功能,构建面向各级客源市场的旅游电子商务系统和旅游网络营销系统,鼓励企业开展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络预订和网上支付等业务。

要加强旅游交通设施建设。着力解决旅游交通“最后1km”问题,推动城市公交服务网络延伸到周边主要景区和乡村旅游点。要推动城市慢行系统建设,完善城市绿道,推进公共自行车一卡通、景区通。还要加快自驾车服务体系建设,将市区与景区组成自驾车旅游路网。

要加强旅游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支持瓯江景区、星级饭店、旅行社、旅游车辆营运企业等,通过增加科技投入,建立健全旅游安全预警系统,完善旅游安全预警机制和应急机制,提高应对旅游突发事件的能力。

4.4 扩大旅游营销力度,为创建造势

对于景区而言,创建5A是对应国家标准全面提升的机遇。因此,营销也是利用机遇进行全面提升的必要手段。通过科学而又恰当的营销方法与策略,必将使得景区获得更多的市场关注,从而达到为创建造势的效果。要以品牌引领,加大宣传。围绕“秀山丽水 养生福地 长寿之乡”区域旅游品牌,加大瓯江流域旅游文化挖掘,充分发挥丽水“山好水好空气好”的生态优势,叫响“山水浙江看丽水”等系列旅游宣传口号,全面展示“中国生态旅游第一市”的区域形象。

要提升品质,精准营销。针对长三角、海西、省内周边等我市重点客源市场,专门谋划营销方案,开展务实精准营销活动要通过打造丽水特色旅游产品,提升品质,拓展个性化旅游内涵。

比如:打“生态牌”推“山水游”、打“非遗牌”推“文化游”、打“长寿牌”推“养生游”等等,提高旅游品牌的内动力、增强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要利用高铁,乘势而上。2015年,丽水市将迎来“新高铁”时代,成为北上融入长三角,南下承接海西区的重要“节点”,丽水旅游客源市场将形成3h交通圈。我们要把握好这个机遇,主动融入中国高铁旅游黄金带,围绕高铁各大枢纽及沿线站点,连点成线、动静结合开展旅游宣传营销,积极开拓客源市场,真正把高铁时代的优势转化为旅游业的发展优势。

4.5 挖掘旅游特色产品,为创建加码

任何产业特色就是竞争力。就旅游而言,特色就是招徕游客的制胜法宝。国内国外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及景点景区,之所以能够大量吸引游客,关键在于有鲜明的特色。比如: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陵是历史文化,美国的拉斯维加斯是娱乐博彩,欧洲的阿尔卑斯山是滑雪度假,塞班岛、马尔代夫是阳光海滩,我国的丽江、西双版纳是民族风情。

就丽水而言,特色就是我们丰富的生态、山水、文化和乡村资源。我们创建5A级景区,也要以特色制胜。要突显山水特色。好山好水是我们遍地都是,大城市很欠缺。现在越来越多上海人因为“山水缘”走进丽水,南京、苏州、常州等地旅行商也因为“山水缘”,纷纷开辟丽水特色旅游线路。我们要发挥好山水优势,大打“山水缘”这块牌子,让越来越多大城市人游在丽水、住在丽水。要突显文化特色。丽水市有茶叶、青瓷、石雕、宝剑等文化产品,还有黄帝文化、“三宝”文化、畲族文化等文化资源,这些都是发展文化旅游的丰富资源,要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构建文化要素与旅游要素差异化组合的发展模式。要突显乡村特色。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鼓励引导农村因地制宜,发展田园观光、农事体验、民宿、自助采摘等乡村旅游产品,发展农家乐综合体、休闲民宿、养生乡村和创意农业,培育一批省级和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探索乡村旅游开发新模式。比如:古堰画乡的“芷有一间”、“泡茶等花开”,遂昌车前村的燕窝居,松阳的云上平田民宿项目等,已充分融入当地特色文化元素,承载了许多农村休闲体验功能,值得各地学习!

要突显休闲养生特色。充分利用高海拔山地资源丰富的优势,打造一批集休闲、养生、避暑等功能为一体的高山纳凉基地,加快景区从旅游观光型向休闲养生型转变。

[1]梁细弟.加快丽水乡村旅游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R].丽水:丽水市委(决策与调研),2010(6).

[2]葛学斌.立足小山村 发展大产业-遂昌县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实践与思考[R].丽水:丽水市委(决策与调研),2010.

[3]卢子跃.丽水市生态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发展对策研究[R].丽水:丽水市委(决策与调研),2013.

[4]丽水市旅游局.群策群力,打造“丽水生活方式”体验区[R].丽水:丽水市旅游局,2013.

[5]周海忠.加快丽水旅游接轨上海的思考[R].丽水:丽水市委(决策与调研),2013.

[6]王永康.加快推进美丽城乡建设 努力打造生态旅游名城[R].丽水:丽水市委(决策与调研),2014.

猜你喜欢

瓯江丽水市丽水
丽水市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丽水发现新物种
浙江丽水邮储扶贫助古村美丽蝶变
瞻谢公亭
丽水古堰画乡
《瓯江丛韵》在浙首发
再次邂逅(绝句小说)
论瓯江文化之瓯江号子
丽水市特色足球展示
丽水市美术教师新作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