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林下经济推进林下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问题的探索

2015-12-13陈启明

绿色科技 2015年7期
关键词:林业资源经济

陈启明

(福建省尤溪县林业局,福建 尤溪365100)

1 引言

我国的林业发展主要依靠开发利用木材资源,经济结构比较单一。当前,许多林区由于不合理地开发利用,导致森林覆盖率大幅度下降,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保持水土、净化空气、涵养水源的作用,同时也面临着发展困境。因此,在保护现有林业资源的前提下,应当合理地发展林下经济,利用林下资源优势,全面深化我国林业改革,以拉动林业经济增长。

2 林下经济的内涵及特征

2.1 林下经济的内涵

林下经济是在林地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套生产经营系统,以原有的林地生态环境为依托,在林冠下种养适宜的动植物或微生物,实现农林牧资源的合理共享及循环协调发展。林下经济的生产及科学内涵非常丰富,主要表现在生态优势、应用优势以及产业互补3个方面。

2.1.1 生态优势

自然界的生物和环境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作用。林下经济可以人为地对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干预和调节,使之符合生态系统中物质之间的能量转换。在具体操作中,生产者会根据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因素来选择相应的生物分组,例如在缺乏肥力的土地上,合理种植一些豆科树种,搭配其间的农作物,可以起到固氮改善土壤肥力的作用;在风沙大的地区,可以在农田周围布置一些防护林,起到涵养水源、保温保湿的作用。林下经济所表现的生态优势有助于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1.2 应用优势

林下经济实现了农林牧渔之间的产业互补,扩宽了农业的发展渠道,在农业的稳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悠久的农林业发展历史以及相应的生产技术都可以自如地运用到现有的复合系统中,使其可操作性增强,推广价值提高,是推广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新思路和新模式。

2.1.3 产业互补

农林业历来是我国的经济基础产业,为人类提供最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及生存环境,二者缺一不可,同等重要。我国的林业经营周期长且抚育成本高,短期性的经济效益不明显,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以至于现阶段林业处于停滞甚至减退的状态。农业也同样如此,因此发展林下经济有助于实现以农养林,以林护农的生态循环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林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2.2 林下经济的特征

2.2.1 生产特征

林下经济作为一种发展形态多样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有以下几种生产特征:一是以林业资源为依托来发展其他产业,如农业、旅游业、餐饮业等。二是以市场为导向,实现产品与市场之间的紧密对接,依据市场需求来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三是以商品专业化为发展目标,如生态旅游、专业养殖、绿色食品餐饮等,增强林下经济主导产品的专业化,提高市场竞争力。四是劳动密集型,林下经济的发展覆盖面广,遍布各大山林和原野,发展形态丰富多样,经营主体多元化,因此大力发展符合我国国情,有助于促进农村就业率的提高及增加农民收入。五是技术密集型,林下经济是一种新兴产业,在农林复合经营的过程中需要依靠新技术,引进新品种,以提高农林业的经济效益。

2.2.2 经济特征

林下经济在实施过程中要考虑长期和短期的效益,尽力做到以短养长,长短结合。林下经济作为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林畜相结合的共赢经济。林下经济是涵盖了种植、养殖、加工等方面内容的复合经济,相比单一经营来说,它使产业及产品更加多样化,承担的市场风险大大降低,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二是资源利用率高。林下经济可以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水、光和热等资源的利用率,提高林业的总体产出量。三是外部性较强。林业系统的经济价值体现在林地和林木资源方面,生态价值体现在森林景观、生物多样性或美化环境等方面,社会价值主要表现在促进就业、改善投资环境等方面。

3 林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

林下经济的发展形式多样,发展内容复杂,要具体推进林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关键还是在于寻找切实的突破口,整合发展思路。

3.1 与时俱进,转变观念

本着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在发展林下产业时,要注意科学合理地利用和保护林业资源。经营方式方面,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并存的模式,如统一经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等;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走规模化、集约化路子,形成培育——采摘——加工标准化管理体系;技术指导方面,引进林下经济专业人才,对于承包经营的管理者要进行必要的技术支持和科学引导,避免一些承包散户盲目跟风式地栽培作物,或是选择的作物与当地的自然及生态条件不相符合,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产业布局方面,要采取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商业模式,延伸产品的生产线及生产广度,延伸林下经济产业链条,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有效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同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3.2 完善管理制度,注重品牌建设

健全的管理制度,可以保证林下产业的有序发展及产品质量。针对那些承包经营和租赁经营的散户,一方面要对其进行科学引导,另一方面要注意落实责任。为保证管理的有效进行,林下资源的承包者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经营管理经验,明确所负责区域的林下资源并能对其承担管理责任。注意林区内野生资源的抚育和保护。技术部门要了解现有的林业资源,在此基础上做好野生资源的建档归类工作,合理规划其种植或养殖的面积。通过人工施肥、抚育等操作为区内的野生资源营造适宜的生长环境,增加种群数量,提高物种质量,进而增加产量,提高收入。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的安全问题,绿色食品受到大众的欢迎。而林下资源原生态的生长环境及绿色无污染的特色势必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有了这个强大的市场基础,健全的管理制度加上品牌的推广必将有利于林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3 积极争取政策扶持,着力推进产业发展

虽然国家层面对于林下经济高度重视,但限于林区管理水平、经济规模、技术条件等的不足,很多林区目前还停留在对原材料的简单加工上,无法进一步深入发展。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应该积极争取政策上的扶持。借助资源方面的优势,大力引进一部分有实力的加工企业,对现有植物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纵深精细加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3.4 种植业协调发展,确保原材料供应

随着林下产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林下资源价值的认可,相关的加工企业会越来越多。市场的需求,势必会引起人们对林下资源大肆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资源的供需失衡。出于加工企业对原材料的大量需求以及林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发展,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通过退耕还林等扩大原料的种植面积。在保持林下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可以兼种多种植物,以扩大产业结构,保持原料供应的稳定性,形成企业、农户、基地为一体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4 结语

林下经济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目前在我国的发展水平较低,在今后的发展中还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现阶段在我国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一批有代表性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已经初具规模,发展势头良好,各地应积极借鉴并运用他们的成功经验,带动本地区林下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林下资源进行合理地开发利用,推进林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发展是实现经济绿色增长的需要,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成功实践。

[1]雷宪奇.林下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探讨[J].林业勘查设计,2015(1).

[2]洪大伟.林改后林下经济发展的意义及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2(11).

[3]廖灵芝,李显华.林下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基于云南省大关县的调查[J].中国林业经济,2012(1).

猜你喜欢

林业资源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我给资源分分类
land produces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